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113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docx

《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docx

文言文

文言文

名词简答

1.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2.汉字:

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性质:

最早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现代汉字是一种意音体制的音节文字。

3.“六书”:

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造字方法。

4.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5.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6.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7.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8.形声字注意问题:

①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它的具体含义:

如:

项题颜颠昭晴晞昕②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如从仑得声的:

沦轮伦论纶,从奂得声的:

焕涣痪唤③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在表现形式上有种复杂的情况:

A义符和声体符的一般位置B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被省略一部分,即所谓省形、省声。

形符或声符被部分地省简而成为所谓省形或省声C、形符或声符在隶变过程中被严重改变了形态,很不容易辨识

9.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0.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箍事,令长是也。

即借字寄音。

11.假借字出现的原因:

①为了限制字数②由于要记录的词所表示的意思抽象,不好通过字形来显示,于是借用同字来代替③

12.笔画:

是构成汉字的、有固定形态的、有明确起笔收笔的点和线。

13.独体: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独体字。

14.合体:

一个汉字由独体和独体或者独体和笔画构成,可以分析,这是合体字。

15.偏旁:

指合体字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16.声符:

指合体字中表音的部分,有时也叫作声旁、音符。

17.意符:

指合体字中表意的部分,有时也叫做形旁、形符。

18.部首:

这是字典里的概念,在字典里把所有相同意符的字归为一部,把这个意符作为一部的标目,称之为部首。

19.部件:

指构成合体字的最小单位。

20.部位:

指合体字中个个偏旁相对位置,结构方式。

21.偏旁部首分析法:

这一种层次分析法,一层一层分析,每一步都考虑到音和意。

22.部件分析法:

是一种非层次分析法,它要求分析到最小的结构单位,而且一步到位。

23.古今字:

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24.通假字:

又叫通借,前人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25.单借: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单借是指甲能借乙,乙却不能借甲。

26.异体字:

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的字。

27.甲骨文:

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背上卜辞和纪事文字。

28.甲骨文的特点:

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的部分;字形不固定;有合文存在。

29.金文:

是古代刻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

30.金文的特点:

象意结构形态减弱;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形声字大量增加。

31.战国文字:

按载体分为文物上的战国文字和文献上的战国文字;按地域分为周秦文字和六国文字。

32.战国文字的特点:

形体变异多,简化趋势明显。

33.小篆: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

34.小篆的特点:

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书写形式整齐划一,笔划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等匀的线条。

35.隶书:

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36.楷书:

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没用至今。

37.隶变: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

38.隶变的作用:

隶变不仅改变了汉字的笔势,也改变了汉字的笔意,引发了汉字笔画和整字的分化和混同,重新确立了汉字结构方式。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完全不象形了,完全符号化了。

39.声母:

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40.字母:

就是代表声母的汉字。

41.韵:

指韵书中把主元音、收尾音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部。

42.韵和韵母有何不同:

①韵母必须关系到韵头,韵则不管韵头②韵是压下来的,韵母是分析出来的③古人所讲韵和今天所讲的韵不同,古人韵里包含声调,不同的调就是不同韵,古人韵多,今天的韵少。

43.阴声韵:

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

44.阳声韵:

指以鼻音[-n][-η][-o]收尾的韵

45.入声韵:

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46.舒声韵:

与促声相对,指读音舒缓的音节,即没有韵尾或元音、鼻音韵尾的字,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是舒声韵。

舒声韵的读音可以自然延长

46.促声韵:

与舒声韵相对,指读音短促的音节,即有塞音韵尾的字,以[-p][-t][-k][?

