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2078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docx

地理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解析版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一、选择题

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

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

A.社会资金B.科学技术C.通讯信息D.自然资源

2.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①便于知识交流②促进分工协作③节约运输成本④集中处理废弃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D2.A

【解析】

该组试题以创意产业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集群的优势,试题难度适中。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因素是对创意产业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B错误。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发达的通讯更加便于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等,因此都对创意产业有较大影响,A、C错误。

创意产业一般需要的原料较少,因此自然资源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小,D正确。

【2题详解】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使得一定区域内集中大量的相关或相似企业,便于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工协作,因此①②正确。

创意产业运输量小、产生废弃物少,③④错误。

故选A。

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

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

四大地区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下列问题。

4.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四国中()

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4.D5.A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4题详解】

“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

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5题详解】

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

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

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

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

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煤炭属于()

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

7.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

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

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

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6.B7.A

【解析】

该组试题以煤炭气化利用为背景,考查能源类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说,试题难度较小。

【6题详解】

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

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

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

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D错误。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①正确。

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②错误。

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③正确。

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④错误。

故选A。

8.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RSB.GPSC.GISD.VR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

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简称RS。

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下图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9.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

10.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9.C10.C

【解析】

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9题详解】

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

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

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

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

故选C。

【10题详解】

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

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因此C正确。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1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1.B12.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试题难度较小,理解教材内容可做出回答。

【11题详解】

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

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12题详解】

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

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

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

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

故选D。

【点睛】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不同,防治措施也不同,概括来讲是“因地制宜”四个字。

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选择往往要考虑区域的水分条件的差异,在水分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而特别干旱的地区只能采取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

再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内蒙古东部应减少水井数量,而一些河流沿岸地区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因此荒漠化的防治类问题不光要答出具体措施,更要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措施。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1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D.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13.B14.D

【解析】

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

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

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14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5.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6.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

【答案】15.C16.C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6题详解】

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

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

故选C。

【点睛】中低纬度内陆或山地背风坡处,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地带性植被多为草原或荒漠。

在这样的地区,对生物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水分条件,在山地地区更易形成降水,因此在山体的某一高度,往往会形成森林植被。

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

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7.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A.农村剩余劳动力B.高素质劳动力

C.老城区失业人员D.新区失地农民

18.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质量优越B.依托老城区发展

C.地价水平较低D.减小老城区干扰

【答案】17.B18.B

【解析】

该组试题以雄安新区为背景,以新老城区的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试题较为灵活,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

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

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19.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

完成问题。

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B.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C.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D.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且温度继续降低,冰川融化减慢,A错误。

②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但差值在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但温度逐渐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B错误。

③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温度继续升高,山地雪线上升,C正确。

④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但差值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但温度逐渐降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往较低纬度较为温暖的地方移动,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D错误。

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

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0月

11月

12月

次年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月平均气温(℃)

14

6

0

-2

1

8

16

21

26

月平均降水量(mm)

27

13

5

4

7

12

18

37

57

生育期

播种发芽成苗期

越冬休眠期

返青拔节抽穗期

成熟收割期

 

20.该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土豆

21.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A.播种发芽成苗期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D.成熟收割期

【答案】20.B21.C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区域气候资料和农作物生长环节为切入点,考查农业。

试题难度适中。

【20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农作物分布区1月均温在0℃以下,位于温带地区,最可能是旱作物;该农作物有“拔节抽穗”等生长过程,且10月播种次年6月收割,最可能是小麦。

故选B。

【21题详解】

播种发芽成苗期需水较少,且此时有一定降水,灌溉需求不大,A错。

越冬休眠期小麦几乎停止生长,需水少,B错。

返青拔节抽穗期小麦生长需水多,且此时该地降水少,因此灌溉需求大,C正确。

成熟收割期需水少且此时降水多,灌溉需求小,D错。

【点睛】一个区域是否缺水以及缺水程度和水资源数量以及水资源需求有关,水资源数量少但需求大的地区往往最缺水,例如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较少,因此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而新疆尽管气候干旱,但人口稀少,水资源需求少,该地区缺水问题反而不那么严重。

因此,缺水问题要两个因素综合考虑,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因素。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22.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23.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22.D23.B

【解析】

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22题详解】

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3题详解】

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左图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

完成下列问题。

24.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25.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B.正午C.黄昏D.子夜

【答案】24.D25.D

【解析】

该组试题以太阳系局部图和星空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天体系统等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4题详解】

从左图可以看出,此时月球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天空中不能看见月球,A错误。

火星和太阳位于月球的两侧,在月球上不能看到火星嵌在日面,B错误。

地球、月球均为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和月球,C错误。

火星亮面正对月球暗面,因此在月球暗面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D正确。

【25题详解】

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说明此时月球位于正南天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地球上刚好能看到月球的完整的昼半球,即满月。

满月时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地球两侧,二者此升彼落,当月球位于正南天空时,正值0:

00时分,即子夜,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

材料二:

苜蓿是一种上等饲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

乙地附近某农场采用苜蓿与玉米轮作,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成为一种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1)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洋,影响该河流向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________,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此时甲地吹_________风,其风力比乙地_________,乙地将迎来_________(天气系统)天气。

(4)从农业生态保护角度,简述乙地农场发展苜蓿与与玉米轮作的作用。

【答案】

(1)大西洋地形

(2)高不平衡

(3)东北小冷锋

(4)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美国部分区域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田纳西河流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区域农业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

试题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

(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离大西洋较近,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丰富。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地形是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区域内部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北部为高压中心,受其影响,该地吹偏北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甲地等压线较乙地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乙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将受冷锋影响。

(4)由材料可知,苜蓿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矿物质,而玉米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苜蓿与与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因使用化肥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

km²)。

年份

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

水域面积

3950

3840

3840

4050

4189

4492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____,该主体工程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

【答案】

(1)西气东输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地形

(3)大于人流商品(物资)

(4)原因:

退田(耕)还湖。

影响:

提供蓄洪能力增强;提高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增强净化不中污染物能力。

【解析】

【详解】

(1)甲线为南北走向,且经过南昌,据此推测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为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乙段高铁需穿越武夷山,地形是该段高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3)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南昌等级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因此其服务范围大于其他城市。

市场和交通是开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口和物资的集散,从而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从表中数据可知,21世纪鄱阳湖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湖。

湿地具有调蓄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面积增大促使其蓄洪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径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印度河干流

53

31

54

8

7

支流①

13

44

36

8

12

支流②

14

28

56

7

9

支流③

4

30

51

8

11

支流④

16

19

64

10

7

材料三: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