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50484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docx

13仙传拾遗前蜀杜光庭

仙傳拾遺

(前蜀)杜光庭

仙傳拾遺卷一

 

 

  左徹[三洞群仙路卷二十] [「左徹朝像」條著錄。

] 

  左徹,黃帝臣也。

黃帝升天,徹刻木為黃帝之像,率諸侯而朝之七年,黃帝不還。

徹,顓帝時,亦登仙而去。

人間刻木為象,自此始也。

  堯[三洞群仙錄卷八] [「堯查貫月」條著錄。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

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

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

  伊尹[三洞群仙錄卷二十] [「伊尹負鼎」條著錄。

] 

  伊尹,商人也,其先佐夏為諸侯。

母將孕,遊於西川之上,大水遽至,母驚奔避水,乃拱而立,化為枯桑。

水退父來,求之,謂已溺死。

忽見枯桑非昔所有,疑妻所化,以石扣之,聞空桑中有兒聲,取養之,遂以伊為姓。

及長,明緯候、聲律、陰陽,探幽察微,志救天下。

負鼎干湯,湯大悅,用之為相。

年八十,棄位絕粒,示死於家。

太上命太和真人蒙谷希,授以解形之法,入蒙秦山石室修之,白日上昇。

     

  周穆王[太平廣記卷二著錄。

]  

  周穆王名滿,房后所生,昭王子也。

昭王南巡不還,穆王乃立,時年五十矣。

立五十四年,一百四歲。

王少好神僊之道,常欲使車轍馬跡,遍於天下,以倣黃帝焉。

乃乘八駿之馬奔戎,使造父為御。

得白狐玄貉,以祭於河宗。

導車涉弱水,魚鱉黿●以為梁,遂登於舂山。

又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

王母謠曰:

「白雲在天,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王答曰:

「余歸東土,和洽諸夏,萬民平均。

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又至於雷首太行,遂入於宗周。

時尹喜既通流沙,草栖於終南之陰。

王追其舊跡,招隱士尹輒、杜沖,居於草栖之所,因號樓觀,從詣焉。

祭父自鄭圃來謁,諫王以徐偃之亂,王乃返國,宗社復安。

王造崑崙時,飲鋒山石髓,食玉樹之實。

又登群玉山,西王母所居。

皆得飛靈沖天之道,而示跡託形者,蓋所以示民有終耳。

況其飲琬琰之膏,進甜雪之味,素蓮黑棗,碧藕白橘,皆神僊之物,得不延期長生乎?

又云:

西王母降穆王之宮,相與昇雲而去。

  燕昭王[太平廣記卷二著錄,三洞群仙錄卷九「炎王鑽火」條,係刪節。

] 

  燕昭王者,噲王之子也。

及即位,好神僊之道,僊人甘需臣事之,為王述昆臺登真之事,去嗜欲,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

王行之既久,谷將子乘虛而集,告於王曰:

「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

後一年,王母果至,與王遊燧林之下,說炎皇鑽火之術,燃綠桂膏以照夜。

忽有飛蛾銜火,集王之宮。

得圓丘[「圓丘」三洞群仙錄作「員丘」。

]硃砂,結而為佩。

王登握日之臺,得神鳥所銜洞光之珠,以消煩暑。

自是王母三降於燕宮。

而昭王●於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靜之旨,王母亦不復至。

甘需曰:

「王母所設之饌,非人世所有,玉酒金醴,後期萬祀,王既嘗之,自當得道矣。

但在虛疑純白,保其遐齡耳」。

甘需亦昇天而去。

三十三年,王無疾而殂,形骨柔耎,香氣盈庭。

子惠王立矣。

[三洞群仙錄卷七][「昭王懷珠」條著錄。

  昔黃帝時,務成子遊寒山之嶺,見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飛矣。

至燕昭王時,其國獻於昭王,昭王取珪璋之水洗其泥沙。

乃嘆曰:

「自有日月以來,見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歲一珠也」。

王暑月常懷此珠,體自輕涼,號銷暑招涼珠。

  龍威丈人[三洞群仙卷十九] [「龍威鳥跡」條著錄。

] 

