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522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docx

dellbios设置IDE全攻略

AWARDBIOS程序图解教程 

一、进入AWARDBIOS设置和基本选项

开启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在屏幕显示“Waiting……”时,按下“Del”键就可以进入CMOS的设置界面(图1)。

要注意的是,如果按得太晚,计算机将会启动系统,这时只有重新启动计算机了。

大家可在开机后立刻按住Delete键直到进入CMOS。

进入后,你可以用方向键移动光标选择CMOS设置界面上的选项,然后按Enter进入副选单,用ESC键来返回父菜单,用PAGEUP和PAGEDOWN键来选择具体选项,F10键保留并退出BIOS设置。

图1

 

 

STANDARDCMOSSETUP(标准CMOS设定)

用来设定日期、时间、软硬盘规格、工作类型以及显示器类型

BIOSFEATURESSETUP(BIOS功能设定)

用来设定BIOS的特殊功能例如病毒警告、开机磁盘优先程序等等

CHIPSETFEATURESSETUP(芯片组特性设定)

用来设定CPU工作相关参数

POWERMANAGEMENTSETUP(省电功能设定)

用来设定CPU、硬盘、显示器等等设备的省电功能

PNP/PCI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设备与PCI组态设定)

用来设置ISA以及其它即插即用设备的中断以及其它差数

LOADBIOSDEFAULTS(载入BIOS预设值)

此选项用来载入BIOS初始设置值

LOADOPRIMUMSETTINGS(载入主板BIOS出厂设置)

这是BIOS的最基本设置,用来确定故障范围

INTEGRATEDPERIPHERALS(内建整合设备周边设定)

主板整合设备设定

SUPERVISORPASSWORD(管理者密码)

计算机管理员设置进入BIOS修改设置密码

USERPASSWORD(用户密码)

设置开机密码

IDEHDDAUTODETECTION(自动检测IDE硬盘类型)

用来自动检测硬盘容量、类型

SAVE&EXITSETUP(储存并退出设置)

保存已经更改的设置并退出BIOS设置

EXITWITHOUTSAVE(沿用原有设置并退出BIOS设置)

不保存已经修改的设置,并退出设置

 

图2

 

STANDARDCMOSSETUP(标准CMOS设定)图2

   标准CMOS设定中包括了DATE和TIME设定,您可以在这里设定自己计算机上的时间和日期。

   下面是硬盘情况设置,列表中存在PRIMARYMASTER第一组IDE主设备;PRIMARYSLAVE第一组IDE从设备;SECONDARYMASTER第二组IDE主设备;SECONDARYSLAVE第二组IDE从设备。

这里的IDE设备包括了IDE硬盘和IDE光驱,第一、第二组设备是指主板上的第一、第二根IDE数据线,一般来说靠近芯片的是第一组IDE设备,而主设备、从设备是指在一条IDE数据线上接的两个设备,大家知道每根数据线上可以接两个不同的设备,主、从设备可以通过硬盘或者光驱的后部跳线来调整。

   后面是IDE设备的类型和硬件参数,TYPE用来说明硬盘设备的类型,我们可以选择AUTO、USER、NONE的工作模式,AUTO是由系统自己检测硬盘类型,在系统中存储了1-45类硬盘参数,在使用该设置值时不必再设置其它参数;如果我们使用的硬盘是预定义以外的,那么就应该设置硬盘类型为USER,然后输入硬盘的实际参数(这些参数一般在硬盘的表面标签上);如果没有安装IDE设备,我们可以选择NONE参数,这样可以加快系统的启动速度,在一些特殊操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来屏蔽系统对某些硬盘的自动检查。

   SIZE表示硬盘的容量;CYLS硬盘的柱面数;HEAD硬盘的磁头数;PRECOMP写预补偿值;LANDZ着陆区,即磁头起停扇区。

最后的MODE是硬件的工作模式,我们可以选择的工作模式有:

NORMAL普通模式、LBA逻辑块地址模式、LARGE大硬盘模式、AUTO自动选择模式。

NORMAL模式是原有的IDE方式,在此方式下访问硬盘BIOS和IDE控制器对参数部作任何转换,支持的最大容量为528MB。

LBA模式所管理的最大硬盘容量为8.4GB,LARGE模式支持的最大容量为1GB。

AUTO模式是由系统自动选择硬盘的工作模式。

   图2中其它部分是DRIVEA和DRIVEB软驱设置,如果没有B驱动器,那么就NONE驱动器B设置。

我们可以在这里选择我们的软驱类型,当然了绝大部分情况中我们不必修改这个设置。

   VIDEO设置是用来设置显示器工作模式的,也就是EGA/VGA工作模式。

   HALTON这是错误停止设定,ALLERRORSBIOS:

检测到任何错误时将停机;NOERRORS:

当BIOS检测到任何非严重错误时,系统都不停机;ALLBUTKEYBOARD:

除了键盘以外的错误,系统检测到任何错误都将停机;ALLBUTDISKETTE:

除了磁盘驱动器的错误,系统检测到任何错误都将停机;ALLBUTDISK/KEY:

除了磁盘驱动器和键盘外的错误,系统检测到任何错误都将停机。

这里是用来设置系统自检遇到错误的停机模式,如果发生以上错误,那么系统将会停止启动,并给出错误提示。

   我们可以注意到图2右下方还有系统内存的参数:

BASEMEMORY:

基本内存;extended扩展内存;other其它内存;totalMEMORY全部内存。

 

 

BIOSFEATURESSETUP(BIOS功能设定)图3

   ENABLED是开启,DISABLED是禁用,使用PAGEUP和PAGEDOWN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切换。

CPUINTERNALCORESPEED:

CPU当前的运行速度;

VIRUSWARNING:

病毒警告;

CPUINTERNALCACHE/EXTERNALCACHE(CPU内、外快速存取);

CPUL2GACHEECCCHECKING(CPUL2『第二级缓存』快速存取记忆体错误检查修正);

QUICKPOWERONSELFTEST(快速开机自我检测)此选项可以调整某些计算机自检时检测内存容量三次的自检步骤;

CPUUPDATEDATA(CPU更新资料功能);

BOOTFROMLANFIRST(网络开机功能)此选项可以远程唤醒计算机。

BOOTSEQUENCE(开机优先顺序)这是我们常常调整的功能,通常我们使用的顺序是:

A、C、SCSI,CDROM,如果您需要从光盘启动,那么可以调整为ONLYCDROM,正常运行最好调整由C盘启动.

BIOSFALSHPROTECTION(BIOS写入保护);

PROCESSORSERIALNUMBER(系统自动检测奔腾3处理器);

SWAPFLOPPYDRIVE(交换软驱盘符);

VGABOOTFROM(开机显示选择);

BOOTUPFLOPPYSEEK(开机时是否自动检测软驱);

BOOTUPNUMLOCKSTATUS(开机时小键盘区情况设定);

TYPEMATICRATESETTING(键盘重复速率设定);

TYPEMATICRATE(CHARS/SEC,字节/秒);

TYPEMATICDELAY(设定首次延迟时间)

SECURITYOPTION(检测密码方式)如设定为SETUP,则每次打开机器时屏幕均会提示输入口令(普通用户口令或超级用户口令,普通用户无权修改BIOS设置),不知道口令则无法使用机器;如设定为SYSTEM则只有在用户想进入BIOS设置时才提示用户输入超级用户口令。

MemoryParityCheck:

如果机器上配置的内存条不带奇偶校验功能,则该项一定要设为Disable,目前除了服务器外大部分微机(包括品牌机)的内存均不带奇偶校验.

图3

   PCI/VGAPALETTESNOOP(颜色校正);

ASSIGNIRQFORVGA(分配IRQ给VGA)IRQ即系统中断地址。

OSSELECTFORDRAM>64MB(设定OS2使用内存容量)如果正在使用OS/2系统并且系统内存大于64MB,则该项应为Enable,否则高于64MB的内存无法使用,一般情况下为Disable.;

HDDS.M.A.R.T.capability(硬盘自我检测)此选项可以用来自动检测硬盘的工作性能,如果硬盘即将损坏,那么硬盘自我检测程序会发出警报。

REPORTNOFDDFORWIN95(分配IRQ6给FDD)FDD就是软驱。

VIDEOBIOSSHADOW(使用VGABIOSSHADOW)用来提升系统显示速度,一般都选择开启。

C8000-CBFFFFShadow:

该块区域主要来映射扩展卡(网卡,解压卡等)上的ROM内容,将其放在主机RAM中运行,以提高速度。

图4

DELL电脑BIOS常见问题

看见这个画面点F2键

【怎么保存修改的设置】

多按几下ESC键

旧:

新:

320、740、745只有在对主板上的设置(例如:

把软驱口从OFF变成ON)做了更动才会出现Save/Exit

一般情况下选择EXIT退出也能成功的恢复BIOS的默认设置。

【怎么调节启动顺序】

旧BIOS:

用回车键进入到bootsequence,按空格键来调整

修改完之后记得保存退出按ALT+B键即可

新BIOS:

进入system->bootsequence用U和D键进行调节

修改完之后记得保存退出按ESC键两下

见到如下画面选择SAVE/EXIT按回车,即可

【怎么从光驱启动】

事实上DELL的台式机有一个和部分品牌笔记本一样的一次性启动菜单,那就是在开机看见dell画面的时候点F12键,出现如下屏幕(大概,视电脑上已有的设备而定)

选择带有CD-ROM字样的回车,即可;有的可能是USB开头的选项

以下进行释义:

1.表示正常启动

2.软驱启动

3.硬盘上的C盘启动

4IDE光驱

5.进入BIOS

6.进入一个dell硬盘诊断程序

7.进入DELL32位诊断程序,只有硬盘上有DELL预装操作系统的客户点这项才有效

【怎么从U盘启动】

仍然是选择F12键,

出现上面的画面

但是会多一个USBDevice,把光标移下来,按回车就可以了,但是你要保证自己的U盘确实可以把电脑引导起来

【新加的设备为什么不识别】

这是由于dell的BIOS有一个自动记忆的功能;每回启动电脑,BIOS都不对电脑上面的设备进行重新的检测。

如果您的电脑上面新添加的设备的这个端口原来是关闭的,新接上的设备自然没有办法被识别到。

除非我们手动让BIOS做重新的检测,方法如下

1.把设备接好,包含数据线和电源线

2.恢复主板的默认设置,参考地址

【怎么调节集成显卡的显存】

bios下有一个调节显存的选项

旧:

新:

此设置为Pre-AllocatedMemory的大小,是为了在Dos模式下显示高分辨率而预留的。

此保留区域在进入WinXP后,会被由系统自动重新分配,并显示为最小显存,

这个选项的BIOS值默认设在8M。

如果选择不同的设置,系统中可用内存可能会相应减小。

*512内存,在Bios中设置为8M,系统中内存变为504.

*512内存,在Bios中设置为1M,系统中内存可能不变,也可能变为511。

老版本Bios中AGPAperture设置不是显存容量:

此为影像内存容量,类似cache的作用,系统的主内存中划分出来的用于保存使用频率较低的数据信息的区域。

设置有32MB、64MB、128MB、256MB,一般设置为内存大小的1/4即可。

如何清除DELL电脑主板CMOS信息并恢复默认设置

2007-05-2015:

04

关键字:

DELL台式机CMOSBIOS恢复

注:

此法不适应清除BIOS密码

270以及270以前的商用机(老机型)的方法:

1)、开机后,在看到DELL图标时,按3下F2,进入BIOS。

(灰色界面)

2)、分别按键盘上的CapsLock,ScrollLock,以及NumLock三个键,使键盘上相应的三个指示灯点亮。

3)、同时按下Alt+E组合键。

这时系统将会发出“嘀”的一声,表明NVRAM已被清除。

4)、按Alt+F组合键,恢复BIOS出厂设置,当然也有“嘀”的一声。

5)、按Alt+B组合键,将所做的更改保存,自动重新启动机器。

然后就在一行英文这里停住半分钟左右。

这里进行的是对主板上各接口设备的检测

280以及280以后(新机型)的方法比较简单:

1)、开机后,在看到DELL图标时,按3下F2,进入BIOS。

(蓝色界面)

2)、按Alt+F组合键,恢复BIOS出厂设置。

3)、按ESC键,选择SAVE/EXIT并回车来保存退出

当做完该操作之后,默认是将软驱端口打开,如果用的电脑没有装软驱,则会再每次开机时报F1。

F2。

错误,那么就需要进BIOS将软驱端口关闭。

老BIOS

新BIOS

320、740、745只有在对主板上的设置(例如:

把软驱口从OFF变成ON)做了更动才会出现Save/Exit

该操作可谓是万金油,能解决大多数的端口问题,例如:

打印口问题/串口问题/软驱端口/硬盘检测不到/鼠标键盘等等等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EXIT退出也能成功的恢复BIOS的默认设置。

不能进入BIOS的情况,可以打开机箱找到主板上面的跳线来操作

【一】RTCRST是两针的情况    260,270,280,520,620,740,745

1.找到RTCRST,拔掉电源线直到主板led灭掉

2.找个东西短接RTCRST,一般是找到PSWD的帽子

3.5秒后,移除短接的东西

4.插回电源,即可

【二】RTCRST是三针的情况,170L小机箱,210,320,

1.找到RTCRST,拔掉电源线直到主板led灭掉

2.把跳线帽从1-2针上换到2-3针上

3.5秒后,移回1-2

4.插回电源,即可

【三】另找不到RTCRST的,170L大机箱

1.找到纽扣电池,拔掉电源线直到主板led灭掉

2.把主板上的纽扣电池取下来

3.5秒后,放回电池

4.插回电源,即可

下面是跳线分布图

160L:

170L:

没有RTCRST,取电池

210L:

Gx260&270

GX280:

GX520

GX620

GX320

GX740:

GX745

DELL电脑-Bios密码忘掉怎么办?

