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2717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8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docx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汇编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省、市地方标准;

2、施工图;

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4、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标准;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计划开工时间为201年5月28日,竣工时间为201年7月1日。

2、本工程包括3#、4#、7#、8#及地下车库工程。

其中:

3#为22层,4#为19层,7#为25层,8为#26层,另外8#一~四层为办公裙楼。

3、工程建筑特征

(1)、本期工程住宅楼地下1层、地上19~26层,标准层层高2.9m,平屋面。

(3)、本工程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6度抗震设防,耐火等级一级。

(4)、屋面防水等级II级,有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采用倒置法施工,防水卷材(宽幅)1.5厚聚乙烯防水卷材。

其中不上人屋面设30厚挤塑泡沫保温板。

屋面排水均采用有组织排水,采用外落水方式。

4、工程结构特征

(1)、本工程采用剪力墙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端柱抗震等级为二级。

(3)、砼结构环境类别:

室外地坪以上为一类;以下为二类a种。

(4)、本工程环境等级:

±0.000以下二a级,±0.000以上一级。

(5)、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6)、砼强度等级:

一层~五层楼面采用C40,五层~十层采用C35,十层以上部位采用C30,室外地坪以下砼抗渗等级为S8。

(7)、墙体材料采用粘土多孔砖及轻质砌块。

±0.000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三、主体结构阶段施工过程

墙柱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墙柱钢筋绑扎→墙柱及梁板模板支设→梁板钢筋绑扎→水电预埋穿插施工→砼浇筑→养护放线→上层结构施工。

四、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一、测量依据

1、各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

(1)、中央各部委颁发的有关规范,如《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等。

(2)、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各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依据业主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各单体建筑物的坐标、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

3、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导线点、红线桩点(界地桩点)、水准点等。

4、施工图:

本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所标示的各种起始测量控制点,同时我们将依据总平面图及施工图上各种尺寸关系,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置。

二、测量原则

1、整体控制局部:

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若不遵循这一原则,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会导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等后果。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三、施工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1、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根据现场及周围环境,设立施工测量轴线控制,布置轴线控制网点。

2、加工测量轴线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复核方便的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为施工定位测量及技术复合提供基准点。

3、施工轴线控制网的测量,应按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本工程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建筑方格网。

4、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基本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考虑选择在场区主楼东西向及南北向的重要的几条轴线。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这样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单体建筑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5、高程控制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高程控制宜建立高程控制网,它是建筑场区内建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每单体应设置2~3个点。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四、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建筑物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

本工程以建筑红线桩定位,应根据总平面图,结合现场情况或以原有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边。

(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2、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

3、结构施工测量

(1)、控制方法:

在基础完成后,将定好位的轴线控制线标于地面上,并做永久固定点。

用垂准仪进行投放,线垂复核。

外墙转角处引线应逐层进行,以便放线时进行核对,及对外墙垂直度的控制。

(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选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仪器安平→垂直轴线的引伸→各层楼面放线→分段投测→校核。

4、水平标高测量:

(1)、本工程单体面积较大,为保证整栋建筑物的标高一致性,应根据确定的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点统一引测,引测高程可用符合法或往测法,闭合差不应超过±√n(n为测站数),或±√Lmm(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现场的已知水准点(包括引测后的水准点),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不致发生沉陷或变位。

根据已知水准点,引测并建立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水平控制网点沿建筑物四周环向布置。

标高控制点引测时,仪器宜在两测点间等距安放,并进行环向闭合差校核。

(2)、上部结构水平标高控制:

沿结构外墙四周设置环向±0.000基准线,用墨线弹出,在主要轴线处用红漆标出三角标号,当结构逐层向上施工时,作为水平基准点,用钢尺逐层向上垂直引测,为减少积累误差,每层向上引测时均从基准线(点)开始。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

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五、测量精度要求

1、垂直测量精度要求:

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20MM。

2、水平标高测量精度要求:

