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2808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分章节练习)之4.7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集体现象

C个体现象

D文化现象

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和倾向。

A.个体 心理特征

B.群体 心理特征

C.个体 行为特征

D.群体 行为特征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内容

B.途径

C.基础

D.关键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社会活动和交往

D.谈话的讨论

7.品德的核心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品德心理结构中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品德结构的四个要素中具有催化剂作用的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和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2.品德由个人的(  )来体现。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意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4.中学生陈磊经常上课迟到,新学期的他决定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无法克服赖床,结果还是时常迟到,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5.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没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  )入手对其进行教育。

A.道德意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16.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17.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8.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9.儿童在10岁以后,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不只依据社会规则和对权威的遵从,开始受自己主观情感的判断标准支配。

这说明儿童这个时期的道德判断特点是(  )。

A.他律

B.自律

C.前习俗

D.习俗

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  )。

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

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

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

21.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22.按科尔伯格的观点,划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主要看其(  )。

A.心理冲突情况

B.人格发展情况 

C.道德行为发展情况

D.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情况

23.科尔伯格采用(  )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  )个水平。

A.对偶故事法、四

B.两难故事法、三

C.两难故事法、四

D.对偶故事法、三

24.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桌下。

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

A.道德行为的表现

B.逃避惩罚的表现

C.不良品的的反映

D.道德意志薄弱的反映

25.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救妻子是丈夫应尽的义务,所以海因茨偷药是应该的。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26.儿童在听了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会变得很混乱,这些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C.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和秩序的定向阶段

27.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28.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超习俗阶段

29.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当个体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可见该个体的道德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

B.前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

C.后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

D.后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

30.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如果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那么他还处于道德的(  )。

A.惩罚和服从阶段

B.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D.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31.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32.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准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33.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的取向阶段

C.良心和原则的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34.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35.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  )。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37.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38.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称之为(  )

A认同

B从众

C服从

D依从

39.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称之为(  )

A认同

B从众

C服从

D依从

40.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原则

2.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有(  )

A知觉的道德情感

B具体形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

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应用

4.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

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

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B习俗道德水平

C寻求认可阶段

D前习俗道德水平

5.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的发展阶段是(  )

A自我中心阶段

B服从与惩罚阶段

C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D权威阶段

6.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应(  )

A进行有效的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7.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的区别的有(  )

A两者实质不同

B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

C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D结构不同

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A家庭教养方式

B同伴群体

C认知失调

D态度定势E道德认知

三、判断题

1.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

()

3.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成分、目标成分、行为成分。

()

4.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得志也”说的是道德意志。

()

6.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

7.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

8.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

9.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10.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11.每个人的品德特质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

()

12.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13.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与品德进入到了认同阶段。

()

四、名词解释

1.道德情感

五、简答题

1.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哪些特点容易造成他们的品德不良?

2.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