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631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docx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

※李商隱的藝術風格與名篇欣賞

一、李商隱的生平梗概

李商隱,字義山。

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

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生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死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終年四十六歲。

李出生於一低級官吏家庭,他兩歲時就隨父親到浙江,直到九歲時父親病故於浙江幕府,才隨母親返回鄭州。

這時他們家是孤兒寡母的處境,他在日後回想起時,曾以「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來形容這段歲月。

三年後全家移居洛陽,他不得不幫人家抄書來養家糊口,這使他較早體會人生,變得更成熟,也促使他從少年時便努力讀書,所謂「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就是指段日子。

而他也寫出著名的「才論」、「聖論」,而能「以古文出諸公間」,可見在洛陽時,李商隱已小有名氣。

唐宣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聘他入幕為官,此後他一直跟隨令狐楚—使李商隱成長並走上成材之路的關鍵人物。

令狐楚並親自傳授駢體文的寫作技巧,當時李商隱的職事是草擬奏章,就是用四六文寫的,一方面也是工作需要,研究駢體文,卻影響其日後的創作甚鉅。

大和八年(834),李商隱二十二歲,發生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李商隱就在此時到玉陽山學道去了。

這一段時期,對李商隱詩歌朦朧情思,深晦難懂的藝術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李商隱考中進士。

隔年即被涇元節度使王茂之聘為幕僚,並把女兒嫁給他。

兩人婚姻生活愉快,此後李陸陸續續又擔任許多小官,但都待不久,原因不外辭職、服喪、被貶…等等。

大中五年(851),其妻王氏夫人去世,李商隱最為難解的一些「無題」詩,大多寫在此時前後。

大中五年到九年,李商隱一直待在四川,並在此時編完他的「樊南乙集」,自述說:

「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刻意佛事,方願打鐘掃地,為輕涼山行者。

」大中十二年(858)的歲暮,他在窮苦潦倒中逝世了,年僅四十六歲。

晚唐詩人崔鈺《哭李商隱》詩云: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袍未嘗開。

」就是他最好的寫照。

 

二、李商隱的詩文源流

(一)詩經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兼從我國第一步現實主義詩歌總集「詩經」和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汲取養分。

他的抒情詩包含對現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符合詩經國風開闢的「美刺」原則,亦即「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性情,以風其上。

」以及「詩言志,歌永言」的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精神。

義山所崇尚的詩,「遠則鄘、邶,曹、齊」,近則「蘇、李、顏、謝」。

朱鶴齡說:

「義山之詩,乃風人之緒音」我們可以發覺,李商隱所做的詩,很多詞句都是由詩經中蛻變過來的。

例如:

「因之內火燒」—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詩—源於詩經:

「心焉如灼」。

「勉欲報瓊瑤」—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詩—源於詩經:

「報之以瓊瑤」。

「今分送王姬」—壽安公主出降詩—源於詩經:

「王姬之車」。

「冤憤如相焚」—行次西郊詩—源於詩經:

「憂心如焚」。

「空餘蟬嘒嘒」—桂林路中作詩—原於詩經:

「鳴蜩嘒嘒」。

從以上的詩句看來,義山受詩經的影響甚大,他不但在詩句上模仿詩經,在寫作方法上也取法國風。

詩序上說:

「上已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義山作詩,就是取法於此。

他作了許多批評時政和諷刺社會的詩,例如:

富平少侯、日高、陳後宮及覽古等詩,以諷敬宗。

有感二首、重有感、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等詩,以刺太和九年甘露之變。

行次西郊詩,以諷玄宗貴妃。

曲江及井陽井等詩,以傷文宗崩及貴妃死。

這就是國風的本色。

而義山的詩,多曲言、謾語,而涵義深奧,都是繼國風而來的。

(二)楚辭

李商隱的想像多采多姿,意境超拔瑰麗,運用神話、傳說,具有強烈浪漫者亦的色彩。

甚至在運用詞語上也有很多是取法楚辭的。

例如詩中一再出現歷史人物如屈原、襄王、宋玉…等。

傳說人物宓妃、湘靈,神女等。

還有孔雀、鸞鳳、青雀、龍螭等動物。

紫蘭、秋菊、江蘺、辛夷,女蘿…等植物。

丹邱、扶喪、雲夢、高唐…等地名,搖落、顧兔、失群、貝闕…等詞語。

均足以說明李商隱受楚辭的影響有多深。

舉實際詩文中例子應證如下:

「宋玉生平恨有餘,遠遁三楚弔三閭,可憐留得臨江宅,異代應叫瘐信居。

」—過鄭廣文舊居。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宮暗坐迷歸,朝雲暮雨長相接,猶見君王恨見稀。

」—楚宮。

「月裡寧無姊,雲中亦有君。

」—瑾花。

(三)杜甫

從以上可知,義山師受國風楚辭的影響很深,漢魏以降,他喜愛曹植。

南北朝時他喜愛鮑照、謝眺。

唐朝,他喜愛杜甫。

這些人對他雖然都有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杜甫。

他有不少的詩學杜甫,而且也頗似杜甫。

業紹蘊《石林詩話》云:

「唐人學老杜,為商隱一人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彷彿。

朱少章《風月堂詩話》云:

李義山擬老杜詩云:

「歲月行如此,江湖坐渺然。

」真是老杜語也。

其他句:

「蒼梧應露下,白閣自雲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之類,置杜集中,亦無愧也。

這些評論,基本上都是正確的。

商隱詩集中有幾首題目就標示仿杜甫的:

「河清與趙氏昆季讌集得擬杜工部」、「杜工部蜀中離席」。

另外有不少詩篇,不但內容上深刻的反應現實生活,而且藝術表現上也絕類杜甫的凝煉渾厚。

(四)李賀

李商隱的創作精神還受到晚唐鬼才詩人李賀的影響,他寫過「李賀小傳」,自裡行間透露出對那位〔能苦吟疾書〕,受盡當局「排擯毀斥」,二十七歲就默默死去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崇拜之情。

他也有意識的學過李賀的藝術技巧,義山的詩中還留下一手標名為「效長吉」的詩。

藝術形式上仿李賀而題目為標明的有「李夫人三首」、「日高」、「宮中曲」、「射魚曲」、「景陽宮井雙桐」、「宴臺四首」、「河內詩二首」、「河陽詩」、「燒香曲」等十多首。

儘管李商隱在藝術技巧上有意識的學習李賀,但詩的內容上卻遠較李賀深刻而豐富,思想上較深較廣。

總之,李商隱的詩風格特徵可以用「寄託深而措詞婉」為概括,他的詩措辭委婉,寄扥深遠,「麗句與深採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作為反映現實的手段,他特別善於運用象徵、比興的手法,以區傳美人芳草之遺意,被過去的評論家評為「風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蓋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

」也就是說,他是一位兼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詩風的優秀詩人。

三、李商隱詩作的藝術特徵

義山的詩文,自成一家,他幼年讀書曾下過苦功夫,因而讀書很多,不論經史子集,他都有相當研究,在詩文中也屢引典故,因此,不精研詩書者,很難了解他的詩文。

王士禎論詩絕句說:

「獺祭曾驚博奧襌,一篇錦瑟解人難。

」就是這個意思。

義山作詩為文,喜歡把參考書都擺一邊,一本一本的羅列,像是獺祭魚。

這正說明了義山創作詩文不是單憑靈感,一句一字出處。

這也是義山詩高於溫廷筠及西崑諸人的地方。

他的詩具有鮮明獨特的風格,使人百讀不厭,以下就把他詩文的藝術風格加以羅列分析:

(一)立意高超

李商隱生當晚唐動盪不安的時代,身遭沉淪的命運,對現實的感受也特別深,培養他對社會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發為吟詠,就表現為情深調苦。