]收尾的音节都是促声韵。

47.中古平上去入变成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主要情况是:

①平声阴阳②中古上声变成两类,浊上变去③去声未变④入派三声

48.反切:

也称反语、反音、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49.反切的基本原理是:

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专线,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

50.上古声母的重要研究结论有:

①古无轻唇音②古无舌上音③娘日归泥④照二归精,照三归知⑤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51.对转:

主要指阴阳对转,就是阴声韵与阳声韵之间相互转变。

52.旁转:

指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

53.旁对转:

有时对转和旁转同时发生,也就是说。

既有韵尾的增加或失落,又有舌位高低的变化,通常称这种现象为旁对转。

54.同源词:

在语言基本词汇初步形成以后,陆续创造的新词往往与旧词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声音和意义两方面都与旧词相通,语言学上称这种关系为同源词。

55.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把不能押韵的字临时改成读为一个押韵字的音,这种做法叫叶音。

56.双声:

两个字的声相同是双声。

57.叠韵:

两个字的韵相同是叠韵。

58.联绵字:

古人称双音单纯词为联绵字(联绵词)

59.读破:

又叫破读,是指用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来表示意义或词性的转变。

读破的另一个意思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即解释假借字。

60.如字:

按照转变前的音去读叫本音,也叫如字。

音随义转,义变音迁。

61.声训:

也称音训,这种训释方法的特点是选取与被注释字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

在释义中含有注音成分。

62.字和词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字和词不是同一个概念。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它是音义结合体。

而字是词的记录符号。

63.词义扩大:

古义包括的范围狭窄,今义的范围相对宽泛。

64.词义缩小:

古义包括的范围宽泛,今义的范围相对狭窄

65.词义转移:

古义和今义的范围互不包容,但两者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

66.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褒贬不同

67.义项的增减:

原有的义项今已不存在或罕用;后来添加的义项又为古代所无。

68.词的本义:

古汉语的词往往一词多义。

在一个词的诸多义

69.引申义:

义项是从本义引申发展而来的,称之为引申义。

70.因形求义:

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称之为形训。

71.合成复音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章节构成,包含两个以上词素,用两个以上汉字书写。

72.偏义复词:

联合式复音词有偏义现象,用在句子里有时意义偏向一个词素,另一个词素无义,这种词义偏在一个词素上的合成词称为偏义复词。

73.联绵词:

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词,只有一个词素,不能分析成两个单音词去理解。

74.叠音词:

又叫重言词。

一字重叠使用,构成一个双音单纯词。

7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76.本用:

词类活用之前的用法叫本用。

77.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的不同: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78.在什么情况下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作谓语,如果带上宾语。

或者有状语修饰、有补语补充,可以认定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了,用法上如同动词。

它跟宾语关系是一般的支配关系。

79.在什么情况下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或者不状语修饰、有补语补充,可以认定这个形容词用作动词了,用法上如同动词。

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支配关系。

80.使动用法:

就是使宾语动,就是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如“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

81.名词用作使动: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82.形容词作使动词: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83.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发出动词所表示动作的,不是主语而是宾语。

84.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与一般动宾关系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而只能从是不是宾语在对边来分辨。

85.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86.使动用示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两者在语义表达上根本不同。

使动用法表达是成为现实或将成为现实的意思。

意动用法是一种表现的看法,表现的是心理的作用,客观上未必如此。

例: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是使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认为的意思,意动用法

8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88.判断句:

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的名称、类别进行判断,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式

89.被动句:

是主语受事的句子。

90.宾语前置:

汉语的语序有两种,一种是“主语—谓语—宾语”;另一种是“主语—宾语—谓语”,这种语序被称为宾语前置。

在先秦汉语里,这两种语序都是正常的。

91.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动词谓语的宾语,一般宾语位于动词谓语的前面②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要前置,放在介词前面

9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一个必须是否定句,另一个是作宾语的要是代词

93.强调性宾语前置:

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用“是”或“之”来做标志。

94.什么样的词可以带双宾语:

①给予义的动词“赐”“与”“予”“遗”“贻”可以带双宾语②告知、教示义的动词“语”“告”“教”“示”可以带双宾语③动词“为”也可以带双宾语。

95.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女、汝、尔、若、而、乃、之、其、

96.人称代词的单数复数问题:

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侪”“属”“曹”“辈”等名词意思相当于“我们这些人”“你们这些人”而并非是表示复数。

97.指示代词:

是、之、此、斯、兹、夫、彼、其、他、然、尔、焉、诸。

(“是”“之”“此”“斯”“兹”表示近指)

98.疑问代词:

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

99.无定代词:

或(译为“有的人”);莫(只作主语)。

100程度副词:

最、甚、极、绝、殊、太、尤、愈、益、弥、加、差、少、略、颇。

101.范围副词:

皆、尽、悉、举、遍、咸、毕、唯、独、但、仅、第、特、直、徒

102.时间副词:

①表示动作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有:

既、已、尝②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时间副词有:

方、正、适③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的副词有:

终、竟、卒

103.情态副词:

固、必、诚、信

104.否定副词:

不、弗、毋、未、非

105.谦敬副词:

是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自谦或尊人的副词:

请敬幸谨惠辱

106关系副词:

“相”“见”。

“相”表示三种关系①交互关系②递相关系③偏指关系“相救”意思是救我;“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关系,“见背”意为背我而去。

107.介词:

于、於、以、为、与、用、由、自、从。

108.连词:

与、及、而、则、以、虽、然、抑、故、苟、若、虽然、然而、然则

109.语气助词:

也、矣、乎、欤、与、哉、也已、也夫、也哉、也乎、也乎哉、夫、唯、其

110.结构助词“之”的用法:

①用在偏正结构之间,相当于“的”,如五里之城②用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③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用是把这个句子变成一个词语,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中a全取消。

如“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b。

半取消。

如“媚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泣”“父母之爱子,则是为之计深远”。

全取消做成分,半取消做分句。

④。

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作用是强调状语,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美”

111.结构助词“者”:

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把它变成复词性的者字结构。

用在名词后是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是结构动词

112.结构助词“所”:

“所+动”。

如“所读”是名词性的。

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把它变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

113.体制:

近体诗的体制简单来说就是四八句、五七言。

114.对仗:

修辞学上的对偶在格律律里叫做对仗。

是指一联之内出句和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平仄相反,词意相对或相反。

115.对仗的位置:

律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有两联可对可不对。

116.工对: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117.宽韵: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

118.窄韵:

韵中字数少的叫窄韵

119.押韵的位置:

①押最后一个字:

尾韵、角韵(句尾韵)②隔句押韵a,第2、4、6、8句必须押b。

3、5、7句绝对不能押c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押韵叫首句入韵,首句不押韵叫首句不入韵③一韵到底不换韵④依照“平水韵”押韵(106韵)⑤临韵不得相押⑥一律押平声韵,不押仄韵。

120.平仄:

是格律对中古四声的再分类,平声一类叫做平上,二声叫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例:

古—入—仄;今—去—仄;折—古—入;今—阳平。

121.平仄谱:

①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见②一联之内: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

2、4、6、8、押韵一定要平声收尾;3、5、7句不许押韵,一定要仄声字押韵③二联之间:

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

叫做“粘”

122.对:

一联之内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

123.粘:

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叫做“粘”

124.与平仄有关的讲究:

①三平尾:

指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是连着三个平声的叫做三平尾。

三平尾是古体诗的句子,格律诗不许出现三平尾的句子②粘和对,失粘、失对③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指七言诗的句子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不管,七言诗的句子的第二四六读平就平,读仄就仄。

但是有的一三五字不能不论,二四六真的不分明,即拗。

④拗救:

就是在必须用平的地方却用了仄或者必须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就在于拗了,拗就是不顺的意思。

产生拗之后就要在相应的位置调整平仄,使平仄总数维持平衡,这就是救,救是一种补偿

125五言:

甲种句:

∣∣——∣;乙种句:

——∣∣—;丙种句:

———∣∣;丁种句:

∣∣∣——。

126.七言:

甲种句:

——∣∣——∣;乙种句:

∣∣——∣∣—;丙种句:

∣∣———∣∣;丁种句:

——∣∣∣——。

127.仄起首句不入韵五言律诗平仄谱: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128.平起首句入韵五言律诗平仄谱:

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129.平起首句不入韵五言律诗平仄谱:

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130.仄起首句不入韵五言律诗平仄谱: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131.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律诗平仄谱: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132.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律诗平仄谱:

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133.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律诗平仄谱:

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134.平起首句入韵七言律诗平仄谱: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135.古体诗:

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来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136.词: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分类:

小令、中调、长调。

137.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138.词牌来源的三种情况:

①本为是乐曲的名称②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③本为就是词的题目。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填空选择

1.西汉末年,(刘歆修)《七略》说到“六书”的名目;(郑众)在作(《周官解诂》)时将“六书”名目及次第修彪形大汉;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即定义。

象形可分为全体象形、局部象形、连体象形三种。

指事分为象形基础上的指事和抽象指事。

(戴震)提出(“四体二用”)之说。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音、划叠韵的关系。

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几)的关系。

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

上古期、中古期、近代、现代。

唐宋有(三十六)字母。

宋代的《广韵》有(206)韵。

从韵尾来分析,韵可分为:

阴声韵、阳声韵、人声韵、舒声韵、促声韵。

王力《汉语史稿》中上古(6类32个)声母,他的《汉语语音史》所定周秦古韵(30)部。

沈重注音事实上就是用改变的读音来补救押韵字读音不和谐的一种权宜措施,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不懂古今音变。

反切注音是以双声叠韵为依据的。

反切注音法就是以双声叠韵为依据的。

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的。

推求词的本义就是(分析字形、归纳文献)。

2.从汉语语法发展史来看,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是”是从指示代词“是”演变来的,“是”用作判断词在(战国末和两汉人)的著作中可以找到用例。

3.“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语法功能并不完备,即副会长了能分别充当宾语定语外,在上古它们都不能充当单句的主语。

语气助词可在句中用在主语、状语之后,表示顿宕,兼有强调和提示作用。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

用邻近的韵也

试题

1.象形字:

日月人燕牛羊瓜巢

2.指事:

刃本寸亦

3.会意:

休从牧莫取

4声字义符和声体符的一般位置:

左形右声:

钱材消;右形左声:

放鸭刎;上形下声:

茅简空;下形上声:

柴酱盆;内形外声:

闻问闽;外形内声:

閟匪匐;形符与声符处在字的一个角落:

颖赖聽;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

衷街哀衡

5形声字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被省略一部分,即所谓省形、省声。

形符或声符被部分地省简而成为所谓省形或省声:

弑耆夜。

会意中的的形声字:

6.形符或声符在隶变过程中被严重改变了形态,很不容易辨识:

恭唐徒歸;有的形符或声符完全被省简隐没,根本看不出是形声字:

書泰

7.假借字:

卖单、车“误”了、埋汰、而、亦、其、何、耳。

8.独体:

人乙手水

9.合体:

桐初烈湖刃亦

10.声符:

江河

11.意符:

苦格

12.部首:

肉部:

收胚、胎、肌、脣、肺、肾、胃、脾、肝、肩等字;月部:

朔、霸、朗、期。

问、钦。

13.部件:

古:

独体字,分析成十、口两个部;、隹:

独体字,分析成人、圭两个部件。

14.部位:

思(上下结构)、射(左右)、固(包围)、爽(交叉)。

15.结构分析法:

湖:

氵从水胡胡声胡从肉古古声;韶:

音从音召召声口从口刀刀声。

16.部件分析法:

湖:

分析为水、十、口、月四个部件;韶:

分析为立、日、刀、口四个部件。

17.古今字:

“余”与“予”:

“余”用在前则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益”与“溢”:

“益”只表引申义,“溢”专表本义;“莫”与“暮”;“解”与“懈”;“辟”与“避”“譬”“僻”;“何”与“荷”;“彊”与“强”

18.通假字: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是借字,牾是它的本字。

②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信”是借字,伸是它的本字

19.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音、划叠韵的关系:

①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倍”是“背”的借字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是“叛”的借字③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培”是“凭”的借字,两字是双声④没死以闻:

“没”是“冒”的借字,两字是双声⑤登是南邦:

“登”是“成”的借字,两字是叠韵⑥从弟子十人所:

“所”是“许”的借字,两字叠韵。

20.通假字以音同音近为前提,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

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说脱、讼颂、禀懔、锡赐、弄形、政征、悟晤。

21.单借:

①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是借字,“已”为其本字②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已”为借字,“以”为其本字。

③还有:

爱—哀;才—裁;故—固

22。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对几:

“辩”可被办、变、遍、便几个字共同借用;距通柜、讵、巨;可通嫠、来、僖;能可通耐、乃、而。

例:

“辩”字①主齐盟者,谁能辩焉(办)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变)③望于山川,辨于众神(偏)④其于宗庙朝,辨辨言,唯谨尔。

(便便)。

23.异体字的形体六种差异:

①所用造字方法不同:

嶽—岳、耻--、--、磥—磊、膻--②所取意符不同:

逼--逾—溪--榜—糠--③所取声符不同:

--、昵–暱、猿--、掩—、溯—泝④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

剩—勝、--、村--、妆—、--⑤偏旁部首的部位不同:

峰--、略--、惭--、松--、秋--⑥由于书写的风格、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如:

冰--、册--

29.繁简字:

;:

;:

30.反切:

兵,甫明切;彼,甫委切;规,居随切;下,胡驾切。

31.确定同源词的首要条件之一是找到两个词之间的声音联系,例:

逑仇、雕琢、吾我卯

32.通假字:

傲、拂、弼

33.释假韵:

包、诱、麇、春

34.双声联绵字:

康棣、流离、、蝤蛴、蒹葭、萑苇、町疃、蟋率、颉颃、踊、匍匐、踟蹰、说怿、挑达、邂逅、颠倒、趋跄、拮据、参差、玄黄

35.叠韵联绵字:

崔嵬、苤莒、朴驺虞、芄兰、扶苏、勺药、沮洳、蜉蝣、徘徊、他庚、菡萏、绸缪、婆娑、栖迟、遨游、逍遥、虺、差池、蒙茸

36.双声兼叠韵:

辗转、蔽、发、栗烈、厌邑、伊威、蛸、逶迤

37.双声反义词:

消息、加减、天地、男女、古今、生死、文武、教学、明灭

38.叠韵反义词:

水火、旦晚、老幼、新陈、寒暖

39.双声叠韵反义词:

日月、夫妇、内外

40.声训:

《诗*鲁颂*泮水》郑笺:

“泮之言也”;妇:

服。

41.特殊读音字:

①《童区寄传》:

“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区:

读随ou,不读qu②《木兰诗》:

“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可汗:

读kehan,不读kehan③《古钟山记》:

“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射”:

读yi,不读she④吐谷浑tˋuyuhun⑤龟兹qiuci或jiuci⑥阿房宫epanggong⑦禽滑厘qinguli⑧郦食其liyiji⑨单于chanyu⑾冒顿modu⑿万俟moqi⒀铅陵yanling⒁毋追moudui0⒂般桓panhuan

42.词义扩大:

江:

指长江,扩大为江河;河:

指黄河,扩大为指江河;涎:

指小儿唾,扩大为指人的口水;宇:

指屋檐,扩大为指屋宇;街:

指交道,扩大为指街道;障:

指小城,扩大为指各种屏障;雄:

指鸟父,扩大为指所有雄性;户:

指单扇门,扩大为指门户。

43.词义缩小:

臭:

指气味,缩小为指恶味;虫:

指动物总称,缩小为指爬虫;金:

指金属,缩小为指金子;甘:

指味美,缩小为指甜美的一种味道;谷:

指百谷总称,缩小为指谷子;诊:

指视,缩小为指视病;丈人:

指老年男子,缩小为指岳父;丈夫:

指成年男子,缩小为指配偶。

44.词义转移:

年:

指收成好,转指年月之年;骄指马高,转指骄傲;麓:

指山林之官,转指山旁;颜:

指眉目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