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107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docx

建构智慧型网际网路线上题库系统之研究

建構智慧型網際網路線上題庫系統之研究

──以彰化師大附工為例

計畫主持人:

鍾瑞國博士

協同主持人:

陳聰浪博士

研 究 員:

林有昭、許榮添、李宏鑫、陳俊焜

吳德清、羅玉孺、陳瑞洲、陳鎮潦

王怡文、陳崇彥、張 允、廖昭蕊

葉晉良、陳志強、廖鴻銘、廖美緣

摘  要

本研究係利用全球資訊網(WWW),來建構『智慧型網際網路線上題庫系統』,並利用本系統對學生進行團體施測或個別學習評量之後,再針對每一個題目作答情形加以記錄、統計、分析,來評量該題目之難易度及選項的有效性。

老師亦可依據本系統對試題的分析進行題目修改,以及系統對試題所評鑑的難易度來製作試卷,以避免試題過於簡單或困難。

本系統操作功能建立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上,老師只須透過簡單操作介面,即可直接由瀏覽器(Browser)上執行命題、授權測驗對象及印製考卷的功能;而經由老師授權測驗的學生同樣只需透過瀏覽器(Browser)操作介面即可完成學習評量以及作答狀況的查詢。

壹、前言

老師命製一份評量試卷,要達到難易適中,又能評量出學生學習成效的試題,常常是出題老師很大的挑戰。

這是由於沒有對試題作分析所致。

針對上述問題,本行動研究提出一套建立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上,結合學生資料設定、使用教師設定、線上測驗、記錄、分析、統計答題結果評量題目難易度及選項有效性分析,並依據難易度線上製作考卷之智慧型網際網路線上題庫系統,以解決上述的難題。

本題庫系統具備下列特色:

1.系統對每一個題目之作答情形加以記錄、分析、統計,並動態的評定其難易度及選項有效性分析。

2.學生可以依照老師指定授權的試卷題目做線上測驗,測驗後系統立即告知答題結果與成績,並記錄成績。

3.老師可以根據難易度挑選題目,或選擇難易度及題數由電腦隨機出題。

4.試卷可以由瀏覽器(Browser)上預覽,並可直接由瀏覽器(Browser)上列印。

5.所有介面都建立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上,介面親切,操作簡單。

貳、研究目的

1.建構一套可以分析、統計題目難易度與選項有效性分析的題庫系統。

2.提供老師一套容易命題,閱卷的題庫系統,以節省教師之工作負荷。

3.提供學生一套可自我學習評量的題庫系統,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參、系統架構與原理

 一.系統環境與架構

本系統建立在MicrosoftWindow2000Server作業平台上,WEBServer為MicrosoftIIS5.0,資料庫是建立在MicrosoftAccess2000上,其架構如圖一所示。

若學校設備許可,建議用三層架構,將WEBSERVER與DATABASESERVER分開,資料庫可以採用SQLServer2000,如此更能提升系統效率,彈性管理網站及系統資料庫。

其三層架構如圖二所示。

 

圖一 二層式Clinet-Server架構圖

 

圖二 三層式架構圖

 二.系統工作原理

  本研究題庫系統是以ACCESS2000當作資料庫,用來儲存各科的測驗試題、學生資料及答題情況紀錄。

使用者利用要求執行後端伺服器(WebServer)的ASP(ActiveServerPages)程式,將資料庫的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驅動程式設定完成,再利用ASP程式,透過ADO(ActiveXDataObjects)物件來下達(StructuredQueryLanguage)指令,存取WEB資料庫。

使用者將所要求的科目、章節與題目資料輸入後,瀏覽器(Browser)將這些訊息送至伺服器(Server),再由伺服器透過ADO物件存取WEB資料庫的資料,最後伺服器再將結果回應給使用者,其動作流程如圖三所示。

 

肆、系統功能說明

  本系統共計有四項主要功能:

包括教師/管理、學生資料、實施測驗及試題分,如圖六所示。

圖六網路線上題庫系統主畫面

一、教師/管理

  系統利用登入的帳號來區分使用者的身份是老師還是系統管理者,當登入者是管理者帳號時,其執行畫面如圖七所示。

若使用者是一般教師,其執行畫面如圖八所示。

圖七 管理者登入畫面

圖七 教師登入畫面

二.線上測驗

  進入線上測驗,如圖八所示,選擇試卷名稱、班級,輸入學號及密碼,按確定後,即可進入線上測驗畫面如圖九所示。

圖八進入線上測驗畫面

圖九實施線上測驗畫面

按交卷後,系統即顯示測試者答題結果及成績,如圖十所示。

圖十答題結果及成績

教師並可查詢每一測試者成績,如圖十一所示。

圖十一查詢測試者成績

三.製作考卷

  老師可在主畫面點選線上出題,即可進入製作考卷網頁,試卷輸出如圖十二所示。

圖十二試卷輸出畫面

四、試題分析

  系統針對每一個題目做答情形加以記錄、統計、分析、來評量該題目之難易度及選目的有效性,如圖十三及圖十四所示。

圖十三 試題分析畫面

圖十三 試題評鑑統整畫面

伍、結論

  使用網際網路技術連接資料庫以建構網路題庫系統,是必然的趨勢。

它可以改進以往單機題庫系統無法共享題庫的缺點。

然而要建立一套真正能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以及找出學生學習時所遭遇的困難所在,以供老師修正教學方法及技巧,則不能靠一位程式設計師就能夠達成,尚需配合學科專家與測驗專家,以其經驗,精心設計題目才能達成。

  要命製一份難易適中,又能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試卷,並不容易。

而透過網際網路利用線上測驗方式,以擴大其受測者範圍,避免局限在一個學校或班級,這樣受測者的答題結果來評鑑試題的難易度與選項有效性,相對的比較客觀可靠。

當然,如何去鑑別受測者的身份也是網路線上測驗的一大課題。

希望藉此行動研究,落實教學工具的改良,以提升教學與學習成效。

陸、參考文獻

陳麗如(民86)。

從CAI中的題目到Internet上的題庫,測驗與輔導,144,2990─2993。

何榮桂(民80)。

題庫中項目參數分配型態對電腦化適性測驗選題的影響,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8,71-96。

劉湘川(民87)。

多元化評量系統簡介:

提供完整且專業的教學評量資源,以助教學品質之提昇,北縣教育,25,38-45。

簡茂發、劉湘川、許天維、郭伯臣(民83)。

試題反應理論在國民教育階段國小數學科基本學習成就評量上的運用,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1,1-18。

郭生玉(民88)。

心理與教育測驗。

台北﹕精華書局。

簡茂發(民76)。

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

台北:

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與黃光雄(民80)。

教育研究法。

台北:

師大書苑。

許擇基、劉長萱(民81)。

試題作答理論簡介。

台北:

中國行為科學社。

Alessi,S.M.,&Trollip,S.R.(1985).Computer-basedinstrustion--Methodsanddevelopment.EnglewoodCliffs,NJ:

Prentice-Hall.

Criswell,E.L.(1989).Thedesignofcomputer-basedinstruction.NY:

MaCmillan.

Salisbury,D.F.(1988).Effectivedrillandpracticestrategies.InD.H.Jonassen(ED.).Instructionaldesignsformicrocomputercourse-ware.103-124.Hillsid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

Vale,C.D.(1986).Linkingitemparametersontoacommonscale.Applied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0,333-344.

Andersen,E.B.(1973).Conditionalinferenceandmodelsformeasuring.Copenhagen:

MentalhygiejniskForlag.

Andersen,E.B.(1980)Discretestatisticalmodelswithsocialscienceapplications.Amsterdam:

North-Holland.

Baker,F.B.(1977).Advancesinitemanalysis.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47,151-178.

Baker,F.B.(1985).Thebasicsofitemresponsetheory.Portsmouth,NH:

Heinemann.

Bock,R.D.(1972).Estimatingitemparametersandlatentabilitywhenresponsesare scoredintwoormorenominalcategories.Psychometrika,37,29-51.

Bock,R.D.,&Aitkin,M.(1981).Marginalmaximumlikelihoodestimationofitemparameters:

AnapplicationofanEMalgorithm.Psychometriks,46,443-459.

Cohen,R.j.,Montague,P.,Nathanson,L.S.,&Swerdlik,M.E.(1988).Psychalogicaltesting:

Anintroductiontotestsandmeasurement.MountainView,CA:

Mayfield.

Crocker,L.,&Algina,J.(1986).Introductiontoclassicalandmoderntesttheory.NewYork:

Holt,Rinehart&Winston.

