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虚词.docx
《考点5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5虚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5虚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考点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方法:
语法分析法(该字的位置)、语气体会法(结合文章品味语气)
仿照下面示例,对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整理,图示法便于清晰地有条理地记忆。
也可尝试用更多的办法理解和记忆。
例:
袅而
螀连词
蝿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
羆并列:
前后基本可互换位置
羄承接:
时间、空间、逻辑上有先后关系
腿递进:
语意深入一层
葿转折:
“但是”“却”
羈修饰: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肂假设:
“如果”
袃因果:
“因而”
因
芀草垫、席子
螅接近、依靠、凭借、通过、按照、趁着、因为——介词
蒄动词:
因袭、沿袭
节名词:
原因
羀连词:
于是、就
袆连词:
因为、由于
附:
文言虚词自测
而
1、蟹六跪而二螯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上青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
7、某所,而母立于兹
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掩口胡卢而笑
12、朝而往,暮而归
13、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5、弃甲曳兵而走
1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何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如太行、王屋何?
3、却看妻子愁何在?
4、何由知吾可也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8、作计何不量!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1、徐公何能及君也?
12、大王来何操?
乎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孰为汝多知乎!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1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3、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4、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乃
1.
2.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3.
4.良乃入,具告沛公。
5.
6.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7.
8.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9.
10.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
12.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13.
1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
1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7.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19.
2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1.
2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1.
2.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3.
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5.
6.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7.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
10.成以其小,劣之。
11.
1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3.
14.其孰能讥之乎?
15.
1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7.
18.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9.
2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1.
2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3.
2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5.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7.
28.则齐国其庶几乎?
且
1.
2.存者且偷生。
3.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5.
6.今且九十。
7.
8.不出,火且尽。
9.
10.且为之奈何。
11.
12.若属皆且为所虏。
13.
1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5.
16.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17.
18.且矫诏纷出。
19.
2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1.
2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3.
24.河水清且涟漪。
25.
2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若
1.
2.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3.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8.形若土狗。
9.
10.若毒之乎?
11.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
14.予我千金,吾生若。
15.
16.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所
1.
2.为人所杀
3.
4.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5.
6.此何所也?
7.
8.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14.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15.
1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17.
1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
20.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为
1.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
6.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7.
8.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9.
10.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1.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
14.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15.
16.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7.
1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9.
20.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1.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3.
2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5.
2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7.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9.
30.窃为大王不取也!
31.
32.周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3.
3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
35.
36.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7.
3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9.
40.何辞为?
41.
4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3.
4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45.
46.慎勿为妇死。
47.
48.不足为外人道也。
焉
1.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4.然力足以至焉。
5.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7.
8.且焉置土石?
9.
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
1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13.
14.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5.
16.谨食之,时而献焉。
17.
18.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
20.犹且从师而问焉。
也
1.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7.
8.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9.
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1.
12.苟政猛于虎也!
13.
14.鸣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5.
1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以
1.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6.不赂者以赂者丧。
7.
8.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9.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
1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3.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
16.忽魂悸以魄动。
17.
1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9.
20.具告以事。
21.
2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3.
24.皆以美于徐公。
25.
26.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7.
2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9.
30.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1.
32.策之不以其道。
33.
3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35.
3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7.
3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9.
40.铸以为金人十二。
因
1.
2.变法者因时而化。
3.
4.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5.
6.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7.
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9.
10.因击沛公于坐。
11.
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
14.因遗策。
于
1.
2.贫者语于富者曰。
3.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
6.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7.
8.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9.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
12.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
13.
14.受制于人。
15.
1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7.
18.不拘于时,学于余。
19.
20.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则
1.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
4.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5.
6.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7.
8.《论语》六则。
9.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
1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5.
16.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17.
18.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9.
2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者
1.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
4.言之,貌若甚戚者。
5.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7.
8.陈胜者,阳城人也。
9.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
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
16.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7.
1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9.
20.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1.
22.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23.
24.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之
1.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4.填然鼓之
5.
6.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
7.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
1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3.
14.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15.
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7.
18.之二虫又何知
19.
20.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1.
22.何陋之有?
23.
24.宋何罪之有?
25.
26.句读之不知。
27.
28.君将哀而生之乎?
29.
30.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1.
3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然
1.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3.
4.夫子喟然叹曰。
5.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7.
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9.
10.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11.
12.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
13.
1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5.
1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7.
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9.
2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21.
2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虽
⑴即使,纵然。
⑵虽然。
1.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
4.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5.
6.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7.
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9.
10.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1.
1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3.
1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哉
⑴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⑵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
⑷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啊”。
1.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
4.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5.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
10.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1.
12.呜呼哀哉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