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606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05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五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韓清淨科記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午二、色界

復次,於色界中初靜慮地受生諸天,即受彼地離生喜樂。

  於色界中初靜慮地至離生喜樂者:

謂從欲界最初上進,創首獲得心一境性,是名為初。

於一所緣繫念寂靜,正審思慮,故名靜慮。

如初靜慮,漸次上進乃至第四,當知亦爾。

初靜慮地,亦名離生喜樂地。

所言離者,謂已離欲惡不善法故。

所言生者,謂由離欲惡不善法無間所生故。

言喜樂者,謂已獲得所希求義,及於喜中未見過失,有欣有喜,是名為喜;一切麤重已除遣故,及已獲得廣大輕安,身心調暢,有堪能故,是名為樂。

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三十三卷十頁2700)先於此間修下中上初靜慮者,後生彼處受三天果,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是名初靜慮地受生諸天,既受生已,即受彼地所引離生喜樂。

第二靜慮地諸天,受定生喜樂。

  第二靜慮地至定生喜樂者:

第二靜慮地亦名定生喜樂地。

所言定者,謂於無尋無伺三摩地中心一趣故。

所言生者,由心一趣為因為緣,無間生故。

言喜樂者,謂已獲得所希求義,又於喜中未見過失,有欣有喜,故名為喜;一切尋伺初靜慮地諸煩惱品所有麤重皆遠離故,能對治彼廣大輕安身心調柔有堪能樂所隨逐故,是名為樂。

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三十三卷十頁2700)先於此間修下中上第二靜慮者,後生彼處受三天果,謂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是名第二靜慮地諸天,即受彼地定生喜樂。

第三靜慮地諸天,受離喜妙樂。

  第三靜慮地至離喜妙樂者:

第三靜慮地亦名離喜妙樂地。

言離喜者,謂於喜相深見過失,於喜離欲故。

言妙樂者,謂離喜寂靜、最極寂靜,與喜相違心受生起。

彼於爾時,色身、意身,領納受樂、輕安樂故。

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三十三卷十一頁2703)先於此間修下中上第三靜慮者,後生彼處受三天果,謂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是名第三靜慮地諸天,即受彼地離喜妙樂。

第四靜慮地諸天,受捨念清淨寂靜無動之樂。

  第四靜慮地至無動之樂者:

第四靜慮地亦名捨念清淨地。

捨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轉動而安住性。

念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不忘失而明了性。

(如顯揚論二卷七頁說31,487b)一切下地災患已斷,是名寂靜。

一切動亂皆悉遠離,是名無動。

先於此間修下中上第四靜慮者,後生彼處受三天果,謂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是名第四靜慮地諸天,即受彼地捨念清淨寂靜無動之樂。

此中樂言,非謂樂受,此已斷故。

增上寂靜無有動搖,故名為樂。

午三、無色界

無色界諸天,受極寂靜解脫之樂。

  無色界諸天受極寂靜解脫樂者:

超越色想,色不現前,是名無色。

先於此間修彼定已,後生彼處,有四差別,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是名無色界諸天,受彼極寂靜解脫之樂。

言解脫者,謂離色貪。

丑二、總料簡3 寅一、苦樂殊勝差別2 卯一、標列

又由六種殊勝故,苦樂殊勝應知。

一、形量殊勝,二、柔軟殊勝,三、緣殊勝,四、時殊勝,五、心殊勝,六、所依殊勝。

卯二、釋因2 辰一、舉苦殊勝

何以故?

如如身量漸增廣大,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依止漸更柔軟,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苦緣漸更猛盛眾多差別,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時分漸遠無間,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內心無簡擇力漸漸增廣,如是如是苦轉殊勝;

  如如內心無簡擇力漸漸增廣者:

謂性愚癡,於所知事得、失、俱非不能了知,是名內心無簡擇力。

如如所依苦器漸增,如是如是苦轉殊勝。

  如如所依苦器漸增者:

五有取蘊是名苦器。

謂生苦器故,依生苦器故,苦苦器故,壞苦器故。

如下決擇分說。

(陵本六十一卷十五頁4937)

