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大纲.docx
《《医古文》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教学大纲.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古文》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练习内容
练习时数
备注
前言
2
阅读 1~4
1
第一篇 扁鹊传
4
阅读 5~8
1
第二篇 华佗传
6
阅读 9~12
1
第三篇 钱仲阳传
4
阅读 13~15
1
第四篇 丹溪翁传
4
阅读 16~20
1
第五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4
阅读 21~23
1
第六篇《伤寒论》序
2
第七篇《外台秘要》序
3
第八篇《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4
第九篇《本草纲目》原序
4
第十篇《类经》序
4
第十一篇 《串雅》序
2
第十二篇 《温病条辨》叙
3
《医古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
80 学时
课程名称:
医古文学分:
5 分
开课(二级)学院:
中医学院课程性质:
必修课
授课对象:
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
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与
医学相关的古文 23 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
合篇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
其任务为通过
讲授和实践,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一千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
式、句读、今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课程之后开设。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
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
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
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
象。
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
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五、建议学时分配
第十三篇 宝命全形论
3
第十四篇 养生论
4
第十五篇 大医精诚
2
第十六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3
第十七篇 赠贾思诚序
2
第十八篇 医俗亭记
1
第十九篇 病家两要说
2
第二十篇 失人情论
2
第二十一篇 与薛寿鱼书
2
第二十二篇 医案六则
4
第二十三篇 医话四则
3
合计
74
6
六、课程考核
《医古文》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医古文》(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 年 7 月
主要参考书:
1.《医古文》(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实用医古文》,段逸山、孙文钟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 年 12 月。
3.《新编医古文》(修订本),段逸山、孙文钟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
八、教学内容
第一篇 扁鹊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长桑君)过 2 谨(遇) 3(谨)遇 4 閒(与) 5 殆(非人) 6 公族 7(血脉)治 8 而(何怪) 9(必)閒
10 治(穰) 11 中(害) 12 收(乎) 13(未)能 14 精光 15 诞(之) 16 因(五藏之输) 17 诀(脉) 18 搦(髓
脑) 19(揲)荒 20(爪)幕 21 咳(婴) 22 终日 23 写(形) 24(闻病之)阳 25(论得其)阴 26 大表
27 曲(止) 28(曲)止 29(不)瞚 30 挢(然) 31(中)阙 32 弃捐填沟壑 33 服臆 34(长)潸 35
忽忽 36 厉(针)37 有閒 38 司命 39 重(难治) 40 贵(妇人) 41 带下医 42 伎(不如) 43 由(扁
鹊)
2.语序
⑴而何怪?
⑵中庶子喜方者
⑶何以
3.句子
⑴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
乃呼扁鹊私坐。
⑵扁鹊曰:
“血脉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
”
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⑶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
不可曲止也。
⑷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
医之所病,病道少。
4.文意理解
⑴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这几
句话?
⑵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样的医学
观?
⑶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⑷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
习时应举一反三。
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
“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篇 华佗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游学 2(黄琬)辟 3(不)就 4 且(百岁) 5 节度 6(七八)壮 7 应(除) 8(某)许 9 行(差) 10(共)止
11 难(其异) 12 自如常 13 卒(头眩) 14 中宿 15 劳事 16(中)间 17 无赖 18 卒(可) 19 向来
20(卖)饼 21 县(车边) 22 逆(见) 23 属(使) 24 瞋恚 25 不快 26 寻(差) 27 食顷 28(生鱼)脍
29(三)期 30 伤娠 31 案(脉) 32 稍(小差) 33 多(脊痛) 34 可(尺所) 35(此)近 36 当(得) 37 暂(还)
38 数(乞期) 39 敕(郡县) 40 食事 41(信)病 42(便)收 43 传(付) 44 考验 45 首服 46 含宥 47
鼠辈 48 考竟 49 彊死 50 将爱 51 故(当死) 52 去(药) 53 劳动 54(使)极 55 熊颈鸱顾 56(五)
禽 57 因(上著粉) 58(为)率 59 处所 60(朝歌)云
2.句子
⑴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⑵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
”
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
⑶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⑷佗語普曰:
“人體欲得勞動②,但不當使極爾③。
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
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⑴“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⑵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⑶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
⑷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汉代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
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2. 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三篇 钱仲阳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有)属 2 一旦 3 跡(父) 4 行服 5 赐绯 6 瘈疭 7 褒谕 8 垂(愈) 9 适当 10 擢(太医
丞) 11 愿(致之) 12 老宿 13 俄(以) 14 宿直(禁中) 15 赐告 16 简易 17(在)末 18 亡何
19 斸(之) 20 噉(之) 21 阅月 22 繇(此) 23 杜门 24 累累 25 火急 26 毋庸 27(有)故 28 趣
(之) 29(少)卻 30 率(六句) 31 (胆)衡 32(闻儿)嗁 33(不)怿 34(不)闚 35 度越 36 纵舍
37 (尤)邃 38 浸(剧) 39(早)世 40 笃行 41 奇节 42 隐约 43 曩(学) 44 剟(其) 45 章章 46 序
(方术之士)
2.句子
⑴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俄以病免。
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
久之,复辞疾赐告,
遂不复起。
⑵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履,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
意欲之
适,则使二仆夫舆之,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
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
累满前。
⑶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
于书无不闚,他人靳靳守
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3.文意理解
⑴作者如何钱乙?
