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547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docx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磁性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铁磁材料基本磁化曲线测试的原理,熟悉磁锻、去磁的过程,以及用数字磁通计测量磁通的方法,掌握用冲击法测量铁磁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方法;

2、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数字磁通计的使用方法。

二、磁性材料的静态磁特性的测量原理

1.原理

磁性材料静态磁特性的测试,主要包括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及有关磁参量的测试。

静态磁特性测量的基本原理式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磁化回路中的磁化电流改变时,试样中的磁通量随之改变,在测量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冲击检流计偏转和磁化电流确定试样的直流磁性参数。

磁轭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其截面积大于试样截面积50倍。

磁轭与试样间的气隙极小,因此磁轭与试样构成的磁路中,可近似地认为磁势全部降落在试样上。

根据磁路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试样中的磁场强度H为

(1)

式中L为试样的有效长度。

根据电磁感应定理可知,当磁化电流增加时,试样中的磁通量增加,则测试线圈W2中的磁通链增加,即。

将使数字磁通计产生偏转,其最大偏转值。

因此磁感应强度B的增量为:

(2)

式中S为试样的截面积。

常用的测量装置见图1所示,图中:

T~220——去磁用交流调压器220/0~250V,500VA;

A——监视去磁电流用的交流安培表,选用量程1A;

E——直流稳压电源;

R2——多档可选电阻;

a.——磁轭。

截面积为4900mm2;

b.——试样。

截面积S=100mm2,试样的有效长度L=230mm;

W1——试样的磁化绕组。

2000匝(由红色接线柱引出);

W2——磁测试线圈。

30匝(由黑色接线柱引出);

mA——直流毫安表;

Φ——数字磁通计,选用量程10mWb;

K1、K2、K3一双刀双向开关;

图1冲击法测量铁磁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的原理图

2.实验装置使用介绍

 

图2实验装置的面板图

在实验装置图2中,交流回路已经接线完毕,无需用户接线。

只需将直流励磁回路按图1接线即可。

其中稳压电源输出控制在10V以内;滑线变阻器R2换用多当电阻选择开关来代替,分为18档,“ON”为电阻接通、“OFF”为电阻短路(1档电阻最小——电流最大,18档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每次调节磁化电流时,只能有1个档位的电阻置于ON上)。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1)按图1电路在实验装置上接线。

注意:

交流回路已在装置内部接好,无需用户接线;

(2)退磁;

K1合向AC,将交流调压器从0增大调节使监测用交流安培表回路中的去磁电流不超过1A,再缓慢调节输出至0V,以此对试样进行退磁;

(3)调节磁化电流:

K3合向短路,K1合向DC,K2合向任一方。

选择多档电阻选择开关R2的档位1在ON上,其它档位2~18均置于OFF上,调节磁化电流为某一确定的的值(磁化电流范围从250mA~10mA)。

(4)磁锻:

K1合向DC。

把K2反复合向“上”和“下”(),使试样磁锻循环在10次以上,最后K2合在“上”(对应图3所示磁滞回线上a点)或“下”(对应图3磁滞回线所示上a1点)上。

(5)K3合向测量,把K2由“上”(或“下”)断开(Hm→0,a→b),同时读出数字磁通计的读数值,此时与成正比;

(6)数字磁通计复位清零稳定后,把K2从断开位置合向“下”(或“上”)(0→-Hm,b→a1),同时读出数字磁通计的读数值,此时与成正比;

(7)根据上述现象和测量结果;利用式

(1)、

(2)求出Bm和Hm以及μ的数值;

(8)分别选择多档电阻选择按钮R2的不同档位2~18,调节磁化电流重复步骤

(1)~(7),测出另一组Bm、Hm和值。

要求最小值测量到10mA,共测量18组值,将结果分别填入表1,并绘出基本磁化曲线(Bm~Hm曲线)。

图3磁滞回线

表1基本磁化曲线的测试数据

Im(mA)

(mWb)

(mWb)

Im(A)

(mWb)

(mWb)

四、报告要求

1.简述磁材料静态磁特性的测试原理;

2.填写实验数据表格,根据测试基本磁化曲线的数据,画出给定铁磁材料基本磁化曲线、磁导率曲线,并求出相应最大磁导率μ;

3.回答思考题。

五、思考题

1.在实验过程中,若实验步骤操作出错,应重新哪些操作?

2.如何较为准确地找出最大磁导率μm的值?

3.根据电路中各参数和实验要求,如何确定出应取的十八个电阻值,使测试点在基本磁化曲线上的均匀分布?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根据铁磁材料的磁性质,将实验步骤中各开关前后动作的次序从道理上弄清楚,并熟练掌握;

2.电阻R2是测量过程中调节磁化电流的电阻。

实验时,为了确定最大磁化电流为250mA,应现将电阻R2置于1档的ON上,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再改变电阻R2的各个档位进行测量。

七、实验设备

1、磁轭及铁磁材料试样自制1套W1=2000匝W2=30匝

2、实验装置自制1套

3、数字磁通计HT7001台

附录:

HT700型数字磁通计的操作方法

1.打开电源,LED显示器点亮,预热5分钟;

2.按下测量按键,按下所需量程(若不能预先得知测量范围,则应从高量程档开始测量);

3.漂移调节:

按下测量键后,LED显示器会出现数字,并从正向(或负向)方向一直增加(这是积分器漂移也被累加的缘故)。

先将输入端短路,用调零电位器对漂移进行调节,如数值变化慢则表示调节方向正确,否则需反向调节,直至数值变化相当慢(甚至不变),直至显示为零。

4.测量:

