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107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docx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

手少阳三焦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关键字:

手少阳三焦经

简 介: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手少阳三焦经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穴),沿着手背(中渚穴、阳池穴),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穴、桡骨穴)之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向上通过肘尖(天井穴),沿上臂外侧(清冷渊穴、消泺穴),向上通过肩部(臑会穴、肩髎穴),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穴;会秉风穴、肩井穴、大椎穴),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穴),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

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穴、翳风穴、颅息穴),直上出耳上方(角孙穴;会颔厌穴、悬厘穴、上关穴),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穴)。

  它的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穴、耳门穴;会听会穴),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穴;会瞳子髎穴)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

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瘛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1)关冲穴SJ1Guānchōng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2)液门穴SJ2Yèmén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3)中渚穴SJ3Zhōngzhǔ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4)阳池穴SJ4Yángchí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5)外关穴SJ5Wài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支沟穴SJ6Zhīgōu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7)会宗穴SJ7Huìzōng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郄穴。

(8)三阳络穴SJ8Sānyángluò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四渎穴SJ9Sìdú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天井穴SJ10Tiānjǐng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清冷渊穴SJ11Qīnglěngyuān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消泺穴SJ12Xiāoluò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3)臑会穴SJ13Nàohuì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4)肩髎穴SJ14Jiānliáo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5)天髎穴SJ15Tiānliáo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6)天牖穴SJ16Tiānyǒu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7)翳风穴SJ17Yīfēng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18)瘛脉穴SJ18Chìmài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颅息穴SJ19Lúxī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20)角孙穴SJ20Jiǎosūn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耳门穴SJ21ěrmén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2)耳和髎穴SJ22ěrhéliáo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配伍]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刺灸法]斜刺0.3-0.5;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23)丝竹空穴SJ23Sīzúkōng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

不宜灸。

  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

中医医学则言:

[司掌后天元气之源]。

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

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又,中焦部份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

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个。

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关键字:

足太阳膀胱经

简 介: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

从内眼角开始(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会神庭穴、头临泣穴),交会于头顶(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会百会穴)。

  它的支脉:

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穴、率谷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

  其直行主干:

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穴、玉枕穴;会脑户穴、风府穴),复出项部(天柱穴)分开下行:

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穴、陶道穴;经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到达腰中(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进入窝中(殷门穴、委中穴)。

  背部另一支脉:

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穴、魄户穴、膏肓俞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穴、委阳穴穴),会合于窝中(委中穴)--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出外踝后方(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到小趾的外侧(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

首穴睛明穴,末穴至阴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1)睛明BL1Jīngmí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配伍]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

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本穴禁灸。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素问?

气府论?

注》)

(2)攒竹BL2Cuánzhú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

禁灸。

(3)眉冲BL3Méichōng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

(4)曲差BL4Qǔchā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法]平刺0.5~0.8寸。

(5)五处BL5Wǔchù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平刺0.5~0.8寸。

(6)承光BL6Chéngguā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

(7)通天BL7Tōngtiā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平刺0.3~0.5寸。

(8)络却BL8Luòquè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

(9)玉枕BL9Yùzhě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

(10)天柱BL10Tiānzhù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

有枕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配伍]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11)大杼BL11dàzhù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12)风门BL12fēngmén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13)肺俞BL13fè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肺的背俞穴。

(14)厥阴俞BL14juéyī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心包背俞穴。

(15)心俞BL15Xī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

[配伍]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心的背俞穴。

(16)督俞BL16Dū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刺灸法]斜刺0.5~0.8寸。

(17)膈俞BL17Gé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配伍]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法]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

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2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18)肝俞BL18Gā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注]肝的背俞穴。

(19)胆俞BL19Dǎ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