⑵如何准确解释下列三段话?
“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过午者,心与肝所用时当更也。
”
“肝乘肺,此逆候。
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
2.了解医家传记中医案的表达方式。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钱仲阳的生平,特别是在儿、内、妇各科的医学成就。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四篇 丹溪翁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讳(震亨) 2 益(闻) 3 游艺 4(犹)仕 5 鲜(克)6(鲜)克 7 治(装) 8 寺人 9 旁(通) 10 褊
(甚) 11 敷扬 12 一(断) 13 涣焉 14 声闻 15 消息 16 寻(其) 17 指归 18 辐湊 19 班班 20(可)
纪 21(无)伦 22 内观 23 辟(如) 24 衣裾 25 皱(其皮) 27 少选 28 靳靳 29 亹亹 30 春
秋 31(乃)徇 32 介特 33 节宣 34 折节 35 拂衣 36(将)浼 37 卓卓 38 大方 39 利害 40 风声
41 源委 42 毓(神) 43 一(语) 44 不暇 45 溥(哉) 46 信(矣) 47(直)谅 48 少(之)
2.语序
⑴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⑵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⑶末是务
3.句子
”
⑴卽慨然曰:
“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
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⑵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
疲。
⑶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
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
⑷左丘明有云:
“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
可以医师少之哉?
4.文意理解
⑴“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
罗知悌为什么对朱震亨提出这个要求?
⑵“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
既而悟曰:
‘操
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
乎!
’”这段话反映朱震亨对局方之学持何态度?
⑶“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证候、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较多的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
作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
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五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仲尼)没 2 从衡 3 燔(灭) 4(之)败 5 书(缺) 6 闵(焉) 7 建(藏书之策) 8 诏(光禄大夫)
9 数术 10 条(其篇目) 11 指意 12 删(其要) 13 原(人血脉) 14 起(百病) 15 度(箴石) 16 (假药味
之)滋 17 因(气感) 18 辩(五苦) 19 水火 20(于)平 21 及(失)22 中医 23 (之)际 24 节文
25 寿考 26 怵惕 27(有) 述 28
(一)守 29 原(诊) 30 晻昧 31 序(方技)
2.句子
⑴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⑵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
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⑶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⑷传曰:
“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及迷者弗顾,以生疾
而殒性命。
3.文意理解
⑴“诏”作为共同述语,其意不局限于“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句内,而通
贯至哪几个句子中?
⑵为什么说课文中的“中医”是中等水平医生的意思?
⑶《汉书·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六篇 《伤寒论》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才)秀 2 企踵 3 孜孜汲汲 4 卒然 5 赍(百年) 6 进(不能) 7 退(不能) 8 游
魂 9 徇(物)10 冰谷 11 向(余) 12(十)稔 13 横夭 14 撰(用) 15 平(脉) 16 寻
(余) 17 思过半 18 自非 19(理)致 20 演(其) 21 口给 22 相(对) 23 窥管 24 视
(死) 25(博)识 26 知(之)
2.语序
⑴惟名利是务
⑵安附
⑶何荣势之云
⑷未之闻
3.句子
⑴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
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⑵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
举世昏迷,莫能觉
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⑶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病问疾,务在口
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4.文意理解
⑴《伤寒杂病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⑵作者的治学方法有哪些?
⑶作者对为医者提出哪些要求?
⑷文中引用孔子之语寓意何在?
作者希望自已成为哪种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时代背景、原因、经过和愿望。
2.学习文中所表达的要求医生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的思想。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宾语前置”现象。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七篇 《外台秘要》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变)沴 2 昬札 3 土宇 4 洎(周) 5(之)王 6 格(于) 7 率由 8 动(取) 9 加
(于) 10(不)受 11 载祀 12 亏替 13 笔削 14 尸(之) 15(遂)蹑 16 亨衢 17 便繁
18(久)知 19 繇(是) 20 覩奥升堂 21 徂(北) 22 契阔 23 仅(得) 24 一隅 25 向
(数千) 26 商较 27 味(精英) 28 钤(其) 29 捐(众贤) 30 砂砾 31 掇(群才) 32
伏念 33 倍(情) 34(吾)常 35 刑(国) 36 则(圣人) 37(不)合 38 条(玉版)
39(斯言之)玷 40 唯唯 41 适(足) 42 请益 43 啬神 44 若乃 45(不)诬 46 哉(生明)
2.语序
⑴曷为
⑵宜其用心
3.句子
⑴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
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⑵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力烦,取捨则论
甘忌苦。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⑶各擅风流,递相矛盾。
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玅,俾夜作
昼,经之营之。
4.文意理解
⑴作者认为编辑医方书的方法是什么?
