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和虚词高效素能提升101.docx
《文言实词和虚词高效素能提升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高效素能提升10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实词和虚词高效素能提升10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
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
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
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
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
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
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
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
蜀平,改成都后卫。
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
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
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
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
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
“吾夜二鼓来杀汝。
”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
进指挥使。
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
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
进贵州都指挥同知。
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
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
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
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
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恩信大布,蛮人帖服。
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
燕王解其缚曰:
“此天以尔授我也!
”送北平,辅世子居守。
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
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子世券。
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
帝褒答之。
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
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
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
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
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
成顿首言:
“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
成入辞文华殿,因曰:
“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
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
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克普定 克:
攻下
B.有告其受赇赇:
贿赂
C.以久劳不问问:
询问
D.战真定,被执执:
捉拿
解析:
问:
责问,追究。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文其身以自异木欣欣以向荣
B.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土人立生祠祀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解析:
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A以:
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连词,表修饰关系;C焉:
代词,他/兼词,在其中;D之:
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
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顾成“勇而有谋”的一组是( )
①膂力绝人,善马槊 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③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 ④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 ⑤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 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解析:
①是顾成的人物特点;⑤只是说他到真定作战,从后文看还战败了;⑥非直接体现。
答案:
A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成少时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太祖渡过长江时,前来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他用兵之中,兼用劝谕,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解析:
“杀死持刀的仆人”有误,应为“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
答案:
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恩信大布,蛮人帖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
(2)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
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
(3)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先是湘潭人。
他的祖父以操舟为业,驾船在长江、淮河之间往来谋生,于是就在江都安了家。
顾成年少时身材魁伟高大,臂力超人,善于骑马使槊,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太祖渡过长江时,前来归顺,因为英勇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
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
跟从攻打镇江,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
顾成跃起挣断绑绳,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逃脱回来。
引导众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户。
他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都有功劳,晋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
跟从讨伐蜀地,攻打罗江,擒获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军招降汉州。
蜀地平定后,改任成都后卫。
洪武六年,擒获重庆的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调任驻守贵州。
当时群蛮叛乱归服反复无常,顾成连年出兵,全都平定。
不久,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作为前锋,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顾成排列栅栏防守。
蛮族数万人来攻,顾成出栅迎战,亲手杀死数十百人,贼人逃走。
余下的贼人还在南城,顾成斩杀俘获的贼寇而释放了一人,说:
“我夜晚二更来杀死你们。
”夜二更,吹起号角放起火砲,贼人听到后全都逃走,缴获器物甲衣无数。
晋升指挥使。
普定的众蛮全都被平定。
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蛳等十余蛮寨。
第二年上奏撤销普定府,把他所管辖的土地分为三个州、六个长官司。
晋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
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并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为久有功劳而没有问罪。
洪武二十九年迁任右军都督佥事,佩带征南将军印。
会同何福讨伐水西蛮族,斩杀他们的酋长居宗必登。
第二年,西堡、沧浪众寨蛮族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及自己的儿子顾统分道讨伐平定他们。
顾成在贵州总共十余年,讨伐平定诸苗洞寨以百计,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
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
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军,在真定作战,被俘。
燕王解开他身上的绑绳说:
“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
”送往北平,辅佐世子守卫。
南军围困城池,防御、调度全都听从于顾成。
燕王即位,论功行赏,封为镇远侯,俸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文书。
任命他仍旧镇守贵州。
永乐元年,顾成上书,请求严防西北边疆,及早建立东宫太子。
皇帝褒奖答复他。
永乐六年三月召到京城,赐予金帛遣回。
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交战,下令顾成率兵五万前往镇压,田琛等人被擒。
于是划分思州、思南的土地,重新设置州县,就设置了贵州布政司。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广泛阅读史书。
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
再次镇守贵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叛乱蛮众,威镇南中,当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
他被召回到京师,命令辅佐太子监国。
顾成叩首说:
“太子仁德圣明,朝中大臣都是贤才,辅导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请准许我回去防备蛮人。
”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
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说:
“殿下只要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体恤百姓。
万事在天,小人不值得忧虑。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赠为夏国公,谥号为“武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
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
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
未几,衡谢病归。
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
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衡闻命,喜曰:
“此吾事也。
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
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
十八年,衡病革。
已而卒,年七十三。
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
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
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
端正
C.人有所遗遗:
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领:
兼任
解析:
遗:
馈赠。
答案:
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解析:
D.两个“为”都是介词,替。
A.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表顺承关系。
C.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答案:
D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
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
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
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解析:
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即许衡的家乡人。
答案:
D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
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2)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
(3)(我)原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却未曾了解西山的怪异奇特。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
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教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
“读书是为了干什么?
”老师说:
“为了科举考试中第!
”许衡说:
“就为了这个吗?
”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
“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
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
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
”那人说:
“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回答:
“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地开始追随他。
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
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
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
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
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给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
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
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
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
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
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
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
(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
许衡接到任命,高兴地说:
“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
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
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
(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
不久去世,年七十三。
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
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
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曰: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请骸骨归!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
捐献
B.久之,汉王患之患:
担忧
C.至于行功爵邑,重之爵:
封爵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
治理
解析:
捐:
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
此处语境义为:
拿出。
答案: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善,陈孺子之为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解析:
D项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
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答案:
D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解析:
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增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解析:
“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答案:
C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请骸骨归!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2)楚王的使者回去后,详细地把事情报告了项王。
(3)“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
请允许我退职回家吧!
”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
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
父老们都说:
“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
”陈平感慨地说:
“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
”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
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
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
“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陈平说:
“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
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
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
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
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
”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
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
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
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
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
“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
”又端了回去,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
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
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
“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
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
”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