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000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D.统治者重视科技

2.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

“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3.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一运动指

A.智者学派的教学活动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4.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

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说明伏尔泰()

A.认为宗教应与科学结合起来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5.苏格拉底曾感慨说:

“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

如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

”这表明()

A.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6.雅斯贝斯《哲学导论》中说:

“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轴心时代”的有()①克己复礼②小国寡民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认识你自己”

⑤人是万物的尺度⑥“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④⑤⑥

7.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其历史意义是()

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C.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

D.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8.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这表明他()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B.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C.抨击清代考据学派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9.“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0.《春秋繁露》中写道:

“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11.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

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C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

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

“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

,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信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14.近代《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

“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

大块有形,非可以

意为伸缩也。

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

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

?

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

”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

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15.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

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炙。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

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重视

C.理学思想受到冲击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

16.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通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清静无为

B

《宋书·天文志》载:

“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

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C

明朝王良(1493一1514)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同

D

“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

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主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7.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

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

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

18.190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

考察团

留学

国内新式学堂

科举

不明

戴、泽考察团

12人

10人

19人

9人

27.91%

23.26%

44.19%

20.93%

戴、端考察团

12人

10人

15人

7人

36.36%

30.30%

45.45%

21.21%

(说明:

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分之百。

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

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

19.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0.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

“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

”该评论针对的是()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

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

21.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

”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D.中央集权的削弱

22.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技术落后B.缺少工业资金

C.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D.国内市场狭小

23.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24.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其意义在于()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②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③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④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5.从图1到图2体现了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规范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26.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的话说明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

27.陆九渊说: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28.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

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

这从本质上反映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29.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30.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

①城市复兴

②商品经济活跃

③市民阶层需要

④教会支持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晚清时期,国门渐开。

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的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

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

“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资源流向国外。

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

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制定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

我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

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为经济立法的。

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赛亚·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材料四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材料五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五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均与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关,如农学、天文学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医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算学与农业面积的测量和体积的计算相关;陶瓷技术与粮食的储存相关;丝织、建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科技成就原因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的信息说明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故A项正确;B项错误,“决定性因素”错误;C项错误,错误在“前提条件”;D项错误,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在中国也发挥了进步作用。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要求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叫做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公元前5世纪;C项16、17世纪;D项是17、18世纪。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4.D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并没反映出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故BC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宗教信仰与科学结合方面的信息,而只是强调理性原则,材料中的“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均是典型的“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5.B

【解析】

试题分析:

强调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判断事物是什么应是智者学派,排除A;据“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可怕地展示愚蠢”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故B项符合题意。

无论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皆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排除C;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排除D。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③是宋朝,排除;⑥是卢梭的思想,是18世纪,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外历史·中西方历史·“轴心时代”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中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从而否定了“家天下”的合法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只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权利”;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时要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材料主要是对对“理学”的批评,这一批评强调了“实学”强国,“空言”丧邦,用实际有益的工作来取代浮夸空虚的理论是其正确的一面,故B项正确,AC项错误;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题中的关键信息为“儒学变为儒教”,而且被改造后获得了“被崇拜的偶像”的地位,根据史实,第一次指的是西汉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被确立为正统地位,第二次则是宋明理学吸收佛教与道教的精华后重新被看作官方哲学。

所以本题选择B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学的发展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天人合一,大一统”,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最能够体现题干“该主张的主要目的”。

BD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A项表述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A。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的“天人合一,大一统”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①中说的是饮食中的西餐特色,很明显是受到西方侵略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C;“别肠转如轮”则是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这也是受外来侵略的影响,排除B;②③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的标志是百日维新而不是强学会的建立,故C项结论和材料存在逻辑关系错误。

考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等级制度遭到破坏,经常出现诸侯国之间战争和以下犯上的事件,因此,诸侯、卿大夫订立承诺、盟约并要求对方信守承诺。

故答案选B。

西汉以后,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故A项错误。

商朝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故C项错误。

“信”在春秋时已产生,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可知,徐继畲比较如实客观地描绘世界图景,因此中国位于“世界中央”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

“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只涉及描摹地图而未涉及反封建,故A项错误;《瀛寰志略》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少数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当时不可能“全盘西化思想……大为流行”,故B项错误;本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但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并不能反映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故C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瀛寰志略》

【名师点睛】徐继畲,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

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

《瀛寰志略》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

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炙”可知,这反映了传统的理学思想受到冲击,妇女参与优伶杂剧活动,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故A项排除。

经世致用思想与优伶杂剧活动无关,故B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教育平等的观念,故D项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

应该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分析,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促进科技的发展。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论从史出”要求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知识可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映了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清静无为的思想,故A项正确。

“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排除。

明朝王良生活在李贽之前,故C项排除。

黄宗羲的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思想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从汉代到宋代“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说明孔子的思想在宋代影响很深,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宣扬“理是三纲五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