⑵文中“余”与“客”的对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⑶“则圣人不合启金縢,贤者曷为条玉版”比喻什么?
”
⑷“若乃分天地至数,别阴阳至候,气有余则和其经渠以安之,志不足则补其复溜以养
之,溶溶液液,调上调下,吾闻其语矣,未遇其人也。
其中“吾闻其语矣,未遇其人也”反
映了什么意思?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作者编撰《外台秘要》的原因和经过。
2.领会“精究病源,深探方论”的作用,以及作者编写本书的取舍原则和目的。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有关文意理解。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八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黎元 2 仁寿 3 羸劣 4 序(尚书) 5 三坟 6 趣(深) 7 候(列) 8(斯)契 9(不)
忒 10 天机 11 蒇(谋) 12 标格 13 目牛无全 14(幽)赞 15 命世 16 新(其用) 17 蒸人
18 华(叶) 19(天之)假 20 弱龄 21 式(为) 22 龟镜 23 纰缪 24 披(会) 25(既)
淹 26(莫)适 27 得失 28 童蒙 29 错简 30 碎文 31(列)宿 32 夷夏 33 惟(明) 34 徽
音 35(累)属 36(岁)次
2.句子
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
矣。
⑵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⑶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
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⑷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
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⑴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⑵“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⑶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
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3.准确理解文意。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九篇 《本草纲目》原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纪(称)2 觇(宝气) 3 晨星 4 睟然 5 癯然 6 津津然 7 长物 8 钝椎 9 渔猎 10 僭
(纂述) 11(细)玩 12 种色 13 冰壶 14 玉鉴 15 渊海 16(医书)觏 17(秘)箓 18 用
心 19 朱紫相倾 20 博(织机) 21 恚(博古)22 盍(锲) 23 锲(之) 24 共(天下) 25
味(太玄)26 上元日
2.语序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⑴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⑵时珍,荆楚鄙人也。
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⑶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4 文意理解
⑴“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
”
““
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
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⑵“金谷之园”、龙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什么?
⑶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⑷《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十篇 《类经》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肇端 2 曲折 3 胪列 4 规规 5 辟(之) 6 弁髦 7(岂)杀 8 赤子 9 涂地 10(奥)
衍 11 绎(之) 12 由堂入室 13 粤(稽) 14(醒)瞆 15 指迷 16 更(秋)17 稍(得)
18 葆(其真) 19 两仪 20 三才 21 五内 22 三垣 23 治(内) 24 四大 25 五宫 26 驹隙百
年 27 二竖 28 苞(无穷)29(不能)该 30(不)翼 31 歧贰 32 效矉 33 蚊负 34(犹)
虞 35 载(思) 36 阚(余谬) 3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8 鉴(形) 39 壁影 40 萤光 41
操觚 42 毫(端) 43(共)掖 44 锡(之) 45 斤正 46 相(成)
2.语序
⑴何裨之与有
⑵讹以
3.句子
⑴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⑵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⑶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
木屑,曾利兵家。
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⑷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
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
师云。
4.文意理解
““
⑴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头木
“
屑”、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⑵怎样理解“类经”之“类“?
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⑶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2.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3.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十一篇 《串雅》序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 贱薄 2 吮舐 3 恣睢 4(医)绪 5(仙)遗 6 魇迷 7 诧(为) 8 贪天 9 胥(能)
10 俨然 11(厚)奉 12 侈(功德) 13 旁(及) 14 大率 15 无由 16 宗子 17 今且 18 谭
(艺) 19 国医 20(既)望
2.句子
⑴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
俨然峨高冠、
窃虚誉矣。
⑵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
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
为憾。
⑶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
⑷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
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
3.文意理解
⑴作者为何将此书命名为“串雅”?
⑵作者编撰《串雅》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⑶首段连用三组“未闻”的用意是什么?
⑷“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的含义是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作者编著《串雅》的过程及其目的。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的今译方法。
三、重点、难点: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十二篇 《温病条辨》叙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无论)已 2 亡如 3 知十 4 阙如 5(御风以)絺 6 迨(试) 7(辄)困 8 亟(矣)
9 常候 10 中流一柱 11 当名辨物 12 向方 13 是(师说) 14 秉(超悟) 15(超悟之)哲
16(不)厌 17 抗志 18 希(古人) 19 贸贸 20 摅(生平) 21(藏诸)笥 22 亟(宜) 23 夭札
24 听然 25 评骘 26(授之)梓 27 壮月
2.语序
未之及
3.句子
⑴世之俗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