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101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九江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2015—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2015.11月14日上午

命题人:

朱群英、张倩文审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I(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刘克勤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

“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

“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

“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

“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

“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

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

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

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

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

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

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

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

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

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

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

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2013年2月2日《楚天都市报·文艺版》,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

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

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

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

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

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

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

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

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

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

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

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

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

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

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

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

出令曰:

“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

”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

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

夜漏下三刻(“漏”是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

“下三刻”是指古代一个时辰分为上、中、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

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

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用铁索连起的杙船)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

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

及收军,独失顺。

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

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

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

贵惊曰:

“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

”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

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

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

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

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

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

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

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

“识矮张乎?

此是也。

”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

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彼或未知也            或:

或者。

B.众皆辟易        辟:

开路。

C.洎登舟   洎:

等到。

D.乃别文焕东下        东:

东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B.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C.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D.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送给养,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

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B.张顺、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在军队招募

敢死队时,二人被选为敢死队的首领。

C.在给襄阳城的守军送给养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

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

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虏。

因为不屈

服,他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5分)

(2)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①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

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8.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善用音乐营造凄凉悲怆的氛围,其中,众人所唱歌曲内容为“,”。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借典明志,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早上——一堆土一个兵

沈从文

天欲发白。

一切皆静静的。

这分沉静便孕育了稍后一时钢铁齐鸣的种子。

老同志伏在山地土沟边,身穿破棉袄儿,见得多,听得多,胆量稳稳的,心沉沉的,不怕冷,不怕饿。

为的是会那么一手,有了经验,到时候天空中燕子似的钢铁飞窜,“来,×你的娘,炸你个七块八块!

”一下子把那个黑沉沉的玩意儿,向远处抛去,訇……一堆烟子,一堆石头,一堆泥土,向上直卷。

一口猛劲的犁,一只瞧不见的大手,这么一下翻起多少东西!

那大腿,那手指,那点撕碎拉长的内脏,起花的肠子,水蛇似的肠子。

“来,×你祖宗,再来一下!

”又再来了一下。

在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

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

“来,×你……”便又再来了一下。

每一个动作相伴而来的是个粗俗的字眼,这包含了一种力量,一分气。

老同志可没有死,天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勇敢人照例就不会轻易死。

枪子儿常常赶人背后穿,你想跑,只一下子你便完事了。

你不跑,你不会在冲过来的鬼子以前完事。

嘘……一颗流弹;一只紫色的鸟儿打头上飞过去,一个信号,暴雨中第一滴雨点。

来了,昨天的事又快来了。

同天明一样,黑夜一走终究要来的。

一切过去了,黑夜和沉默皆已过去了。

远处有了机关枪声音一阵,过后又异常沉静了。

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

老同志把手在空虚里抓了一把。

看看风向什么方向吹。

老同志身伴一个小同志——一个学生,那顶圆圆的钢盔搁在头上,代为说明他来到这儿还不多久。

那学生哑哑地说:

“老伴,老伴,别开玩笑,小心一点儿。

“小心一点儿?

小心你做皇帝的命!

你是来干吗的?

我问你。

那一边便无回嘴声音了。

过一会儿,那戴了钢盔的学生却说:

“老同志,老同志,到了一万顶钢盔,今早冲锋时可不怕机关枪了。

人年轻了一点,话说得那么傻,真像机关枪子儿单拣脑瓜子钻,别一处皮肉不作兴穿过似的,故老同志听到这个时笑也不笑。

后面的人要买帽子爱国,前面的可不要。

他们要大炮小炮,要机关炮同向空中飞机瞄准的高射炮,向谁去要?

从学生看来,这老同志正有点傻,那么勇敢,那么猛,不是傻子谁做得出?

看看地面各处已现出了泼淡的轮廓,只壕沟如一条黑色带子,向高处爬去。

学生问:

“老同志,老同志,你为什么到这儿来?

“我为什么到这儿来?

鬼明白。

你为什么到这儿来?

我问你。

人明白的都不来,来的就不大明白,大家都想搬了宝贝向南边跑,不要脸,不害羞,留下性命做皇帝,这块土地谁来守。

“你有家,……有土。

“我有田土舍不得离开吗?

我有坟土。

鬼子来了,占去咱们的土地,祖宗出了多少力,流过多少血,家门前一块肥土让他们拿去,不丢丑?

读书人不怕丢丑我可怕丢丑。

站不住了,脑瓜子炸了,胸脯瘪了,躺到那炮弹犁起的坑里去,让它烂,让它腐。

赶明儿有人会说:

‘老同志不瘪,争一口气,不让自己离开窄窄的沟儿向宽处跑。

他死了,他硬朗,他值价。

”那学生一句话不说,也把手在空气中捞了那么一下,想爬过来一点,似乎要亲老同志一下,老同志说:

“伙计,小心点,不是玩的。

“得啦,我……”他想脱下那顶帽子,这帽子使他害了羞。

啵……

一下子小雏儿完了,放翻了,一个滚便转到壕沟里泥水中去了。

一顶钢盔留在老同志身边。

“发明这玩意儿!

”老同志道。

“天空中落雪子时,戴它到头上去,挡一阵雪子。

送来一万顶,好像全望着别炸碎脑子,枪子儿赶别处进,把受伤的填满一个北京城,让人知道抵抗了那么久,伤了那么多,就来讲和似的。

妈妈的,你们讲和我不和。

我怕丢丑。

我们祖宗并不丢丑。

稍远处有了枪声,左边有了枪声,右边有了枪声,老同志摸摸身边,身边有一十七个炸药作馅的铁棒槌。

寒气中一切皆结了冰似的;空气结了冰,铁也结了冰。

一九三三年三月,于青岛

(有删改)

注: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发起了对中国的战争。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天亮前后,时间跨度并不大,这就使得情节很紧凑,战地危险时刻存

在,情节处处扣人心弦,读者的心时时被吸引着。

B.“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

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这表明了血淋淋的战场对老

同志的精神刺激和老同志忘我的英雄气概。

C.“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这句话与下文小同志的突然牺牲形成照应,说明战

场上一点都不能大意,小同志即因一时疏忽而殒命。

D.机关炮、高射炮向谁要去?

表现出老同志对后方供应的不满,同时也衬托出后方的人只

会买帽子爱国显得很虚伪,他们根本不了解前方的需要。

E.小说使用了许多语言描写,有对话,也有自言自语,有粗话,有戏语,更不乏发自肺腑

的真情流露,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小说用大量篇幅写两个人物的对话,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老同志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题目中的“一堆土一个兵”有何涵义?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钱玄同:

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

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

他婉拒钱的约稿:

“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

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

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

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

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

“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

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

“……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

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

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

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

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

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

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

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

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

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

《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

“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

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

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C.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

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D.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

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

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6分)

(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请简要分析。

(6分)

(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大学保安队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苦学,一曝十寒,

先后有300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

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

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D.新赛季,巴两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山队来说简直是为

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

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

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D.“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④③①②⑥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①②④⑥⑤③  D.④③②⑥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5分)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有人的健康。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人的健康,。

目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4.8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然而,。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仅要追求生命的长度,,即延长人均健康期望寿命。

 

 

17.

下面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标的主体图案,请说明构图要素及其含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作文题目: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

①体裁为记叙文;

②7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