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417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docx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讲课讲稿

 

南怀瑾师的教学课件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公孫丑曰:

「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

「勢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

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

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

古者易子而教

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兒女的教育

 

孟子的學生公孫丑,有一天問老師:

依照古禮,父親不

自己教兒女,這是什麼道理?

青年朋友們要注意,將來身為

人父時,要怎樣教育兒女才比較妥當?

兒女不由自己教,交

給誰去教?

有一位現代的名人,很有錢,也頗有地位,只可惜腦子

有點糊塗。

他有一個兒子,大概也和他父親一樣糊塗。

不久

前這位闊佬告訴朋友,他的兒子掉了,掉到哪裡也不知道。

可是另一位朋友,後來因事到一所孤兒院中,看到一名院

童,長得特別清秀,很面善,不像一般的院童。

問到院方,

得悉是一個不知來處的孤兒,問他住哪裡,爸爸媽媽叫什

1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麼,他都不知道。

這位朋友一聽,馬上想起那位朋友走失的

孩子,於是上前詢問他的姓名家世,父親是否某公司董事長

某某。

這孩子在詢問之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姓名身世。

是才由這位友人通知這位現代名人,將兒子認領回家。

世界

上就有如此的父子,順便想到,說來供大家一笑。

依照古禮,父親不教自己的兒女;但是為了教育子女日

後的立身處世,社會上有些壞事情,是應該讓兒女知道的。

反觀我們中國的父母們,有幾個敢把社會上的壞事,或者某

些人的醜事教兒女瞭解?

從前我有一個朋友就很難得,對於

煙、酒、嫖、賭等不良嗜好,都帶兒女去看。

可不是由自己

帶,而是轉託朋友,帶他的兒女到這些場合去,好讓他們自

己認清楚,這些都是壞事,對自己都是有害無益的,都不能

做的。

這是教育的一種方法。

現在的年輕人真可憐!

家長們

拚命要他們讀課本,不許看小說,結果唸得一個個呆頭呆

腦,唸到大學、研究所都畢業了,而對於人情世故,一點都

不懂。

所以我常常鼓勵他們看小說,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

此。

我不喜歡他們讀死書,有時候我帶著他們看小說,武俠

小說、傳奇小說,無論什麼小說都看。

不過他們自己找來了

什麼小說,要告訴我一聲,因為有一部份小說,如果還沒有

2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則不必看,看早了,不見得有好處。

說看多了,會懂得作人,也會通曉人情世故。

小說上的那些

人名,差不多都是假的,而所描寫的事情,卻往往都是真的,

在社會上就真的有那些事情。

至於歷史上那些人都是真的,

但有些事情,你沒有經驗就無法瞭解。

沒有做過大官,就不

知道大官的味道,那就只有看小說才能通曉。

孟子在這裡說,對兒女的教育,由父母親自來教,在情

勢上是行不通的,因為正面的教育很難。

因為望女成鳳,望

子成龍,孩子想看個電視,父母就擺出威嚴的態度,用命令

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較為客觀,也就較為理智,就不至於過

分嚴肅。

實際上兒女已經很累了,看一點電視輕鬆輕鬆,並

不過分。

孟子說:

對於子女,我們當然要以正道教導他。

子女如

果不聽,就「繼之以怒」,發脾氣了,不是打,就是罵,於

是反效果出來了。

據我所知,許多家庭教育,所得的都是反

效果。

一些青年男女出了問題,都是家庭教育有問題,而不

一定是問題家庭所造成的。

父母太方正了,教育出來的兒

女,多半是死死板板;這樣的兒子,再教出來的孫子,就板

板死死,更糟糕了。

另有一種反效果則是,方正、嚴厲的教

3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煩了。

這樣看下來,我非常同意孟子這個觀點。

而且在子女的眼睛裡,認為父母教我不可以說謊,而他

們自己卻一天到晚說謊。

像有人要去午睡了,怕被人打擾,

於是交待孩子,如果有客人來,就告訴客人說我不在。

果然

來了客人,孩子便說:

爸爸在睡覺,爸爸說,告訴客人他不

在。

像這樣的孩子,能責備他嗎?

