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954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docx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

  

 

  

构建服务型经济结构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

 

  

 

 

 

 

 

 

 

   

 

 

 

 

 

一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与服务型经济结构建设

服务型经济结构的主要标志,一是服务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显著提高。

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例平均达到70%,一些主要城市的服务业比重更是高达80%,甚至超过90%。

二是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服务能级的提高。

为加快向服务型城市转型,上海近些年来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从上海服务业发展情况看,虽然增加值规模逐年提高,但增长速度不够快,几乎只是与GDP增长保持同步,有时甚至还低于GDP增长速度,致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在1999年超过50%之后,始终在刚刚过半的水平上徘徊。

这说明,仅仅按现有发展思路,仅仅依靠常规服务业发展,上海要提高服务业占比水平,很难摆脱徘徊局面,要走出这一平台,必须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从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努力向高端服务业领域进军是上海今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上海服务业必须选择向高端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高端领域或者说高端服务业具有技术(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引领作用强、产业发展空间大等特征,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发展向服务业升级调整已有多年,服务业发展也取得较大成就,其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及其占GDP的比重在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中居于领先位置,如表1所示。

因此,在目前阶段的发展基础上,上海应明确发展方向,大力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上海也有能力向服务业高端领域突破。

表12006年上海与国内部分城市GDP规模及产业结构比较

(二)为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上海必须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

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上海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最终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上海对内肩负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全国的重任,对外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为此,上海必须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服务能级。

(三)上海应率先进驻服务业高端领域,占领服务业高地,避免重蹈制造业陷入低水平重复、低水平竞争之覆辙

当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都会提出提升产业结构的目标,由重视制造业向重视服务业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城市,都提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并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有的城市甚至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努力向服务业高端领域迈进[1]。

在这种产业发展格局和背景下,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先的中心城市,更要率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占据服务业高端领域,以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

二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上海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平稳发展,如表2所示。

2006年,上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44.2亿元,同比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比2005年略有上升。

2006年,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为97.62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44.16亿美元,分别占全部的67%和62%,均远远超过第二产业。

2007年上半年,上海服务业发展出现加快趋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8.35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是自2001年以来同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就提高到51.4%。

表2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2002~2006年)

主要服务行业成为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按统计指标分类,上海服务业排名前5位的行业分别为:

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表3所示为5大服务行业2004~2006年的增加值规模。

2006年,5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为67.4%,成为上海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力量。

表3上海第三产业及其主要行业的增加值(2004~2006年)

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5%,同时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大约为75%。

陆家嘴、外滩、南京西路、徐家汇和新天地等已成为服务业比较发达的标志性区域,对全市服务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市郊地区结合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批生产性服务园区、物流园区正在抓紧建设。

全市20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正处于有序推进之中。

服务业吸纳就业和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2006年,上海服务业从业人数为502.4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6.7%,比2001年上升约10个百分点。

全市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44%提高到2006年的48%。

(二)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根据高端服务业的特征,结合上海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优势行业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上海应重点发展的高端服务业包括以下4个领域:

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端服务业除了意指一些重要的、高端的服务行业之外,其另一方面的涵义还指某一服务行业之中的高端业务或高端服务环节。

因此,上述4个服务业领域中的高端业务或高端环节,更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金融服务业:

由粗放经营向高端领域突破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海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征:

2000年以前是金融业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高于GDP和第三产业;2000~2005年是低速增长期,金融业的增长率大大低于同期的GDP和第三产业;2005年以后是恢复期,增长率超过GDP和第三产业。

2006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74%,占GDP比重达到7.96%,创历史新高。

2007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29.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上升至18.23%,占GDP比重也上升到9.37%。

上海金融产业的发展路径带有很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其特点是启动快、增速高,但抗波动能力差,增长持续性不强。

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和楼市的兴旺。

从上海金融业的业务结构来看,上海金融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高端服务比较少,有的处于发展初期,许多还处于空白状态。

从业务结构来看,上海直接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企业主要依赖银行体系进行融资,直接融资(债券、股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

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存贷差,中间业务比重非常低。

很明显,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金融产业亟须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转型的突破口是大力发展高端金融服务业。

从金融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征和上海金融业的实际情况看,上海应大力推进的高端金融服务包括:

