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725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

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

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

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2.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

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发明农业和医药D.打败蚩尤

 

3.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启,家天下

C.尧传位于舜D.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

 

4.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

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A.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B.骨耜

C.司母戊鼎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6.《论语》中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荒地的开垦B.农民的出现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三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9.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国B.魏国C.齐国D.楚国

 

10.《三字经》中有云: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国

 

11.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B.商朝C.战国D.东汉

 

12.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楹联里的“太守”是

A.大禹B.李冰C.管仲D.商鞅

 

13.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14.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15.近阶段被大家热捧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芈月的姐姐芈姝在前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女医开的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有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秦统一后,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解决芈月的问题()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秦统一后,统一的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④秦统一后,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16.梁启超:

“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1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的高度集中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

 

18.一位生活在秦朝的商人,想给朋友写信,他最有可能采用的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

 

19.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文景时期,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

D.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了。

材料二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认同。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观点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秦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一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

诸侯国数量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观点一二三四分别代表的学术流派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君主的权力逐渐衰微,诸侯之前互相侵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都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

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翻译、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农具距今(2020年)约多少年。

图二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两幅图中农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和“诸侯亲服”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指哪一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遺,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 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

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制度并沿用后世?

【巩固篇】

材料三:

如图一。

(3)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图一中①处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

请写出这个机构的职能。

材料四:

如图二、三。

(4)图二和图三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    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又派人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筑长城,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5)材料五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亡国篇】

材料六: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6)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启示篇】

(7)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解答】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位于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粮食作物水稻,故D项正确。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知道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解答】

因黄帝和炎帝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表达对黄帝和炎帝的景仰之情。

后人尊敬黄帝和炎帝是因为他们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3.

【答案】

B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禹建立夏朝后,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

B;舜传位于禹和尧传位于舜都是禅让制,排除AC;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和王位世袭无关,排除D.

4.

【答案】

C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夏商时期也被称为青铜器时期,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物

,故选C;A距今约六千年,排除;B是农耕工具,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发现,排除;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前,排除D.

5.

【答案】

C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北称作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故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6.

【答案】

D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征伐”本该自天子出,而此时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周天子势

力衰微,几个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因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春秋时期。

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

的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当时战国社会正逐步因经济发展而进步,封建社会那么随之而来的改革也会伴之左右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

【答案】

C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的奏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卖买;奖励耕战,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根据此内容,题文所述的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奏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春秋争霸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所处的位置,齐国在东,楚国在南,奏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

所以ABC项与

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进行征战,争夺霸权

地位。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召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国通过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

、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奏朝,C正确;

楚国、齐国被奏国打败,不是最后胜出的,AB排除;楚庄王不是最早的霸主,D排除;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东周的相关史实。

【解答】

题干表格给出的东周下方一半分为春秋,空白处为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都江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四川灌县都江堰”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所以楹联里的

“太守”指的是李冰,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答案】

B

【考点】

老子和孔子

【解析】

依据题干图中的“弟子规、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孔子,故B符合题意;老子、墨子、韩非子与图中的“弟子规、仁“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D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全国在地方上统一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故选D;A是部落联盟时候的领导选举制,排除;B是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排除;C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排除

15.

【答案】

C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不只是在局部地区。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表述正确。

③秦统一后,统一的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④秦统一后,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表述正确。

②④符合题意。

16.

【答案】

C

【考点】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奏灭六国之后,公元前221年,奏王赢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奏朝,定

都咸阳,故选C。

17.

【答案】

B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B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B。

A与分封制相关;C指的是郡县制;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

18.

【答案】

A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奏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A正确;

隶书、楷书、草书都是之后流行的字体,BCD排除。

故选A。

19.

【答案】

B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黄巾起义与东汉的衰亡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解析】

A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B项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过汉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使大一统的局面得到了巩固,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C项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D项繁荣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D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历史评价通常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根据所学可以判断D就是是对商鞅的历史评价,故选D;ABC是历史事实,排除。

二、综合题

【答案】

(1)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2)增加了华夏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交融

(3)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4)兼并战争(或社会动荡或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思想文化繁荣(符合题意答出三点

【考点】

百家争鸣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了。

”结合所学可知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国家逐步

走向统一

(2)根据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认同。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结合所学可知增加了华夏族的认同感、促进民

族交融。

(3)根据观点一”为政以德”可知是儒家思想、观点二的辩证法思想可知是道家、根据观点三的“兼爱”“非攻”可知是墨家、根据观点

四的变法思想可知是法家思想。

(4)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制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兼并战争、民族交融、思想文化繁荣。

【答案】

约7000年前;春秋时期;说明生产力的发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鼓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解放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

商鞅变法

【解析】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铁制农具的出现、商鞅变法的意义与内容、百家争鸣以及影响等知识,明确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解放。

【解答】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农具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耜距今(2020年)约7000年前。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图二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两幅图中农具的变化反映的现象是说明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材料“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和“诸侯亲服”分别采取的措施有鼓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

根据材料“君主的权力逐渐衰微,诸侯之前互相侵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都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

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指百家争鸣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的影响是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解放。

【答案】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嬴政;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御史大夫;监察或监察百官。

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

大运河,灵渠,咸阳,临洮

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

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考点】

商鞅变法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本题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秦的灭亡。

【解答】

由“(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遺,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 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

材料三反映的是秦始后创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个制度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因此图一中①是御史大夫。

其职能是监察百官。

图二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措施,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颁行天下。

图三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措施,把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

秦朝开凿的沟通湘江和漓江的工程是灵渠,不是大运河;秦长城西起临洮,不是咸阳。

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六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要。

国家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