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3685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docx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

  一、文化思想

1.仁的内涵

“仁”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孔子政治思想核心的“礼”,是《论语》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是对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保证。

孔子对“仁”的论述贯穿在《论语》中,概括一下“仁”的内涵,其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这也是墨子思想在后来衰落的原因。

至于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一方面是说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一强调等级、一强调平等),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之间互相争沦,批评对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儒家讽刺墨家的“兼爱”因平等而“无父无君”。

但是孔子对“仁”的理解也不片面,他也肯定管仲统一、匡正天下的“大仁”学习并全面正确地理解和继承孔子“仁”的思想。

在今天,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我爱人人”、“我为人人”,那么也必将“人人爱我”、“人人为我”

2.忠恕——推己及人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他的人。

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与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3.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如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另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

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二、基础知识

1.拼音:

厩焚()瞽者()沟渎()弋不射宿()()齐衰()()

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⑴谨而信⑵披发左衽

⑶己欲立而立人⑷老者安之

⑸敝之而无憾⑹尧舜其犹病诸

⑺愿无伐善⑻霸诸侯

⑼子钓而不纲⑽弋不射宿

⑾冕衣裳者⑿一匡天下

3.划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⑴弟子,入则孝⑵何事于仁,必也圣乎⑶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⑴吾道一以贯之()

⑵门人问曰:

“何谓也?

”()

⑶固相师之道也()

⑷非尔所及也()

⑸子退朝()

⑹过之,必趋()

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⑻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重点字词(解释)

⑴霸诸侯,一匡天下⑵出则弟,谨而信

⑶见之,虽少,必作⑷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⑸愿无伐善,无施劳⑹盍各言尔志

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⑻忠恕而已矣

6、默写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⑵夫子之道,。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

(4)子曰:

老者安之,,。

三、阅读题

1.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4·15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2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

从事,照着去做。

“忠”“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5、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课外选文)

【注】①管仲:

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②三归:

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③摄:

统辖。

④反玷(dià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1分)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3分)

6、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吧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7、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

”及席,子曰:

“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

”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

有人评论本章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语随笔》)。

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

如果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阅读题答案

1.答: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修己”——“安人”(安百姓)——“博施济众”,这是从个人做起到为其他人服务,再到为大众服务,逐层推进,反映出孔子“推己及人”,从个人的“修身”到为国为民的思想。

孔子十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必须自己过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足仁义根本,才能使其他人立足仁义根本;自己做事行得通,才能使其他人做事行得通)。

他还重视从小事做起,逐渐扩大,到“博施济众”。

2、

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

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3、“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

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4、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

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5、答:

①管仲之器小哉②管仲是仁者

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

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6、答:

都主张关爱别人,但孔子的仁爱,是以爱自已为前提(孝悌为根本),然后将这种爱一层一层扩展出去,爱自已的亲人,爱周围的人,然后爱所有的人以到万物。

因而是最符合现世社会的人的感情与实际的。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的爱.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无我相,无人相的爱,虽然墨家还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却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宗教情怀。

7、答:

这一段主要用客观叙述、白描手法,寓情感于客观叙事之中,突出孔子尊重、体谅、关心人、特别是弱者的“仁爱”精神。

不加评论而用朴实的行动将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也是含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的“春秋笔法”。

如果改用其他,难以达到如此感人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