2007-05-2015:

00

忘记密码怎么办呢?

普通兼容机都是清一下RTC或者拔电池就可以清除密码。

Dell电脑上不管是否有RTC,都会有一个PSWD的跳线,就是密码(password)跳线,清一下RTC或者拔电池是无法解除密码的。

如果把PSWD上门的跳线帽还原就会导致BIOS信息可能无法改变

注意:

如果电脑上有加密狗之类的硬件也有可能导致密码无法清除!

PSWD共有两种3针的和2针的

【一】PSWD是两针的情况     260,270,280,520,620,740,745

1.找到PSWD,拔掉电源线直到主板led灭掉

2.把PSWD上的跳线帽移除,开机,会听到嘀的一声,密码清除

3.关机,接回跳线帽

4.重新开机,即可

【二】PSWD是三针的情况,170L,210L,320,

1.找到PSWD,拔掉电源线直到主板led灭掉

2.把PSWD的跳线帽从1-2针上换到2-3针上,会听到嘀的一声,密码清除

3.关机,接回跳线帽到1-2

4.重新开机,即可

【三】另找不到PSWD的

这个不可能仔细找,肯定会有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不同的主板跳线:

160L:

170L:

210L:

gx260&270

GX280:

GX520

GX620

GX320

GX740:

GX745

IDE全攻略--从认识到搞定IDE(上)

IDE设备及周边

  目前,我们的电脑中标配的IDE设备莫非两类——硬盘和光驱,硬盘的存在形式比较简单,而光驱则包括CD-ROM驱动器、DVD-ROM驱动器和CD-R/RW光盘刻录机三种常见的类型。

此外,我们不常见的IDE设备还有ZIP软盘驱动器、ORB活动硬盘驱动器等。

总的来说,IDE与存储设备几乎可以说如影随形。

  图1硬盘和光驱是典型的IDE设备。

  无论具体IDE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如何,由于采用了同样的接口、在同样的总线上被同一个控制器指挥着,使用同样的指令体系来完成与系统数据的双向传输,因此,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

从具体的地方来看,这些相同之处表现在设备的数据连接/传输电缆、接口形状、设置方式都大致相同。

  直接与IDE设备打交道是IDE控制器,最早8086、286和386时代(甚至486时代的早期),IDE设备都需要一个单独的控制卡来连接IDE设备,并通过这个卡上的IDE控制器来完成对IDE设备的各种访问操作。

但自从486时代开始,IDE控制器被集成到了系统的芯片组的南桥芯片中,直到今天。

  图2图中显示的是目前最常见的几款集成了IDE控制器的南桥芯片,它们从左至右依次是IntelICH2、VIAVT686B、ALiM1535D+。

这些芯片组都提供了完全相同的配置——集成两个独立IDE控制器,每个控制器可接驳两个IDE设备(分别为主设备和从设备)。

  图3十年前,IDE的接口是图中这个样子;十年后,它依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在PC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目前我们使用的IDE设备都采用这种40pin(或称40针)的接口,一般情况下主板上有两个这样的接口。

通常,一个被标注为“IDE1”(或“PrimaryIDE”),另一个标注为“IDE2”(或“SecondaryIDE”)。

设备端的IDE接口形状与此基本类似(见后面图8)。

  图4IDE数据传输/连接的电缆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40芯的,另一种是增加了40条地线的80芯数据线。