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建筑总高测量偏差不超过20MM。

对测量仪器的要求,采用光学经纬仪配弯管目镜,光学经纬仪采用2秒级(J2),工程水准仪(S3)即可。

以上仪器应定期送有关计量检测中心进行测试鉴定。

30-50米钢尺亦应定期进行校核。

15kg大线锤可配05~0.8MM钢丝垂吊。

六、施工测量要求:

1、定位放线测量:

测量前应绘制平面测量网点布置图,应预先进行各测点间的角度及长度计算,确定测量顺序及方法,然后才进行施工测量。

2、施工测量应有专职测量技术人员负责,测量小组人员应固定,仪器应有专人使用及保管。

施工测量放线应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3、每次测量应有书面测量记录,测量数据按实填写,有测量负责人签字。

对测量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用。

七、沉降观测控制:

1、沉降观察

沉降观测工作对建筑物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建筑物有可能发生突发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通过沉降观察的监督,可以采取对策防止和减轻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危害。

产为以后相类似的工程沉降提供参考资料。

因此沉降观察应由专人负责。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观测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场地的具体条件而定,同时还应考虑荷载分布、结构质量分布、建筑物体型和刚度、土质变化以及施工和使用中的因素,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可能产生差异沉降的位置。

其数量和位置应由设计在施工图中具体标出,如设计未标出,现场确定的位置应由设计和监理认可。

沉降观测点一般设在距室外地+500高左右,本工程做在标高-0.400m处。

用Ф18园钢制成上弯钩状,红丹二度防腐处理,间隔≯15米一只。

3、沉降点的观察次数

沉降点在底层结构模板拆除后即可布设,完成后立即进行初次测量,以后结构每上二层测量一次,装饰阶段每两个月测一次,竣工后每年不得少于3~5次,第二年不得少于二次。

则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点的观察

观测前,必须检查水准点和预测点的埋设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有被破坏,松动等现象,应在标志稳定,可靠的情况下才能观测。

观测开始前和观测条件改变时,必须把仪器暴露在现场条件下的10分钟后,才可以观测。

观测视线不得穿越玻璃或烟雾。

发现观测数据有误,或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不得凭记忆、结算等方面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观测完毕,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关(要求用S型水准仪往返一次闭合观测,闭合差),若闭合差越线,应立即进行重测。

施工阶段中,每次观测还须记录施工进度情况或绘制施工状态示意图。

5、如发现突然大量沉降或沉降不均匀,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八、测量组和测绘仪器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量,设立现场施工测量组以3人组成为宜,设3组。

测量仪器主要有苏州产的J2-2激光经纬仪,江苏产的自动按平水准仪,50米的长城牌钢卷尺等。

◆模板工程

㈠、模板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主楼包括3#、4#、7#、8#楼,结构为剪力墙,地下一层,地上19~26

层。

地下室墙高3.5m,底层层高3.2m,标准层2.90m。

2、各砼构件的截面几何尺寸

(1)、剪力墙:

室外地坪以上外墙及±0.000以上内墙均为200mm。

(2)、柱:

截面尺寸分别为400*350mm、500*500mm、800*450mm,大小不等。

(3)、梁:

一般梁截面尺寸为250*370mm,局部截面尺寸为250*470mm、250*800mm。

(4)、板:

板厚分别为100mm、110mm、120mm、150mm。

㈡、模板的配置

1、使用材料

模板采用18厚九夹板,木档采用50×100方木,支撑体系采用Φ48×3.5mm钢管扣件连接固定。

(1)、九夹板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

有螺杆洞孔的模板修补平整,边角应方正。

(2)、50×100方木规格及大小应基本一致,在使用时应予以选择,剔除变形较大的方木,这样的方木应使用到次要部位。

(3)、模板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理、维修,涂上专用脱模剂后待用。

脱模剂不得采用废机油。

2、模板的木档间距

(1)、柱、墙模板木档分布间距250-300㎜,柱模木档要密一些。

(2)、800高大梁木档间距350-400,250宽梁底模采用二根方木。

(3)、楼板底模采用18厚九夹板,150现浇板厚木搁栅间距间距为300~350㎜,其他为350㎜。

3、模板与模板间交接节点处理

(1)、墙、柱阳角模板节点连接部位,板与木档错开20㎜拼接,做到垂直缝错缝,阳角缝包接,墙模板拼接时错开20㎜,木档将缝盖住。

(2)、采用底模压侧模的方式,即:

梁底模压在柱或墙模的侧模上;次梁底模压在主梁的侧模上;楼板底模压在梁、墙的侧模上,且与侧模做平,不可伸进侧模内。

(3)主梁侧模进柱或墙的侧模,次梁侧模进主梁的侧模。

4、模板的配置要求

(1)、模板配置时应按相应砼构造截面尺寸小3㎜。

(2)、墙、柱、梁所用的紧固螺杆的间距按翻样图的间距要求进行钻孔。

(3)、剪力墙中门洞尺寸可稍偏大,但不可偏小。

(4)、配模要注意节约材料,做到大材不小用,小材尽可能使用。

(5)、凡模板易拆坏的部位,钻孔、插筋密集的部位,可以利用旧模板。

㈢、模板的支撑体系

1、一般结构的排架搭设,立杆间距1000×1000㎜。

在框架梁的立杆处按二个方向加设剪刀撑作为整体排架的稳定性加固。

模板支撑体系立杆验算见第八节。

2、立杆采用二根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端头距扣件不小于150㎜。

3、所有连接扣件的螺帽必须拧紧,防止扣件滑移。

4、排架搭设第一排高度约1800㎜,同一排水平杆高度应一致,做到横平竖直,扫地杆离地200㎜。

5、排架搭设和拆除应注意对楼地面的保护。

整体排架在搭设和拆除的施工过程中钢管不可撞击地面,以免造成对楼面的破坏。

㈣、施工方法

1、地下室和楼层剪力墙模板的支设

(1)、地下室外墙先支设导墙模板,支设前应在筏板的面层钢筋上放好控制线,并焊好安装模板的支架,支架的水平高度应一致,导墙模板采用止水螺杆紧固,可用钢管或木条做扶正拉接,导墙模应上下垂直,纵向应拉通线校直,以便为上部的外墙模板支设定位作好基准。

(2)、外墙模板支设前在导墙上弹好水平控制线,使模板的下端对准控制线,这样才能确保模板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3)、导墙砼与外墙模板应紧贴,紧贴面贴泡沫条,以防止根部漏浆。

(4)、模板支设应紧靠墙的限位钢筋,支设后拧紧螺杆,上下吊线垂直,模板上口应拉统线将模板校直。

在拧紧剪力墙紧固螺栓时,必须按顺序进行。

首先拧紧下部第一道螺杆,然后拧最上部螺杆,等上部模板拉统线校正后,最后再将中间螺杆徐徐拧紧。

这样能确保墙面平整、不弯曲。

如果一下子把中间螺杆拧紧了,那么上端模板就很难校正了。

(5)、墙模板校正后采用钢管斜拉及排架连接扶正。

(6)、凡外墙模板截面尺寸可小于设计值3㎜,但不能超过此值。

为了确保上部柱、墙位置准确,通常在板面放控制线来控制外墙的位置。

(7)、每层外模板上口离楼面5㎝,埋设好用以支撑上层的模板和紧固上层模板的下端,间距≤600㎜为宜。

并在每层支模前贴上泡沫条。

(8)、剪力墙、暗柱模采用M12-M14螺杆紧固,标准层剪力墙螺杆水平间距、上下垂直间距不大于450㎜,离门洞侧边80㎜为宜。

其大角部位不能采用螺杆紧固时可采用双扣件锁紧,扣件要做到三敲三紧,然后用木楔塞紧。

木方250~300间距设置。

见图1、图2

(9)、内墙模板的高度在支模时收缩了10㎜,故其下口的缝隙应在支模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嵌补严密。