(1)资产管理,包括主权资产、机构资产、个人资产的增值和风险管理。

(2)投资银行,即企业的直接融资,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融资和再融资。

(3)网络金融服务,各种网上金融交易服务。

高端金融服务意味着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金融产品或其组合,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投资理财产品),或者为客户带来较高的收益(比如各种投资组合、金融衍生产品等等),或者有助于客户降低生产、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比如各种类型的避险工具、各种指数期货等等),事实上它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直观反映。

随着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从简单、低级层面向复杂、高级层面过渡,并且这种需求还会越来越强劲。

上海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也形成规模。

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产生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国家和上海双重战略带来的政策聚焦效应可以保证上海在高端金融服务业方面获得先发优势,一旦政策有所松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的放开已是大势所趋),上海在高端的金融衍生产品、混业经营等方面还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航运服务业:

货运吞吐高速增长、高端服务亟待发展

随着洋山深水港的正式启动,上海的航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6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37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171.9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预计在两三年内,上海将超过新加坡成为集装箱运输的第一大港。

从商品的进出口流量和硬件设施看,上海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

但是,如果把上海在国际航运中承担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同国际著名航运中心相比较,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日益全球化,港口功能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不难看出,上海目前在全球航运体系中承担的是较为初级的功能(参见表4),主要表现在:

(1)所承担的航运业务附加值低,不能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

(2)产业辐射和带动力不强,不能形成对金融、保险、商务咨询、会展等高端服务业的强劲需求;(3)易于陷入同其他港口的恶性竞争。

从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现状看,国际航运中心的实质是要成为全球商品储存、集散、分拨中心,具有提供国际贸易信息、物流配送、融资避险、法律服务、商务咨询等高增值服务的功能。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伦敦已经占据全球航运业的核心地位,而香港、新加坡也正积极采取措施增强航运市场服务功能,力争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全球航运体系中争得主导地位。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上海航运服务业亟须向高端领域升级和突破。

表4港口功能的演进及主要特征

现代航运服务业是一个范围广、种类多、规模大、业务庞杂的服务生产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业务功能,见表5所示。

前两个层次是航运服务的主业和基础服务业;第三个层次主要是政府各职能机构提供的服务,反映的是政府的服务和监管;第四个层次是航运服务的核心环节,功能强、增值大、辐射广,因此被认为是航运服务链条中的高端环节。

伦敦之所以被称为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是在第四层次的服务领域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香港和新加坡目前也正积极向这一领域拓展功能。

表5四个层次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上海目前在第一、二层次的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三层次随着大通关的推进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和突破,但在最为核心的第四个层次的高端航运服务中,上海则处于明显的劣势,诸多服务环节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损理算、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船舶管理等,有些重要服务还处于空白状态,比如海事再保险、航运融资等。

这些航运服务功能的缺失,无疑阻碍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

上海经济发达,而且有充满经济活力的广阔腹地。

随着洋山深水港一期的竣工以及二期、三期建设的全面展开,上海在货物转运枢纽设施等硬件方面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在政策环境方面,洋山港已经成为国内首家保税港区,再加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权,上海发展航运服务的制度环境和政策边界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在虹口区的北外滩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航运服务的集聚,这为上海的航运服务向高端领域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服务业:

内生服务需求猛增是最大的发展动力

专业服务业是指专业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信息和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并从中获得相应收益的服务行业。

专业服务业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专业分工而独立,随着分工的细化而不断深化和扩展。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易的影响,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交易成本;另外,专业服务业还能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专业服务业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因此行业门类较多。

按其专业服务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通过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企业和客户降低经营成本,比如代理类和经纪类专业服务;另一类是通过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决策和战略的依据和标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鉴证类、评估类和咨询服务类专业服务(见表6)。

很显然,第二类专业服务对知识和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而其服务过程中所内涵的价值也就越大,属于专业服务业中的高端领域。

香港是专业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城市。

目前,香港有会计师公会、建筑师公会、大律师公会、牙医学会、工程师学会、园境师学会、律师会、医学会、规划师学会和测量师学会等十大专业团体,全香港取得专业资格的人数达6万多人,仅会计师就达2.6万人。