他絕對的對,因為他不說

謊。

為父母的,平常也是教孩子不可以說謊,孩子沒有說謊,

怎麼能責怪他呢?

父母不許孩子說謊,而孩子看見父母隨時都在說謊,這

是一個事實。

父母要求孩子要這樣那樣,而自己所做的又與

所教的恰恰相反。

像孔子、孟子,常常教別人要守信,而他

們自己有時卻不守信,這又怎麼解釋?

這就有層次上的差

別,程度上的不同。

就如剛說過的淳于髡那一節中「嫂溺援

之以手」,是可以的。

教育也是如此,有權宜變通的時候,

但是子女還小時,是不會瞭解的。

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如果不正,就生氣責罰他們,子女

心裡已經不滿了。

子女再看看父母所做的,正與他們教自己

的相反,於是就更憤憤不平了。

因此,父子之間的代溝,相

4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互的不滿,早在子女幼兒時期,就已經播下了種籽。

因此,

孝道是很難講的。

父母子女之間,如果有了芥蒂、嫌隙,那

就太不幸了。

現在許多青年人都不滿現實,其實不止是現

在,無論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滿現實的。

縱然是最好的

時代,一切都上軌道的社會,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來,也是

討厭的、不滿的、要挑剔的。

我們都曾經走過青年時期,多

少可以體會到現代青年人的心理。

只要從年輕人的一些小動

作上,就可以看到他們這種不滿現狀的心態。

例如一堵牆

壁,裝修得蠻漂亮,他卻要劃上一條痕跡;一個好好的磁瓶,

他卻要用東西去敲敲,似乎才過癮。

他們這樣做有理由嗎?

沒有理由的,就是潛意識的反叛性和破壞性在作怪。

所以青

年人之不滿現實,是當然的。

作為一個領導人,在教育上,

領導方法上,就要懂得這個道理。

古人的教育,是易子而教,兩個互相欽敬的朋友,往往

相互教育對方的子女,而不教自己的子女。

像現在的青年,

幾乎沒有不犯自瀆的毛病的,但父母們對於這種事都不教,

因為不好意思開口。

直到最近,這種「性教育」教育界才正

視、討論它。

但仍有些偏僻的地方,老師們碰到這一部分的

教材,就避而不談。

其實在六七十年前,也有這種教育,聰

5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明的父母們,想出變通的辦法。

其中之一,就是用易子而教

的原則,由朋友來教;或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引用某些因此

受害的現實例子,做啟發性、暗示性的誘導。

這是為了孩子

一生健康所繫,不得不教。

 

「不責善」的真義

 

「父子之間不責善」,孟子所說的這句話,千萬要記住。

父子之間不可要求過多。

這個「責善」的「責」,就是責備

求全的意思,也就是不要過分求好。

例如子女升學,參加聯

考,為父母的就要採取「考得取最好,考不取也沒關係」的

態度。

現代的學生們,為了應付聯考,被老師、家長,逼得

拚命死背,什麼歷史、地理,一概死背,「浙江!

浙江!

建!

福建!

」背是背熟了,聯考是考取了,結果到了金門,

他還不知道已經到了福建;也不知道馬祖是福建省連江縣的

一個島嶼。

許多眼前的例子,都證明孟子這句話的道理。

而也有許

多為人父母者,犯了這個「責善」——過分要求的錯誤。

得還很深,這要千萬注意。

6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父子之間如果責善,就會破壞感情,就會有嫌隙。

孝道

要建立在真感情上,才會穩固。

父子之間能像好朋友般相處

的很少,試看生物界,飛禽也好,走獸也好,子女長大了以

後,就各走各的。

人為生物之一,本性上也是如此。

由此可

知,父母對於子女的責任,只是把子女教育成人,能夠站得

起來,有了他們自己的前途,也就完成了。

至於子女以後對

父母怎樣報答,那是子女自己的事情,也不必存什麼希望。

再見吧!

