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平面构成图像处理6.docx
《笔记平面构成图像处理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平面构成图像处理6.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记平面构成图像处理6
平面构成(图像处理)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构成概述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它是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创造性地组合为一个新形态,具有建构、组合、重构的意义。
它强调对形式的客观分析,目的是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本质,它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给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构成”的训练过程就象学习外语词汇和语法那样,是一种对基本规律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二、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维平面内的变化构成的科学,即将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从而创造出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平面构成:
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三、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1、对称与平衡
(1)对称:
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的特点:
他们是等量等形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稳定感的基本形式。
对称的形式:
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回旋对称、反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2)平衡:
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特点:
它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平衡的重心。
与对称相比,平衡显得更为新鲜活泼、富于变化,体现了一种动感的生命活力。
2、对比与调和
(1)对比: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特点:
缺少对比设计会显得乏味,而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眼花缭乱,恰当的对比会给人带来美感。
对比的内容主要有形象、大小、明暗、方向、肌理等方面。
如动--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等形成对比。
(2)调和: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
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
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A:
加入对比双方的近似形或过渡形
近似元素组合在一起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较多的共同性,使画面达到了调和的目的。
B:
使对比双方相互渗透
不同元素的组合本身具有强烈的区别,为了达到调和,可以使对比双方在位置、色彩等方面相互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减小对比的强度。
3、节奏与韵律
(1)节奏:
同一要素在一定的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从而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
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力量的美。
特点:
如果在构成中单纯地运用节奏,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就容易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
(2)韵律: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加入某种情调和渐变趋势,如加上数量、距离等排列处理,使组合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和旋律感,增强画面的魅力。
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特点:
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数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
4、统一与变化
(1)统一:
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
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局部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统一的原理如下:
A:
接近的原理
可以将不同形态的某些要素进行类同或接近的变化,使它们在局部形态、大小、色彩、肌理位置等方面的造型特性相一致,也可以达到统一的效果。
B:
连续的原理
可以用一根直线、曲线或折线把各种不同的形态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就能够得到统一。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1、基本元素——“点”
(1)点的概念
细小的形象称之为点。
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形的原生要素。
它具有一定大小的面积和形状,是视觉设计的最小单位。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是否称其为点并不是由它自身的大小所决定,而是由它的大小与周围的形象的比例关系所决定的。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越大的形体越能给人以面的感觉。
(2)“点”的种类及性格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
规则点是指圆点、方点、三角点等这类规则的形象,它们具有严谨有序的性格;不规则的点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细小形象,它们具有自由随意的性格。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3)“点”的表现及作用
a.点的位置及作用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左、右移动就会产生移动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角,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当画面中有多个点时,视线会在这些点之间流动,进而产生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感觉。
b.点的周周环境及作用
点的形成有多种方式,有时周围特殊的环境会形成点的感觉。
比如:
被周围密密麻麻的线包围或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
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c.点的密集及作用
点的连续排列形成虚的线,其距离越近时,线的特征就越显著。
点依据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成为静的构成。
