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2641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9年春新版)

5守株待兔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读4个会认字,会写9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3.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了解“寓言”的意思。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2.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做补充性指导。

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

如《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写出这些故事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字词教学:

读准字音。

1.出示本课生字(宋sòng耕gēng释shì冀jì),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耒”。

(1)课件出示: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汉字演变的经过记忆字形。

耒是象形字,金文依照农具的样子而成,小篆的形体结构更规矩,将这个字的上面演变成三个横,直到最后简化成楷书,就成了现在的字形。

(2)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个字,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3.学习生字“冀”。

(1)与“翼”比较有什么不同?

(2)怎样记这个字?

提示:

“翼”有翅膀的意思。

“冀”又是河北省的别称。

使学生能根据字义的不同正确区分两个形近字。

(3)指导书写:

“冀”汉字是方块字,观察怎样写才能把字写成方块字?

(4)反馈。

根据学情有针对地提醒。

(二)朗读教学:

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确定多音字读音。

3.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1)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

(语速缓慢,停顿多)学生自由练读,试着读出停顿。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重点指导: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学生练读。

5.指读、评价、齐读。

2.看拼音写字词,把课文补充完整。

用“/”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sòng

()人有

gēng

()者,田中

zhūchù

有(),兔走()

jǐng

株,折()而

shì

死。

因()其耒

shǒu

而()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交流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预设一:

①株:

树桩。

②触:

抵,撞到。

③走:

跑。

④折:

折断。

⑤颈:

脖子。

⑥因:

于是,就。

⑦释:

放下,释放。

⑧耒(lěi):

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⑨冀(jì):

希望,希冀。

⑩复:

又,再。

得:

得到。

为:

被,表示被动。

身:

自己。

笑:

笑柄。

预设二: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

于是,就。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预设三: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身:

自己。

为:

被。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3)师生对读,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4)指导朗读:

除了语速慢,适当停顿,还可以把你想要强调的意思重读,这样就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3.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

1.读课文,想想可以扩充哪些内容?

2.师引导想象: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可见兔子当时跑的怎样?

(特别快)。

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

(快如闪电、风驰电掣、快的像离弦的箭)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

老师指导学生说出:

一只野兔快如闪电般跑来;一只野兔风驰电掣般跑来;一只野兔快的像一阵风似的跑来。

(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的跑?

(有可能遇到的猛兽或者遇到了猎人,正在逃命。

)师小结:

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因为要逃命才跑的像离弦的箭一样,才致使它一下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

所以,这只野兔撞死在种田人地里的树桩上纯粹是什么?

(学生答出:

意外、凑巧、偶然、巧合)

(3)种田的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

(看到撞死的野兔他心里很高兴)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

(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等)他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他想这么容易就能得到一只野兔,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容易的意思?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

(4)种田的人在树桩旁?

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不用劳动就能有兔肉吃,我还种什么田呀!

)从此以后他就每天都守着树桩等待野兔再次撞死。

(他想我这样等万一有兔子再撞到树桩上,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兔肉了。

(5)不劳而获最终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引导说出:

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或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3.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鼓励学生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

4.指名讲故事。

5.师总结:

同学们在讲课文故事的时候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所讲的故事具体生动。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

)。

告诉我们:

只有通过自己的(

),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

)获,留下终身遗憾。

 

三、角色体验,语言转换中明寓意。

1.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看到种田的人最后一无所获,你会对他说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想对他说几句:

自己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是不对的。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板书:

意外收获一无所得

通过劳动有所收获

3.听了你们的话那个种田的人会怎样呢?

(羞愧)

四、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1.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读。

3.以前排版是竖着的,出示课文再读。

4.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调读,读出抑扬顿挫。

5.试着背诵。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

2.想想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习的?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品读,思考寓意。

3.布置作业:

(1)网上搜集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用这样的方法自学。

(2)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守株待兔

意外收获一无所得

通过劳动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引导学生回忆理概括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法,使他们掌握字词。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

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乌鸦喝水农夫与蛇杯弓蛇影狐假虎威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①株:

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

②触:

抵,撞到。

③颈:

脖子。

④因:

于是,就。

⑤冀(jì):

希望,希冀。

⑥身:

自己。

⑦笑:

笑柄。

第二课时

1.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告诉我们: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阅读指导

【内容简析】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阅读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3.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原因,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阅读重点】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阅读难点】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阅读过程:

一、导入阅读:

回忆以前学过的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说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明白这些寓言故事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二、探究新知:

学习指导

(一)方法: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我会读:

南辕北辙提醒把式盘缠硬要

3.我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式:

精于某种技术的人。

本课指车夫的是一个赶车技术水平很高的人。

(2)盘缠(pánchan):

路费。

(3)硬要:

一定要。

学习指导

(二)方法:

合作交流

1.“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

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谁的想法对?

3.那个坐车的人能到楚国吗?

为什么?

4.你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目标与行动相反,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三、达标检测:

巩固:

1.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1)分担角色

(2)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2.复述课文。

3.拓展延伸:

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买椟还珠、拔苗助长、愚公移山、打草蛇惊、纸上谈兵、惊弓之鸟……

6陶罐和铁罐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

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4.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共事。

”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课文有不少新词,如何让学生理解是一个难点;关于寓意的把握,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六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

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4.同学们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

5.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国王御厨里的一个坚硬的铁罐和一个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先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相机板书“奚落”)

1.看拼音,写词语。

gāoào

()

qiānràng

()

ruòxiǎo

()

gǔdài

()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国王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

1.集中识字。

(1)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

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

“骄、傲、谦、懦、弱、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尘”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

骄和桥、捧和棒、虚和虑、懦和需、尘和尖、价和介。

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谦”的右半部分的中间部分不要少写一横;“捧”右下部分不要多写一横,;“傲”中间部分的上部不要少写一横。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2.比一比,组词语。

骄()桥()

捧()棒()

虚()虑()

懦()需()

尘()尖()

价()介()

五、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听1——9自然段的课文录音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这九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理解“奚落”。

(1)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奚落: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3.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描写神态的词语用直线画出来。

5.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2)指名朗读第一行,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铁罐很傲慢。

“傲慢”是什么意思?

——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板书:

傲慢

(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指名读)

(4)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嘲笑铁罐)

(5)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

(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6)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7)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

“谦虚”是什么意思?

——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板书:

谦虚

(8)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

(9)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

(10)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

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6.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②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又一次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懦弱轻蔑)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懦弱:

软弱无能,不坚强。

如:

性格懦弱。

轻蔑:

轻视,不放在眼里。

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同学们看,这有一个省略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④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

⑤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

(4)学习第三次对话。

①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

(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②老师读得怎么样?

(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指名读。

③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

(恼怒:

气恼,发怒。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和睦相处:

相处得好,不争吵。

④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

⑤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

(5)学习第四次对话。

①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

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生:

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②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③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生:

奚落。

④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

(羞耻:

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

理睬。

⑤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

⑥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

7.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8.谈话过渡:

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9.学习10——17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

(流逝:

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覆灭:

全部被消灭。

覆盖:

遮盖。

渣滓:

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翻来覆去:

本课指多次重复地。

(2)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3)学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

(5)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①“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④“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 并(   )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⑤“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段的第④自然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

2.不改变句子原意,将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3.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4.铁罐和陶罐都是用来__

_______的。

铁罐的优点是__

________,缺点是_______;陶罐的优点是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

5.选段中的画线词是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

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

;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

 

五、总结课文,感情朗读。

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