A.积分信息测量,按“复位”开关,输入一次电压脉冲信号,看清该脉冲信号被积分后的电压读数,随即按复位键;

B.峰值保持测量,按下“保持”键,按一下复位快关后,输入一组需保持最大值的电压脉冲信号,该积分后的电压最大值读数即被保持,如需去掉原来读数,则按“复位”开关,显示即为零。

C.在测量过程中进行漂移调节是必须的。

5.读数方法:

满磁通量程时显示为1000,如显示不到1000说明没有满量程。

例如:

量程为10-2Wb,而显示900,则磁通量Ψ=0.9×10-2Wb=900×10-2Wb。

电气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交流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对实验装置组成的测试系统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标定;

4.对给定的负载电压和电流进行满量程校验,对给定的三个负载的有功功率进行测量。

二、实验原理:

1.交流电压参数的测量

1.1交流电压的主要参数

1)瞬时值:

T0为交流电的周期;

2)幅值:

在一个周期内T达到正的最大值称为幅值。

3)平均值:

(1)

当有直流分量时,对纯正弦交流电压,平均值就等于该直流分量。

当无直流分量时,平均值为零。

在实用中是对u(t)的绝对值进行平均。

所以:

4)有效值:

交变电压u(t)的均方根称为有效值(又称真有效值)。

1.2交流电压参数的测量方法

交流电压参数的测量一般分传统的仪表测量和计算机测量两种方法。

采用传统的交流电压表测量,一般显示值为被测电压的有效值。

根据仪表的工作特性,一般分为平均响应型和有效值响应型两种。

●平均响应型仪表是把被测电压经平均值转换电路变成与u(t)的平均值成正比的直流电压,然后乘上特定的波形系数变换成被测电压的有效值。

此类仪表显然只适用于特定的波形(一般为正弦波)的有效值测量。

而对非正弦波,会因波形系数的变化而引起误差。

●有效值响应型电压表是利用热电变换或有效值检波电路,将U(t)变换成与其有效值成正比的直流电压,然后计算显示。

此类仪表不仅适用于测量正弦波,而且也适用于测量非正弦波。

通常讲的真有效值电压表就是指此类仪表。

在交流电压测量中,交流电压的频率f对仪表误差的影响很大。

保证仪表基本误差的频率范围称之为仪表的工作频带。

采用计算机测量交流电压参数,由于能够采集显示被测信号的完整波形,能同时测量各种参数,且准确度较高。

这是传统仪表无法比拟的。

1.3计算机测量交流电压参数的原理

1)频率的测量

频率的测量是通过计算信号的过零点来实现的。

将采集到的被测信号去掉直流分量,然后寻找其过零点,则得到信号频率为:

式中:

pot_0为一个周期的采样点数,为采样周期。

2)有效值测量

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式:

可得有效值的离散计算式:

式中,N为信号在一个整周期内的采样点数。

3)平均值测量

根据式

(1)式,可得平均值的离散计算公式:

式中,N为信号在一个整周期内的采样点数。

此外通过相应程序的编制,极易实现信号峰值、交流分量的有效值、直流分量等参数的测量。

2.功率的测量

2.1变送器原理概述

变送器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变送器的输入信号可以是电量的(如电压、电流),也可以是非电量的(如压力、温度)。

其内部主要包含传感器、前置放大器及输出电路三部分。

传感器将待测的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通过输出电路转换成1~5V标准电压或4~20mA标准电流信号。

图1变送器原理框图

2.2功率的测量

负载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式为:

其中:

、分别为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有功功率,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当负载为纯阻性时,=1。

可知,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离散计算式分别为:

其中:

N为电压/电流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采样点数,ik、uk分别为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号在第k个时刻的采样值。

则负载功率的离散计算式为:

其中:

为有功功率,N信号在整周期内的采样点数。

、分别为整周期内交流电压、电流的采样值。

3.相位的测量

3.1过零法测量原理

过零法即通过判断两同频率信号过零点时刻,计算其时间差,然后转换为相应相位差。

这一过程可用图2表示。

Δφ=△t/T*360

图2过零法计算相位差的示意图

其中:

△t为过零点时差;T为信号周期

在软件实现时,信号被采样离散化而用一组数表示,△t即与数组元素的序号之差有关。

假设信号1过零点对应数组第i个元素,信号2的过零点对应其数组第j个元素,则有

Δφ=(j-i)*t/T

其中:

t为采样周期。

实际上,在程序的算法实现中,过零点的判断本身就存在误差,因为实际信号采集几乎无法准确采集到零点时刻,我们是通过信号前一时刻和后一时刻的值的变化来判断过零点的,通常依据两值乘积为小于等于零来判断,因此过零法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差。

3.2FFT频谱分析法原理

FFT法求相位差,即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信号的相频特性,两信号的相差即主频率处相位的差值,所以这一方法是针对单一频率信号的相差测量的。

在有限区间(t,t+T)内绝对可积的任一周期函数x(t),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为

同时x(t)可以表示为

比较上式可得:

由此可得,两信号的相位差为

此方法基于连续信号离散化处理的离散傅利叶变换(DFT),FFT是DFT的一种快速算法。

它要求所处理的数据总数为2n,因而对采集的数据总数有要求,另外要求采样必须满足“采样定理”,否则发生频谱混叠。

3.3相关法原理

设有两同频信号x(t)和y(t),可表示为

x(t)=Asin(ωt+θ)+Nx(t),y(t)=Bsin(ωt+θ+φ)+Ny(t),

其中Nx(t),Ny(t)为噪声信号,φ为两信号相差。

则两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为:

由于噪声与信号不相关,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