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灵验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245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教灵验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教灵验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教灵验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教灵验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教灵验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教灵验记.docx

《道教灵验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灵验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教灵验记.docx

道教灵验记

道教靈驗記

經名:

道教靈驗記。

唐末五代杜光庭編撰。

十五卷。

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洞玄部傳記類,參校本:

《正統道藏》太玄部,張君房編《雲笈七籤》。

目錄

宋徽宗御製

杜光庭撰

卷一

宮觀靈驗

饒州開元觀驗

興元北逢山老君觀驗

洋州素靈宮驗

上都昭成觀驗

青城山宗玄觀驗

城南文銖臺驗

蜀州紫微閣驗

成都青羊殿驗

亳州太清宮驗

昌明縣孟津觀驗

卷二

宮觀靈驗

周真人上經堂基驗

南嶽魏夫人仙壇驗

洪州鐵柱驗

廣州莒蒲觀驗

青羊肆驗

益州龍興觀取土驗

靜福山分界驗

劉將軍取束明觀土驗

樂溫三元觀基驗

李福相公修玄元觀驗

韋皋令公修葛瑣化驗

果州開元觀驗

開州新浦花林觀祥異驗

卷三

宮觀靈驗

刻縣白鶴觀蝗蟲不侵驗

明州大寶觀山水不侵驗

金州盤龍觀野火不侵驗

東川置太一觀驗

均州白鶴觀野火自滅驗

安邑崔相夢潛丘臺觀驗

劉瞻相夢江陵真符玉芝觀驗

李蔚相修汴州玉芝觀驗

鄭畋相國修通聖觀驗

段相國修仙都觀驗

整屋縣樓觀驗

卷四

尊像靈驗

南平丹鼇臺金銅像驗

蜀州天尊碑驗

唐興堰石天尊驗

常道觀鐵天尊驗

木文天尊驗

什郁縣興道觀鐵像天尊驗

洪州信果觀木天尊驗

彭州三台觀鐵天尊驗

青城山丈人真君驗

雲頂山鐵天尊驗

洵陽望仙觀天尊驗

蘇鵠偷尊像驗

卷五

尊像靈驗

張仁表太一天尊驗

袁逢太一天尊驗

李邵太一天尊驗

孫靜真救苦天尊驗

啟靈觀天尊驗

白鶴廟茅君像驗

合州慶林觀尊像驗

蜀中唐興縣芝草天尊驗

唐興縣天尊現驗

益州唐隆縣大通觀驗

梓州飛烏白鴉觀驗

卷六

老君靈驗

蜀州壁畫老君驗

京光天觀黑髭老君驗

終南山玉像老君驗

玉局化玉像老君驗

闆州石壁成紋自然老君驗

蜀州鐵老君驗

三泉黑水老君驗

昌明縣靈集觀鐵老君驗

駱全嗣遇老君驗

崔齊之遇老君驗

賴處士說老君降生事驗

卷七

老君靈驗

賈湘事老君驗

龍鶴山老君驗

龍瑞觀老君驗

許述事老君驗

沈瑩事老君驗

蕭山白鶴觀石像老君驗

天臺觀老君驗:

楊鬧兒夢老君驗

勾道榮鑄金老君驗

楊文簡老君賜金驗

卷八

天師靈驗

昭成觀天師驗

劉存希天師幀驗

龍家樓上孫處士畫天師驗

蜀州天師井驗

陵州天師井驗

皇甫洽事天師驗

李瓖夢天師驗

邛州趙可言事天師驗

謝貞見天師授符驗

劉方瀛天師靈驗

卷九

真人王母將軍神王童子靈驗

明州象山縣門陶真人畫像驗

西王母驗

黃魔神救蕭李二相公船驗

湖州青龍君驗

荊南開元觀南帝神驗

青城丈人真君示現驗

羅真人示現驗

嘉州飛天神驗

乾元觀四天神王驗

丈人真君山摧出水驗

襄州龍興觀神王驗

襄州北帝堂驗

卷十

經法符籙靈驗

李昌遐念《昇玄護命經》驗

崔晝《度人經》驗

孫元會《天蓬咒》驗

孫循《保命經》驗

姚元崇女《九天生神章經》驗

王道坷《天蓬咒》驗

王清遠《神咒經》驗

卷十一

經法符籙靈驗

何道璋遇《上清經》驗

仙都觀《石函經》驗

襄州城角鐵篆真文驗

陸含真水星石符文驗

玄武樓北真文驗

劉遷都功錄驗

玉霄葉尊師符‘驗

賈瓊受《正一錄》驗

李玄禮《護命經》驗

尹言《陰符經》驗

高相《三皇內文》驗

張乾曜《天蓬咒》驗

趙業授《正一八階錄》驗

卷十二

經法符籙靈驗

僧法成改經驗

僧行端改《五廚經》驗

杜簡州《九幽拔罪經》驗

曹嘉《道德經》不焚驗

崔公輔《仙都經》驗

曹敷《天蓬咒驗》

鄧老《枕中經》驗

張正元《大梵隱語》驗

陳太清《度人經》驗

甘玫《神咒經》驗

張融法線驗

姚生《黃庭經》驗

卷十三

鐘磬法物靈驗

青田縣清溪觀鐘驗

宗玄觀鐘驗

太平觀鐘驗

眉州彭山觀鐘驗

爰赤木古鐘驗

玉霄宮鐘驗

開州龍興觀鐘‘驗

施州開元觀鐘驗

洪州許真君鐘驗

天師劍驗

張讓黃神越章印驗

范希越天蓬印驗

越州上虞縣延慶觀鐘驗

卷十四

齋醮拜章靈驗

陳武帝黃錄齋驗

隋文帝黃錄齋驗

唐高祖醮宗聖觀驗

高宗三川投龍驗

玄宗大寶觀投龍驗

玄宗昭成觀齋驗

玄宗拜黃素文驗

僖宗金錄齋祈雨驗

僖宗青城齋醮驗

僖宗封青城醮驗

葉法善醮靈驗

劉圖佩錄靈驗

卷十五

齋醮拜章靈驗

李耽神咒齋驗

張郃奏天曹錢驗邛州成都奏錢事附

陶隱居拜章祈雨驗

王招商神咒齋驗

杜郃公黃錄醮驗

籍縣劉令破黃錄齋驗

程克恭拜章祈雨驗

韋皋令公黃錄醮驗

李約黃錄齋驗

李言黃錄齋驗

道教靈驗記序

宋徽宗御製#1

夫妙道本於混成,至神彰於不測,經誥所以宣契象,宮觀所以宅威靈,符錄所以備真科,齋祠所以達精懇。

驗徵應之非一,明胯饗之無差,誠覺寤於蒼黔,而彰直於善惡也。

朕顧惟寡昧,獲纂隆平,荷祉福之咸臻,務齊明而匪懈,思揚妙理,普示草生。

因覽杜光庭所集《道教靈驗記》二十卷,其事顯而要,其旨實而詳。

今昔所聞,盈編而有次。

殊尤之邇,開卷以斯存。

冀永流傳,俾刊方版,庶資訓範,克暢淳風。

直敘厥由,題於篇首云爾。

杜光庭撰#2

道之為用也,無言無為。

道之為體也,有情有信。

無為則任物自化,有信則應用隨機,自化則冥乎至真,隨機則彰乎立教。

《經》曰: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此明太上渾其心,而等觀赤子也。

《書》曰:

不獨親其親,天下皆親。

不獨子其子,天下皆子。

此明聖人體其道,而慈育蒼生也。

惡不可肆,善不可沮,當賞罰以評之。

《經》曰: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此聖人教民捨惡從善也。

又曰:

為惡於明顯者,人得而誅之。

為惡於幽間者,鬼得而誅之。

又曰:

為善者善氣至,為惡者惡氣至。

此太上垂懲勸之旨也。

《書》曰: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此聖人法天道福善禍淫之戒也。

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豈獨道釋言其事哉,抑儒術書之,固亦久矣。

宣王之夢杜伯,晉侯之夢大癘,恭世子之非罪,渾良夫之無辜,化豕之報齊侯,結草之酬魏氏,良宵之姐駟帶,鄭玄之拌劉蘭。

直筆不遺,良史攸載,足可以為罪福之鑒戒,善惡之準繩者也。

況積善有餘福,積惡有餘殃,幽則有鬼神,明則有刑憲,斯亦勸善懲惡。

至矣,大道不宰,太上好生。

固無責於芻狗,而示其報應。

直以法宇像設,有所主張。

真文靈科,有所拱衛,苟或侵侮,必陷罪尤。

故歷代以來,彰驗多矣。

成紀李齊之《道門集驗記》十卷,始平蘇懷楚《玄門靈驗記》十卷,俱行於世。

今訪諸耆舊,採之見聞作《道教靈驗記》,凡二十卷。

庶廣慎徵之旨,以弘祟善之階,直而不文,聊記其事。

#1『宋徽宗御制』,《雲岌七籤》作『真宗皇帝御制敘』;『敘』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序』。

#2『杜光庭撰』,《雲岌七籤》作『廣成先生序』;『序」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敘』。

道教靈驗記卷之一

廣成先生杜光庭

官觀靈驗

饒州開元觀驗#1

饒州開元觀,舊在湖水之北,去郭一二里#2。

巨殿層樓,迴軒廣廈,枕湖有水閣,松徑有虛亭,松竹森疏,花木秀茂。

郡人避暑尋春,為一州勝賞之所。

其後道流既少,廊麻摧損,唯上清閣大殿齋堂三門,皆在里中,民庶多葬於觀地之中#3,壇殿之外,盡為墟墓矣。

大中二年,郡中夜聞千萬人聲,如風雷之響。

及明,見開元殿閣門堂四十餘問,移在湖水之南,平地之內,其所布列,形勢遠近,殿閣相去,與舊觀不殊#4。

太守上聞,請易其名額,以旌神異。

韶旨依舊為開元觀,只改上清閣為神運閣,別命崇修。

遠近歸心,爭捨美利,遂加繕茸,觀殿鼎新。

記云:

所移之地,途超二里,水越一湖,出自神功,事資聖感是也。

興元北逢山老君觀驗

興元北逢山老君觀,即公慕化也,去南鄭,隔江。

上古相傳有之,云是老君化行之所。

'漢祖起師漢中。

將收散關,定三秦,差官告祭,留侯張良有筆跡,近方磨滅。

鎮南將軍,梁、益二州牧,張魯理漢川,行正一之法。

別崇室宇,構壇殿靜堂,臨老君水源為巨閣。

水有神龍居,歷代所依,每彰靈應。

太師楊守亮失守之後,再還梁城,癬署多已焚毀,徵督瓦木,增置公衙。

有吏請取老君觀材瓦以備公用,差吏將毀之。

鄉里之人請眾備瓦木之直,充贖其觀。

或云屋宇多年,材瓦皆朽,不任選用。

吏拒而不聽,即命工昇屋。

俄有巨蛇,長十餘丈,繙踞屋上,張口向之。

吏隕工墮,斃者數人,奔進而去。

太師怒,命焚之。

軍士鼓譟而至,鄉里言其靈,亦越起不進,去觀百餘步。

迅雷震電,大雨盆注,軍士驚懾而還。

觀今存矣。

洋州素靈官驗#5

洋州素靈宮,云漢武帝為素靈夫人降真內殿,於太白之前,為築宮宇,即其地也。

年代寢遠,遺址僅有#6。

我唐高祖既至長安,受隋恭帝禪,是歲夢素衣神人云:

我太白之主也,居素靈臺,以荒毀為告。

韶訪其地,特創臺殿,命為素靈宮。

開元中,傳天師曾奉韶,齋醮於其上。

德宗幸梁洋,欲駕幸其地,又加營飾。

由是材石之功,最為軍,命其子守之。

欲毀素靈屋宇,以修公署。

工人揭瓦,皆有毒蛇居於霤中,莫知其數,竟無所措手。

以事白焉。

馮子怒,使吏焚之,曳薪灶火,而雷電大震,風雨總至。

旱吏奔駭,數輩死之。

靈跡歸然,無敢犯者。

上都昭成觀驗

上都昭成觀,明皇為昭成太后所立,在頒政里南通坊內,北臨安福門街,與金仙觀相對。

觀有百尺老君像,在層閣之中,坐折三十尺。

像設圖績,皆昊道子、王仙喬、楊退之親跡。

命天下道門使蕭邈字玄俗,為使以董之。

閣上鱖稜,高八尺,兩廓簷霤,去地三十餘尺。

京師法宇,最為宏麗,唯玄都觀殿,可以亞焉。

僖宗復長安,大駕歸闕,所司將創衙殿,復舍元舊基,不欲勞民之力,選殿宇之高大者,徙而充之。

所司奏拆是廊及閣,隕墜工者十餘人,死之。

時以為靈驗,欲奏免之。

而竟至摧拆,像露風雨中。

是冬復幸陳倉,含元之製,亦已罷矣。

識者見之,無不痛惜。

青城山宗玄觀驗

青城山宗玄觀,古常道觀也。

在黃帝受錄壇前,六時巖側,後為僧徒所侵,移觀於山外。

遂以其地置飛赴寺,僧徒柄止,常有神人所擾,或飛石壞屋,或撒其門窗,投於崖下,寺中巨鍾,三度擲於谷中,每一取之,所費功力殊廣。

僧知其不可住,亦多苦之。

開元十九年,道士王仙卿奏請移觀還舊所,寺出山外。

詔益州長史張敬忠,命道士王仙卿、高品官王懷景,專檢校移觀入山,仍賜金仙、玉真二公主道像石真,鎮於寵內,黃帝真文幢、陰道山文碣、手詔碑,皆立於觀所。

自是道流居之,雖一人獨處,坦然無懼。

咸通末,道流即闕,觀已荒摧,但有尊殿石壇而已。

叢篁拱木,褊於基址之上,侵及階簷。

有僧輩二人,來止其內,復欲移置飛赴寺。

柄息月餘,港計已定,將瞋壞像設,而奪其地焉。

自是夜臥則有巨蛇橫其腹上,晝飯則有飛砂投其食中,或見巨手如箕,毛腳若柱,或有暗嗚之聲響於谷內,或有隕空大石墮其屋前。

二僧驚懼,奔馳而去。

乾符己亥歲,縣令崔正規、道士張素卿,重興觀宇。

駕幸西蜀,遂奏為宗玄觀,准詔。

修齋有神燈褊山,靈鍾自響,金蛇見於壇上,枯松再生於山前。

手敕褒美,編其事於國史及幸蜀碑內。

每因良宵奏醮,則仙磬吟於空中,藩帥投龍,則卿雲凝於林表。

信乃神仙奧府,豈庸徒之可侵哉。

城南文銖臺驗#7

文銖者,長安人也。

父母令於別業讀書為學#8,於莊前堆阜之上,置書堂焉。

而性本疏誕,不樂文字,但與鄰里少年彈射飛烏,捕格野獸,以為戲樂。

至於荃苟之具,蔚羅之屬,弋網置畢,弓矢槌刃,靡不置之。

數年之問,殺獲-不可勝紀。

或有道士見之,謂曰:

子之頭何遽變也。

銖驚而問之,乃引於臺下,令其窺井照之,自見其人形而獸頭矣。

欲求道士悔謝,更令熟視井中,頃刻之問,身形不改,而頭已百變,或烏或獸,或蛇或魚。

銖見之,異常憂懼。

道士曰:

萬物營營,各貪其生,至於飛動,皆重其命。

爾反天道而殺之,當有此報耳。

每變一頭,則受一生,終爾所殺之數,一一償之,積月累日,計其壽限。

自此之後,爾身則死。

乃歷生異類之中,報所殺之命,百千萬年,未有還復人身之日。

銖號泣求救,願焚弋獵之具,以謝前愆,洗心改悔,不敢又犯。

道士見其誠至,乃謂之曰:

我奉太上之敕,歷救眾生之苦,名日救苦真人。

爾有昔綠,早合遇道,此若不救,淪陷無期。

乃以道士衣與之,令其終身修道,陰功救世,廣濟物命,方免前罪。

道士即踴身而起,去地數丈,立於金蓮花上,左執瓊碗,右執柳枝,金冠鳳履,身逾三丈,通身有五色之光,上連天表,照曜一川。

邊巡乃隱。

文銖焚羅網之具,披道士衣#9,於其處立殿,製所見之像,晝夜精勤,焚香懺罪。

居十餘年,又感真仙授以藥訣令遊行海內,救人疾苦。

後乃得道而去。

其所居處,相傳號曰文銖臺,而救苦天尊之像猶在。

忽有僧數人,遊行見之,曰:

既是文銖聖跡,何得有道士功德。

固知道士無良,侵我古跡,已多年矣。

因拔得大木,二僧共擊其項,未能致損,用力甚困。

二僧少歇,看天尊所傷之處,並已如舊。

二僧口耳鼻項痛楚極甚,及看其手,亦已折矣。

匍匐號叫,告於眾人,自述其事,良久而死。

蜀州紫微閣驗

蜀州唐興縣大通觀有紫微閣,是開元中道士蔡守沖以敕賜匹帛所造,歲月深遠,廊宇門殿相次摧損,而此閣存焉。

中和年,阡陌侵陷郡縣,里人羅生父子素懷兇狂,忽焚其閣,人皆痛惜,莫暇救之。

賊既蕩平,聞里相賀於閣基之上,率眾置齋。

當法事之際,羅之父子匈食於眾中,亦有憫而救者。

忽一人謂之曰:

汝於危亂之中,不能自逃性命,無故焚燒此閣。

用功巨萬,古跡多年,汝一旦滅之,不懼神理所誅,更敢於此求乞。

此人言訖,父子二人踴身丈餘,撲於地上。

如此五六度,聲聲號叫,遺巡乃死。

眾人看之,骨肉皆散矣。

成都青羊殿驗

青羊宮,中和壬寅歲准敕創置,己酉年噶月重圍,屋宇壇殿,固以鼎新矣。

是時,城外屋宇且焚且毀,其殿有巨袱一條。

十夫之力方可異拽。

忽有一官健云:

我能獨力舉之。

眾以為笑。

果能擔之入城,有問其買者,曰:

此材可惜,欲置於嚴真觀中。

答曰:

要支持作柴施與道士,何所益。

遂援斧而斫之。

舉刃未下,忽覺臂痛,投斧於地,頃刻而死。

其鄰巷同取木者云:

青羊老君殿,眾不欲拆之,此官健號令諸人下手先拆,初有大蛇從座下而出,此人已拉殺之,功德尊像亦遭其摧損,此之異死,蓋神理所殺。

量其少壯,豈人能害之耶。

眾皆歎之異。

其袱經年猶在,後不知所之耳。

亳州太清宮驗#10

亳州真源縣太清宮,聖祖老君降生之宅也。

歷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檜宛然常在。

武德中,古檜再生。

天寶年,再置宮宇。

其古跡自漢宣、漢桓重修營茸,魏太武隋文帝別授規模,邊韶、薛道衡為碑,以紀其事。

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聖御容,列侍於老君左右。

兩宮二觀,古檜千餘樹,屋宇七百餘問,有兵士五百人鎮衛宮所。

咸通中,龐勛據徐州,十道徵師招討,長圍將合。

龐勛恐力不支久,遂領徒三千餘人徑來,欲奪官所據為營壘。

是日,避難士庶千餘家,咸在宮內。

見黑氣自井中出,良久昏噎一川。

老君空中應現,龐勛徒黨迷失道路,自相蹂踐,薪水橋斷,盡溺死水中。

遺巡開霽,賊黨無孑遺矣。

廣明中,黃巢將領徒伴欲焚其宮,亦有黑霧褊川,迷失行路。

又有草賊褊地,自欲凌毀太清宮,迷路乃往。

亳州城下,因圍逼州城,攻打彌急。

刺史潘稠望官焚香,以希神力救援。

頃之,黑霧自宮中而來,同繞城外,腥風毒氣,聞者頓仆,密雪交至,寒凍異常,死者十有五六。

初攻城之時,’有神雅無數,銜接箭#11,投於地中,賊輩已加驚異。

既而城內朗晏,城外風雪殺人,懼此神力,解圍而去。

尋亦散滅。

播稠奏云:

自大寇犯關之後,覃兇誅珍已來,大小寇逆前後一十八度,欲犯太清宮,或迷失道途,或龍神示見,終挫兇計,宮城晏然,所庇護居人,不知其數。

請移真源縣就宮安置。

救:

有恐移縣就官#12,必多穢漬。

縣依舊所,宜准萬年例,昇為赤縣。

仍降青訶,修齋告謝也#13。

昌明縣孟津觀驗

綿州昌明縣孟津觀,在郭外隔江山頂之上。

殿堂崇設,臺閣隆高,下瞰長川,低臨井落,亦一邑之形勝矣。

太尉平陽公既剋東川,創為節制,焚燼之。

後公府闕然,不欲力役疲人修飾察署,昌明鎮將寶生申狀云:

孟津觀去縣隔江,道流數少,俯臨水路,船筏皆通。

請拆觀舍及瓦,作筏般載,便於事機。

太尉持疑未央。

修造使亦言事急,且借公府力辦,可以起造,卻還。

乃許之。

寶生領工巧人力,就觀毀拆房廊屋舍已一十八問,般於江上,縛筏載送。

其大殿及三門五聖閣瓦中,皆有毒蛇,下手不得。

寶生是日便覺腿膝疼痛,似患虎風。

旬日之問,蝕斷一腿。

太尉知之,以其木送城北開元觀,竟以不用。

道教靈驗記卷之一竟

#1『饒州開元觀驗』,《雲笈七籤》作『饒州開元觀神運殿閣過湖驗』。

#2『去郭一二里』,《雲笈七籤》作『去郭二里』。

#3『葬於觀地之中』,《雲笈七籤》作『葬於觀地中』。

#4『與舊觀不殊』,《雲笈七籤》作『與舊不殊』。

#5『洋州素靈官驗』,《雲笈七籤》作『洋州馮行襲毀素靈官驗』。

#6『僅有』,《雲笈七籤》作『僅存』。

#7『城南文銖臺驗』,《雲笈七籤》作『文銖奎二僧擊救苦天尊像驗』。

#8此句《雲笈七籤》無『為學』雨字。

#9此句《雲笈七籤》作『披道士天衣』。

#10此句《雲笈七籤》作『亳州太清官老君挫賊驗』。

#11此句《雲笈七籤》作『銜接賊箭』。

#12『敕:

有恐移縣就官』,《雲笈七籤》作『敕旨:

恐移縣就官』。

#13此句《雲笈七籤》作『修齋告謝也』。

道教靈驗記卷之二

廣成先生杜光庭集

宮觀靈驗

周真人上經堂基驗#1

周真人名太玄,陶隱居弟子也。

年二十一歲得道#2,先於隱居證位。

其所居,即今紫陽觀。

處茅嶺之前,平陸爽皚,實為福地。

堂側一片地稍高,如舊屋基,而無輛臂蹤跡,太玄於其上植花木。

時見有人,高冠褒衣,或三或二。

亦有介金之士,明月靜夜,立於其史。

家有小兒,名小豆,纔五六歲,遊戲其上。

遺巡有人,送置庭中。

如是者數四,而無傷損。

一日一問陶君,說此祥異。

陶曰:

晉朝許君舊宅,乃上經堂基,正當其地。

速作靜室,為焚香之所,不可褻漬也。

太玄因問:

上經所安之地,何神明如此耶。

陶曰:

三洞寶經所在之地,萬靈侍衛,百神朝揖,豈可不尊之耶。

太玄曰:

真經已去,其地久虛,而猶真靈衛之耶。

陶曰:

上經所安之地,地祇守之七百年,法宇之地千年,正一所安之地,善神護之三百年。

經法雖去,年限未滿,所以然耳。

太玄遂作靜室,每旦夕香燈,而不敢於此室朝拜存修,恐法位尚卑,有真凡之隔爾。

南嶽魏夫人仙壇驗#3

魏夫人壇在南嶽中峰之前,巨石之上,是一片大石,方可丈餘,其形方穩,下圓上平,浮寄他石之上。

嘗試一人推之,似能·轉動,人多即屹然而定。

相傳以為靈異,往往神仙幽人,遊憩其上,奇雲靈氣,彌覆其頂。

忽有袖僧十餘人,秉炬挾杖,夜至壇所,欲害候仙姑。

入其居處,仙姑在床上,而僧不見。

乃出詣壇所,推壞夫人壇,轟然有聲,若已顛墜。

迴燭照之,元不能動。

知其靈異,奔進遁去。

及明,有至遠村者,太都不過走十餘里。

十人同志,九人為虎噬殺。

一人推壇之時,不同其惡,遂免虎害。

乃以其事白於村鄉之人,遠近驚異焉。

洪州鐵柱驗#4

洪州鐵柱,神仙許君所鑄也。

晉朝豫章有巨絞、長她、水獸,肆害於人。

許君與其師昊君,得正一斬邪三五飛步之衛,制御萬精。

自潭州井中,奮劍逐蛟,出於此井。

君出,謂昊君曰:

此井之下,蛟蠣所穴,若不鎮之,每三百年一度為民之害,後來復何人制之。

役鬼神運鐵數百萬斤,鑄於井中,溢於井外數尺,屹若柱焉。

於井之下,布巨索八條,以鎖地脈。

自是鍾陵之境,無妖惑之事,無墊溺之災。

誓之曰:

後人壞我柱者,城池治沒,江波泛溢。

人皆知之,固不敢犯。

或有漁人,敲柱上之鐵#5用墜網網,所損頗甚。

近亦官中禁之。

嚴識節制江西,信誹毀之詞,使人掘鐵柱,將欲碎之。

迅霆大擊,江波遽溢。

掘未二三尺,城池震動,內外驚懼。

護方信之,焚香告謝而止。

柱側道院,為其所毀,近亦再修矣。

廣州菖蒲觀驗

廣州莒蒲觀,安期先生修真之所,藥寵丹井,靈溪古松,為州中遊賞之最。

古有觀宇,歲久,為僧所侵,以置禪院。

雖人眾同居,常多驚恐之事。

不然,則論訟毆擊,亦時有殺傷。

有老人過之,謂僧曰:

此仙官所居,道家靈跡,僧雖護持,且非其類,若不移去,當有虎狼為災,遭其啗食矣。

殊不信。

旬月而虎暴尤甚,損傷者十餘輩,掩蔽不敢言。

稍稍逃去。

時進士許三畏,偶題七言長句於壁上,曰:

本是安期燒藥處,今為達麼坐禪宮·。

數僧梵響滿樓月,深谷猿聲半夜風。

金磬韻停松閣迥,浮雲散盡海山空。

我來不見修真客,卻得真如問遠公。

節度使鄭公愚,因遊玆院,僧徒寂寥,復聞有摯獸之事及老叟之言,顧見此詩,喟然曰:

此亦志之所之也,能無感動乎。

遂表奏,改置莒蒲觀焉。

青羊肆驗

成都青羊肆,在正見坊、羅城之外,乃太上老君自終南與尹喜相別,將適流沙,會期之所也。

是歲,老君自說經臺上昇入太微,尹喜千日修行,功成入蜀,尋覓青羊肆,得見老君,即其地也。

荒凍既久,曾未興修。

教門雖具詳知,亦無力收買,於是地屬居人。

但有千載古松,高十餘丈,徑三四尺,修竹荒臺,壽然存矣。

時百姓楊玫,負販於市肆,買其地以居焉。

鄰里咸言:

大松之下,竹林之中,不可穢瀆,玫亦常敬護之。

因晚自市歸,至竹林之內,見一老人,謂玫曰:

我此靈跡,十年問有人興之,爾亦不可久住,我欲置一宮宇,來往憩遊,汝可為之也。

玫云:

無巨力。

以窮困為辭。

老人以杖指地,曰:

此下有金,汝取之為我作舍,板閣層欄,必令周備,餘以答爾護持之心。

事畢,遷居外郡,勿多言於人也。

玫喜其言,認取金之地,而忘問其姓氏,尋已不見,但謂之龍神,亦不知是道門靈跡。

掘三二尺,得瓷瓶,以輛覆之,乃上金三四十兩。

取金藏之,置瓶於巨松之下。

市材瓦,作十六柱天宮一區。

其下自地布輛,列斗棋,作板閣欄干,精詳如法。

其中一壁,不敢圖形像,但炭灰泥之,以香案供養而已。

事畢,乃移家彭州,賣酒為業,日益富。

贍以其地,賣與度支院官陳評事,乃丙申年春也。

余詣陳訪其地,已有此宮,因問其所以,陳為余道之。

不二年,陳隨相國高燕公下江陵,其地屬隨軍蘭肇。

辛丑年,大駕到蜀,壬寅年八月,獲靈輛之瑞,九月十二日,敕置青羊宮,賜錢二百千,收贖其地,一千八百貫製屋宇。

聖駕三幸其中,丙申至此,七年耳,其驗昭然。

時讓帝房李特立道士李無為,見夜赤光如彈丸,跳於地上,於其沒處,掘獲古輛一口,有古篆六字,云:

太上平中和災。

節度使侍中陳敬誼、行在指揮使軍容田令孜以表奏進,宣示百官,模勒文字,賜軍前。

李特立賜徘授太子校書、龍州江油令,李無為賜紫,疋帛有差。

自是,明年收宮闕,後年誅黃巢,乙巳年駕還京師。

斯則太上玄祖為中和聖孫盪寇平災之驗信矣。

益州龍興觀取土驗#6

成都龍興觀,即後周至真觀也,基址廣裹,四面通街,唯大殿講堂玉華宮碑碣皆在。

有王峰者,事穎川王,於小蠻坊創置私第,以基地卑濕,乃使力役者彫觀門土牆,及廣掘觀地,取土數千車,築基址。

土木未畢,已數口凋亡。

一旦自衙歸宅,於其門外,見二黃衣人曰:

為觀中取土事,要有對勘。

應答之問,下馬而卒。

其觀內有鍾臺日靈響,臺有門樓宏壯,制度精巧,節度使昊行魯奏移門樓於天王寺,拆其鍾樓,遺蹤勝賞,併為毀蕩矣。

頃年,駕在蜀,明道大師尹嗣玄云:

行魯之吏,因疾入冥,數日復活,言見行魯為鬼吏所驅,般運龍興材木,鐵鎖繫械,晝夜不休,木纔積探,又卻飛去,如是撻運,不知何年當得息耳。

欲求子孫為立觀門、贖其罪,子孫貧窘,固不及耳。

靜福山分界驗

連州靜福山觀,神仙廖沖得道之所。

其居枕小溪,有石筍奇木,頗為幽勝。

其孫廖神繳,紹績居茸,香火精虔,以為州里所重。

無何有僧於其鄰近置院,侵觀地置倉及捆,神繳陳牒理之,州差官吏往驗其地,僧猶固執,乃指觀地,更欲吞侵,詞款縱橫,官不能定。

忽聚議之次,風雷暴起,震霆擊碎石柱,劈開陸地,分別界畔,倉廁基址,還屬觀地之中。

是夕,又有猛虎哮吼,嗜樹斷草,攫地為跡,分別僧界,刺史蔣防立碣以紀其事。

劉將軍取東明觀土驗#7

劉將軍者,隸職右神策軍。

居近東明觀,大修第宅,於觀內取土,築基脫塹,計數千車。

功用既畢,劉忽得疾沉綿,旬日稍較,忽如風狂,於其階庭之中,攫土穴地,指爪流血,而終不已,骨肉扶救之,似稍歇定,又須匍匐穴土,似有驅迫之者。

時聞為物捶擊痛楚之聲,但流淚嗚咽而已。

問之竟無所答。

月餘,日又沉困垂命,巫醫嬋術,略無徵應。

偶召瞽者巫,云求道法救之。

劉素不信道,未嘗有道士過其家。

妻子既切,因詣金仙觀,請符理之。

置符於狀前,又焚數道,和水飲之,劉乃言曰:

我以無知,犯暴道法,取東明觀土修築私舍,地司已奏天曹。

罰令運土填陪,不知車數,計我獨力般運,二三百年#8,恐未可足。

稍或遲怠,某官考責,鞭撻極嚴,卒無解免之日。

言訖,嗚咽號叫,若有所訴,一家聞之,俱為嗟痛。

其妻子就東明大殿上,焚香祈乞,請買冷土五千車,填送所穿坑處,設齋告謝,求賜寬赦二-疾乃稍定。

一早#9又自言曰:

天符有敕,穿掘觀土,修築私家,雖已陪填,尚未塞責,有十二年祿命,並宜削奪,所連累子孫,即可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