人生本來就是如此的。

父子之間一責善,問題就大了,這是一面;在另一面,

萬一遇到父母是壞的呢?

也同樣的,子女不可以對父母責

善,不可過分要求父母好。

孟子為什麼推崇舜?

舜的家庭狀況是「父頑,母囂,弟

傲」。

父頑這個「頑」不是頑皮,是非常固執成見、貪婪,

什麼都是我的,像土匪一樣。

母囂,囂就是潑辣,十足的潑

婦。

假如有人在她門口弄髒了一點,她可以拿把菜刀,到人

家門前罵上十天半月。

弟傲,對於父母的壞處,他都有遺傳

了,對這位哥哥舜,視如眼中釘,想整這位哥哥,是一個現

代所謂「太保」型的人物。

舜就出自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

母。

7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但舜和弟弟卻截然不同,舜成為聖人。

這在佛家的學術

而言,應該是宿世種的因,現世的果報。

在現代科學的遺傳

學來討論,據我個人的研究,則屬於反動的遺傳。

從歷

史上可以得到許多例證,父母非常老實的,往往生一個兒子

很調皮;父母很調皮的,往往生一個兒子很好。

道理就是

反動遺傳,也是基因的大問題,這是我個人的研究。

如果

在外國,依此寫一部專書,那就不得了啦,也許要轟動一番。

這個道理是根據生理學而來。

例如一個好人,他的行為

絕對是好的,可是這個好人是勉強做的,其實他對人恨透

了,想發怒又不敢發,於是許多情緒都壓制下去了。

這種被

壓制的忿恨怨氣,潛伏在下意識裡,遺傳給了下一代,於是

這孩子將來又兇、又壞、又狠,充分表現了上代內心中壞的

一面。

至於一個壞人,也有大好心思的時候,他的這一面剛

好遺傳到子女身上,這個幸運兒,將來就會孜孜為善。

舜就

是這樣一個人,再配合他自己的先天稟賦,以及後天努力,

於是成為聖人。

舜有這樣一個家庭,他的父母及弟弟,多少次要害他,

致他於死地,而他都幸運的躲了過去,後來當了君王,他還

是依舊愛他的父母,以及弟弟。

再說堯,也是聖人,他生的

8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兒子丹朱卻不太好,對堯不孝,而且不肯學好。

堯沒有辦法,

於是發明了圍棋,教他兒子下棋,這是他的教育法。

至於象

棋,則是周公為了教他的姪子成王而發明的。

這些上古的教

育工具,現在發展培養出國手了。

總之,父子之間,雙方應該不責善啦。

宋明以後的理學

 

下確有不是之父母。

我們現在也為人父母,反問一下,我們

樣樣都對嗎?

隨時都有做錯的可能,也有教錯的時候。

是,身為兒女的,自己應該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精神

來對待父母,父母有時要寬恕子女,而子女尤其要孝敬、體

諒、瞭解父母,爲了孝道,設法婉轉改變這個不是的父

母,這樣並不是對立和反叛。

所以「父子之間不責善」,不

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相互的。

擴而充之,不但父子之間如此,師生之間也是如此,長

官部屬之間也是如此,都不能責善。

過分的要求,終究會發

生問題的。

明太祖朱元璋,讀《孟子》到:

「天將降大任於

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才肯承認

孟子是聖人。

我則讀到《孟子》這一節,最贊成孟子被稱為

聖人,他如此通達人性心理,而處理方法又如此之適當、清

9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楚,真讓人拍案叫好。

許多人把孩子寵壞,也是這個道理;過分注意孩子的身

體,過分的愛護,反而把孩子的身體弄壞了;不經鍛鍊,則

失去了應有的抵抗力。

假如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一旦國家

有事,還能夠去報國為民嗎?