人們習慣將李商隱與溫廷筠並稱「溫李」,但兩人雖接詞藻華麗,風格卻大不相同,廷筠多綺蘿脂粉之詞,義山則感時傷事,頗得風人遺旨,隱含美刺之意。

不僅感慨生平和政治諷諭詩含警策之意,令人回味無窮,就是一般的艷情詩和景物詩,也能別開生面,不落窠臼。

李商隱的立意高超,可從其創作整體和具體詩篇兩方面來考察,他選材相當廣闊,卻又服從特定中心,常用多首構成一幅畫面,自成統一的整體,或用組詩的形式來達到抒情寫實的目的。

以政治諷諭詩來說,他巧妙地把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通過詠史、詠物、寫景等不同方法的運用達到諷刺的目的,這些詩乃通過不同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對統治階級進行揭露、諷刺、批評,說明詩人用心深刻,思路開闊,「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

他也常用組詩形式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諷刺,例如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事蹟的《馬嵬二首》、《華清宮》、《二題》、《驪山有感》、《龍池》諸詩,就反映出帝王生活腐朽和樂極生悲的後果,論史和感時結合,借古諷今。

舉例說明: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唯壽王。

(驪山有感)

龍池賜酒徜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水,薛王沉醉壽王醒。

(龍池)

以上兩首七絕,著重描寫明皇初獲貴妃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前一首寫白天,後一首寫夜晚,兩首詩均提到壽王,其實就是暗諷明皇娶媳為妃的荒唐事情。

後人曾引其中《薛王沉醉壽王醒》一句與宋人詩《奉獻君王一玉環》相比,認為題材雖同詠貴妃之事,但立意高低卻大不相同。

在自感生平詩、愛情詩、詠景詩等方面,情形亦相同。

詩人有時透過詠流鶯、蟬、蝶等蟲草,有時通過詠落花,垂柳、梅、荷、杏,李、松等花木,更有時通過詠時間季節(如《七夕》)、城樓、地點(如《樂遊原》),燕宴、酬唱(如《別薛岩賓》),來抒發懷才不遇之恨,年華易逝的悲哀,離鄉背井之愁。

組詩方面有反映義山與令狐綯微妙關係的《無題》組詩,大半寫離愁別恨的詠楚宮組詩,此外還有蝶、詠雪,詠瑾花,哭劉蕡、傷李德裕等組詩,雖然不是創作於同一時期,但基本上都環繞著一個中心思想構思。

以下舉幾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說明其立意高超的寫作特色: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調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這首詩是(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它的的主體思想是夜宿江邊,懷念朋友。

可是只有第二句「相思」兩字流露端倪,至於寄懷之意,則意在言外。

不言失眠,指說聽雨打枯荷聲,十分蘊藉。

第三句渲染沉悶的環境氣氛,正暗示詩人內心的煩愁。

「秋陰不散」,故晚上下「雨」,「霜飛晚」,才「留得殘荷」。

如此立意,才能真正做到意味深長,結構謹嚴。

另一首七絕《憶往一師》同樣是懷念朋友,但立意的角度則不相同: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湮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這首詩主要透過虛寫,及想像對方的生活情形,來表達懷人的主體思想。

三、四句刻劃對方生活環境清絕,用以襯托其人高致,「相憶之情,言外縹緲。

」次句言「帝城鐘曉」,可知詩人時居長安,拂曉聞鐘聲而引起對那位納子的懷念之情,因作此詩。

後面點名煙消、燈晦、開門見松雪……正是晨景,呼應十分緊密,可見詩人立意之巧。

(二)寄託深遙

李商隱學識廣博的藝術涵養使他對現實的感受深刻,及表達方式上曲折隱晦。

商隱寫詩很少直寫實境,「楚雨含情」,莫不「有扥」,「流鶯巧囀」,均寓「本意」。

李商隱詩中的「寄託深遙」,其實正是他詩中現實主義精神之所在,因為只有對現實認識深刻,感受強烈,才談的上寄託,否則只是形式主義。

義山

善於通過敘事、寫物、寫景來抒情,能捉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徵勾繪出鮮明形象,捕捉曇花一現的景物或在腦海中閃過的念頭,加以藝術的著色描繪,表達心中深沉的感觸。