相反,点沿着斜线、曲线、涡状线排列,或以自由方式排列,则成为动的构成。
等间隔的排列(a图),具有井然有序的美感。
点与点间距离采取了累进的规律(b图),可以使人产生动感。
在渐进排列的点之间进一步增加点的大小差别时(c图),则更加强调了渐进、递进性,并增加画面的动感。
点向四周排列时,就形成虚的面,其距离越近时,面的特征就越显著。
点的集结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
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2.基本元素——“线”
(1)“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当长度与宽度形成悬殊的对比时方能称之为线。
线游离于点和形之间,具有位置、长度、宽度、方向、形状和性格等属性。
(2)“线”的种类及性格
A:
直线
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线便是直线。
包括:
平行线、折线、交叉线、发射线、斜线。
特性:
直线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类似男性的阳刚品格:
果断、明确、理性、坚定,具有简单明了、直率的性格。
B:
曲线
方向不断改变的点的运动形成曲线。
包括:
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
特性:
曲线是女性化的象征,具有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的感情性格。
其中:
几何曲线:
规律性强,表现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
具有弹性、柔和和富于动感变化的节奏感。
(3)线的属性
细线:
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
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
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
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制的直线:
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和毛笔线:
自如、随意、舒展。
(4)“线”的表现及作用----A、线的方向表现及作用
水平线:
使人联想到辽阔宽广的平原、一望无际的海洋、给人以安定、开阔、平静、稳重、广阔、无限的感觉。
垂直线:
使人联想到高耸的挺拔的树木、给人以崇高、向上、上升或下降的强烈的运动力,产生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倾斜线:
具有动态、不安定、倾斜、上升或下降连续状态的运动感,表现有朝气、生动的视觉效果。
曲线:
比直线有温暖自由、幽雅、流畅的感情性格、富有节奏和韵律美。
(4)“线”的表现及作用----B、线的排列表现及作用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如局部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粗细变化,将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局部形状不同的线等距离排列,将产生凹凸效果。
等距离排列的线,一端或两端错落不齐会产生连续、流动的效果。
(4)“线”的表现及作用----C、线的组合表现及作用
规则的组合:
用粗细、形状等同的线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的线构效果;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此比较单调缺乏感情。
不规则的组合:
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任意自由的组合,构成的画面活泼而富有感情,同时,由于画时手法或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效果。
规则与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并在组合图形中加以部分变化,使构成的画面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分割组合:
用线对已组合的画面作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分割,然后再对分割后的部分进行局部变化,重新组合后的画面会生动、变幻、有丰富的层次感。
(有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线分割等)
3.基本元素——“面”
(1)“面”的概念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是构成各种形态的最基本的形。
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点的密集或扩大,线的聚集或闭合都会产生出面。
(2)“面”的种类及性格
a.几何形:
用数学方式构成的图形。
越简单而规则的形,越容易被人们识别、理解和记忆。
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等。
具有为规则、平稳、理性的性格特征。
正方形:
由四条等边和四个直角组成,它所存在的双重对称轴形成了稳定坚固及纯正的理性特征。
正方形处于水平垂直状态时,是非常稳定的,当倾斜时,形成动势。
圆形:
它是最典型的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最平衡的曲线形,它是多面形的终极。
圆具有向心集中和流动等视觉特征,是完整和圆满的象征。
三角形:
是由三条直线围绕而成的形状。
平放时非常稳定;以一点支撑的三角形会产生极不安定的紧张感。
但如果三角形以接近点的形象出现,它反而会有灵动感。
当是锐角三角形时,还会造成强烈紧张的方向感。
b.有机形:
不可用数学方式求得的有机体的形态,即概括性表现自然法则的形态。
如树叶、苹果、小狗等形态。
它是自然的流露,具有纯朴和充满生命力的情感象征。
c.偶然形:
是指自然或人为偶然形成的形态,它是难以预料的和无法重复的不定形。
如泼洒的墨汁、滴落的水滴、打碎的玻璃等。
具有自由、活泼、富有哲理性的性格特征。
d.不规则形:
是人为创造的自由构成形,可随意运用各种自由的、徒手的线来构成形态,具有很强的造型特征和个性表现,给人以随意、亲切的感性特征。
(3)“面”的表现及作用
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面与面的组合方式上。
两个面相遇,可产生八种组合形式,多个面相遇,组合形式也是如此。
第三章 构图元素在平面内的编排设计
1、基本形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单位。
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都可以成为一个基本形。
基本形可以是具象图形的意象表现,也可以是抽象图形的创意。
基本形的设计是平面设计的起点。
2、骨格
一、概念:
是规定、管辖、限制基本形的区域线,是基本形在二次元空间中排列方式的编排指导。
二、分类:
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
三、作用:
1.固定基本形的位置。
2.编排画面的空间。
(1)规律性骨格:
主要指规律性较强的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
有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
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骨格的规律是根据整个构成的非正式均衡而定,编排十分自由。
(3)有作用性骨格:
是将画面分成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骨骼单位,每个骨骼单位就是基本形的存在空间,基本形在骨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
当基本形大于骨骼单位时,逾越的部分将被切除,使基本形发生变化。
(4)无作用性骨格:
骨骼本身不会将空间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骨骼单位,只决定基本形的位置。
当完成编排、填色后,骨骼线都需要擦掉,骨骼就好像不起作用。
3、图与底
形象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通常把形象称为“图”,把其周围的空间称为“底”。
有时也把“图”称为正形,“底”称为负形。
