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2189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在实际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设定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由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模型的制作过程;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使学生加深对三圈环流的认识;

(3) 通过模型制作,体会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立体模型的过程与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不断设定条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发明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难点:

三圈环流的三维空间形态

【教学方法】

教法: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讨论法、探究法、模型制作法

【课前准备】

1、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完的模型样品

2、 学具准备:

泡沫球、铁丝、三通(泡沫球和铁丝在课前进行初步加工)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A、提问: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

B、请同学完成热力环流图。

C、大气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向是怎样的?

2、 讲授新课

过渡:

老师在屏幕上展示航海中的“信风”、“马纬度”“咆哮的西风带”等故事,引出大气环流概念及其作用。

但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由于大气环流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将采用不断设定条件以逐步推导形成过程的方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在推导过程中,通过亲自制作模型,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1)单圈环流的形成(地球理想状态——不考虑地球自转、公转,地表均一)

探究讨论:

A、地球上最热和最冷的区域分别是哪里?

B、最热区域和最冷区域的气流是如何垂直运动的?

C、赤道-极地之间的高空大气和近地面大气的水平流向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小组合作制作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模型。

图1 大气单圈环流模型俯视图和正视图

 

讨论:

单圈环流能持续吗?

教师引导:

在屏幕上展示北半球高空水平气流流向的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变化特点。

学生讨论结果:

由于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的南风会逐渐向右偏成西南风,最终成为与纬线平行的西风,因而单圈环流不可能维持下去。

(2)三圈环流的形成(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环节一:

三圈环流的形成

探究讨论:

A、从赤道高空北上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右偏,到什么纬度偏转成为西风?

B、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该纬度不断堆积后会如何运动?

C、该纬度附近近地面的气压会有什么变化?

D、该纬度附近近地面的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怎样运动?

E、北纬60°处有哪两支气流相遇,相遇后如何运动?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上述问题,结合讨论结果利用手中的材料共同搭建三圈环流模型。

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图2 大气三圈环流模型俯视图和正视图

 

过渡:

三圈环流中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近地面部分,即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

观察模型,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环节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探究讨论:

A、根据近地面0°、30°N、60°N、90°N附近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判断其气压高低状况,为各气压带命名,并标在模型上。

B、根据各气压带的高低状况,为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命名,并标在模型上。

C、同样的办法标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D、从数量、位置、方向等方面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在模型上标出气压带和风带,老师根据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特点的总结进一步提炼语言,总结规律如下:

“六风七带,相间排列。

赤道中心,南北对称。

四高三低,高低相间。

北右南左,南北相反”。

 

过渡:

展示世界闻名的薰衣草故乡——普罗旺斯的景观图及其位置图。

应该什么季节去普罗旺斯才可以沐浴在阳光下的花海中。

一年四季都可以吗?

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我们来找答案。

教师引导:

在屏幕中用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学生讨论: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第三步: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讨论:

A、气压带和风带有何季节移动规律?

B、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因素是什么?

C、普罗旺斯一年中受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

什么时候去普罗旺斯看花海比较合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

老师进行点评。

 

老师总结:

请同学们看黑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大家看屏幕会发现:

现在离我们地球真实的状态只差一个条件即地表均一,我们知道地球表面并非均一而是海陆相间分布。

那么海陆分布的差异又会对大气环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将在下节课为同学们讲述。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上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这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且较为抽象,对于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而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等知识的学习也为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但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将复杂问题分步骤的进行化解,使学生能听懂,乐意交流,愉快合作。

因此,教学时可通过不断设定条件,让大气环流从理想状态逐步过渡至实际状态,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而大气环流模型的逐步搭建过程,使抽象事物直观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本节教学以制作大气环流模型为主要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在:

第一,空间思维能力,即通过假定条件逐步还原地球大气的真实运动形态;第二,动手操作能力,即将课本知识转换到模型的制作上;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后练习测评及平行课对比,利用模型后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全面。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四部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A.北半球低纬环流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3.

处的气压比较()

A.

>

>

>

B.

>

>

>

C.

>

>

>

D.

>

>

>

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

为气压带。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5.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右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

7.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8、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