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071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docx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纲要辅导练习册教育学部分

单选

1.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

2.根据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教育本质)

3.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影响)

4.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5.美国教育家孟禄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心理起源说)

6.家庭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凯姆佩尔)

7.凯洛夫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劳动起源说)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

9.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10.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的商朝

11.古希腊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大教育体系包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12.欧洲中世纪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的教育是(教会教育)

1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14.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1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

16.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论语)。

1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著作是(《学记》)

19.“精神助产术”的创立者是(苏格拉底)

20.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

21.帕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22.古代西方第一步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的作者(昆体良)

23.近代第一步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标志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25.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体现他完美绅士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教育漫话》)

26.以小说体写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的作者(卢梭)

27.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1806年赫尔巴特)。

28.20世纪初德国教学家梅伊曼和拉伊等创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实用主义教育学)

2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30.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克鲁普斯卡娅)

31.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32.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

33.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舒尔)。

3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

35.直接制约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社会的生产力)

36.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7.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变革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38.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政治制度)

39.影响国家或家庭教育投入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

40.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41.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教育)

42.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手段(教育普及)

43.人口结构合理化主要决定因素(教育)

44.人类所特有的在意识方面的特性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45.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

46.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47.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8.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9.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50.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1.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教育方针)

52.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为(培养目标)

53.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个人本位论)

54.“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

55.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社会本位论)

5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7.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8.人的各种基本素质获得相对均衡和比较匀称的发展称为(和谐发展)

59.人能够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称为(自由发展)

60.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是(布鲁姆)

61.加涅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其著名的(学生素质结构理论)

62.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三育两有”)

63.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智育)

64.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

6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加里宁)

66.学生有权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得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惨叫学习活动的权利(学习权)

6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_。

68.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6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70.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71.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

72.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青年初期)。

73.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74.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佳的当属(民主型)。

75.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少年期)。

76.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学生的身体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童年期)。

77.1979年提出课程层次理论的美国学者是(古德拉德)。

78.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课程》)。

7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就是(显性课程)。

80.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德国)。

81.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叫做(课程内容)。

82.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的是(课程计划)。

83.核心课程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

84.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是模块。

85.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做教学系统。

86.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87.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8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

89.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美国,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以灵活的时间单位来代替传统固定上课时间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特朗普制)。

90.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叫做(小班教学)。

91.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92.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是(备课)。

93.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94.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品德)。

95.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列入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法国)。

96.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97.把道德认知的发展确定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伯格)。

98.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叫做(德育内容)。

99.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德育方法叫做(讲授法)。

100.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德育方法叫做(谈话法)。

101.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是(班主任)。

102.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很重要场所是(班集体。

103.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就是(班风)。

104.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舆论)。

多选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说。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劳动不分化性、平等性、内容的贫乏性、方法的简单性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教育与劳动的脱离性

5.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骑士教育、教会教育。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7.《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藏息相辅、师道严遵、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

8.20世纪出现的几个教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

10.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制约教育的目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1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教育投资、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12.教育能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平衡、行业与职业结构的合理、年龄结构的平衡、地域流动

1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教育

14.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包括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职业较色意识地形成

15.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16.教育目的的构成主要有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的

17.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教育流派包括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

19.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20.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应包括先天素质、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

21.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22.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美育、智育。

23.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24.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公正评价权、学习权。

25.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26.1979年美国学者古德拉德提出的课程层次包括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2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28.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29.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30.根据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1.根据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32.以德育方法的概括程度为依据可以把德育方法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即具体操作性德育方法、概括性德育方法、原则性德育方法。

33.情景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34.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35.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主要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

36.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

37.教师进修培训的行使,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般应贯彻:

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

38.显性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

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39.在课程论发展史上有影响的课程目标类型有:

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生长性目标。

40.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品德发展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教育者有母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素质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教师:

陆姓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资格证制度:

国家队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聘任制:

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教师轮岗制:

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处于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的中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师生关系:

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娥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课程:

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类型: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核心课程:

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室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隐形课程:

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会哦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课程内容:

各学科中特点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课程计划:

关于一定削断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评价:

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判断依据主要是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与课程的有效价值

学分制:

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

教学原则:

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

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设计:

是以获得优化的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简历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说课: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德育任务:

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德育内容:

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思维训练法:

以道德只是的学习和道德死我饿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情景陶冶法:

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行为训练法:

通过德育实践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法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修养指导法: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班级:

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

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织部分

班主任:

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集体舆论:

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班风:

一个班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

简答

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又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鉴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或改造4学校即社会5师生关系应以儿童为中心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人力资本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

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2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性质、文化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功能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者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能够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再生产劳动者的基本内容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实现的劳动者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对人进行复核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2教育能够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3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4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对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的平衡2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3教育能够改变人口的行业与职业结构4教育可以调节人口的地域结构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认得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教育的本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个体性功能1促进认得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应首先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然需要来制定,可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2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干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社会影响,得到自然、率性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2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3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价值观念施加于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实施应具备的社会条件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