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579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一.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一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一)

 

一.议论文

1、一生做好一件事

①2004年12月,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走完了93岁的人生。

我从纪念他的文章中知道,他有一个信条:

“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对人说:

自己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研究数学。

并且他要求自己:

一生做好一件事。

他爱数学,有一个原因是:

数学简单,只要一张白纸和一枝笔就行。

②不错,陈省身生活在红尘之中,浮嚣之声一定会传到耳朵里。

但是,当他面对一道道数学题,面对白纸或黑板时,他会如老僧入定一样,把这个尘世都摒绝于外。

于是,他的一生得到最大的成功,他的生命能量发挥到(jízhì)。

杨振宁说,陈省身是可以和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数学伟人。

③人们会问,数学可以如此,其它行当也可以如此吗?

我想也可以。

当一个人静下心来,谁都可以把自己的学问、事业,“简化”成白纸和黑板。

④法国马赛有一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奸杀女童埃梅的罪犯,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打了30多万次电话,足迹踏遍四大洲,行程达80多万公里。

多年来,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捕上,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他仍矢志不移,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

那年,当他拿手铐铐住凶手时,已经是75岁高龄。

他兴奋地说:

“小埃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

”有记者问他,这样做值吗?

他回答说:

“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

⑤我的朋友是个记者,到过一个地方小剧团采访,剧团里有一个花旦演员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告诉记者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1965年,这个剧团到一个偏远的山区为农民演出,她出演折子戏《昭君出塞》中的昭君。

在最后一个晚上演出前,公社领导设宴款待他们,她因推却不过,呷了一小口酒,以致在晚上的演出中,唱一句高腔时升不上去,只好用技巧平滑地掩饰过去,她为这个小小的失误伤心不已,觉得有愧于这个职业。

但是剧团明天必须返城,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她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来此地演出,把每个字都唱得准确无误。

十年“文革”,剧团瘫痪,但是她背着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练功。

到粉碎“四人帮”后,剧团复兴了,再一次到那个山区演出,她重演《昭君出塞》,每一场都演得神采飞扬。

有一个老农民,特地到后台找了她,说:

“十年前,您有一个高腔没有翻上去,而这次我一连看了3场,唱得满弓满调,您对得起您的行当。

”她当时就流泪了。

她不是什么名角,一辈子没走红过,但她仍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好演员。

⑥我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想成功,喜欢跳槽的人太多了,不少人跳来跳去,最终一事无成,黯然而退。

我们何不像陈省身教授、多梅尔警官以及那位花旦演员那样,一旦看准了自己的潜能,看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喜欢的这件事,这样,成功的几率也许会大些。

14.根据第①段的拼音,写出词语:

jízhì(3分)

15.第③段画线句“人们会问,数学可以如此,其它行当也可以如此吗?

”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6分)

16.文中作者共举了三个事例:

(1)陈省身教授一生执着于数学研究,终成数学界泰斗。

(2);

(3)。

作者借这三个事例要告诉我们的是。

(9分)

17.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再列举一个符合作者观点的事例,并作简要的分析。

(5分)

14.(3分)极致

15.(6分,每空3分)设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受数学界的这个实例的启发,作者转而在其他领域寻找合适的事例来证明“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个观点的可行性。

16.(9分,每空3分)

(1)法国警官多梅尔为缉拿凶犯追踪几十年,最终为受害者昭雪,不辱警官使命;

(2)不知名的花旦演员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表演境界,练功几十年,终于弥补了曾经的遗憾。

发掘兴趣,静心努力,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是一种成功。

17.(5分)(事例正确1分,围绕“发掘兴趣,静心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展开3分)

2、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

“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

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

”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

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

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

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

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

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

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

【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

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

【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分)

19.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3分)

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18.答案:

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9.答案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20.答案:

【甲】②【乙】③【丙】①

3、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

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

鲁迅说: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文艺如此,科学亦然。

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物理学理论因此停滞了几十年。

而25岁的爱因斯坦不以人蔽己,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探索研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随后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

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

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

所以,只有具有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才能在实践中去认真考察,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③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