  龍威丈人,隱居包山,亡其姓氏。

吳王闔閭十二年,觀兵於敵國,途由包山,山有洞穴,吳王欲知其深淺,請隱居窮究之,遂秉燭晝夜行一百七十四日而還。

見金城有玉宇,有光如晝,紫玉流黃,間為●牖。

其城門榜曰:

「天后別宮」,藻錦甚盛。

玉房中得素書一卷,皆鳥跡篆籀之文。

歸以書奏吳王。

王後使賚其文以問孔子曰:

「寡君昔遊包山,有赤鳥啣此書於車前,使下臣賚靈文奉謁,願告休戚」。

孔子發函,遽曰:

「昔夏禹理水功畢,乃遊於鐘山之阿得黃帝帝嚳等所受太上靈寶真經,藏一通於名山石●中,一通付水神,當有得道之士以獻於王,若云赤鳥所啣,丘未聞也」。

  王次仲[太平廣記卷五著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文有小異。

  王次仲者,古之神僊也。

當周末戰國之時,合縱連衡之際。

〔隱〕居〔范陽〕大夏小夏〔之〕山[「隱」「范陽」][「之」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補。

]。

以為世之篆文[「世己」體道通鑑作「蒼頡」。

],功多而用寡[「功」體道通鑑作「工」。

],難以速就。

四海多事,筆札〔所〕先,乃變篆籀之體為隸書。

〔秦〕始皇既定天下[秦」據體道通鑑補。

],以其功利於人[「三詔」「使」據體道通鑑補。

],〔三詔〕徵之,〔使〕入秦,不至,復命使召之,●使者曰[「復命使召之,敕使者曰」體道通鑑作「復命使謂之曰」。

]:

「吾削平六合,一統天下,孰敢不賓者?

次仲一書生,而逆違天子之命,若不起,[「以檻車載之,不爾」據體道通鑑補。

](以檻車載之,不爾)當殺之,持其首來,以正風俗,無肆其〔悍〕慢也」。

[「悍」體道通鑑作「悖」。

]詔使至山致命,次仲化為大鳥[「次仲化為大鳥」體道通鑑作「次仲忽化一大鳥」。

],振翼而飛。

使者驚拜曰:

「無以復命,亦恐見殺。

惟神人憫之」[「無以復命,亦恐見殺」。

體道通鑑作「無復命,必見誅」。

]。

鳥徘徊空中,故墮三翮[「故墮」體道通鑑作「拔墮」。

],使者得之以進。

始皇素好神僊之道,聞其變化,頗有悔恨。

今謂之落翮山[「頗有悔恨。

今謂之落翮山」、體道通鑑作「亦甚悔恨,因名其地為落翮山」。

],在幽州界。

鄉里祠之不絕。

  蕭史[太平廣記卷四著錄。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

善吹蕭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

混●於世時,莫能知之。

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蕭,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

居數十年,吹蕭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

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昇天而去。

秦為作鳳女祠,時聞蕭聲。

今洪州西山絕頂,有蕭史〔召〕(石)僊壇石室及巖屋,[「召」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真像存焉,莫知年代。

[太平廣記卷四著錄。

三洞群仙錄十四「鬼谷犬履」條錄前半事。

  鬼谷先生[「隱居鬼谷」三洞群仙錄作「隱居嵩陽鬼谷」。

  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

隱居鬼谷,因為其號。

先生姓王名利[「利」三洞群仙錄作「琍」。

]。

亦居清溪山中。

蘇秦、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

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以智詐相傾奪,不可化以至道。

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傳,先生痛其道廢絕,數對蘇、張涕泣,然終不能寤。

蘇、張學成別去,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

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

在人間數百歲,後不知所之。

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

有司上聞,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生,先生曰:

「巨海之中有十洲曰:

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神芝。

其葉似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木公[太平廣記卷一著錄,文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說郛卷七諸傳摘玄引,均係刪節。

  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陽〕(王)公[「東陽公」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正。

]。

蓋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百物」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作「萬神」。

