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115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 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测试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含解析)

1.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

2.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W处于第二、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蝗虫的数量下降,Y的数量一定减少

D.Y与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较强B.抵抗力较弱C.恢复力较弱D.抵抗力较强

4.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主要来自于()

A.物理沉降B.微生物的分解C.食物链的调节D.能量流动

5.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6.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a

B.b

C.c

D.d

7.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CO2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8.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

B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D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9.低碳生活越来越被认同。

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1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蘑菇,活的鸡、猪,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等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A.B.C.都不是

11.下列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相等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C.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

D.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3.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D.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14.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只能对同种生物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15.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16.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

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

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7.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网中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18.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

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项目

COD(mg/L)

BOD(mg/L)

总氮量(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A.COD、BOD值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群落结构多种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无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1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展的时期。

从第40年开始进入____________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10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0.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下图所示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占有多个营养级的动物有,青蛙和蜘蛛的关系属于。

(3)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4)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法。

(5)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农作物,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你会向农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至少说出两点)

21.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

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形式进行循环的。

(2)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图中的〔〕等过程。

(3)②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5)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既具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是。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6)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7)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8)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22.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经测定,其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

kJ/km2·a),请回答:

生物种类

所含能量

9.5×109

1.5×109

0.2×109

0.13×109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它由草的      作用所固定,经逐级流动,到第       营养级能量最少。

(2)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3.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以植物为食的仓鼠种群数量变化(K0表示仓鼠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量),乙图为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

请回答:

(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在天敌的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之间。

(2)乙图中A属于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能量C用于仓鼠种群的。

(3)若B中能量为l.5×109kJ,C中能量为l.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仓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4.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

请据下表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个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kg需消耗绿色植物kg。

(4)上面右图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

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形式流向鱼。

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6)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绿藻的这方面价值属于使用价值;绿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使用价值(该小题的两空只需填写“直接”、“间接”或者“潜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青藏铁路的穿越,影响了它的生活,若没有野生动物通道,藏羚羊可能迁徙不到水草丰富的地方,所以通道的设计可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不是为了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生态保护的知识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D

【解析】该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共有4条食物链;W处于第三、五两个不同的营养级;若蝗虫数量下降,则Y直接从草获得能量,Y数量会增加。

3.A

【解析】生态系统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生态系统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所以A。

4.C

【解析】即通过“食”和“被食”,使各生物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5.A

【解析】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6.A

【解析】

7.C

【解析】略

8.ABC

【解析】

试题分析: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有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等起作用;A正确;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构成,B正确;

有同种个体构成种群;又多个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加上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故C正确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D错误;

考点:

免疫、染色体、生态系统、内环境等基本概念

点评:

这种题目学生容易出错是因为知识点不清楚,故要识记相应的基本概念。

9.D

【解析】略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蘑菇,活的鸡、猪等生物“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所以答案D。

考点: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

点评:

解答本题不能简单从概念字眼上去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概念的内涵。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小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A错误。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故B正确。

在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呼吸散失的,故C正确。

每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12.C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不断地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夏秋季节,由赤道开始,越向北日照时间越长,对于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但是这种信息不是对行为信息的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可知真菌是分解者,其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A正确;果蚁与真菌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根据题意,真菌的能量来自于落叶,不是来自于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C错误;果蚁能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和功能、种间关系与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A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既能对同种生物传递信息,也能对其他生物传递信息,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5.D

【解析】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而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短时间内会使灰椋鸟因大量迁入而增多,此时害虫数量下降;同时其他鸟类因栖息环境改变而迁出,造成鸟种类减少;一段时间后,灰椋鸟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减少,害虫数量会上升,故A、B、C错误。

在整个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断变化,故D正确。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否则就没有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其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A正确;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B错误;所有生命都依赖于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C错误;能量主要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还可用于化能合成作用,所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B

【解析】由题意可知,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高;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O

、PO

等,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调查结果不能得出群落结构多种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结论;物质的分解主要依靠的是有氧呼吸的微生物。

19.

(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

(2)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3)光照强度

【解析】能力要求D,从图解可知,第10~20年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对于生物数量来说比较充足,所以这一时期的食物较丰富,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趋向复杂。

到第40年时生产和消费者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在随后的时间中,由于生物种类多,能量消耗多,曲线B下降。

该系统若为海洋生态系统,限制B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光。

20.

(1)5

(2)蛇、青蛙和鸟捕食和竞争

(3)农作物→鼠→蛇

(4)标志重捕

(5)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控制害虫的出生率;

人工捕杀田鼠;

保护蛇、青蛙、鸟等有益动物;

种植抗病虫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等

【解析】略

21.

(1)CO2

(2)〔①〕光合作用(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5)鹰与蛇

(6)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

(7)浮游植物B

(8)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

【解析】

试题分析:

图A为物质循环中碳循环示意图,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CO2为原料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以生物的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形式进入。

所以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图B的食物链中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此之外,还缺少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鹰以蛇为食体现了捕食的关系,而鹰和蛇都可以鼠为食,体现了竞争的关系。

(6)施肥的作用有利于浮游植物B的生长,提高了其种群数量。

鳙鱼和其他杂鱼在食物、氧气、空间资源等存在竞争,所以捕捞野杂鱼,减弱竞争。

(7)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浮游动物A由于缺少天敌数量增加,以大量浮游植物B为食,使其数量减少。

大量施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中氧气被大量消耗,导致浮游动物A和鳙鱼缺少氧气而死亡。

浮游动物A和鳙鱼大量死亡,尸体腐烂导致分解者——-微生物大量繁殖。

考点: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结构、功能中的物质循环,及食物链等基础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

(1)太阳光;光合;四; 

(2)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等知识点。

首先,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初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进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就题中所给的这个生态系统,第四营养级(狼)是最高营养级,即第四营养级中的能量最少。

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共有四种生物,通过这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比较明显的,即兔吃草,而狼、狐吃兔,同时狼吃狐,所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23.

(1)SK2~K3

(2)第一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3)2.8%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甲图分析可知,仓鼠的种群数量先逐渐升高然后保持相对平衡,呈S型曲线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在天敌的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在K2~K3之间。

(2)乙图中A是仓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植物同化的能量;能量C用于仓鼠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3)B中能量为l.5×109kJ是仓鼠的同化量,C中能量为l.4×109kJ是用于仓鼠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仓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l.5×109=2.8%。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4.(10分,每空1分)

(1)52

(2)降低(3)92(4)标志重捕法t2

(5)有机物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6)直接间接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表可知螺蛳可以捕食绿藻和水草,鲫鱼可以捕食绿藻、螺蛳、水草和轮虫,轮虫可以捕食绿藻,因此有5条食物链。

鲫鱼位于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

(2)如果螺蛳全部死亡,物种数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来自绿藻和水草时都是位于第二营养级,故是2*3/5*10,来自轮虫和螺蛳时是位于第三营养级,故是2*2/5*10*10,故总共是2*3/5*10+2*2/5*10*10=92千克。

(4)鱼的种群密度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用标志重组法调查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最大的是t2时,即环境容纳量。

(5)鸡粪中的有机物即分解者的有机物只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类。

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6)绿藻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