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05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统治及初步发展时期(17—20世纪)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定的历史。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一、政治上,英、美、法、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各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

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从此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二、经济上,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国家实现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三、思想上,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建立代表阶级利益的政权提供了“理想蓝图”。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世界意识形态呈现二元化趋势。

四、科技文化上,科技发展迅速,成果层出不穷,科学家群星璀璨,科技和生产力的结合日益紧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流派纷呈,巨匠众多,反映了人类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知识整合】

政治上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革命

(1)革命背景:

A、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历史传统: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国王不得征税,侵犯臣民人身自由,尊重法律等)

C、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壮大并结盟控制了议会。

D、直接原因: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2)革命的过程:

A、开始标志: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提出了限制王权、获得政治权利的要求。

B、内战时期:

1642~1649年,结果:

打败王军,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C、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

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护国政体”统治时期(1653~1660年)。

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克伦威尔病逝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保护革命的果实,于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实行反动统治。

E、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任国王与女王,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

(1)《权利法案》:

时间:

1689年颁布。

主要内容:

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产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议事的自由等)。

影响:

后来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前期形成。

由国王任命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进行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1832年议会改革

A、背景: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普通人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

B、实质:

政治民主化的日趋完善。

C、影响: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推动英国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走向公开政治斗争;对世界各国的民主进程提供借鉴。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统而不治。

(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3)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A、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B、美国诞生: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C、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

1781年,约克镇大捷。

D、美国正式独立:

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E、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政体,使形势动荡。

2.1787年宪法的制订

(1)宪法体现的原则:

第一,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第二,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和平衡。

第三,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2)宪法制订的意义和局限

①进步性:

A、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

B、稳定美国社会秩序,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

②局限性:

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权利。

3.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注意对比掌握美国建立、独立战争胜利、正式独立及联邦政府成立的时间。

4.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注意三个阶段

(2)特点:

与总统制相结合,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轮流执政;

(3)本质上: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民主政治。

三、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斗争

①法国大革命:

1789—1794年

②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794年)

B、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

C、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

D、七月王朝(1830~1848年)

E、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F、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H、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的背景(1875年)

A、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1870年9月4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C、共和派的国防政府对外接受割地赔款,对内镇压巴黎公社。

D、君主派内讧,共和派以一票优势确立共和制政体。

(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宪法

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③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①过程:

1864—1870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完成民族统一。

②意义:

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2)遏制了法国和奥地利,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③局限:

保留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帝国元首为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帝国宰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和公布法律,统率军队等巨大权力;

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而不向议会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拥有巨大权力,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不能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3)特点:

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权力有限)。

四、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经济上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与条件

①政治前提:

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社会稳定。

②经济条件: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③技术条件: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④必要条件:

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推动技术革新兴起(根本原因)。

2.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开始标志:

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②影响最深远的成就:

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轮,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B.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铁路的出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④扩展:

19世纪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铁路业和纺织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主要有: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⑤完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世界:

①世界格局:

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①生产力: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主要的组织形式。

③文明进程:

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工业超过农业占主体。

④城乡结构:

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社会结构: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尖锐,引发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潮流。

(史实: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世界政治舞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⑥政治状况:

引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民主化进程。

(史实: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美国:

1861~1865年南北战争,巩固联邦统治;德国:

1871年统一,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

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⑦思想文化:

促进科学发展,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三大进步潮流。

⑧生活及环境:

生活日益丰富,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3)对亚非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其贫穷落后,引起民族解放潮流。

②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进步。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初步)形成

(1)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大

(2)亚非拉国家卷入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与条件

①政治前提:

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资本积累。

③市场条件: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加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④文化条件:

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1)特点:

①在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发生,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③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④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飞机。

化学工业的发展:

提炼多种化工合成材料。

传统工业部门进步:

钢铁工业。

3.垄断组织的出现

4.世界市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思想上

一、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

(1)启蒙运动的背景:

①政治:

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②经济: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科学:

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④法国社会现状:

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

⑤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

(2)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

“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概况:

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

(5)主要观点:

①伏尔泰:

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

倡导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棱: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

④百科全书派(狄德罗):

科学、理性。

⑤康德:

人权、自由、平等。

(6)启蒙运动的影响:

A、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B、直接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C、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其思想主张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D、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E、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工人运动的兴起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共产党宣言》

(1)历史条件

①根本条件: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

②社会经济前提: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③理论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⑤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诞生

A、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B、主要内容:

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b、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C、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4.巴黎公社:

历史背景。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革命的意义。

科技文化

一、近代科技的重大成就

1.经典力学

(1)主要内容:

A、16世纪末,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B、17世纪晚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2)历史地位: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

(2)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3)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主要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影响:

挑战封建神学、开创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对欧洲思想界和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1)蒸汽机的发明:

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电气技术的应用: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影响: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4.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形成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文学艺术的发展

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背景:

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大革命的进行;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代表作品:

特点:

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想象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影响:

批判了封建制度,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2)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

背景: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代表作品:

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

影响: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

2、美术的主要成就

(1)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特点:

突出理性,以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严整和谐。

代表作品:

戴维《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

(2)浪漫主义(19世纪30年代前后)

背景:

人们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特点: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的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代表作品: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及以后)

背景: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代表作品:

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点:

强调光和色,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代表作品:

早期莫内《日出·印象》。

后期梵高《向日葵》;塞尚《樱桃和桃子》。

3、音乐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

德国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和《合唱交响曲》。

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蓝色的多瑙河》。

奥地利的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代表作品是《小夜曲》。

(2)歌剧:

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法国比才的《卡门》

(3)民族乐派:

俄国柴可夫斯基,其代表作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4)特点:

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

4、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产生:

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重点、难点破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资金、劳动力、市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政治保障);蒸汽机的发明对生产力发展(蒸汽时代)、工厂制的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业布局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工厂制、城市化、社会关系、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外扩张)。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掌握在电力(发电机)、内燃机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美、德扮演的重要角色);影响(突出工业生产结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影响(对比):

①注意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明确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③从“世界连接为一体”的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形成的影响。

如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球化文化交流的扩大。

认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民族工业开始艰难发展)。

⑷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演变的一般规律是: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立法→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工业革命下发展完善。

虽然国情与确立时间不同,但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并通过立法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主线趋势:

呈现出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⑸关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

A、英国的国家元首:

英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继承。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无任期。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实权。

B、英国政府的首脑是:

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

多数党获得执政地位后,由首相委任各部大臣,组成责任制政府。

国家权力的中心:

内阁。

C、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关键提示:

英国责任内阁制产生的程序及其议会、内阁、首相之间的关系:

①内阁制是指英国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

②首相是内阁的首脑,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首相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首相在英国被誉为“无冕之王”。

首相领导的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中心。

③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关系:

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机关,内阁需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都是下议院的议员。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⑹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国。

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总统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互相制约。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执掌美国行政权,并直接对选民负责。

总统的权力能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2)注意对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如英王与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权力大小;英国内阁与美国内阁的差异:

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差异等。

⑺注意综合考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方式、类型、代议制确立的影响和意义。

注意依托材料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议会、宰相之间的关系)如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而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等。

注意分析法、德两国确立不同政体的途径与原因。

如法国:

共和派和保皇派经过了曲折反复的较量:

“一票定共和”。

德国:

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原因:

法国:

保皇势力强大:

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使工业革命进程相对缓慢。

德国:

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状态,阻碍德国的发展;普鲁士国王成为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⑻蒸汽机发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明确:

①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⑼电气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工业部门涌现.技术更加先进。

(电气革命时代)③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统治,垄断组织产生。

④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