辰二、例樂殊勝

如苦殊勝如是,樂殊勝義隨其所應,廣說應知。

寅二、受用樂受差別2 卯一、辨生緣2 辰一、出種類2 巳一、標列

又樂有二種,一、非聖財所生樂,二、聖財所生樂。

巳二、隨釋2 午一、非聖財所生2 未一、標列

非聖財所生樂者,謂四種資具為緣得生。

一、適悅資具,二、滋長資具,三、清淨資具,四、任持資具。

未二、隨釋4 申一、適悅資具

適悅資具者,謂車乘、衣服、諸莊嚴具、歌笑舞樂、塗香華鬘、種種上妙珍玩樂具、光明照曜、男女侍衛、種種庫藏。

申二、滋長資具

滋長資具者,謂無尋思輪石搥打、築蹋、按摩等事。

申三、清淨資具

清淨資具者,謂吉祥草、頻螺果、螺貝滿甕等事。

  清淨資具者等者:

於此等事妄計清淨,能生吉祥,是名清淨資具。

申四、任持資具

任持資具者,謂飲及食。

  任持資具者等者:

由飲及食任持有情令住不壞,是名任持資具。

午二、聖財所生3 未一、標

聖財所生樂者,謂七聖財為緣得生。

未二、徵

何等為七?

未三、列

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捨,七、慧。

  聖財所生樂者等者:

謂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之所引奪,是名信財。

由是信財能生與信俱行清淨之樂。

又聖弟子能離殺生乃至能離邪見,是名戒財。

由此戒財能感生於善趣所起之樂。

顧自妙好,不行諸惡,是名慚財。

顧他誹毀,不行諸惡,是名愧財。

由是慚愧能生無有追悔之樂。

於法於義多聞、聞持、其聞積集,是名聞財。

由此聞財能生正解俱行之樂。

能行惠捨,其性無罪,是名捨財。

由此能生後世資財無所匱乏之樂。

於勝義諦如實覺悟,是名慧財。

由此能生先未曾有真實解脫之樂。

辰二、辨勝劣3 巳一、標

復次,由十五種相,聖非聖財所生樂差別。

巳二、徵

何等十五?

巳三、辨11 午一、起行差別

謂非聖財所生樂能起惡行,聖財所生樂能起妙行。

  能起惡行妙行者:

感惡趣生,是名惡行;感人天生,是名妙行。

午二、喜樂相應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有罪喜樂相應;聖財所生樂,無罪喜樂相應。

  有罪無罪喜樂相應者:

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俱法罪,是名有罪。

與此相違,是名無罪。

生現法罪者,謂如能為自害;生後法罪者,謂如能為他害;生俱法罪者,謂如能為俱害。

如下自說。

(陵本九卷九頁671)

午三、適悅所依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微小不遍所依;聖財所生樂,廣大遍滿所依。

  不遍遍所依者:

謂身及心是名所依。

總說五蘊為自體故。

午四、時分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時有,以依外緣故;聖財所生樂,一切時有,以依內緣故。

  依外依內緣者:

非聖財樂,資具緣生;外事攝故,名依外緣。

聖財不爾,信等緣生;內心攝故,名依內緣。

午五、界地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地有,唯欲界故;聖財所生樂,一切地有,

  非一切地有一切地有者:

三界九地,名一切地。

云何九地?

謂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淨地、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初一,欲界繫;次四,色界繫;後四,無色界繫。

通三界繫及不繫故。

  通三界繫及不繫故者:

若墮攝界,名三界繫;非墮攝界,名為不繫。

墮非墮攝,如前已說應知。

(陵本四卷一頁263)

午六、引發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不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聖財所生樂,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

午七、盡無盡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有盡有邊;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轉更充盛,增長廣大。

午八、奪無奪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為他劫奪,若王、若賊、怨,及水、火;聖財所生樂,無能侵奪。

午九、轉受餘生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不可從今世持往後世;聖財所生樂,可從今世持往後世。

午十、無喜足等差別

又非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不可充足;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究竟充滿。