它们都可用于连接所有IDE设备,但只有80芯的数据连接电缆才能实现UltraATA/66或UltraATA/100的功能。

不过,80芯的IDE数据连接电缆有着比40芯IDE电缆更严格的主/从设备安装位置要求。

通常,我们都使用80芯的线来连接硬盘,而光驱及其他IDE设备大多只用40芯的线就足够了。

  图5其实,在IDE设备上也有一个IDE控制器来完成设备与主机之间IDE控制命令以及数据监控/传输等功能。

只不过,这些控制器的存在形式由于IDE设备的不同,与主机端(芯片组内集成)完全不一样。

比如图5中所示的就是硬盘电路板上的IDE控制器。

  其实,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IDE设备及其周边硬件支撑环境的组成。

简单来说,整个IDE就是由IDE设备、主机/设备的IDE控制器、IDE数据连接/传输电缆和接口共同构成的一个子系统。

  IDE设备的硬件配置

  设备安装

  IDE设备的安装相对比较简单,因为除了设备固定之外,需要连接的只有电源线和数据电缆。

不过数据电缆和电源线都存在正反极性的问题。

  图6IDE电源接口以及电源插头的形状都类似于梯形,在插接的时候肯定不会接错(插反了根本就插不进去)。

  图7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电缆的连接。

其实我们经常都在说的“红对红”原则可以最准确地回避接错的可能性。

这就是先将电源线接好,然后再将数据线的红色一端靠向电源线的红色端,以这样的方向去连接数据电缆就绝对不会出错。

  设备主从关系

  IDE设备存在主设备和从设备的区分,而且其控制方式是单线程的。

也就是说,当系统中的一个IDE控制器正在对一个具体IDE设备进行操作时,另一个设备总是处于不工作的等待状态。

同时,由于IDE主设备拥有比从设备更高的控制优先权,因此IDE控制器总是优先开始处理主设备。

这就是为什么硬盘总是被接在主通道上,而光驱总是扮演从设备的角色的原因。

将光驱设置为主设备而被接驳在第二IDE通道的主接口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前面提到设备争用冲突问题。

  下面,具体来看看应该怎么来正确设置IDE设备的主从关系,以最大限度发挥设备配置的灵活性和实现最大化的性能。

  图8每一个IDE设备上都配置有决定该设备主从的跳线,这些跳线绝大多数都位于设备的IDE接口的旁边。

但也有部分主从设置跳线被安排在电路板上,如图8中右边所示的一块硬盘,它的跳线就是这样。

通过这些跳线的设置,我们可以决定或改变该设备的主从工作状态。

  图9图中这款光驱给出了最明显的标志来指示我们如何设置该光驱的主从状态。

变更跳线帽的位置到相应的跳线针处,就可以完成这个设置。

这里,图中的“Master”代表主设备,“Slave”代表从设备,“CableSelect”则代表根据IDE接线的连接顺序自动设置主从状态。

  图10硬盘的主从状态设置跳线比起光驱来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各个硬盘厂商对跳线的定义各不相同。

不过,我们基本上都能从硬盘的某个部位找到这些跳线的正确设置的方法。

  图11其实,正确设置一个IDE设备的主从状态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当前系统中已有IDE设备的主从设置。

这既可以从我们前几期中介绍的开机信息中获得,也可以在BIOS设置程序中在“StandardSetting”菜单下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线的连接

  如果我们使用40芯的数据电缆来连接IDE设备,则基本上可以忽略设备的主从设置情况及设备在电缆上的连接顺序。

但如果我们采用的是80芯的数据电缆,则必须保证设备的主从状态与电缆上的主从接口保持正确的对应关系,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设备不正常工作或无法发挥其性能。

  图1280芯的IDE数据电缆虽然和40芯的电缆大致相同——都有三个形状一模一样的接口,但它们却有明确的定义:

蓝色的插头接主板、黑色的插头接IDE主设备、灰色的插头接IDE从设备。

  这里,我们最后再介绍一下CableSelect接法的注意事项。

当连接在同一个IDE数据电缆上的两个IDE设备中的其中一个被设置为CableSelect之时,另一个也必须设置为CableSelect模式。

这样,无论我们使用40芯还是80芯的电缆,都可以不必改动跳线(只需更换接口顺序)就改变两个设备的主从关系。

  对40芯的电缆来说,总是远离主板的末端接头对应IDE主设备,而靠近主板接口的中间的插头对应从设备。

大多数80芯的数据电缆也符合这个规则,不过笔者认为,还是依照插头的颜色来判断主从关系最可靠。

毕竟这些颜色是符合UltraATA标准的。

IDE全攻略--从认识到搞定IDE(下)

上文我们讲到了IDE设备的类型及其安装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完全能指引你完成绝大多数IDE设备的硬件安装。

不过,正确安装是一回事,而正确设置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继续从IDE设备安装的“软环境”下手,教你怎样彻底地搞定IDE设备,让它以最好的状态来为你工作。

  IDE设备的BIOS设置

  BIOS设置对IDE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如何通过设置IDE设备的主从跳线,以及正确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