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044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docx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身工》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包身工》

《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

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

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

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

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

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

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

 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

口头表达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

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

 ①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目的:

①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

重点地学习;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

提问:

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

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

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

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

1935年。

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

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

(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第2段的要点:

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

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

合。

 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

(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

方式综合运用。

(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

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提问:

《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些什幺内容?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

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

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

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

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

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

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三、请同学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

(参考思考和练习五的要

求)  四、提问:

让同学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幺?

 明确:

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

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幺?

为什幺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

三个原因:

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

(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

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

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

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

万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一、二题。

 板书设计(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

 一、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二、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三、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四、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

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分析:

(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2)14、15段芦柴棒得病

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目的:

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

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

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幺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答案:

D)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

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

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

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

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

(乱哄哄)

 b主要是什幺原因造成这种情况?

(住的地方太狭窄)

 c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幺顺序排列?

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

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

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a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

(狼狈不堪)

 b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幺?

(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c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

兴奋?

害怕?

冲动?

还是

鲁莽?

正确答案应是:

害怕。

)  d这句子结构上有什幺特点?

有什幺表达效

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

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

现?

为什幺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什幺不同?

为什幺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

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

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

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

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

这样写法显示了作

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二、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幺?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收录于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必修一中,本文

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编准备了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

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

他熟读诗

书,但不去投考。

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

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

明的火药和火箭。

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

眼观察高空的景象。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

上。

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

主人,

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

怕什幺?

 那仆人说:

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

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

今天,我纵然粉身

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

你等不必害怕,快来

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

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

顷刻间,飞车已经离

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

突然,横空一

声爆响。

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

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

有一个青年人问道:

后来呢?

 后来?

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

当然,他进

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

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

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

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

认。

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

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

他研制的蛇形飞车,

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

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

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

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

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

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

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

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2003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

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

今天,就

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

艰难的航天历程。

(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

顾我国的航天历程。

(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

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

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

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

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幺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

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

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

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

请举例说明。

――用了大量的数字来

体现真实性。

 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大量

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

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

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

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

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

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

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幺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

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

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

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

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

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老师小结:

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

摔、

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

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

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

老子给你医!

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短短的一段

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

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

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三、老师提示:

选材要选有典型性

的材料。

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

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1)小福子为什幺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幺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读录音。

(放录音)

 同学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

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

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

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

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

打她。

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

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

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

受压迫的惨重。

 四、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四。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语言作面上的概

括,用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

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文。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

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

 2.赏析文章中形象语言的特色。

 3.总结全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全班同学朗读26-33段。

 二、分析26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段是写什幺的?

(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

(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幺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

作点上的描写。

 (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

内容:

 两粥一饭指:

(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

(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

(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

(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

(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

(受压迫的惨重)

 (4)这一段运用了什幺修辞方法,起了什幺表达作用?

 (排比:

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反复:

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喻:

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三、提问:

27、28段主要写什幺?

(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问:

29、30段主要写什幺?

(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

削的深。

 五、老师小结:

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

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六、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幺作用?

 明确:

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通过联想把包身

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

有怎幺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

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

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

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

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幺修辞方法?

为什幺要用

饲养这一个词?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

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

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明确:

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

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

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

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幺修辞方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

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

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句中的黑夜象征什幺?

黎明象征什幺?

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

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七、老师小结本课写作特点。

(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

结)

(1)选材精当。

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

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

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

型的材料。

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

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

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

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

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

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

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

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

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

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

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

课文中比喻运用

较多,恰切而生动。

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

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

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

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

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

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

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

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

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

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

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

贫民窟式的生活图

景跃然纸上。

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

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

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

写包身工病中:

咳着,

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

人物的

语言写得尤其生动。

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

现,一句死懒!

躺着不起来,活该!

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

梦!

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描绘了老板的凶相。

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

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

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