]。

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

居於雲房之間,以紫雲為蓋,青雲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官」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作「友」。

],巨億萬計,各有所職,皆稟其命,而朝奉翼衛。

故男女得道者[「女」鈔宋本廣記及體道通鑑作「子」。

],名籍所隸焉。

昔漢初,小兒於道歌曰:

「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

時人皆不識,唯張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

「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

蓋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

或云:

「居東極大荒中,有山焉,以青玉為室,深廣數里。

僚薦真仙時,●謁九靈金母。

一歲再遊其宮,共校定男女真仙階品功行,以昇降之,總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開玉晨,以稟命於老君也。

天地劫歷,陰陽代謝,由運興廢,陽九百六,舉善黜惡,靡不由之。

或與一玉女,更投壺焉,每投:

一投〔千〕(十)[「千」據說郛卷七正。

]二百梟,設有入不出者,天為●噓,梟而脫〔誤〕(悟)[「誤」據說郛卷七正。

]不接者,天為之笑。

儒者記而祥焉。

所謂王者,乃尊為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

世人以「王父」「王母」為姓,斯亦誤矣。

  張子房[太平廣記卷六著錄。

  張子房名良。

韓國人也。

避地於南陽,徙居於沛,後為沛國人焉。

童幼時,過下邳圮橋,風雪方甚,遇一老叟,著烏巾,黃單衣,墜履於橋下。

目子房曰:

「儒子為我取之」。

子房無倦色,下橋取履以進,老叟引足以納之,子房神意愈恭。

叟笑曰:

「孺子可教也。

明旦來此,當有所教」。

子房昧爽至,叟已在矣,曰:

「期而後至,未可傳道」。

如是者三。

子房先至,亦無倦怠,老叟喜,以書授之曰:

「讀此當為帝王師。

若復求吾,乃穀城山下黃石也」。

子房讀其書,能應機權變,佐漢祖〔而〕定天下[「而」據孫校鈔宋本廣記補。

]。

後人謂其書為黃石公書。

修之於身,能煉氣絕〔粒〕(力)[「粒」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輕身羽化。

與綺里季、東園公〔甪〕(用)〔里〕(李)先生[「甪里」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夏黃公,為雲霞之交。

漢初,遇四五小兒路上群戲,一兒曰:

「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

時人莫知之,子房知之,往拜之曰:

「此東王公之玉童也。

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

木公者,東王公也。

此二元尊,乃陰陽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萬靈,育養群品。

木公為男僊之主,金母為女僊之宗。

長生飛化之士,昇天之初,先覲金母,後謁木公,然後昇三清,朝太上矣。

此歌乃玉童教世人拜王公而揖王母也」。

子房佐漢,封留侯,為大司徒。

解形〔去〕(於)世[「去」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

葬於龍首原。

赤眉之亂,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若流星焉,不見其尸形衣冠,得〔素〕(索)書一篇及兵略數章[「素」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

子房登僊位,為太玄童子,常從老君於太清之中。

其孫道陵得道,朝崑崙之夕,子房往焉。

  月支使者[太平廣記卷四著錄,三洞群仙錄卷十三「漢武四多」條,係節錄。

  漢延和三年春,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

帝以香非中國所乏,以付外庫。

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貍,其毛黃色。

國使將以呈帝,帝見使者抱之以入,其氣禿悴,尤●其所貢之非。

問使者曰:

「此小物,何謂猛獸」?

使者對曰:

「夫威加於百禽者,不必計其大小。

是以神驎為巨象之王,鳳凰為大鵬之宗,亦不在巨細也。

臣國此去三十萬里,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連月不散者,中國將有好道之君矣。

我國王將仰中土而慕道風,薄金玉而厚靈物。

故搜奇蘊而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肥)車而濟弱水[「毳」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

],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徑,艱若蹊路,于今十三年矣。

神香辟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魍魎。

夫此二物者,實濟眾生之至要,助至化而升平,豈圖陛下乃不知貴乎!

