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考试大纲25页.docx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考试大纲2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考试大纲25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考试大纲25页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复习大纲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单项选择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918—1942
C.二战时期D.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哪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计算机辅助教育B.网络技术应用
C.电化教育D.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计算机辅助教育B.网络技术应用
C.程序教学法D.视听运动
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A.19世纪末B.1922年
C.20世纪20年代D.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B.斯金纳
C.克劳德D.加涅
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教学资源B.学习者
C.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
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响
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80年 B.70年
C.60年 D.50年
10.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A.1972 B.1973
C.1977 D.1994
12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C.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
D.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
13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D.技巧和环境
14.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教育开发职能()
A.组织和管理B.评价和使用推广
C.设计和制作D.供应和使用
15.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
B.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
D.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1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
B.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C.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
D.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
1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A.媒体技术B.资源开发技术
C.教育技术D.教学方法与手段
18.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19.我国于哪一年开始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试点()
A.1954B.1960
C1978D.1980
20.“媒体炉”的含义是()
A.在教学中只使用一种媒体
B.将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使用
C.多种媒体融合为一体
D,媒体不再发挥作用
21.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
A.香农一韦弗模式 B.施拉姆循环模式
C.香农一施拉姆模式 D.贝罗模式
22.在香农一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于哪一部分()
A.编码 B.信道
C.解码 D.接受者
23.施拉姆循环模式在香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
A.译码 B.反馈
C.干扰 D.信号
24.在施拉姆循环模式中,增加了反馈,表明了传播的()
A.单向性 B.简单性
C.双向性 D.复杂性
25.贝罗模式是香农一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
A.教育学 B.媒体理论
C.社会学 D.传播学
26.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信息的因素()
A.信号 B.符号
C.内容 D.处理
27.编码的过程是()
A,信息转换为符号 B.信息转换为信号
C.符号转换为信号 D.信号转换为符号
28.译码的过程是()
A.符号转换为信号
B.信号转换为信息
C.符号转换为信息 D.信号转换为符号
29.媒体使用的符号系统中不包括哪一类()
A.数序符号 B.形状符号
C.模拟符号 D.控制符号
30.谁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A.香农 B.韦弗
C.贝克 D.麦克卢汉
31.谁提出了“经验之塔”()
A.香农 B.麦克卢汉
C.戴尔 D.施拉姆
32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
A.言语符号 B.视觉符号
C.观摩示范 D.设计的经验
33.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
C.呈现的形态D.使用方式
34.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无线广播 D.电影电视录像
35.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录音和计算机 D.电视和无线广播
36.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
37.布鲁纳的“贴标签教学活动方案”强调的是()
A,智力活动B.动作
C.形象 D.抽象
38.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A.语言 B.文字和纸
C.印刷术 D.电子媒体
39.哪类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A.语言 B.文字和纸
C.印刷术 D.电子媒体
4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1917年回国后,为推行平民教育活动,举办千字课教学试验,用什么媒体作为教授工具()
A.幻灯 B.电影
C.电视 D.计算机
41.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A.利用计算机自学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联网 D.计算机管理教学
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
B.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C.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
D.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
43.传播按方式可以分为大众传播和()
A.教育传播B.经济传播
C.娱乐传播D.人际传播
44.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A.反馈B.交换
C.编码D.解码
45.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谁提出的()
A.香农 B.韦弗
C.施拉姆D.贝罗
46.表征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
A.符号 B.图形符号
C.目视符号D.文字符号
47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是()
A.信息 B.信号
C.符号 D.意义
48.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
A.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去除噪声,传播才能完成
B.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加入了反馈,传播才能完成
C.只有信息源与接受者的经验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
D.只有变成社会学的传播,传播才能完成
49.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A.固定性B.扩散性
C.重复性D.能动性
50.只要实现了什么传递,都属媒体范畴()
A.信号 B.符号
C.信息 D.内容
51.下列哪一个不是电子媒体发展引发的结果()
A.传播得以实现
B.增进了信息的存储
C.增进了人类的传播能力
D.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