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164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配套K1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地理试题(必修)

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1、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2题。

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均有明确界线B.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完全一致

C.区域内部的发展是均衡的D.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3-6题。

3、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B.气候和地貌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风沙、盐碱、旱涝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6、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图2“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7、图中ABCD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8、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10、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①-荒漠化B.②-环境污染

C.③-水土流失D.④-湿地减少

12、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A.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D.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3~15题。

13.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14.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A.露天采矿B.黄土质地疏松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

15.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读右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

A.英国中部工业区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德国鲁尔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7.早期,该区得以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铁矿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水陆交通④环境优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8.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不是()

A.煤炭成本上升B.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

C.新技术发展D.煤炭资源不足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进京,图7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9~20题。

19.丹江口水库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灌溉B.航运C.防洪D.养殖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是()

A.改善库区生态环境B.控制地面沉降

C.延长航运时间D.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读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1~24题

2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2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劳动力需求量大

C.生产规模大D.机械化水平高

2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4.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B.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图9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25~27题。

图9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25.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26.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7.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C.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地区

D.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图,回答28—29题。

28.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

29.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30、下图(图11)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选A,错误选B。

31.造成日本与英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不同。

()

32、产业转移现象体现了区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

33、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因地制宜促进其生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

34、“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35、一般地说,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与调出区均会产生利弊影响。

()

36、长江中游洪涝灾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加固堤坝。

()

37、对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

38、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

39、“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有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40.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三大产业比重大致相当。

()

 

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地理试题(必修)答题卡(100分)

一、选择题(第一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到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选A“√”,错误选“B”。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41、图12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5分)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的能源

主要环境问题

西部大开发

沿江临海

核能

(2)甲、乙两区域都有我国著名的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

(2分)

(3)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工业,与此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该工程给乙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5分)

42、图13为“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

mm)和年平均气温(单位:

℃)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的趋势。

(1分)

(2)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主要粮食作物有,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

(3)D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为保护该生态系统可采取的措施有。

(4分)

43.图14中甲河为长江,乙河为莱茵河,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

甲、乙两河特征比较表

河流

长度

(千米)

径流量

(亿立方米)

干支流通航里程(万千米)

河口航道水深(米)

河口地区通航能力(万吨)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6300

9600

5.75

10

5

180

1320

790

0.16

3~3.3

0.15-0.3

22.4

 

材料二:

近日,瑞士科学家与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从三峡到上海的长江各水段采集了100多份水质样本。

科研人员发现,长江污染严重。

他们认为长江目前的受污染程度相当于30年前的莱茵河。

材料三:

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已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居世界第一。

(1)甲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上游应重点搞好______建设;中游应整治江河湖泊,防治_____________;下游综合治理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2)莱茵河流经的世界著名工业区A是指。

20世纪60年代起该工业区出现的主要问题:

、。

试分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