是臣國占風之謬也。

今日抑鑒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

眼多視則貪〔婪〕(恣)[「婪」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

],口多言則犯難,〔心〕(身)多動則〔淫〕(注)賊[「心」「淫」據三洞群仙錄正。

],〔身〕(心)多〔飭〕(節)則奢侈[「身」「飭」據三洞群仙錄正。

]。

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

帝默然不平。

帝乃使使者●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令發一聲,獸舐唇良久忽如天雷霹靂之響,又作,兩目如●磹之炎光,久乃止。

帝登時顛●,掩耳振動,不〔能〕(然)自止侍者[「能」據陳鱣校宋本太平廣記正。

]〔及〕(乃)武士皆失仗[「及」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

]。

 

  帝忌之,因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虎見獸,皆相聚屈蹟如也。

帝恨使者言不遜,欲罪之。

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

帝取月支神香燒之城內,其死未三日者皆活,香氣三月不歇。

帝信神香,乃秘錄餘香。

一旦,函檢如故,而失神香也。

此香出於聚窟洲人鳥山,山上多樹,與楓樹相似,而香聞數里,名為返魂樹。

亦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者心振神駭。

伐其木根,於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狀,令可丸,名為驚精香,或名振靈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卻死香,一種六名,斯實靈物也。

  王母使者[太平廣記卷四著錄。

三洞群仙錄卷十六「靈膠續弦」條係刪節。

  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巡東海[「東海」三洞群仙錄作「北海」。

],祠恒山。

王母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

以為西國雖遠,而貢者不奇,使者未遣之。

帝幸華林苑,射虎兕,弩絃斷。

使者時隨駕,因上言,請以膠一分,以口濡其膠,以續弩弦。

〔續訖〕[「續訖」據三洞群仙錄補。

],帝驚曰:

「此異物也」。

乃使武士數人,對牽引之,終日不脫,勝未續時也。

膠青色如碧玉。

吉光毛裘黃白,蓋神馬之類。

裘入水終日不沈,入火不焦。

帝悟,厚賂使者而遣去。

集絃膠出自鳳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遶之。

上多鳳驎,數萬為群。

煮鳳喙及驎角,合煎作膠,名之「集絃膠」,一名 「連金泥」。

弓弩以斷之絃,刀●已斷之鐵,以膠連續,終不脫也。

  嚴遵[三洞群仙錄卷十七] [「君平卜筮」條著錄。

  嚴遵字君平,蜀郡成都人也。

留情黃老,博覽群書。

常以卜筮為業,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悌;與人臣言,依于忠。

遵之善屬文,依老子莊生之旨,著書十餘萬,名曰指歸。

後舉家昇天,宅舍亭臺亦隨飛去。

  劉向[三洞群仙卷十二] [「劉照青藜」條著錄。

  劉向,成帝之末,校書於天祿閣,夜遇一老人,黃衣植青藜杖,叩門而進。

問姓名?

「我即太一之精,天地聞卯金之子,有博學之才,而下觀之」。

遂出懷中所牒,有天文地圖之書,授向而去。

  楊雄[三洞群仙錄卷十] [「楊雄墟墓」條著錄。

  楊雄字子雲,口吃善屬文。

王莽篡位,聞理獄使者欲來收雄,雄恐不免,時校書於天祿閣上,自投幾死。

天鳳中,辭疾還蜀,卒於家。

乾符中,進士趙郁臥疾於嘉州開元觀,稍愈,於殿上見一少年,弊蓋鶉衣白潔,與郁並坐。

郁因言:

「此觀巨功製作,國力興創,何乃俯逼殿後而有墟墓也?

嘗問郡人皆不知」。

少年笑曰:

「此漢相留侯之後,辟強之孫,天師之祖也。

為南安太守,歿於郡而葬於此」。

乃說兩漢魏晉間事,皆若目擊。

郁問以姓氏?

