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153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docx

国考冲刺秘籍之判断推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模块知识备考

定义判断属加种差法

定义判断题型在判断推理当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因其考试的题量较大,一般都会考10道题,所以也是考试中的重点,但同时由于其技巧性较差,所以定义判断又缺少一个很好的解题思路,这本身也是由于定义判断多涉及常识性的内容,如果常识性概念掌握不好就很难提及技巧,而且考生多认为反复看定义,做题慢是定义判断的一种特点,那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属加种差的方法供大家使用和参考:

定义判断中的概念多数是由属和种差两部分构成的定义,如等腰三角形这一定义,三角形是一个图形的属性,而三角形的种类有很多,如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而等腰这一特征就是等腰三角形区别于其它三角形的种差,所以这样一个定义我们只要把握两点,首先搞清选项当中的属必须是三角形,其次搞清定义中等腰的概念,即种差的概念,就可以从选项当中找到对应的选项。

如:

【例1】

工作倦怠指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筋疲力尽的现象。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不属于教师工作倦怠的是()。

A.小王老师感到难以完成学校下达的额外教学任务

B.现在很多学生非常调皮.一些年轻的老师疲于应付

C.因为最近经常加班.小李老师这几天上课总提不起精神

D.小张老师因为和丈夫关系紧张,最近上班总是愁眉苦脸的

【答案】D

【评析】题干中的属实指倦怠,即疲惫的感觉,而种差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导致的疲惫,所以下面选项当中如果有选项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疲惫那么就不属于该定义,所以答案选D。

该题如果清楚题干中定义的种差再去选选项就可以很快得到正确答案。

再如:

【例2】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某小区住房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

B.某粮油食品公司大力推广绿色食品

C.某空调公司引进了低能耗空调生产线

D.在荒山、滩头、草甸兴建风力发电站

【答案】B

【评析】该定义是低碳经济,首先属是经济,经济的类型也有很多,我们再搞清楚种差什么叫做低碳,从题干中定义可知低碳是指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下面选项中如果不是以减少煤炭消耗或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选项就不属于该定义。

其中B选项绿色食品的推广是为了人体的健康,并不是通过减少煤炭消耗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所以B项不属于定义的种差,答案选B。

由这两道题我们可知,搞清楚属加种差的区分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在定义中定位我们需要知道的关键词,由此更高效的选出正确答案,希望考生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多加注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模块知识备考

翻译推理中的特殊提问方式

定义判断属于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模块的必考题型,一般在一张行测卷子中考10道题,属于考生需要在此保证得分的题目,一般需要正确率在八成以上,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的题干往往较长,题目中涉及多个定义,而且出题方式一直在推陈出新,在这里把近两年国考中的定义判断特殊出法作一总结,为考生复习提供参考:

【例1】(2016年国考)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其中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应添加批复的是:

A《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C《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D《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

【答案】D

【解析】批复的定义是“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提问强调应添加批复的是,因此应该选属于定义的一项,而定义中“答复”,“下级机关”这些概念与D选项中“同意”,“西咸新区”都相吻合,因此答案选D。

这道题题干中定义虽多,但提问只问属于批复的是,因此我们应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找到需要看的定义,其余的定义在这里就不作考虑了。

而有时题干中有多个定义,问题没有提问到的定义,往往是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如:

【例2】(2013年国考)

求助者有两种求助动机:

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

前者是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让他人代自己完成任务;后者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以达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以下属于工具性求助的是:

A.妈妈为五岁的小明报了很多兴趣班,小明在兴趣班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B.家教老师耐心讲解了这道题的思路和原理后,小斌还是请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C.综合了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小峰拟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规划

D.小文每次阅读英语文章遇到生词时都会查阅电子词典,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思

【答案】C

【解析】工具性求助的主要方式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达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C选项中的“综合多家咨询机构的意见”,“拟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规划”就符合这两个部分的定义,因此答案选C。

此题中也涉及两个定义,虽然只问工具性求助,但B选项也符合工具性求助的主要意思,而对比执行性求助的定义,“不作尝试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这才是B选项符合的定义,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

综上,定义判断中有时定义虽多,但先看清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当对比选项拿捏不准的时候,提问以外的定义也可供我们参考排除选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模块知识备考

翻译推理中的特殊提问方式

逻辑判断中翻译推理的题型在近三年的考试中时有出现,考题量并不大,但在2016年的国考中翻译推理一连出了三道题,而且题目的提问方式也较有特点,因此在这里为考生总结一下2016年国考中翻译推理的考点,如:

【例1】(2016年国考)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

甲说:

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

丙去我就不去;丙说:

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

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个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翻译的句子可知:

1、乙去→甲去;2、丙去→乙不去;3、丙去;4、甲去或乙去→丁去。

根据第三句话丙去的事实入手,代入到第二句丙去可以推出乙不去,而乙不去对于第一句话来说是否前,得不出确定结论,对于第四句话只是部分否前,也得不出确定结论,因此可以确定的只有丙去,乙不去。

结合选项可以排除ABD,因此答案选C。

此题只要根据条件得知丙去,乙不去,就可以排除三个选项,但C选项说甲、丙、丁三个人都去实际上也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此题的提问方式是“哪项可能是正确的”。

有别于一般翻译推理提问“哪项是正确的”,或“哪项是不正确的”,这种可能性的提问我们最好结合选项用排除法来做。

【例2】(2016年国考)

某大型晚会的导演组在对节目进行终审时,有六个节目尚未确定是否通过,这六个节目分别是歌曲A、歌曲B、相声C、相声D、舞蹈E和魔术F。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导演组确定了如下方案:

(1)歌曲A和歌曲B至少要上一个;