Cronbach,L.J.(1951).Coefficientalphaandtheinternalstructureoftests.Psychometrika,16,297-334.

Embretson,S.E.(Ed.)(1985).Testdesign:

Developmentsinpsychologyandpsychometrics.Orlando,FL:

Academic.

Freedle,R.(Ed.)(1990).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thefutureoftesting.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Guilford,J.P.(1954).Psychometricmethods.NewYork:

McGraw-Hill.

Guion,R.M.,&Ironson,G.H.(1983).Latenttraittheoryfororganizationalresearch.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Performance,31,54-87.

Gullikson,H.(1987).Theoryofmentaltests.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Originallypublishedin1950byNewYork:

JohnWiley&Sons)

Guttman,L.(1944).Abasisforscalingqualitativedata.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9,139-150.

Hambleton,R.K.(Ed.)(1983).Applicationsofitemresponsetheory.Vancouver,BC:

EducationalResearchInstituteofBritishColumbia.

Hambleton,R.K.(1989).Principlesandselectedapplicationsofitemresponsetheory.InR.L.Linn(Ed.),Educationalmeasurement(3rded.,pp.147-200).NewYork:

MaCmillan.

Hambleton,R.K.,&Cook,L.L.(1977).Latenttraitmodelsandtheiruseintheanalysisofeducationaltestdata.JournalofEducationalMeasurement,14,75-96.

Hambleton,R.K.,&Swaminathan,H.(1985).Itemresponsetheory:

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Boston,MA:

Kluwer-Nijhoff.

Hambleton,R.K.,Swaminathan,H.,&Rogers,H.J.(1991).Fundamentalsofitemresponsetheory.NewburryPark,CA:

SAGE.

Hulin,C.L.,Drasgow,F.,&Parsons,C.K.(1983).Itemresponsetheory:

Applicationtopsychologicalmeasurement.Homewood,IL:

DowJones-Irwin.

Linn,R.L.(Ed.)(1989).Educationalmeasurement(3rded.)NewYork:

Macmillan.

Lord,F.M.(1980).Applicationsofitemresponsetheorytopractionaltestingproblems.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wnAssociates.

Lord,F.M.,&Novick,M.R.(1968).Statisticaltheoriesofmentaltestscores.Reading,MA:

Addison-Wesley.

Masters,G.N.(1982).ARaschmodelforpartialcreditscoring.Psychometrika,47,149-174.

Mislery,R.J.,&Bock,R.D.(1982).BILOG:

Maximumlikelihooditemanalysisandtestscoringwithlogisticmodelsforbinaryitems.Chicago:

InternationalEducationalServices.

Rasch,G.(1960).Probabilisticmodelsforsomeintelligenceandattainmenttests.Copenhagen:

TheDanishInstituteforEducationalResearch.

Richardson,M.W.(1936).Therelationshipbetweendifficultyandthedifferentialvalidityofatest.Psychometrika,1,33-49.

Suen,H.K.(1990).Principlesoftesttheories.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cites.

Terman,L.M.(1916).Themeasurementofintelligence.Boston,MA:

HoughtonMifflin.

Thurstone,L.L.(1929).Theoryofattitudemeasurement.PsychologicalBulletin,36,222-241.

Tucker,L.R.(1946).Maximumvalidityofatestwithequivalentitems.Psychometrika,11,1-13.

Wainer,H.,&Braun,H.I.(Ed.)(1988).Testvalidity.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Wainer,H.etal.(1990).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

Aprimer.Hillsdale,NJ: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Weiss,D.J.(Ed.)(1980).Proceedingsofthe1979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conference.Minneapolis:

UniversityofMinnesota.

Weiss,D.J.(Ed.)(1983).Newhorizonsintesting:

Latenttraittesttheoryand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NewYork:

Academic.

Wright,B.D.,&Panchapakesan,N.(1969).Aprocedureforsample-freeitemanalysis.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29,23-48.

Wright,B.D.,&Stone,M.H.(1979).Besttestdesign.Chicago:

MESA.Guilford,J.P.(1954).Psychometricmethods.NewYork:

McGraw-Hill.

Hambleton,R.K.,&Swaminathan,H.(1985).Itemresponsetheory:

Principlesand applications.Boston:

Kluwer.

Millman,J.,&Arter,J.A.(1984).Issuesinitemban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21,315-3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