他不僅採取影射、象徵、比興、擬人、擬物等手法來寄託本意,而是透過一層,採取更隱晦的方法來表現。

例如《蝶》:

葉葉復翻翻,斜橋對側門,

蘆花唯有白,柳絮可能溫。

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

年年芳物盡,來別拜蘭蓀。

寫法上以昭君、西子兩人來比喻蝶,使用擬人法。

全詩主題思想卻又借蝶來影射人,使用擬物法。

由人回到物,在由物回到人兼用擬人擬物手法,錯綜迷亂,意在言外。

人事今昔之感,不知不覺中表達出來。

(三)凝煉的語言

1詞彩繁艷:

義山詩用字繁艷,眩人耳目,給人綺麗典雅的感覺。

這個表現分為兩方面,一是詞藻豐富,運用成語典故、麗詞逸句、淡言淺語莫不得心應手。

《錦瑟》中他就用莊生夢蝶、望帝化鵑等典故,「曉夢」、「春心」、「日暖」、「月明」、「珠」、「玉」等華麗詞藻。

「五十絃」、「一絃一柱」等數量詞,「思」、「明」、「托」、「生」等動詞,「無端」、「可待」等虛詞,給人美的感覺及咀嚼想像的空間。

同時對一般人來說無味的方位詞及數量詞在李商隱筆下卻成為寫景狀物、抒情議論的有效成分。

如:

「畫樓西畔桂堂東」、「溝水分流西復東」、「關河凍合東西路」、「嘉陵江水此東留」……等等,此外如「南雲」、「東風」、「西亭」、「天外」、「窗中」等等。

這些方位詞,都運用得搖曳多姿。

又如「一寸相思一寸灰」、「京華庸蜀三千里」、「借問琴書終一生,何如旗蓋仰三分?

」、「十二玉樓空更空」……數量詞的驅遣,豐富多彩,証明詩人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廣泛的實踐,掌握了豐富的詞語,有高度語言駕馭的能力。

詞彩繁艷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色彩鮮明,一些詞語到李商隱的筆下就顯得五彩繽紛,因為他無論渲染環境氣氛,塑造人物形象,刻劃心理活動都十分生動逼真,讀時如文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地,如見其景。

加上其詩句的音響鏗鏘,真達到了「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境界。

2善用虛字

李商隱善用虛字是他詩脈流暢的主要關鍵。

如《為有》: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其中「為有」、「無端」這些虛詞的靈活運用,對情致的烘托,詩境的開展,音節的頓挫,都起了關鍵的作用,有助於絕句輕快的風格。

在律詩方面,頸腹兩聯的迴環也有賴虛字作為承轉的關鍵:

【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後歸魂。

】(贈劉司戶)

這是一前一後的連續方式,表現厄運的重重。

【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

】(哭劉蕡)

這是先輕後重,最沉痛的無疑是後句。

(四)無題詩的創寫

李商隱的藝術特徵之一,就是在詩體上創作了無題詩。

他的無題詩不僅是個詩體問題,也是他詩作思想藝術特徵高成就的表現。

甚至我們可說無題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

因為李商隱的無題詩旨意深遙,形式優美,占了他創作的重要比例,據初步統計,他創作了近百首無題詩,約佔他作品總數的六分之一。

根據題目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題目標明為《無題》者共二十首

如《昨夜星辰昨夜風》、《來是空言去絕蹤》、《颯颯東風細雨來》。

2.以開始幾字為題者共四十五首

如《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柳》「柳映江潭底有情」。

3.取詩篇中間或結尾數字為題者共六十六首,又可分為幾種不同狀況:

摘取首句數字為題找計十二首。

如《西溪》二題「近郭西溪好」,「悵望西溪水」、《白雲夫》「平生誤織白雲夫」、《鈞天》「上帝鈞天會眾靈」。

摘取第二句數字為題者共八首。

如《江東》「獨自江東上釣船」、《樂遊原》「樂遊原上有西風」、《賈生》「賈生才調更無倫」。

摘取第三句數字為題者共三首。

如《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丹邱》「丹邱萬里無消息」。

摘取第四句數字為題者共三首。

如《莫愁》「莫愁還是有愁時」、《九日》「九日樽前有所思」。

4.其他如《漫成五首》、《偶題二首》、以及《鸞鳳》「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似亦屬無題詩,亦列入。