(2)如果相声C不能通过或相声D不能通过,则歌曲A也不能通过; 

(3)如果相声C不能通过,那么魔术F也不能通过;

(4)只有舞蹈E通过,歌曲B才能通过。

导演组最终确定舞蹈E不能通过。

由此可以推出:

A无法确定魔术F是否能通过

B歌曲A不能通过

C无法确定两个相声节目是否能通过

D歌曲B能通过

【答案】A

【解析】题干中需要翻译的句子有四句,分别是:

1、A上或B上;2、C不上或D不上→A不上;3、C不上→F不上;4、B上→E上。

根据事实最后强调E不上代入到第四句可知B不上,B不上根据第一句话又可推出A上,A上根据第二句话又可推出C上且D上,而C上根据第三句话是否前,不能确定F是否要上,因此答案选A。

此题和上题类似,最终得出的也是不确定的结论,因此结合选项用排除法的方式,排除BCD,答案只能选A。

综上,翻译推理除了传统题目选可以确定的选项,近年来考题更倾向于得出可能性的选项,推理过程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结合选项进行排除的思路是考生在做翻译推理时更应该注意的。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模块知识备考

论证类题目反向提问法

近五年论证类题目突破了传统的正向问法,即下列选项哪项“最能支持”或“最能削弱”,开始出现“以下哪项正确,最不能支持上述论证”或“下列选项哪项正确,最不能质疑上述论证”这类反向提问的方式。

对于这类题目,很多考生都会提出疑问,问最不能质疑的削弱论证,我能不能当成加强题目来做?

实际上削弱的试题仍然需要回到削弱的本质,即最不能质疑仍然当成削弱题目来做,先将能削弱的找到,剩下的选项一般就是正确选项,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1】

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基的活性反而降低了

B.与甜玉米相比,糯玉米在加热相同时间后,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增高的幅度很小

C.甜玉米是玉米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不具有代表性

D.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的活性越高,其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答案】B

【考点】逻辑判断—削弱论证

【评析】该题目论点是最后一句话,即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作用越好。

论据即原因是加热时间越长,抗自由基活性增高的幅度越大。

其中A选项说加热时间超过65分钟后,自由基活性就不提高反而降低了,因此是提出一个新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了削弱,这属于提出反向论据进行削弱;C项说甜玉米不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样本的质疑对论据提出了质疑,所以C项也能对论点起到削弱作用;D项说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活性越高,抗衰老作用越好,所以将论据自由基活性提高和论点中抗衰老作用之间的联系断开了,因此D项也能起到削弱的作用。

而B项当中拿糯玉米又做了一次实验,发现糯玉米加热后虽然自由基增高幅度小,但还是增高了。

因此和题干中论点说的是一个意思,即:

对于玉米来说,加热时间越长抗衰老作用越好。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找清楚论点后,拿选项和论点对比就可以找到削弱的选项,剩下的无法削弱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目前的考试中,大多数的反向提问的论证题都只有一个选项无法削弱或无法加强。

但是在个别题目中,问最无法削弱的削弱试题会有一种比较纠结的情况,即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与题干无关,即不能加强也不能削弱;另有一个选项对论点是支持作用,那么会造成两个选项都无法削弱。

这时要注意,问最无法削弱的,应该优先选加强的选项,这一点提醒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模块知识备考

判断推理四轮复习法

对于判断推理在行测的重要程度先给大家做一介绍:

判断推理的题量在国考中大概占到整张试卷的1/4以上,而且由于题目技巧性较强,也不像数学和言语需要较强的数学和文字功底,所以比较容易突击提分。

但由于其考察的是逻辑学基础知识,所以很多人觉得这部分内容十分陌生,这也是根据其专业性所决定的。

因此对于判断推理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种题本质上是想通过逻辑学中最基础的题目来考察我们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是通过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这四类题型所反映出这种考察方式。

为了有效的复习,对于判断推理,既不能只复习逻辑学基础知识,否则会不知道题目怎么考;也不能只做真题,否则很难总结出出题人到底想考什么,因此给大家总结出判断推理的五轮复习法:

第一轮:

基础知识的复习。

这里建议大家使用华图的判断推理模块宝典(逻辑知识点已为大家总结),用10天的时间熟悉知识点和模块宝典中的真题。

第一轮复习中有必要提醒各位的是,逻辑学中有一些简单的公式(如逆否等价等),这些公式对我们做题很有帮助,所以大家有必要用笔记本将模块宝典中涉及真题的公式总结出来,这都是每年公考中反复出现的考点。

第二轮:

用10天时间,针对三年真题每个小的题型的训练,分析各个选项,分析巩固知识点,方法和技巧。

这里的真题包括近三年的国考和多省联考的题目,要求大家在做的时候不要仅将答案做出就不管了,一定要分析总结,通过比较其它错误选项,去了解出题人经常设置错误选项的方式,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能在考场上快速的识别出题人设置的陷阱。

第三轮:

每块模块综合训练,继续整合知识点。

这一部分需要将我们之前分的题型进行汇总的训练,如模块宝典中将题目分为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等,这时不需再做分类,而是将题目合起来做,训练大家识别不同题型的能力。

第四轮:

训练时间观念。

大家都知道行测题目一般很难做完,判断推理题目技巧性强,就需要更为快速做完为其它题目节省时间,所以在考前10前时间需要大家用真题卷锻炼判断推理模块的做题时间,一般试卷中给的参考时间是35分钟做完整个模块,但如果考生可以在30分钟内做完并涂完答题卡,应该会为其它题目留出不少时间。

以上就是行测中判断推理模块的四轮复习法,希望各位考生抓紧时间,高效的进行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