香港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专业力量集结地。

香港专业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分工精细而明确,很少有跨学科、跨专业的事务所。

不仅有多个服务门类分工,每个服务行业内部再进一步细化,为相关的需求方提供真正专业、高效的服务。

比如,建筑设计方面,至少包括土地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

律师和大律师两个支流,执业范围有清楚的划分,在其中一个支流执业的法律专业人士,不能同时在另一支流执业。

测量师又细分为产业测量师、工料测量师、建筑测量师、土地测量师、城市规划及发展测量师。

表6专业服务业分类表

上海中介服务业的行业门类也比较多,大致可划分为40多个行业,其中属于高端的专业服务业主要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商务咨询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等。

这些专业服务业2004~2006年的基本发展状况如表7所示。

表7上海部分专业服务业发展状况(2004~2006年)

专业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

上海在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之际,产业结构必然出现高级化的要求,上海将从投资驱动阶段步入创新驱动阶段。

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将更加关注组织、管理、技术、专利和品牌等无形的创新能力,而逐渐把生产等环节向周边地区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企业必然要参与全球竞争,这样,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以前相比将被迅速放大,企业更加需要专门的服务机构来为其复杂的竞争战略、研发战略、投资战略、兼并重组战略、内部系统优化、业务流程重构等提供智力支持。

这种来自微观经济主体的内生需求是上海发展高端专业服务业的最强大也是最根本的动力。

4.信息服务业:

亟须提升行业层次

上海信息服务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6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为499.55亿元,2000~2006年的六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5.2%,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但相比于其他两类信息产业,信息服务并未有突出的表现,其占信息产业的比重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在38%左右的水平。

表8主要年份上海信息产业增加值

高端信息服务业主要是从其功能、增值程度和发展趋势等角度考虑,大体上包括软件业、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与处理服务、数据通信与网络服务、数据库、电子商务等行业和门类。

从上海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信息服务业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占比较低,上海连续几年保持在38%的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5%;高端信息服务业在整个信息服务业中的比重又较低,比如上海软件业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领域,在通用操作系统和大型数据库等高端领域缺乏开发能力;又比如上海的网络游戏业占到全国总业务量的60%以上,但主要集中在运营方面,游戏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则要依赖韩国、日本和欧美。

三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受到体制、政策方面的约束比较严重

上海的服务业发展要加快向高端领域突破,在管理体制、相关政策等方面所受到的约束比较严重。

1.金融业垂直管理体制约束严重

我国金融业垂直管理体制的限制,地方政府几乎没有金融改革方面的权限。

另外,像混业经营的限制、外汇管制、严格的利率管理、对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准入和经营范围的限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上海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2.航运服务领域壁垒较多,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外资和民资进入航运服务领域壁垒较多。

同时,许多航运业高端服务的推出也受法律法规的制约,相关审批权限集中在中央政府。

另外,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同职能部门的法规政策之间存在不少的冲突,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航运服务管理机构。

比如无船承运人和国际货运代理两者业务内容相近,但却分别属于交通部和商务部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航运代理市场的混乱。

3.专业服务业明显受到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

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受到现行行政体制的条条和块块的限制,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专业服务的独立性都受到严重损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相当多的专业服务机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是从政府部门分离改制而成,与政府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

这类服务机构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垄断,从而造成对民营或外资的专业服务机构事实上的歧视。

其二,政府的行政权力依然在市场中发挥重要的影响,这样,即使是已经市场化的专业服务机构依然深受政府权力意图的导向,从而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甚至是基本的行业自律规范。

这种隐性但深层次的影响对高端专业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是极具“杀伤力”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专业服务机构的立命根本,即专业服务机构属于独立第三方,它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存在任何主观的倾向性和故意性。

目前普遍存在的专业服务不诚信、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反映了这一事实。

其三,权力的分割不仅表现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条条上,而且在行政区划的块块内也有同样鲜明的表现。

比如许多专业服务只能在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将面临非常高的交易成本。

上述三个方面都制约了高端专业服务机构的做大做强,只能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和领域内开展业务。

4.信息服务业各领域之间缺乏协调和联通机制

信息服务业涵盖了多家政府管理部门,因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通机制。

另外,受部门利益的影响,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市场的准入条件、技术接口之间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了“信息孤岛”效应的存在。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5.现行政策管理体制跟不上服务业发展

