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900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docx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

高三历史检测2012-9-28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2.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荣典范的水利灌溉工程是(  )

A.芍陂B.六辅渠C.都江堰D.大运河

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

4.2011年5月25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B.精美华丽的丝绸

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

5.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

“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6.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

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

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7.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8.《世界历史》解说词中写道: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高度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它们分别是英文黄金(Gold)、上帝(God)和荣誉(Glory)的首写字母。

”材料所说的“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有(  )

①向往和追求黄金 ②传播天主教 ③抢占殖民地 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

这一转移对荷兰的影响不包括(  )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成立荷兰共和国

B.航运业占据压倒性优势,控制东西方商路

C.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D.形成了荷兰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1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主要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1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14.世界博览会是对人类社会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

设想一下在这届博览会展出的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种类中,我们不能参观到的是(  )

A.电气产品如电灯、电话等B.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

C.化工产品如塑料、化肥等D.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  )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6.“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17.毛泽东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

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

报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核

功课

上午读诸经、下午习洋语、洋操和射击,一年余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炮……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D.北洋海军担任官兵

19.右图是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

20.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

家)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数量

17

37

37

50

表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条件是(  )

A.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欧洲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21.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曰: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厂,几如面话一堂中。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

A.电报、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电报、电话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

D.电报、电话是新颖、快捷而又方便的通讯方式

22.下面是近代江苏南通的城市剪影,图片反映了南通的变化趋势是()

A.工业化      B.民主化C.近代化D.西方化

23.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

24.下面为1820~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从事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C.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

D.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有关

25.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26.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从中我们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B.苏联工业化道路注重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C.宣传海报大多与事实不符,没有研究价值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27.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之所以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28.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则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9.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含义是(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30.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

第31题18分,32题16分,33题21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2: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3: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

材料1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

(2分)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

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8分)

(3)据材料3,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

(8分)

32.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2: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材料2: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3:

材料4: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

有的。

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

请回答:

(1)材料1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其“新”在哪里?

该事件涉及哪四大方面的内容?

(6分)

(2)材料2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

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

(5分)

(3)根据材料3,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

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

题号

31题

32题

33题

总分

得分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装订线

31、(18分)

(1)(2分)

 

(2)(8分)

 

(3)(8分)

 

32、(16分)

(1)(6分)

 

(2)(4分)

 

(3)(4分)

 

(4)(2分)

 

33、(21分)

(1)(6分)

 

(2)(5分)

 

(3)(6分)

 

(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C

B

A

D

B

D

D

D

C

B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D

D

D

C

A

D

A

D

B

D

A

A

高三历史检测试题答案2012-9-28

31题:

(1)经营形态:

家庭手工业。

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分)

(2)性质: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任答3点即可)(8分)

(3)新现象:

资本主义萌芽。

依据: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原因: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

地主、商人将资金用来购买土地,不利于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

官府、地主盘剥,农民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打压;

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市场的开拓;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任答3点即可)(8分)

32题:

(1)原因:

政治: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6分)

(2)影响:

政治:

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4分)

(3)内部因素:

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

外部因素: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

(4分)

(4)历史地位:

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和正常发展(2分)

33题:

(1)事件:

罗斯福新政。

“新”: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内容:

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

(6分)

(2)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作用:

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方式: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分)

(3)背景:

美:

1929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为摆脱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苏:

1925年起,苏联先后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

美国:

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苏联:

通过修建大型水电工程,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6分)

(4)认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

不同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学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