在平面空间中,“图”与“底”是共存的,而且总是相互陪衬着的。
一般情况下,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相反,起陪衬作用的,具有后退感的,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底”。
“图”与“底”两者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
有时两者间可以进行互换。
在平面构成中,有时“图”与“底”的关系很明确,有时却很难辨认。
要使“图”与“底”关系明确,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一些特点。
被封闭的形容易看作“图”。
在相同条件下,面积较小的形容易成为“图”。
统一规整的形比较零散的形容易成为“图”。
凸起的形较凹陷的形容易成为“图”。
动的形比静的形容易成为“图”。
形的内部质地密度相对大的形容易成为“图”。
根据视觉经验常常引发联想的形容易成为“图”。
明暗或色彩对比度强的形容易成为“图”。
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就产生了“图”与“底”互换的现象,我们把“图”与“底”关系不明确,可以互换的构图形式称为暧昧图形。
按照形态和结构特点,暧昧图形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图”与“底”等量等形,而且相互包围。
“图”与“底”等量但不等形,而且都是容易产生联想的具象形。
“图”与“底”等量但不等形,边缘错位,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形。
第四章 重复构成的创意设计
1、重复构成的概念
重复构成是指在一个画面中,在重复的骨格内将相同的基本形进行重复排列。
2、作用
采用重复的形式会加深印象,使主题被强化,也是最富秩序感和统一感的手法。
有安定、整齐和机械的美感。
基本形的重复排列可以在方向、位置或颜色上按照一定规律来变化,也可以是自由的无规律的排列。
重复构成的骨骼大多采用几何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式。
3、特点
(1)基本形在重复中,可以与相邻骨骼的邻边基本形或邻角基本形构成新的组合图形。
(2)基本形在重复中,可以与相邻骨骼的底(留白)构成新的组合图形。
4、分类
(1)单纯数量的重复:
在重复基本形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组合图形,只是数量上的重复。
(2)有规律的重复:
基本形在方向、位置或颜色上按照一定规律来变化,在重复中形成新的图形效果,从而使人感到井然有序。
(3)无规律的重复:
基本形在重复时,无规律地进行排列,因此会有许多意外效果的产生,从而达到一种变幻莫测的美感。
5、要点提示
(1)尽量采用“借形补形”的技巧。
即基本形在骨骼内的位置尽量靠近边和角,方便与相邻骨骼内的图或底组合,形成新的形象。
(2)基本形本身不必过多考虑完整性,可以是比较残缺的、或不成形的,这样在重复和组合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完整、成形的图形。
(3)基本形要简洁,不宜太复杂、太琐碎,否则组合后就会更复杂、更繁琐。
(4)基本形的线条如果为直线,重复后画面会呈现力量之美;如果为曲线,画面整体表现比较柔美;如果直线与曲线结合使用,画面会刚柔相济、更加生动。
第五章 近似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六章 渐变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七章 发射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八章 特异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九章 对比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章 密集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一章 肌理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二章 空间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三章 打散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四章 分割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十五章 群化构成的创意设计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
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绪论
一、Photoshop软件应用领域:
1、印刷
2、广告设计
3、封面设计
4、网页图像设计
5、影视制作
6、建筑装修
7、电脑美术
8、电子暗房、照片编辑
二、数码影像的艺术设计——运用计算机进行摄影艺术再创作的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艺术。
1、软件操作
2、图像图形知识(摄影常识、图像类型、格式、颜色模式、色彩原理)
3、创意——艺术作品
4、Photoshop软件应用数码影像创意与制作
三、教学安排
1、工具的学习
2、艺术创作最终要依靠人们的创造思维,新的数码技术形式必须为影像创作的思想内容服务,才能创造出真正富有新意的数码影像作品。
3、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Photoshop功能
图像处理、绘图、黑白上色、图像格式和颜色模式转换,改变图像大小、分辨率、作网页
五、数码电子暗房的配置
1、输入系统(数码相机、扫描仪)
2、编辑系统(计算机和编辑软件)
3、输出系统(打印机、数码彩扩机)
六、影像加工创意过程:
构思创意效果——确定实施方案——施行加工处理——修订调整
第一章PHOTOSHOP基本知识
一、PHOTOSHOP基本功能
v支持大量图像格式(PSD、TIF、JEPG、BMP等)
v处理图像尺寸和分辨率
v图层功能
v绘画、文本功能
v选取功能
v色调和色彩功能
v旋转和变形
v支持多种颜色模式(RGB、CMYK、灰度)
v开放式结构(扫描仪和数码相机)
v文件浏览器FileBrowser
二、PHOTOSHOP安装与删除
v光盘安装SETUP.EXE
v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
三、PHOTOSHOP启动与退出
v启动
v退出
Ctrl+Q
Alt+F4
四、PHOTOSHOP桌面环境
五、基本概念
(一)图像类型
1、矢量式图像:
线条色块为主,容量小,缩放不失真,作3D,用于美工插图与工程绘图。
不易制作色调丰富的图像、不逼真、不易在不同软件间交换文件。
2、位图式图像:
以点(像素Pixel)组成,逼真、色调丰富,易与其它软件交换文件。
文件大、变形后失真,无法3D图像。
AdobePhotoshop是位图式图像软件
3、位:
记录每一个像素或色彩所使用的位的数量,决定了它可能表现出的色彩范围。
用1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1=2种色彩。
增强色:
用8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8=256种色彩。
真彩色:
用24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24种色彩。
二、图像格式
1、JPG
2、CMYK
3、PSD
三、分辨率
Ø分辨率指在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点(像素)的多少。
Ø图像分辨率、设备分辨率、屏幕分辨率、位分辨率、输出分辨率
Ø图像分辨率:
每英寸图像含有的点数或像素数。
单位点/英寸(dpi)。
Ø分辨率大小直接影响图像的品质,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所产生的文件越大,处理时间长。
不同品质的图像需要设置适当的分辨率。
Ø图像尺寸大小、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总像素数)的关系密切
四、色彩理论
1、三原色
2、加法混合
3、减法混合
五、实例
第二章photoshop基础操作
第一节、文件的操作
一建立新的图像
1File\new
2ctrl+N
3ctrl+双击桌面(打开new对话框)
二、保存图像
1保存一幅新的图像
(1)file/save
(2)ctrl+s
打开saveas对话框,若图像以前保存过,按下ctrl+s或File/save打开saveas对话框直接保存文件
注意:
1要保存层的内容,以便于日后修改,只能使用photoshop自身格式,即psd格式或TIF格式.
