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867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

【步步高】2016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学案

[最新考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②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①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②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①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②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纲解读]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微专题一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疑难剖析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表现

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2.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矛盾冲突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物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

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3.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特点

表现

举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DDT被实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作用,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却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

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止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题组演练

1.(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 第

(1)题,a地位于南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故其沙尘更强。

(2)题,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等方面。

第(3)题,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是不现实的,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是临时性的措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4)题,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参与的活动只要合理即可。

2.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2)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3)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水土流失。

 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3)酸雨。

解析 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②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③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

微专题二 环境污染及防治

主题1 水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题组演练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 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 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

4.(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问题,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主题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

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

优势

分类收集,

密封运输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破碎、压

缩、焚烧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卫生填埋

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资源化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题组演练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 尾矿矿渣属于松散物,尾矿矿渣库位于山坡处,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矿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随雨水入河,造成污染。

治理措施应从加固矿渣库和导流洪水两个角度采取工程措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

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

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

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

为什么?

(2)武汉大学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答案 

(1)不可行。

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2)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解析 本题以“白色污染”为切入点,考查塑料垃圾的危害及其合理的处理方式。

普通地膜不溶于水、降解速度慢,留在农田会影响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减产。

焚烧处理塑料制品会产生污染气体,故应筛选出地膜碎片可进行回收再利用。

利用农作物秸秆、蔗渣浆、芦苇浆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

其环保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二是有效防止“白色污染”。

主题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来源 

自然

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

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影响 

有利

影响

少量吸入会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

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概念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污染物来源

主要有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以及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酸雨类型

硫酸型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硝酸型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主要

影响

水生

生态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土壤

生态

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植物

生长

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建筑物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人体

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分布

世界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

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对点演练

7.下表示意某区域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比例(%)。

阅读材料,简述造成该区域酸雨问题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分析防治酸雨的基本措施。

  污染物

来源  

烟尘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锅炉及窑炉

42.0

73.4

43.2

2.2

2.4

运输工具

5.5

1.3

47.2

68.2

60.0

工业过程

34.8

23.0

1.3

11.3

12.0

固体废弃物

4.5

0.3

5.1

8.1

5.2

其他

13.2

2

3.2

10.2

20.4

答案 来源:

锅炉及窑炉、工业过程中燃烧能源产生的污染物是硫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形成硫酸型酸雨。

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形成硝酸型酸雨。

 措施:

集中供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中氮、硫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解析 酸雨主要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造成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工业过程都有大量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容易形成酸雨。

防治酸雨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

8.霾(mái),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自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

答案 

(1)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步。

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

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之后霾日数显著增多;变化起伏大;1998年左右达最大值,超过200天。

(2)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

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雾日数变化不大,霾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

(2)题,逆温条件下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更容易形成霾天气。

微专题三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主题1 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疑难剖析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题组演练

9.(2012·海南地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解析 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下游河段

年代    

水量

(立方米)

地下水位(米)

胡杨林

(公顷)

20世纪50年代

14.6亿

3~5

5.4万

20世纪90年代

2.5亿

11~13

0.7万

(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2)针对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答案 

(1)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2)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表明生态环境恶化。

要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

主题2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疑难剖析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

土地退化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灾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题组演练

11.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答案 

(1)甲地: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

乙地:

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碱化: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作物品种。

或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解析 甲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平原,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容易导致次生盐碱化,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当注意排灌条件的改善,改进灌溉方法,推广农业新品种等。

乙地位于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

为此要注意保护植被,退耕还林,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等。

12.(2012·山东文综)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

km2)

  年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

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

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主题3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疑难剖析

1.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