目前,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部分领域已开始产业化运作,但现行管理体制没有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导致服务企业经营活动的混乱和不平等,无法有效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

传统大型国有服务企业垄断资源,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不高,服务产品创新缺乏动力。

出于人员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考虑,企业配套服务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严重受阻。

服务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产品、新业态,现行管理体制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在无法管理、无从管理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往往简单地采取限制的办法,很显然,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

(二)高端服务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不合理

上海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亟须制定全市统一协调的、具有权威性的总体规划。

目前上海服务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产业导向不明确、产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服务业发展低水平重复、低层次竞争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服务业产业发展明显感觉到空间不足的制约。

各区县结合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努力发展包括高端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也在积极地对今后的发展进行规划,但他们基本上是从行政区概念出发进行布局,这样造成了布局重复或分散的情况,不利于全市形成功能性集聚区。

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高端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亟待通过有较强约束力的总体规划来纠正和解决。

(三)专业服务人才不足

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是需要技术和知识高投入的产业,在由制造型向服务型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才,必然会遇到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非常缺乏。

从上海发展高端服务业角度看,具备相应资质的注册金融分析师、精算师、商务策划师、服务产品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严重不足。

高端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与伦敦、纽约、香港等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人才素质问题则更加突出,通晓国际惯例的高级金融人才非常缺乏。

在航运服务领域,兼通金融和航运、法律和航运、航运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也是上海与伦敦、香港等国际著名航运中心在功能上形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待遇不平等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相应的税收政策、公用事业产品价格、融资等方面都是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服务业企业享受不到制造业一样的优惠待遇。

但时过境迁,在当前大力发展服务业之际,按理应该及时调整这些政策,努力营造公平发展的产业环境。

但是,目前调整相应的政策、改善服务业发展的产业环境的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这对于推动服务业发展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五)服务业的行业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1.服务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工作严重滞后

受产业发展水平的局限,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于制造业。

服务标准的缺乏,使得我们无法形成与花旗银行、联邦快递等类似的全球知名的服务企业,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知名度进而是服务产品的收益,与这些全球知名企业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2.服务业统计体系和方法亟待完善

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工业统计的制度与方法相对比较健全,但在服务业统计方面,指标体系设计、统计方法等相对滞后,服务业统计、调查、核算等专业人员力量不足。

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滞后、统计数据的缺乏,影响到相应研究咨询和分析决策工作,进而也就影响到整个服务产业的发展。

3.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缺乏诚信和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是目前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对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是一个必要条件。

诚信问题对于服务业发展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同步进行,这是服务业不同于物质产品制造业的产业特性,这一过程的进行更需要有信用基础。

目前,全社会都开始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但出现的新问题是,各系统、各地区的诚信体系建设相互分离,这与经济社会活动已经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明显脱节,使相关机构依然无法获取相应的信用资料,社会交易成本依然较高,严重阻碍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建设全国统一、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可向全社会开放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上海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使高端服务业发展避免在实践中走弯路,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要正确处理好5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区县发展与上海市整体发展的关系。

要注意全市的统筹协调发展。

区县发展要与上海市整体发展相统一;区县的发展要在市统一规划下实施,市进行整体规划时要考虑区县的特点和优势;区县之间要协调发展,避免相互攀比、重复、竞争,防止发生人才、资源、平台的不合理使用。

二是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上海的土地资源极少,发展的物理空间也越来越小,外延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余地受到限制。

特别是处在上海中心的几个区矛盾更为突出,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发展高端服务业,重复走开发土地、造高楼的老路,一定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盘活楼宇,另一方面更要以专业人才、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为动力,不断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三是处理好培育大企业集团与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关系。

形成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提高上海高端服务业规模化、国际化的水平,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战略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上海高端服务业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应运而生的发展态势还未形成,因此必须以中小企业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主体,积极加以扶持。

即使上海拥有了一批知名的、有实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仍然是一支主要依靠力量。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为辅的方针。

发展高端服务业,要实施继续引进的战略,这无疑对提升上海高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的引进必须是立足在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引进,是以我为主的引进,是适度适量的引进。

上海过去发展制造业实施了引进战略,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不能不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依存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