午十一、有怖畏等差別2 未一、舉非聖財所生樂2 申一、標

又非聖財所生樂,有怖畏、有怨對、有災橫、有燒惱、不能斷後世大苦。

申二、釋5 酉一、有怖畏

有怖畏者,謂懼當生苦所依處故。

酉二、有怨對

有怨對者,謂鬥訟違諍所依處故。

酉三、有災橫

有災橫者,謂老病死所依處故。

酉四、有燒惱

有燒惱者,謂由此樂性不真實,如疥癩病,虛妄顛倒所依處故,愁歎憂苦種種熱惱所依處故。

酉五、不能斷後世大苦

不能斷後世大苦者,謂貪瞋等本隨二惑所依處故。

未二、例聖財所生樂

聖財所生樂,無怖畏、無怨對、無災橫、無燒惱、能斷後世大苦。

隨其所應,與上相違,廣說應知。

卯二、明受用4 辰一、標

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塵。

  外有欲者受用欲塵者:

若有貪欲,依外緣生,是名外有欲者。

色等五欲是名欲塵。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者:

謂無漏慧和合所依,是名聖慧命者。

十二分教是名正法,諸諦施設不虛妄故。

十二分教,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二十五卷六頁2091)

由五種相故有差別。

由此因緣,說聖慧命者以無上慧命清淨自活。

辰二、徵

何等為五?

辰三、列

一、受用正法者,不染汙故;二、受用正法者,極畢竟故;三、受用正法者,一向定故;四、受用正法者,與餘慧命者不共故;五、受用正法者,有真實樂故,摧伏魔怨故。

辰四、釋5 巳一、不染汙2 午一、舉他

此中諸受欲者所有欲樂是隨順喜處,貪愛所隨故;是隨順憂處,瞋恚所隨故;是隨順捨處,無揀擇捨之所隨故。

  是隨順喜處貪愛所隨故等者:

謂彼欲樂能生未來喜、憂及捨,是名隨順喜、憂、捨處。

諸受欲者於樂受中多生染著,貪所隨增,是名貪愛所隨。

於苦受中多生瞋恚,瞋所隨增,是名瞋恚所隨。

於不苦不樂受中妄計顛倒,癡所隨增,是名無揀擇捨所隨。

由此道理,故是染汙。

午二、簡自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巳二、極畢竟2 午一、舉他

又諸有欲者受用欲塵,從不可知本際以來,以無常故,捨餘欲塵得餘欲塵;或於一時都無所得。

午二、簡自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巳三、一向定2 午一、舉他

又受欲者受用欲時,即於此事一起喜愛,一起憂恚;復即於彼或時生喜,或時生憂。

午二、簡自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巳四、不共餘2 午一、舉他

又諸離欲外慧命者,於種種見趣、自分別所起邪勝解處,其心猛利,種種取著,恆為欲染之所隨逐;雖已離欲,復還退起。

午二、簡自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又諸離欲外慧命者等者:

如諸外道,依世間道雖能離欲,然妄計我為有為無,於真實義不如實知,是名離欲外慧命者。

妄計我見以為根本,有六十二諸惡見趣,是名種種見趣。

如下攝事分釋。

(陵本八十七卷二頁6558)依此見趣,種種計我,恆起我愛,於諸欲染未能捨離,是名種種取著,恆為欲染之所隨逐。

由此道理,雖已離欲,乃至有頂,然有我愛未永斷故,還復墮下而起欲染,是名雖已離欲,復還退起。

巳五、有真實樂摧伏魔怨2 午一、舉他2 未一、辨2 申一、樂非真實

又受欲者及諸世間已離欲者,所有欲樂及離欲樂,皆非真實,皆為魔怨之所隨逐;如幻、如響、如影、如焰、如夢所見、猶如幻作諸莊嚴具。

  如幻如響等者:

此喻諸欲皆非真實。

謂彼諸欲,雖是無常虛偽不實,然似常等諸相顯現,故說如幻,同彼幻事是妄法故。

無聞愚夫於彼諸欲不如實知,故於長夜恆被欺誑,深生染著,為變壞苦之所逼觸;為顯此義,故說如響、如影、如焰。

速趣滅壞故,說如夢所見。

託眾緣生故,說猶如幻作諸莊嚴具。

如下攝異門分說。

(陵本八十四卷一頁6351)