支模应保证模板顶面水平标高准确,使板模直接搁置在墙模板上,而不需另外垫补木条。

(10)、墙模板内不得有碎木块、木屑和其他垃圾,如有垃圾应及时清除,墙模板下口应留出50㎜的冲洗口,在砼浇筑前,将其密闭。

(11)、对于剪力墙中砼垛头,一定要采取紧固措施,以免垛头在砼浇筑时移位。

2、柱模板支设

(1)、框架柱柱模板支设(主要在8#楼群楼部位,尺寸为600×600及400×400两种)。

a、柱模板支设的准则:

一般采用在柱纵筋上焊钢筋限位的方式。

b、柱模支设应控制好顶端的高度,如果过高会将梁底模顶上去,造成梁底弯曲;如果低了,梁底和板底就会有空隙,造成节点不严密。

c、框架柱模的紧固方法:

一般采用双钢管加螺杆在四周箍紧,垂直间距为450。

见图3

d、框架柱模的垂直度检验:

垂直吊线至少2个面,四个点,垂直度偏差小于3㎜;高度大于3.5M的柱模吊线时按上、中、下三点进行测量。

柱模校正后与排架固定牢固。

e、在砼浇筑前,应将柱底部的缝隙嵌补密实,保证不流浆。

同时在支模时应考虑在柱模底部留出清洗口,把垃圾冲洗出来。

3、梁模板支设

(1)、梁底模铺设前应控制好梁底模在排架搁置点的高度,当梁跨度大于4M时,可按1‰~3‰起拱;梁跨度小于4米时应略有起拱。

梁的起拱应均匀一致。

(2)、梁底模的位置是按下部楼面的梁的位置线垂直吊线上来,吊线位置正确后再将梁底模固定。

(3)、梁高度大于700㎜时采用对拉螺杆紧固,外梁等高度大于600㎜时宜用螺杆紧固。

见图5

(4)、梁侧模使用的木档宽度应一致,使钢管围檩都能紧贴所有木档。

当木档与梁侧支撑钢管间有空隙时,须用木楔塞紧,避免梁底角出现小胀模现象,梁底角保持顺直方正。

(5)、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梁底模、侧模都应拉统线校直,外侧模的上口应向内拉接加固,内倾2㎜以防止浇砼时向外胀模。

(6)、电梯井梁模支设时,电梯井的洞口宁大勿小,一般误差为+20、-0,上下层梁必须上下垂直一致。

4、楼板底模铺设

(1)、采用九夹板作模板,50×100mm木方及钢管作支承手段,50×100mm木方间距300~400mm,水平钢管@1000mm左右,悬挑板外侧上翘(相对图纸)5~10mm(根据悬挑长度酌情决定)。

(2)、楼板底木搁栅面高度必须一致,这样模板铺设后板面才能平整。

在铺设木搁栅时每个房间的中央应稍有起拱,模板面标高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出现偏低现象。

(3)、板与板拼缝处,底板必须设有木档,不应出现亮缝。

板缝之间贴胶带。

(4)、小间块的板,模板宜采用数块九夹板拼合,而不宜采用独块九夹板铺设,否则会给拆模带来困难。

(5)、板模与梁柱模的节点处应严密方正,转角到位;几何尺寸准确,边口顺直,模板不可咬进砼内。

(6)凡凸出外墙内挑板、阳台均应做到上下层垂直一致。

5、楼梯模支设

(1)、在楼梯翻样时应考虑楼梯装饰层的厚度,在支踏步模时踏步模应向前推进一个装饰层厚度,以确保装饰后两踏步口能在一条直线上。

(2)、楼梯休息平台梁,梁底模的标高一定要控制好,否则楼梯踏步会出现高低差,相邻踏步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0㎜。

(3)、楼梯梁板在配模时几何尺寸必须正确,特别是斜口板,应按几何尺寸制作。

(4)、楼梯踏步板宜采用50厚木板制作,并应刨光,刷好脱模剂。

(5)、楼梯斜底板模的支撑应与底板保持垂直,可防止支撑在浇砼时滑脱。

(6)、楼梯支模的施工缝采用上三步的方式,宜在楼梯板负弯距筋的顶部设施工缝。

同时在施工缝的底模上留设一块可移动的木板(宽度约50㎜左右),以便下次浇砼前清除垃圾,防止砼夹渣。

可抽动的板不宜封闭太早,浇砼时封闭为宜。

详图6:

板式楼梯立模图

7、满堂架搭设:

扫地杆沿房间四周搭设,水平杆离地1.8米设置一道,地下室水平杆二道。

再上便是调平杆。

立杆间距1000mm。

剪刀撑每间单向设置(即每间设置两根斜杆,且分别沿南北和东西设置,大间须设置双向剪刀撑。

悬挑部位须用水平杆与内侧房间水平杆拉牢,且设扫地杆并与内侧房间扫地杆连通,防止外倾。

㈤、模板支设应注意的问题

1、柱模板支设应注意的问题:

截面尺寸不准;砼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

防止方法:

支模前弹线位置必须正确,偏位的柱筋要校正。

墙、柱纵筋下部焊接限位钢筋,保证墙、柱底部位置准确,采用柱箍控制好上部墙、柱模的位置。

2、模板变形、胀模、漏浆的防止方法:

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支设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模板接缝处粘海绵条密封,防止漏浆。

3、防止柱、墙模内受到木屑、木块污染方法:

禁止动力锯在作业层面上操作,在模板底部留置清扫口冲洗。

4、建筑物外墙模板支撑体系不得支撑或拉接在外脚手架上,以防止模板支撑体系受到扰动。

5、支设吊模如采用临时木撑头在砼中时,应在砼终凝前全部拔除,并用砼灌实。

不得将木撑头遗留在砼中,特别是卫生间和天沟等容易积水部位。

6、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即下层架体不能拆除);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㈥、模板安装质量验收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或按前述起拱)。

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有余地洞口均不得溃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表

(一)的规定。

(一):

预埋件、预留洞口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留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表

(二)的规定。

(二):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取其中的较大值。

㈦、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条件

(1)、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表(三)的规定。

表(三):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3)、模板拆除所依据的强度应以现场自然养护试块抗压值为依据。

2、模板拆除的控制措施

模板拆除应由施工员向项目工程师递交书面申请,经项目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拆模,未经批准,各施工班组不得擅自拆模,并承担由此而造成的后果。

3、拆模的方法

(1)凡临时支设在砼中的木撑头吊模应在砼终凝前拔除,并将砼补实,防止渗漏。

(2)模板拆除应根据“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掌握规律,循序渐进。

(3)模板拆除时不得硬砸硬橇。

(4)、拆模时应重视产品保护,不得任意损坏砼构件的棱角,对易受撞击的部位应加以保护。

4、拆模的安全要求

(1)、拆模要注意安全,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对高度够不到的部位,应搭设可靠的操作脚手。

(2)、高处拆模时,下部不得有人作其他作业,以防受到坠落物打击。

(3)、在建筑物边缘拆模时,下部应有防护措施,不得使模板或其他物体坠落到建筑物外边去,以防危及他人。

(4)、支架拆除时不要一下子拆到底,防止顶模突然塌下。

5、拆除下来的模板、支撑应将上面的钉子拔除,归堆整理。

6、电梯井或其他井道支拆模时均应搭设脚手架并满铺竹笆片。

㈧、模板的设计计算

同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梁墙均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图集号为03G101-1《砼结构平面施工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本工程钢筋主筋主要采用两种新技术进行连接:

水平主筋在

20以上(含

20)全部采用直螺纹连接;墙、柱主筋

14~

18及框架柱主筋

20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其它规格钢筋对焊接或绑扎搭接。

2、钢筋的连接

(1)闪光对接焊

①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要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能过两根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工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是电阻焊的一种。

②工程上一般使用连续闪光对焊,其除常见的还有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等。

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的钢筋,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与焊机容量、钢筋级别有关。

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两根钢筋端面局部接触,此时钢筋端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