答曰:

「子雲姓楊」,乃強力隨之,遂出門而去,至今●●有見者。

  孟岐[三洞群仙錄卷六「孟岐草衣」條著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孟岐條,事同文字小異。

  孟岐,清河逸人也。

年七百餘歲,言及周時事,如在目前。

云:

「曾侍周公升壇,以手摩周公之足,而周公以玉笏一枝與之,崎常執之,今已銳矣。

每切桂葉而食。

漢武帝好神仙,遂披草衣而來,帝異之。

  瞿君[三洞群仙錄卷四][「瞿君駕龍」條著錄。

  瞿君者,南安人也。

漢章和間隱居平岡山。

黃帝降授龍蹻之道,能控御雲龍。

後入峨眉山,修洞房明鑑之術。

臨欲昇天,辭訣親友,駕龍而去。

今平岡化有龍巖山、繫龍溪。

    

  何丹陽[三洞群仙錄卷一] [何知沙麓」條著錄。

  何丹陽,隴右人。

仕於漢季為尚書郎。

哀平間,王室陵夷,謂人曰:

「今日之事,非人力所制,蓋世數有之。

昔沙麓傾,有知數者云:

五百年後,齊有聖女興。

今丞相齊國田氏之後,聖后當其運,革漢之命,興齊之業,在此時矣」。

遂放志山林,以求度世耳。

常服松花,身輕目明。

乃棄官隱遁,居蜀之名山。

太平上真降授以攀魁乘龍之道,後上升。

  馬底子[三洞群仙錄卷一「馬底肥遁」條著錄。

  馬底子者,不知何許人。

與何丹陽隱居蜀鶴鳴山,修八道望雲之法,肥遁歷年。

後於洞府探石函,得黃帝金鼎之訣,鍊丹於山上。

丹成,服之昇天。

  王喬[太平廣記卷六著錄。

  王喬,河東人也。

漢顯宗時為葉令,有神術。

每月朔望,常詣京朝,帝●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臨至,必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時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每當朝時,葉縣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師。

後天忽下玉棺於庭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

喬曰:

「天帝欲召我耶」?

乃沐浴服〔飾〕(餌)[「飾」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正。

],臥棺中,蓋便立復。

宿昔乃葬城東,土自成墳。

其夕,縣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

百姓為立廟,號葉君祠。

禱無不應,遠近尊崇。

帝詔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復聲。

或云:

「即古僊人王喬也,示變化之跡於世耳。

  劉商[太平廣記卷六著錄。

  劉商者,中山靖王之後。

舉孝廉,歷官合淝令。

而篤好無為清簡之道,方術服鍊之門,五金八石,所難致者,必力而求之。

人有方●未合鍊〔試〕(施)效者[「試」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

],必資其藥石,給其鑪鼎,助使成之,未嘗有所覬覦也。

因泛舟苕霅間,遂卜居武康上強山下。

有樵童藥叟,雖常草木之藥,詣門而售者,亦答以善價。

一旦,樵夫鬻樵,有朮一把,商亦厚價致之。

其庭廡之下,籬落之間,草木諸藥,已堆積矣。

忽閑步杖策,逍遙田畝蹊隧之傍,聊自怡適。

聞藂林間,有人相與言曰:

「中山劉商,今日以賜真朮矣。

蓋陰公篤好之所感乎」!

窺林中,沓無人跡。

奔歸取朮,修而服之,月餘,齒髮益盛,貌如嬰童,舉步輕速,可及馳馬,登涉雲巖,無復困憊。

又月餘,坐知四方之事,驗若符契,乃入上彊洞中。

咸通初,有酒家以樵叟稍異,盡禮接之。

累月復一至,因謂酒家曰:

「我中山劉商也[「中山」原作「山中」,今據上文「中山劉商」正。

]。

夙攻水墨,願留一圖,以酬見待之厚」。

使備繒素,而約以再來。

一日,果至酒家,援毫運思,頃刻而千山萬水,非世工之所及。

將去,謂酒家曰:

「我祖淮南王,今為九海總司,居列真之任,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

旬日遠別,不復來矣」。

如是十許日,天色晴霽,香風瑞雲,彌布山谷,樵者見空中騎乘,飛舉南去。

  文蕭[三洞群仙錄卷十一] [「文妻彩鸞」條著錄。

  文蕭寓洪州許真君宅遊帷觀。

八月十五上昇之辰,士女雲集,連袂踏歌,謂之酬願。

忽見一妓,歌詞●合其名姓,復是神仙之語。

詞曰:

「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蕭駕彩鸞,自有秀襦並甲帳,瓊臺不怕雪霜寒」。

蕭異之。

歌罷,蕭徐行隨入大松徑中,所居肅然,侍衛環列,有几案簿書若官府,亦有案牘,斷割多為江湖沒溺之事。

蕭再三詰之,乃曰:

「此不可輕泄,吾當為子受禍矣」。

果有黃衣使曰:

「吳彩鸞為私欲泄天機,謫為民妻一紀」。

乃與蕭歸金陵僦居,其後乘虎俱入越王山,不知所之。

 

 

仙傳拾遺卷二

 

 

  蔡女僊[太平廣記卷六十二著錄。

三洞群仙錄卷三「蔡女繡鳳」條,文小異,引據廣記而不著出處。

  蔡女僊者,襄陽人也。

幼而巧慧,善刺繡,●里稱之。

〔一日,●雙鳳方成,五綵霞煥〕[「一日」句據三洞群仙錄補。

],忽有老父詣其門,請繡鳳眼,畢功之日,自當指點;既而繡成,五綵光煥,老父觀之,指視安眼,俄而功畢,雙鳳騰躍飛舞,老父與女僊各乘一鳳,昇天而去。

時降於襄陽南山林木之上,時人名為鳳林山。

後於其地置鳳林關。

南山側有鳳臺,●於其宅置靜貞觀,有女仙真像存焉。

云〔為〕晉時人也[「為」據孫校鈔宋本廣記補。

]。

  薛女真[三洞群仙錄卷五][「女真白猿」條著錄。

  薛女真者,不知何許人也。

晉時世弊,京師不寧,有道之者[「之」字疑衍,或「者」為「士」之●。

],多棲寓山林以避世;因居衡嶽尋真臺,外示同凡,內修真道。

出行常有黃鳥、白猿、白豹隨之。

後乃昇天。

  管霄霞[天中記卷五十八著錄。

  山陰道士管霄霞,求王羲之寫道德經,舉紅●一雙相贈而去。

後●沖霄飛去。

  尹道全[三洞群仙錄卷十七「道全佩符」條著錄。

  尹道全者,於衡山修洞真還神徹視之道,兼佩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天真降焉,謂之曰:

「夫白日昇騰者,當有其才而後成其道者。

漢武帝劉徹,感降天真,授五岳真形靈飛十二事,纔得尸解之道,而不得形骨俱飛。

汝受其一,而有沖舉之望,斯乃勸苦所資,亦宿分所稟矣」。

因問靈飛十二事?

曰:

「靈飛,昔金母所授,欲使武帝安五岳,福萬民,而卒不究無為之至化;黷武窮兵,殺傷流血,自敗其福。

故不得如軒皇夏禹乘●駕龍,解形隱景,斯為失矣」!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三,記道全卒於晉懷帝元嘉元年(西元三○七)。

]                    

  嵩山叟[太平廣記卷十四著錄。

三洞群仙錄卷一「嵩叟玉漿」條係刪節,引據廣記,而不著出處。

  嵩山叟,晉時人也。

世說云:

「嵩山北有大穴,莫測其深淺,百姓每歲遊觀其上。

叟嘗●墜穴中,同輩冀其儻不死,投食於穴。

墜者得而食之,巡穴而行,十許日,忽曠然見明,有草屋一區,中有二僊對碁,局下有數杯白飲,墮者告以飢渴,●者與之飲,飲畢,氣力十倍。

碁者曰:

『汝欲留此否?

』答:

『不願停』。

碁者教云:

『從此西行數十步,有大井,井中多●異,慎勿畏之。

必投身井中,自當得出。

若饑,可取井中物食之』。

如其言入井,中多蛟龍,然見叟輒避其路。

於是隨井而行,井中物如青泥而香美,食之了不飢。

半年許,乃出蜀青城山,因得歸洛下。

問張舉,舉曰:

『此僊龍丈夫。

所飲者玉漿,所食者龍穴石髓。

子其得仙者乎』?

