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316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习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福利国家的评价。

2.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

教材整理1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1)经验教训:

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

(2)理论基础:

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表现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

(1)积极: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74[课中思考题],思考:

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

【提示】 各国在邮政、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工业部门国有化程度较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国有化程度较高。

(2)阅读教材P75[课中思考题],思考:

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

【提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自特点如下:

英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所占比重高。

[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教材整理2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

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3)评价

①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②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2)含义: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警示] 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意味着资本家丧失了操控企业的权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

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经理的权力是相对的,而垄断资本家的权力则是绝对的。

教材整理3 福利国家的出现

1.前提条件

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来源

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福利种类繁多,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

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评价

(1)积极:

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

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76[课中思考题],思考:

想一想,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

为什么?

【提示】 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是。

原因:

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证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否。

原因:

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的积极性,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深度点拨] 福利国家的实质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而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材整理4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黄金时代”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

2.“滞胀”时期

(1)出现: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措施: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此状况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3.经过“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4.为了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存在弊端。

探究点一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抓关键信息:

史料一“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史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

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

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史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等。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

【提示】 美国: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英国: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经验:

都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

【史论拓展】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特点: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4)积极作用:

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局限性: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探究点二 西方“福利国家”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由史料信息“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判断其种类与范围方面的特点。

史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以省略号对史料分层,逐项概括即可。

史料三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贝佛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

“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抓住史料关键信息“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分析其实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提示】 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全;社会保障项目的资助金额高。

(2)从史料二看出福利制度有何消极影响?

【提示】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

(3)根据史料三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史论拓展】 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作用: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2)本质: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3)局限:

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

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

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题模板】

抓关键

“福利制度”“不正确的是”

排易误

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A项正确;福利制度“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B项正确;福利制度通过税收等方式,用富人的钱财来救济穷人,“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C项正确;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验结论

从本质上来说,福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劫富济贫”的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  )【导学号:

72040104】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利用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含③的A、C、D三项,故选B项。

【答案】 B

2.“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

A.国有化程度增强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立福利国家

【解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故选C项。

【答案】 C

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导学号:

72040105】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D.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解析】 “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A

4.(2015·湖南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里的“安全网”指(  )

A.“福利国家”制度

B.“混合经济”

C.计划经济体制

D.欧洲联盟

【解析】 “安全网”比喻社会保障,指的是“福利国家”制度。

【答案】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72040106】

材料一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

图一

材料二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图二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材料的能力。

(1)问,由图一中可见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在1973年前、后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二信息即可得出;第二小问,政府补贴占社会保障的绝大部分,由此不难得出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第(3)问,需要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方式去归纳其特点,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1938—1973年呈逐步上升趋势,1973—1999年略有下降。

1938—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1973—1999年的下降是因为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

(2)政府补贴。

性质:

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

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湛江高一检测)曾经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以避免经济危机,但这一理论没能经受住30年代大萧条的考验。

为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提出的对策是(  )【导学号:

72040107】

A.国家干预      B.货币主义

C.供给主义D.新自由主义

【解析】 题干材料大意为市场的自动调节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对策就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A项正确;货币主义、供给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2.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企业普通员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

D.指导性计划侧重于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解析】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A、B、D三项均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排除。

企业的普通员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属于“人民资本主义”,故选C项。

【答案】 C

3.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  )【导学号:

72040108】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排除②;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经济计划,而不是计划经济,排除③。

【答案】 D

4.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

“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解析】 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说明了企业已与工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了,企业的所有权由资本家扩充至工人手中,故选B项。

【答案】 B

5.(2016·烟台高一检测)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解析】 由材料数据变化“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到“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可知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B项正确。

股票分散化趋势下,并未改变少数资本家掌握企业的决策权,C项错误;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

6.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

“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

”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

A.长期实行福利政策

B.遵循自由放任传统

C.忽视社会公平

D.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得低收入阶层受惠较多,故选A项。

B、C、D三项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明显不符,排除。

【答案】 A

[能力提升]

7.(2016·张家界高一检测)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其弊端主要是(  )【导学号:

72040109】

A.穷人得不到实惠

B.社会动荡加剧

C.贫富差距扩大

D.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解析】 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后,穷人得到实惠,A项错误;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C两项错误;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D项正确。

【答案】 D

8.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可以判断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采取的措施,故选D项。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72040110】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问,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福利措施的目的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经济理论即凯恩斯主义。

(2)问,结合关键信息“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来概括回答。

第(3)问,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分析即可。

【答案】 

(1)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

理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

(2)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