計八首。

以上四類無題詩共計九十九首,無題詩的創作無疑是李商隱再唐詩發展中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再他以前和他同代的詩人還很少寫這一類的詩,因次我們可以把無題詩當作李商隱所開創新的藝術詩型式。

李商隱之後,歷代均有詩人運用這一[的藝術型式寫詩,此外還有類似無題的《無緒》、《無聊》、《偶成》、《即事》、《有憶》等詩多首。

近代大文豪魯迅也寫過《無題》多首,這些例證說明李商隱創寫無題詩的確對古典詩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李商隱詩歌名篇探究

(1)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經歷代專家評定,可說是李商隱的代表作。

舉凡讀過他的詩的人,沒有不知道此詩的。

按照他的一般作品來講,近事情深意渺,瑰麗精巧,格外顯出心中的悱惻難耐之情。

因此歷史上對他也是毀譽交加。

有人說他「才高行劣,無一字經國,無纖意獎善;且喜言閨房之樂,狎暱之事。

」但也有人說他「託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

不管如何,習取商隱詩中優美的語言形式必是我們無用懷疑的目標。

這首錦瑟之詩背後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登進士第之後,王茂元把女兒許配給他,而他卻也同時愛上他的小姨,惟因禮教所限不能暗通款曲。

之後,他得知此位溫柔嫻靜的名媛已許配給同年的韓生,回憶往事,不勝依依,因賦此詩,一訴其求凰未得之苦心。

因此細觀此詩,每一句其實都有深意。

「錦瑟無端五十弦」:

就庖羲氏製瑟,本為五十弦,後剖為二,而成為二十五絃的傳說,暗喻王氏兩姊妹,兩者年齡相若。

「一絃一柱思華年」:

暗喻與王氏姊妹初次相見的年齡(二十五歲),聯想到王氏姊妹的年齡。

「莊生…」引齊物論莊周夢蝶的故事,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望帝…」用華陽國誌杜宇的典故,,商隱以蜀帝自喻,感於自己遠居西蜀,無力可獲團欒。

正擬了卻舊日綺念,惟以衷心眷戀之情,難以自禁,願化為鳥,魂夢相隨也。

「滄海…」前人每引「鮫人泣珠」的故事,重在淚字。

此處隱含有「滄海遺珠」之意,喻賢者不能見知於人,王茂元夫婦誤配了女兒終身,而暗自感傷。

此處不應重在直觀的「淚」字,而應兼顧到暗藏的「遺」字,由「被遺」而「失戀」。

由失戀而感傷,才是此詩的精髓所在。

「藍田…」:

引用藍田生玉的故事,而重在「玉生煙」,故又暗藏蒐神記小玉的故事:

『吳王夫差小女名紫玉,私戀韓童,吳王拒不許嫁。

紫玉遂病死,化成一朵紫煙飛去,後韓童遊學歸來,彷彿看到小玉在墓間向其歌唱: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意願從君,讒言恐多。

悲結成疹,歿命黃墟。

」』以吳王夫差暗喻王茂元,以紫玉暗喻其小姨,典故裡的韓童,明指韓同年,實則暗喻自己。

「此情…只是…」:

此兩句極盡追悔失望之情,詞句雖然平常,但著意幽深沉痛,可謂寫近了求之不得,寤寐思之的失戀苦楚。

(2)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首句「雲母…」:

由室內的裝飾,雲母屏風,點出住處的精緻華麗,由燭影的搖曳,點出時間是深夜,也因此聯想到詩人的心思深重。

次句「長河…」:

鏡頭由室內轉到室外,銀河漸漸的沉落,曉星也逐漸變淡,時間空間都有所改變。

次處其實正顯露詩人的心境,蓋其能觀到燭影的搖曳,必屬長夜無眠之人,其所以能看到星空之轉換,則長夜無眠,非為苦讀,非為工作,乃是因為孤獨寂寞,有所思的緣故。

凝望星空的空曠孤寂,正式詩人心中空曠孤寂的寫照。

第三句「嫦娥…」:

由眼前的景象跳出來,轉為議論,在詩的章法上為突起的高潮,在詩的內涵上則開啟新境,耐人尋味。

嫦娥奔月本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神話,嫦娥是美麗仙子的化身,為什麼她會後悔呢?

