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466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学案.doc

§6-5大树有多高教科书P66~67

教学课时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5~6根竹竿、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

(铅笔)要知道它的长度,你有什么办法?

要知道课桌的高呢?

2、师:

是啊,很多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到

(板书:

量),但有些物体的高度却很难直接测量。

比如这棵大树有多高,你打算怎么办?

(出示课件的首页图片)

3、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课堂研讨

1、了解影子的长短(出示图片)

(1)观察图片中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

(影子的长短不一样,小树的影子长,同学的影子短)。

(2)小树的高度与影长和同学的身高与影长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课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

2、完成课前测量,并填写记录单:

3、比较发现规律

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测出的竹竿的长度以及它们的影长,可以比一比、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1)学生观察、比较、计算、交流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比值一栏提炼总结,并及时板书:

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4、质疑验证规律

这个规律正确吗?

如果是正确的,那么⑤、⑥号竹竿长与和影长比值大约是多少?

(板书:

第⑤、⑥组分别汇报测量的物体高度及影长,并计算。

5、介绍完善规律

现在你对发现是不是确信无疑了?

出示不同时间测量的③号竹竿的影长,为什么和第三组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小结:

师: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同是③号竹竿,测量出来的影子的长度却不一样了吗?

所以刚刚我们得到的结论必须在一个前提下才能得到?

(板书:

同时)

6、运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再次出示图片)

师:

现在你对图片中的小树、同学的高度和他们的影子,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当堂训练

1、师: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你们觉得我们能不能运用影子求出大树的高度呢?

议一议:

怎样测量大树的高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操作步骤

(1)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

竹竿的实际长度:

它的影长=比值

(2)再测出同一时间树的影长;根据比值相等求出树的高度。

大树的高度=比值×大树的影长

2、小结

同学们,刚刚我们是怎样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的?

(板书:

量影长算高度),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高度呢?

(旗杆、大楼、电线杆等)

3、求旗杆的高度

小明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和几个同学合作,同时对旗杆和自己的影子进行了实际测量:

旗杆的影长是20米,小明的影长3.5米。

已知小明身高1.4米,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4、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棵大树和一根旗杆,若此时大树的影长6m,旗杆高4m,影长5m,求大树的高度?

5、用量影长算、高度的方法测出的大树旗杆的高度是精确数吗?

为什么?

6、金字塔的高度

介绍古希腊智者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故事。

四、巩固练习

1、你能测量出楼房、电线杆等的高度吗?

用什么方法测量和计算的?

说给大家听一听。

2、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还准确吗?

为什么?

3、本节课你们运用了哪些知识来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说说你在解决问题时的体会。

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竹竿的实际高度:

它的影长=比值

大树的高度=比值×大树的影长

六、教学反思:

(亮点与不足)

教学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