這也可以說是「責善」的錯誤。

這一段話,是公孫丑提出來問孟子的。

那麼我們要研究

了,公孫丑為什麼會向孟子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來?

當然不是

師生之間,吃飽了飯沒事做,在這裡閒磕牙。

閒磕牙的話,

也不會把它紀錄下來,傳諸後世了。

或許是有問題家庭,向

公孫丑請教,公孫丑沒辦法作答,只好來請教老師了。

我們要知道,在孟子那個時代,貴族的子弟們非常驕

 

定,經濟繁榮,國民富強康樂,而後代子弟,每易墮落。

以看到今天社會的繁榮,不禁為之擔心。

所謂「多難興邦」,

現代青年要多加警惕,不要一代不如一代。

 

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

 

因為談到父子之間的教育問題,讓我們看看曾國藩介紹

10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的有關父親教子弟的一則筆記,他搜集得非常好,不需要我

們再整理了。

他並為這一筆記,安了一個題目叫「英雄誡子

弟」,內容是: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

恒有恭、謹、斂、退之象。

 

劉先主臨終敕太子曰:

 

「勉之!

勉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

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汝父德薄,不足效也。

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西涼李嵩,手令戒諸子:

 

「以為從政者,當審慎賞罰,勿任愛憎,近忠正,

遠佞諛,勿使左右竊弄威福。

毀譽之來,當研核真偽。

聽訟折獄,必和顏任理,慎勿逆詐億必,輕加聲色,

務廣咨詢,勿自專用。

吾蒞事五年,雖未能息民,然

含垢匿瑕,朝為寇讎,夕委心膂,麤無負於新舊。

任公平,坦然無類,初不容懷有所損益。

計近則如不

足,經遠乃為有餘。

庶亦無愧前人也。

11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宋文帝,以弟江夏王義恭,都督荊湘等八州造

軍事,為書誡之曰:

 

「天下艱難,國家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

隆替安危,在吾營耳!

豈可不感尋工業大懼負荷?

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

此最弊事,宜念裁抑。

衛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

恩。

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褊同弊。

已舉事,深宜鑒此!

苦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

周公之事,汝不可不盡撫順之理。

爾時天下安危,決

汝二人耳。

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

若能省此,

益美西楚,府舍略所,請究計當,不須改作,目求新

異。

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

至訊日,

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

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

歸已,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

名器深宜慎

惜,不可妄以假人,昵近爵賜,尤應裁量。

吾於左右,

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以貴凌物物不服,

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

聲樂嬉遊,不宜令過,

蒱酒漁獵,一切勿為。

供用奉身,皆有節度。

奇服異

 

12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器,不宜興長。

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

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復何由知眾

事也。

 

數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經營四海之志,而其教

誡子弟,則約旨卑思,斂抑已甚。

 

伏波將軍馬援,亦曠代英傑,而其誡兄子書曰: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

耳可得

聞,口不可得言也。

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

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子孫有此行也。

龍伯高敦厚周

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吾愛之敬之,

願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

父喪致客,數郡畢至。

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

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

類狗者也。

此亦謙謹自將,斂其高遠之懷,即於卑邇之道。

蓋不如是,則不足以自致於久大。

藏之不密,則放之

不准。

蘇軾詩:

「始知真放本精微」即此義也。

 

13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曾國藩說,歷史上的英雄們,思想、意境、度量都特別

寬大,就是所謂的「意量恢拓」。

我覺得現代的家庭、學校,

培養這一代的年輕人,特別需要注意這四個字。

現代的青年

人,差不多都胸襟狹隘,眼光短淺,薪水兩萬塊一月就可以

了,如果能夠賺錢蓋一棟十二層樓,那就更好。

他們沒有志

在天下,也沒有志在千秋萬世,所以今天的青年,看起來都

不可愛。

曾國藩說,古代的英雄,他們雖然自己有那麼大的器

度,那麼高的成就,可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弟上,卻都流露出

恭謹、謙退的修養。

於是他列舉出幾位前輩英雄教育子弟的實例來。

劉備病危,在快斷氣的時候,當著諸葛亮告訴他的兒子

阿斗——劉禪,「勉之!