遂尋洞卻往,不知所之」。

玄中記云:

「蜀郡青城山有洞穴,分為三道,西北通崑崙」。

茅君傳云:

「青城是第五洞九仙寶室之天,周迴二千里,十洞天之一也。

入山十里得至焉。

[「至」孫校鈔宋本廣記作「之」。

  郭文[太平廣記卷十四著錄,三洞群仙錄卷四「郭文馴虎」條係刪節。

  郭文,字文舉,洛陽人也。

晉書有傳。

隱餘杭天柱山,或居大璧巖。

太和真人曾降其室,授以●真之道,晦跡潛修,世所不知。

有虎張口至石室前,若有所告,文舉以手探虎喉中得骨[「喉」三洞群仙錄作「口」。

],去之。

明日,虎啣一死鹿致石室之外,自此虎常馴擾於左右,亦可撫而牽之[「牽」三洞群仙錄作「狎」。

]。

文舉出山,虎必隨焉。

雖在城市眾人之中,虎俛首隨行,不敢肆暴如羊犬耳。

或以書策致其背上,亦負而行。

文嘗採木實竹葉,以貨鹽米,置於筐中,虎負而隨之。

晉帝聞之,徵詣闕下,問曰:

「先生馴虎有術邪」?

對曰:

「自然耳!

人無害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

何必術為?

撫我則后,虎猶民;虐我則●,民猶虎也。

理民與馴虎,亦何異哉」!

帝高其言,拜官不就,隨隱鰲亭山,得道而去。

後人於其臥床下,得蒻葉,書金雄詩金雌記,其言皆當時讖詞。

其蛻如蛇也。

  陳興明[三洞群仙錄卷十六][「興明苦樂」條著錄。

  陳興明遊名山,遇神人告之曰:

「世人修道,多不能勤久,故罕●其成功。

汝之積功,亦可佳也,如無退志,何慮不列于玉籍。

然前苦後樂,苦即有窮,樂即無極。

夫林谷幽棲,禽獸為伍,飢渴必至,寒暑辛勤,割世辭榮,離親捨愛,可謂苦矣。

壽同天地,變化無方,策空駕虛,坐生雲翼,可謂樂矣。

得不勉於修礪乎」?

興明拜曰:

「永佩聖言,畢志於道,不敢怠慢」。

修之十八年,晉大始元年三月一日,於衡岳昇天。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三,記陳興明於晉武帝太始中,修行於南嶽元陽宮,卒於晉武帝太康元年。

案太始共十年,其元年為西元二六五,太康元年為西元二八○。

] 

  蒲高遠[三洞群仙錄卷二十][「高遠辭帝」條著錄。

  蒲高遠者,巴西人。

黃籙先生王普進之弟子也。

言意詭譎,持操無準,皆謂之狂。

大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於南峰絕頂,乘雲徑詣金陵辭謁,梁武帝方宴坐,忽集其殿,帝問其故?

對曰:

「敻居巴西,得道上清,將歸天,來辭帝耳」。

言畢飛去。

時益州刺使王蕭紀以事上奏,帝亦詔問,命郎中劉孝先撰碑,旌其事跡,今尚存焉。

  廖● [三洞群仙錄卷二][「清虛蛇鞭」條係刪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著錄,文全。

  廖●,字清虛,梁武帝大通三年居連山郡,以才德見稱,為本郡主簿。

後辭其印綬,遊探道要,居嵩高山。

久之,過荊渚公安,二神作妖,起風浪阻船,因除伏之,令護船而渡。

至南嶽,於祝融頂遇太平真君傳道要。

復謂二神曰:

「吾居郴陽作舟,可為吾守爐,他日丹就,汝亦有分」。

丹成歸鄉,常乘一虎,執蛇為鞭。

年一百餘,唐睿宗先天二年,風雲晦冥而昇。

  孫思邈80 [太平廣記卷二十一著錄,注「出仙傳拾遺及宣室志」,檢裨海本宣室志,未載孫思邈事。

又孫校鈔宋本廣記出處尚有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