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稿.docx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稿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稿
第一讲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一、何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其中1、2、3、4、5项都是对心理方出的要求。
二、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
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
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
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
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
(逃课事件)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
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
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
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
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学会自我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己,悦他人,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想办法让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第二讲教师的压力和挫折与心理健康
苦难:
天才的垫脚石,弱者的万丈深渊。
一、压力与应激
1、何谓压力?
这是一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指的是心理压力。
2、何谓应激?
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等不同寻常的心身反应。
应激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反应。
3、压力与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积极作用:
压力引起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
消极作用:
这些超常的表现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久,而且对身体有害。
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经消耗掉短时间是很难补充的。
经常动用潜在能量,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
如果在应激过程中出现整体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可能出现心理崩溃。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猛虎、火灾等强烈的应激情境不多,但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却是经常的。
这种应激虽然强度较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
其主要症状:
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
即所谓的“心理感冒”,进入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
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
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
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居第二!
·
《南方日报》5月23日报道:
《知识越多越短寿》:
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的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
上海一家医疗保健中心对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健康体检显示:
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将近一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咽炎和鼻部过敏,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三分之二。
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
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的53至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
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
08年春节前短短4天,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溘然辞世,接着就是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
重要原因:
工作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应激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
他们可能进入以下不良循环: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
4、应激是怎样产生的?
应激源(负性事件)———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面临同样一件外部事件(应激源),有些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小应激而已,片刻之间烟消云散,还有些人则安然无恙,波澜不惊。
四个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主体对外部事件(应激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
个性特征:
同一事件在内向或外向的人心中引起的感受截然不同。
社会支持:
来自亲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物质、精神上)
应对方式:
应激产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应对风格采取适当的应付方式以减轻痛苦。
四个因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知评价。
所以说,只有解决认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心理问题。
正因为如此,在两年多的教师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研究过程中,我这里把合理情绪疗法作为理论支柱。
(见后面ABC理论)
二、压力状态下如何使自己轻松起来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一半以上教师因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工作心情,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要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减轻压力。
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又总是多变的。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痛苦,就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如果你有能力或条件,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现实;如果你办不到,则想办法改造认知,从心理上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如进不了城,职评失败,经济拮据……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做到这一点,就能从许多无谓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
教师工作又累又苦,报酬和地位不太理想,这都是事实,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鲜花和掌声也很少会光顾。
但是还有一种事实,教师工作能得到其他许多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发奋努力出类拔萃,鲜花和掌声也可能会环绕你,这是其一。
其二,当年你高考填报师范院校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不过现在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
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选择,假如你有机会和能力,可以重新选择,假如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那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心平气和地走上教师岗位,既随遇而安,又不甘沉沦,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尽可能追求卓越。
这样,你也能从中得到幸福和快乐。
2、合理宣泄,缓解压力
找人倾诉(找个听众,心理热线,信手涂鸦,写日记);
自我宣泄(退化行为:
大哭,大喊,摔打废弃物);
音乐调节;
运动调节(消耗体能,转移注意,释放消极情绪);
3、审时度势,学会放弃
主客观条件所限,人的大部分需要是得不到满足的,很多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在经历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的情况下,应该审时度势,准备放弃。
决定做某事是勇敢和果断,下决心放弃做某件事,也是一种勇敢和果断。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太贪心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条件所限,舍熊掌而取鱼也;
有时候,鱼和熊掌概不可得,安贫乐道,青菜豆腐汤足矣!
有些生性要强的人,什么都想得到,各方面都想比别人强,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
如果非要做到不可,就是给自己设置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的一生注定没有快乐可言。
如果能够及时领悟到这一点,毅然放弃这个虚幻的目标,就会一下子如释重负,轻松自如。
(一个非要评特级教师的老教师,如同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制作了一副心灵的枷锁。
)
4、自得其乐,自我放松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
每当我们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弄得疲惫不堪时,当我们遭受重大失败的打击,觉得人生黪然无光时,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找到乐趣,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精神得以松弛。
犹如心理按摩。
比如:
1、聊天
2、购物
3、看影视、听音乐
4、小型聚会或餐饮
5、外出旅游
6、体育锻炼
7、超静冥想
8、其它(钓鱼、养花、下棋、打牌)
第三讲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
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可是幸福是一种感觉,却可以从自己心底里找出来!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主体可以自由驾驭的情绪体验。
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认识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截然不同的:
你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从这个角度来说,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
为了帮助教师从内心深处寻找幸福,向大家推荐一个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ABC理论。
一、一个摆脱情绪困扰的良方: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和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教师,比较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自助。
艾里斯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正是人们头脑中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信念导致了人们的情绪困扰。
对它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能快乐满足地生活和工作。
艾里斯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
所有的不合理信念概括起来都有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要求(包括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想“应该如何”“必须如何”。
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三是糟糕至极。
(一般的负性事件也能感受为是灭顶之灾。
)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
ABCDE。
ABC人格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精华。
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还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
假如能透彻地理解和自觉的运用,就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井。
运用ABC理论举例:
A:
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老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老师一走开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
所以成绩老是不理想,拖后腿。
B:
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
这么不听话,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
自己班里的后进生特别多,也特别差,这太公平了,我怎么这么倒霉!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无能,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成效却不大,我太没用了,真是一文不值。
C:
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饭,对学生常恐吓,偶有体罚。
D:
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赞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它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
(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要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要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也能象大人那样有自制力,就不成其为孩子了。
况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多了,他们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爱好体育,劳动积极,乐于助人,讲义气等。
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
(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效果不显著,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有几个不是有了明显进步了吗?