罗蒙洛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

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

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

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了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19.选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分)

答:

20.第

段与第

段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

(3分)

答:

21.读罢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请简要作答。

(3分)

答:

(三)《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共7分)

19.“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1分)

20.示例:

两段文字的指向性不一样。

第②段侧重于阐述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从而解疑解蔽,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第③段侧重于阐述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而推陈出新,获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两段文字相互补充,使全文的论证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共3分。

每点1分)

21.答案:

略。

(共3分,交代启示1分,展开简要说明2分)

4、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泉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

他说:

“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

”记者问道:

“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

”李咏笑呵呵地说: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

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

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

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

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

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

老师教育大家说:

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

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

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

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

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

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

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

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摘自2009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有改动)

18.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4分)

19.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

(4分)

20.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

请谈谈理由。

(4分)

21.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22.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

(4分)

18.“弯腰”就是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说一个成熟的心智,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改变,选择“暂时的放弃”,以弹性和韧性,求得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睿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9.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

“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20.列举雪松证明了“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的道理后,再举梧桐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不弯腰被折断”的道理。

这样的正反对比论证,更全面,更辩证,说服力更强。

21.蝉蜕是为了新生,“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比喻“弯腰”也是人的一种新生方式,通过“弯腰”这种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22.示例:

我从来就是一个莽撞之人,眼里夹不得沙子,对别人“侮辱”之事,非要争斗得你死我活方可罢休。

有一次,一个我经常看不惯的人口出狂言,侮辱我妈。

我火冒三丈,提起凳子就像那人砸去,结果将那人砸得鼻血长流。

万幸的是,没有砸出大问题,现在想来就后怕,如果砸出大事来,后悔的一定是我。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中的莽撞成分,我要改改自己了,要学会弯腰,训练自己的韧性,磨砺自己的好性格。

4、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 廖奎斗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

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

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

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

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

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

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逼趣”。

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二是“杀趣”。

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

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

“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选自《教育时报》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2“兴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

”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4分)

入场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2分)

1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50字左右)(4分)

11“将兴趣进行到到底”或“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

”或“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12

(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13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14例:

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过去。

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效果。

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5、阅读杂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

②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

笛卡尔说: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

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

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

“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

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③我们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

现今,数字化阅读冲击着纸质图书阅读市场。

网络成为阅读的便携选择,电子阅读器为出门旅游阅读提供了方便。

特别是电子书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数字化阅读的高潮。

而有些人还是喜欢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

对于电子书,首先不说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就说我们的眼睛,面对屏幕久视肯定受不了。

其次,翻阅电子书你听不到纸张翻阅时的悦耳声音,嗅不到书本所特有的淡淡墨香。

最主要的是电子书不能像纸质书那样任意启阖,随意夹折,率性圈点。

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让阅读工具和载体服务我们,适合我们,而不是追赶时髦,随波逐流。

我们一旦丢弃自己的独立选择权,先进的科技产品就容易成为加速我们迷失的工具。

④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

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

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追随时尚等等。

其实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

那种以为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

阅读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为阅读,你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根据2010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刘伟见《重构阅读信仰》改编)

1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阅读的?

请简要回答。

(3分)

12阅读第③段,说说阅读纸质图书有哪些好处?

(3分)

13第④段中引用欧阳修的话有什么作用?

(2分)

14温家宝总理曾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温总理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11文章是从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和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三个方面来谈阅读的

12可以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可以任意启阖,随意夹折,率性圈点。

13有力地论证了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14略。

6、怎么跌的有尊严

龙应台

①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②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

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

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

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

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

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

“孩子,你真可爱”?

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

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

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

“没关系啊,这算什么”?

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

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

“嘿,你今天怎么了?

③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

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④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

厨房里有没有声音?

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⑤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

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骨的张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次,都是成功的典范。

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

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⑥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⑦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

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

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

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

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⑧我们没有学过。

⑨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⑩现在K也绊倒了。

你的修行开始。

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

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注:

本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篇随感。

(有删改)

7.从文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