2其它格式保存,自动合并层
2保存为其它文件格式
常见图像文件格式的特点:
BMP
TIFF
PSD
JPEG(文件比较小,压缩率高)
GIF(文件小,因特网用)
PNG(未来网页使用)
PDFEPSPCX三关闭图像
1关闭一个图像
(1)双击左侧[控制窗口]图标
(2)单击×
(3)单击File/close
(4)ctrl+w或ctrl+F4(Alt+F4关闭程序)
2关闭多个图像窗口
Window/文件/CloseAll
四、打开图像
(一)常规打开方法
1file/open
2ctrl+o
3双击桌面
打开open对话框—查找范围—文件类型—单击打开或双击之
2打开指定格式的图像File/openas
3打开最近打开过的图像
File/openrecent
(只显示4个文件,默认)
4使用文件浏览器打开
(1)file/浏览
(2)shift+ctrl+o
五置入图像
矢量图形(*.AI)插入file/place
C:
\programfile\adobe\Photoshop\
preset\patterns\postscriptpatterns
六获取图像
(1)使用数码相机
(2)使用扫描仪
第二节图像窗口的操作
一改变图像窗口的位置和大小
二图像窗口叠放和切换
最小化,最大化,窗口排列:
窗口/文档/层叠/平铺
多窗口的切换
(1)窗口/文档/文件列表
(2)组合键
ctrl+tab
ctrl+F6
ctrl+shift+F6
ctrl+shift+tab
三切换屏幕显示模式
标准屏幕模式,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
(1)在工具箱中
(2)按F多次全屏,配合tabshift+tab
四新建图像窗口
新建图像窗口(而非新建图像文件)与原来的属于同一文件
(1)window/文档/新窗口
(2)目的为了方便对图像修改编辑
1以不同的显示比例显示
2修改不同部分
第三节使用辅助工具
测量及定位标尺,度量工具,网格,参考线
缩放工具改变图像的显示比例
抓手工具移动图像窗口
为了提高图像处理工作效率
一标尺
1)标尺可以显示当前鼠标指针所在的位置的坐标值和图像尺寸,准确对齐对象和选取范围
2)视图/标尺ctrl+r再按一下取消之
3)默认原点位置2调整原点位置3还原原点
4)标尺单位:
厘米
二度量工具
1)度量图像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度量物体的角度
2)拖动
结果在工具栏中看到或信息面板F8看到
3)角度
alt拖出两条线成角度
4)shift拖动
5)删除之
拖出窗口或单击工具栏上的clear清除
三网格
1)用来对齐参考线,选取范围,方便对齐物体,对象
2)视图/显示/网格
3)视图/对齐到/网格
4)隐藏网格
ctrl+”
视图/显示额外内容ctrl+h
5)视图/显示/所有
四参考线
1)用于对齐物体,比网格方便,可以设定其位置
2)在使用参考线前,必须先显示标尺,在标尺上按下鼠标键拖到窗口中
视图/新参考线
3)移动参考线:
ctrl+拖动;选移动工具再拖动
4)显示/隐藏参考线:
视图/显示/参考线
5)锁定参考线:
视图/锁定参考线
6)清除参考线:
拖出窗口;视图/清除参考线
7)视图/对齐到/参考线
五缩放图像显示比例
1)使用缩放工具
ctrl+空格+单击ctrl+”+”
alt+空格+单击ctrl+”-”
双击缩放工具
工具栏
2)使用菜单命令缩放
3)使用导航器面板
4)使用状态栏
六抓手工具—移动窗口显示区域
1)滚动条
2)全屏显示模式—抓手工具
3)任何情况下,按下空格键,显示抓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