申二、未制魔事

又著樂愚夫諸受欲者,及諸世間已離欲者,凡所受用,猶如癲狂、如醉亂等;未制魔軍而有受用。

  未制魔軍而有受用者:

魔有四種。

謂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

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一頁2473)此中唯說天魔。

大力軍眾,名為魔軍。

勤修善者,為超死故正加行時,彼天魔軍得大自在,能為障礙。

著樂愚夫諸受欲者,由未離欲,在魔手中隨欲所作。

及諸世間已離欲者,魔縛所縛,未脫魔羂,由彼還來生此界故。

亦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二頁2475)如是說言未制魔軍而有受用。

未二、結

是故彼樂為非真實,亦不能制所有魔事。

午二、簡自

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亦不能制所有魔事者:

諸魔事業無量無邊,一切皆是四魔所作。

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欲增上力故,尋還退捨。

當知此即是為魔事。

乃至廣說於諸沙門莊嚴所對治法,心樂趣入。

當知一切皆是魔事。

如下聲聞地說。

(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二頁2477)

寅三、正觀三受差別2 卯一、明正觀2 辰一、受所依2 巳一、徵

復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當云何觀?

巳二、釋

謂如毒熱癰,麤重所隨故。

辰二、受差別3 巳一、樂受2 午一、徵

即於此身樂受生時,當云何觀?

午二、釋

謂如毒熱癰暫遇冷觸。

巳二、苦受2 午一、徵

即於此身苦受生時,當云何觀?

午二、釋

謂如毒熱癰為熱灰所觸。

巳三、不苦不樂受2 午一、徵

即於此身不苦不樂受生時,當云何觀?

午二、釋

謂如毒熱癰離冷熱等觸,自性毒熱而本住故。

卯二、舉經說2 辰一、受所攝2 巳一、依三苦辨

薄伽梵說:

當知樂受,壞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樂受,行苦故苦。

  薄伽梵說至行苦故苦者:

壞苦、苦苦,其相易了。

唯行苦性,遍行一切,若樂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樂受中,其相難知。

何故世尊但說不苦不樂受由行苦故苦?

當知此行苦性,唯於不苦不樂受中分明顯現,是故世尊作如是說。

雖於樂苦受中亦有此行苦性,然由愛恚二法擾亂心故,此行苦性不易可了。

譬如熱癰,若以冷觸封之,即生樂想;熱灰墮上,便生苦想;若二俱離,於此熱癰,爾時唯有癰自性苦分明顯現。

如是於業煩惱所生諸行所有安立麤重所攝,猶如熱癰;行苦性中,所有樂受,如冷觸封;所有苦受,如熱灰墮;所有不苦不樂受,如離二觸癰自性苦。

如下決擇分說。

(陵本六十六卷一頁4939)此中道理,當知亦爾。

巳二、依喜等辨3 午一、列

復說有有愛味喜、有離愛味喜、有勝離愛味喜。

午二、指

如是等類,如經廣說。

午三、攝

應知墮二界攝。

  復說有有愛味喜至墮二界攝者:

此中有愛味喜,墮欲界攝;由欲界繫諸五取蘊,及順欲貪五種妙欲為因為緣之所生故。

此喜自性愛味所攝,由是說言有愛味喜。

與此相違,有離愛味喜、有勝離愛味喜,如應當知墮色界攝。

無色無喜,是故唯說墮二界攝。

復次,當知有愛味喜,即依耽嗜喜;離愛味喜、勝離愛味喜,即依出離喜。

依世間道離欲界欲而生於喜,是名離愛味喜;依出世道,於五取蘊了知無常苦等法已而生於喜,是名勝離愛味喜。

辰二、非受攝2 巳一、想受滅樂2 午一、標

又薄伽梵建立想受滅樂為樂中第一。

午二、簡

此依住樂,非謂受樂。

  想受滅樂等者:

謂諸聖者已得非想非非想處,復欲暫時住寂靜住,從非有想非無想處心求上進。

心上進時,求上所緣竟無所得;無所得故,心心所法滅而不轉;是名想受滅定。

於此定中,住極寂靜。

依寂靜樂,建立第一;非謂受樂,滅不轉故。

巳二、離貪等樂2 午一、標列

又說有三種樂。

謂離貪、離瞋、離癡等欲。

午二、明攝

此三種樂唯無漏界中可得,是故此樂名為常樂,無漏界攝。

  又說有三種樂等者:

此中欲言,謂煩惱欲。

離貪瞋癡,永不相應,是名離欲。

等言,等取我見、我慢。

此癡所攝,故不具說。

一切煩惱,總攝為三,即貪瞋癡。

永離此故,說有三樂。

如是三樂,離五無常,故名常樂。

五無常者,謂由諸行是無常性、無恆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變壞法性故。

如下攝事分釋。

(陵本八十六卷一頁6485)

子二、受用飲食2 丑一、總標

復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

  飲食受用至壽命安住者:

食有四種。

所謂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

由此四種能令諸根大種長養,故名為食。

受用此食,任持有情令住不壞,由是說言壽命安住。

然於此中應更分別。

若於三界將生有情,由有識食,能令壽命安住。

謂諸異生補特伽羅,未得厭離對治喜樂,由所潤識能取能滿當來內身;以於內身能取能滿故,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是名為住。

如下決擇分說。

(陵本五十四卷二頁4286)是名三界將生有情壽命安住。

若於三界已生有情,具由四食,能令羸損諸根大種皆得增益,又令疾病亦得除愈。

又有長壽諸有情類,若不得食,非時中夭。

如下決擇分說。

(陵本六十六卷四頁5257)是名三界已生有情壽命安住。

又觸、意思、識三種食,通三界有;段食一種,唯欲界有。

是故一切三界有情,隨所生處,受用有別。

丑二、別辨2 寅一、觸意思識食

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

寅二、段食2 卯一、標唯欲界

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

卯二、別辨諸趣3 辰一、那落迦有情

復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

謂腑藏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

辰二、餓鬼傍生人有情

餓鬼、傍生、人中,有麤段食。

謂作分段而噉食之。

辰三、欲界天等有情

復有微細食。

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

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銷化,無有便穢。

  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者:

從羯羅藍乃至髮毛爪位,由微細津味而得資長。

從是以後,根位、形位,由母所食生麤津味而得資長。

是名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微細食別。

如前意地說。

(陵本二卷三頁117)

子三、受用婬欲3 丑一、婬欲差別2 寅一、簡那落迦有情3 卯一、標

復次,婬欲受用者,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婬事。

卯二、徵

所以者何?

卯三、釋

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猛利苦。

由此因緣,彼諸有情,若男於女不起女欲,若女於男不起男欲,何況展轉二二交會。

  若男於女不起女欲等者:

此中欲言,謂婬欲貪。

此由八種虛妄分別而得生起。

何等為八?

謂引發分別、覺悟分別、合結分別、有相分別、親昵分別、喜樂分別、侵逼分別、極親昵分別。

如下思所成地釋。

(陵本十七卷三頁1462)那落迦有情,由苦無間,於婬欲事尚無最初引發分別,何況得有侵逼分別,乃至最後極親昵分別。

此中最初引發分別,即謂若男於女生起女欲,若女於男生起男欲。

彼有情類更相顧盼,不起愛染,是故說無。

侵逼分別、極親昵分別,即謂展轉二二交會。

若男若女,是名初二;彼男女根,是名後二。

遞相陵犯,是名合會。

寅二、辨餘趣有情2 卯一、鬼傍生人

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婬欲,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淨流出。

卯二、欲界諸天2 辰一、總標

欲界諸天雖行婬欲,無此不淨;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

辰二、別辨2 巳一、地居天2 午一、舉四大王眾天

四大王眾天,二二交會,熱惱方息。

午二、例三十三天

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亦爾。

巳二、空居天4 午一、時分天

時分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

午二、知足天

知足天唯相執手,熱惱便息。

午三、樂化天

樂化天相顧而笑,熱惱便息。

午四、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

  煩惱便息等者:

此中煩惱,謂婬欲貪,亦名熱惱,貪火燒故。

丑二、有無攝受差別2 寅一、舉四大洲2 卯一、有攝受等

又三洲人攝受妻妾,施設嫁娶。

卯二、無攝受等

北拘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

寅二、例大力鬼等2 卯一、例

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

卯二、簡

唯除樂化天及他化自在天。

丑三、欲天出生差別2 寅一、簡依處

又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

寅二、明差別

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歲;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

壬六、生建立2 癸一、辨差別2 子一、三種欲生2 丑一、標

復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

丑二、釋3 寅一、第一欲生2 卯一、釋2 辰一、別辨相

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

辰二、出種類

彼復云何?

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知足天。

卯二、結

是名第一欲生。

寅二、第二欲生2 卯一、釋3 辰一、別辨相

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

辰二、出種類

彼復云何?

謂樂化天。

辰三、釋所由

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

卯二、結

是名第二欲生。

寅三、第三欲生2 卯一、釋3 辰一、別辨相

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

辰二、出種類

彼復云何?

謂他化自在天。

辰三、釋所由

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

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

卯二、結

是名第三欲生。

子二、三種樂生2 丑一、標

復有三種樂生。

丑二、釋3 寅一、第一樂生

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

是名第一樂生。

寅二、第二樂生

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

是名第二樂生。

寅三、第三樂生

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三靜慮地諸天。

是名第三樂生。

癸二、明建立2 子一、問

問:

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

子二、答2 丑一、標列三求

答:

由三種求故。

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

丑二、配釋差別2 寅一、正配屬2 卯一、三種欲生

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

卯二、三種樂生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

寅二、簡建立2 卯一、明寂靜處

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尠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

卯二、辨梵行求2 辰一、正梵行求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

辰二、邪梵行求2 巳一、顯有上

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巳二、指無上

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

  為求不動等者:

有色、有對種種別異想動斷故,是名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

如下攝事分說。

(陵本九十七卷十八頁7303)色界諸地皆名不動,今約上勝,且說二種。

若邪梵行求者,唯為對治欲雜染故,漸依三行修對治道。

由趣不動行,漸次證入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定;由趣無所有處行,證入無所有處定;由趣非想非非想處行,證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然於彼定多生愛味,起邪分別,謂我已能入如是定。

此即能感彼定生果。

雖暫離欲,謂為解脫,然不解脫一切後有雜染,是故名為墮邪梵行求者。

諸聖弟子當知不爾。

由為對治欲及後有二種雜染,修對治道,漸次乃至非非想處定,於其上捨不生愛味。

彼現法中能般涅槃,能全解脫後有一切雜染,是即名無漏界。

由是道理,梵行求者成二差別。

謂墮邪梵行求者,名有上梵行求。

此中梵行,謂離習婬欲法。

求無漏界者,名無上梵行求。

此中梵行,謂八聖支道。

壬七、自體建立2 癸一、總標

復次自體建立者,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有四種得自體差別。

癸二、別釋4 子一、唯由自害2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

丑二、列種類2 寅一、戲忘天

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

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

寅二、意憤天

或復有天,名曰意憤。

彼諸天眾有時展轉捔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

子二、唯由他害2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由他所害,不由自害。

丑二、列種類

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尸、鍵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眾生。

子三、由自他害2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亦由自害,亦由他害。

丑二、列種類

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諸根圓滿,諸根成熟。

子四、非自他害2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亦非自害,亦非他害。

丑二、列種類

謂色無色界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來使者、住最後身、慈定、滅定、若無諍定、若處中有,如是等類。

  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等者:

此中四句分別,如文可知。

一切有情所得自體,或有中夭,或無中夭。

有中夭中,或由自害,或由他害。

是故建立自體差別。

壬八、因緣果建立2 癸一、徵

復次,云何因緣果建立?

癸二、釋2 子一、標列

謂略說有四種。

一、由相故;二、由依處故;三、由差別故;四、由建立故。

子二、隨釋4 丑一、由相2 寅一、總標相

因等相者,謂若由此為先,此為建立,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辦、或用,說此為彼因。

  因等相者至此為彼因者:

此釋由相建立因緣果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