此處讀者不禁懷疑是李商隱的自作多情,強加解釋,但這個問題也再讀者心中投下一粒石子,激起陣陣漣漪。

第四句「碧海…」:

這一句正是為第三句解除疑惑,原來,雖然嫦娥居住在月宮這樣美麗的仙境,但是那麼的冷清淒涼,寂寞芳心有誰慰憐,觸目盡是一片淒清,怎不令她滿懷哀怨。

此處李商隱雖未說明愁情,但是即景生愁,碧海青天夜夜心,使我們眼前浮現初嫦娥淒涼孤獨的身影。

如果就詩法技巧而言,首二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寫詩人自居所見之實景,後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寫詩人懸想神話世界的虛境。

前者為現實的世界,表達了此身的寂寞,後者為想像的世界,透露內心的孤寂。

尤其後兩句寫嫦娥,竟能如此體貼入微,實則為自己處境的真實寫照。

用的是雙關語,雖只寥寥二十八字,卻四句各有意象,又相互關聯融為一不可分割之整體。

(三)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初讀此詩,就可感覺到詩人主觀的議論,有人認為此詩是開宋代議論詩先河的作品。

據史記賈生傳:

『賈生徵見,孝文帝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是而問鬼神知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

至半夜,文帝前席既罷,曰:

「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義山以此段史實為素材,但主旨卻在最後一句,前三句純為引出結語的醞釀。

求賢若渴的漢文帝,才調無雙的賈誼,夜半促膝長談,君臣相得,正可為天下蒼生之事,國家政治有所進言,全詩氣氛營造至此如弦已滿弓,蓄勢待發。

但詩人關鍵的第三句「夜半虛前席」前,加上主觀意識濃厚的「可憐」兩字,使詩意頓時充滿未知的懸宕感,以此緊接「不問蒼生問鬼神」正為可憐兩字的註腳,賈生的滿腔熱長頓時化為烏有的挫折與絕望,李商隱在其中充分表現出他濃烈的感情和纖細敏銳的詩思。

以賈誼遇文帝尚不能一展其才,千古才人漂泊的也是難以估計,所以李商隱才會有痛哭長嘆的感慨。

總之,義山有時代敏銳的感覺,有嫉惡憂時的熱情,又有難言之隱痛,所以在他的詩集中,所有關於政治,社會、以及有關他和王家的詩,都是欲吐而不敢,而又不能不吐的詩,使他的詩隱含一股深邃的感情,讓讀者挹之不盡。

這也是他的詩能吟唱千古,膾炙人口的原因了。

五參考書目

1李商隱評傳:

詩人的生死愛恨及其創作藝術/楊柳著

台北市:

木鐸,民74.

2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會主編

台北市:

天工,民73.

3此情可待成追憶:

李商隱詩歌賞析[李商隱著];曹淑智選析

台北市:

開今文化出版:

知道總經銷,1994[民83]

4李商隱評傳劉維崇著

台北市:

黎明文化,1978[民67]

5中晚唐三家詩析論:

李賀、李商隱與溫庭筠方瑜著台北市:

牧童,民64

6晚唐風韻:

杜牧與李商隱葛兆光戴燕著台北市:

漢欣文化,1991[民80]

7李商隱傳董明鈞著台北市:

國際文化,1985[民74]

8李商隱詩選陳永正選注;劉逸生主編

台北市:

遠流,1988[民77]

9李商隱詩歌集解/劉學鍇,余恕誠著

北京市:

中華書局,1988[民77]

10滄海曉夢:

李商隱詩選朱梅生選註

台北市:

遠景,民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