(自我效能感)
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不值,有的方面做得挺好,曾受到领导的表扬,因此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克服“糟糕透顶)即使转化后进生无效,已尽到自己努力了,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了。
可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个学生的作业要求。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E:
心理恢复平衡,能宽容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心情舒畅多了,师生关系也好多了。
二、关键是树立合理认知,用睿智的目光看世界
要对症下药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自助,不仅要掌握ABCDE模式的运用技术,更重要的要学会用理性的、睿智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即要有合理的认知。
教师的不合理认知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必然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避免错误认知对情绪的困扰,必须在头脑里牢固地树立尽可能多的认知观念,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使用这些有力武器,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悦纳学生
观念一:
把学生当人,把孩子当孩子,把学生当学生。
观念二:
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还决定着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情绪特征和心境。
……
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太阳是同一个太阳,不同人生观的人眼里看到的,内心感受到是却是截然不同的。
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内心是充满阳光的,性情是开朗乐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业也往往是蒸蒸日上的。
具有消极人观的人,内心是灰色黯淡的,性情是悲天悯人的,生活是味同嚼蜡的,事业也往往是举步维艰的。
正所谓,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
这一哭一笑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认知评价。
要让生活我们微笑,首先我们得对生活微笑。
如何才能对生活微笑?
为了克服职业倦怠,不妨试一试:
把每一个教案当做一首散文诗来写,把每一次晨间谈话当做一次讲演来做,把每一节课当做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当过班主任,主动要求当一次!
你得准备吃苦受累,但在师生友好交往过程中,能体验到纯洁高尚的人间情感。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争取机会上一堂观摩课试试!
准备过程中也许会紧张忙碌,但这个过程却能让你经历到一种探索的喜悦。
假如没做过教育科研,申报一个课题试试!
研究是复杂辛苦的,需要奉献精神和创造激情,但是当你在科研领域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这种成功的喜悦是任何世俗的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它会让你真正感受到你是有价值的、优秀的、独一无二的,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就像一剂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地滋润你的心田。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充满生命涌动的、高度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我们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寻找快乐,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保持新鲜感,就会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就会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那么,每一次日落都会像第一次看见那样新鲜,每一朵花儿都会像玫瑰花那样温馨,每一节课都会像毕业实习课那样新鲜有趣,每一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天真可爱。
3、树立崇高的职业观,悦纳教师职业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
把它作为一个饭碗还是作为一种事业,在我们心里引起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蔡元培先生对职业境界的描述:
(见《托起明天》)
自然境界:
把职业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凭本能工作。
功利境界:
为某种功利的目的努力工作,一旦功利目的达到了或达不到,就放弃努力。
道德境界:
赋予职业以道德意义,为服务对象一生的幸福努力工作;
天地境界:
自觉把自己的工作与全人类的进步文化事业联系起来并努力工作。
职业境界不同,职业态度不同,工作效果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也就不同。
处于后两种境界的教师,有强烈的使命感、事业心、上进心、成就欲、成功感,他们以自己的职业为荣,能排除干扰和杂念,保持平和愉悦的工作心情。
他们明知道教师的工作时间之长,心思之重,体能消耗之大,情感付出之多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种职业,就无怨无悔,永不满足,永创佳绩。
他们有很高的理想抱负,甘冒风险,喜欢挑战性的工作,重成就,轻金钱,善于从工作的成功中得到快乐。
他们的求知欲比别人强得多,而物质的需求比别人淡薄得多,即使在贫困环境中,他们也能安贫乐道,耐得住寂寞,敬业爱岗。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4、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
苦和乐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不快乐全在于你自己看事物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陷入思维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与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
A、不合理的比较方式
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比下有余则越比越有余。
人们更多的是比上不足。
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
为了远离烦恼,可以如下比:
当我们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作比;
当学校发不出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与其他省领不到工资的教师比。
当别人评到职称而自己屡战屡败时,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比;
当别人无德无才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时,与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享受人生的韵味;
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时,还可以这样比:
我的妻子(丈夫)比他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甚至我降生在南方这鱼米之乡,比人家那风沙弥漫的、终年积雪的、常发洪水的,常闹地震的、滴水贵如油的地方的人们强一百倍、一万倍……
B、情绪恶性循环
情绪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更坏
克服方法:
一是转变世界观。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豁达大度一点。
二是采取有针对性的调节措施:
设法解决产生恶劣情绪的问题;
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
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饭店美餐一顿或去逛商店;
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
想一想还有处境比自己更差的人;
把自己目前的处境与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
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烦恼所困扰。
三是做快乐作业。
睁大眼睛在身边寻找快乐,把快乐的事情一一记下来,经常浏览,不快乐的事情忽略不计。
(见《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大量案例)
奇文共赏: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难。
为了做到这一点,光是中头彩赢了20万卢布、得了“白鹰”勋章、娶了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
为了不断地感受到幸福,甚至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
(一)善于满足现状,
(二)很高兴地感到:
“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
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
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
“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
要是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
“挺好,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