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554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古诗词诵读目录:

一、静女/《诗经·邶风》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静女》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爱而不见:

②爱而不见:

③说怿女美:

④匪女之为美:

⑤自牧归荑:

⑥匪女之为美:

2、判断文言句式:

①俟我于城隅。

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

①静女其姝:

②俟我于城隅:

③爱而不见:

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翻译: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

7、《静女》中,“,。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

四)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参考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爱而不见:

爱通“薆”——躲藏

②爱而不见:

见通“现”——出现

③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

④匪女之为美:

女通“汝”——女

⑤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⑥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2、判断文言句式:

①俟我于城隅。

状语后置句

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判断句

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省略句

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

①静女其姝:

形容词词头,“多么”

②俟我于城隅:

表示处所的介词,“在”

③爱而不见: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翻译: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翻译: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翻译: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三)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四)选择题

四)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B)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十六、《涉江采芙蓉》

【习题】

一)翻译: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四)简答: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试做简要分析。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翻译: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翻译: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四)简答: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1.答:

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答:

同:

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

异:

《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

3、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试做简要分析。

3、答:

虚实结合(或想象)。

2分采芙蓉之人花无可送,进而想象远方亲人“还顾旧乡”的情景,1分拓宽了诗歌意境,1分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4.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4.答:

诗歌写思妇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游子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失意之人,“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

 

十七、《虞美人》(李煜)

【习题】

一)翻译: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

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虞美人(yù)     窈窕(yǎo)      惊蛰(zhé)

B、 漫溯(sù)    庐冢(zhǒng)    雕栏玉砌(qiè)

C、 羯鼓(jié)    青荇(xìng)     愀然(qiǎo)

D、 滂沱(pāng)   瑰怪(guǐ)     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

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

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

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四)简答: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讨论: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翻译: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翻译: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翻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翻译: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

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C )

A、虞美人(yù)     窈窕(yǎo)      惊蛰(zhé)

B、 漫溯(sù)    庐冢(zhǒng)    雕栏玉砌(qiè)

C、 羯鼓(jié)    青荇(xìng)     愀然(qiǎo)

D、 滂沱(pāng)   瑰怪(guǐ)     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

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

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

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B)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三)简答: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答: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讨论: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答: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理解性默写:

【习题】

一)翻译: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爱情观的是:

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

三)简答:

1、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爱情观。

2、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利用传说故事的表现手法。

3、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4、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参考答案】

一)翻译: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翻译: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翻译: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翻译: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翻译: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二)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爱情观的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简答:

1、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爱情观。

答:

作者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

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在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情爱。

2、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利用传说故事的表现手法。

答:

此词借写牛郎、织女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构思极为巧妙,表达极为自然。

字面上,处处写天上,句句写牛郎、织女,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间,写人间的真情,于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主题健康,格调爽朗,而又深感余味不尽,颇受启迪,遂成为七夕诗词中久传不衰的佳作。

3、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答:

 “忍”:

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

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

“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4、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答:

①拟人。

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

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