勉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

而不為」,他說「你要好好的努力啊!

不要因為一件小小的

壞事,沒什麼關係就去做;也不要因為一件應該做的好事,

是一件小事,而不去做」,這是劉備吩咐兒子的話。

有些人往往看見一件東西很可愛,譬如上餐廳時,見到

桌上一個擱筷子的竹型小陶器,認為這不值幾文錢,沒有多

14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大關係,順手把它帶走,這就不對。

他又告訴阿斗:

「一個人惟有自己賢,有道德才能使人

家敬服,你可不要跟我學,我一輩子都不行,我的道德修養

還不夠。

你跟丞相諸葛亮好好學,你對丞相,要像對我一

樣」,所以阿斗稱諸葛亮為尚父,就是義父義子的名分了。

劉備這幾句話是真心話,也很厲害,好像是一根繩子,

他臨死這一下子就把諸葛亮套住了。

歷史上還有一段,記載

他對兒子說完了以後,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那又更厲害

了。

他說:

「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

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說,你的學問能力,比曹操大兒子

曹丕高了十倍,你看著辦,我這個孩子,如果能夠幫助他站

得起來,你就幫助他;如果你幫助了他,而他仍然站不起來,

那麼你就自己幹吧!

劉備這幾句話一出口,諸葛亮立刻跪下

去,表明絕無取而代之的意思,自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

已」。

也就是說,你放心的去吧,我絕對不會坐這個皇帝位

置,而且幹到死為止,決不變心。

這兩條繩子把諸葛亮一套,他只好六出祁山了。

諸葛亮

也的確履行了他的諾言,一直做到死為止。

但話說回來,劉備教他兒子的這段話和他對諸葛亮說的

15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話,也的確都是真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非常清

楚自己的兒子是一塊什麼樣的料,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是怎樣

一個人。

古人說的「知子莫若父」,瞭解孩子最清楚的是父

母。

有時候家長對子女做的事會處理不當,那是由於他們偏

愛,溺愛的結果,父母被自己的偏愛、溺愛心理蒙蔽住了。

劉備教出來的兒子,也是第一流好手。

儘管往昔有許多

人,對劉禪責備批評,我認為他應該是第一等聰明人。

當諸

葛亮死後,他一看輔佐無人,已經不可為了,不如投降到司

馬昭那邊,方為上策。

當他做了安樂公以後,司馬昭還測驗

過他,問他過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不順心的地方?

他立刻

說:

「此間樂,不思蜀」,歷史上依據他這句話,批評他沒有

出息。

事實上,他是第一等的高明。

他如果不這樣說,性命

都會丟掉,所以劉禪到底是劉備的兒子,真有一套。

讀歷史,要懂得當時的時代、環境,再設身處地的去思

考研究。

否則的話,就會被歷史騙過。

如果自己執著一種成

見去讀歷史,就更容易陷於主觀的錯誤,得不到客觀的事理

與真相。

再從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中,也可以看出劉禪的

聰明。

他玩弄了這位義父,諸葛亮對他毫無辦法。

他而且擅

16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於辭令,很會說話,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他「引喻失

義」,沒有理由的事情,在他嘴裡都可以說出一套理由來,

用種種的譬喻,來說動人,就像淳于髡想用嫂溺的比喻來說

動孟子出來為齊國做事,以拯救天下一樣。

阿斗說的一些似

是而非的道理,非常好聽,歪理千條,可以把正理唬住。

是諸葛亮最痛心的事。

讀<出師表>,不要只欣賞它的文學價值,不要只看到

諸葛亮的忠誠,這不能算是讀懂了出師表。

事實上裡面多是

他最痛心的話,諸葛亮等於說,你父親這樣誠懇的把你託付

給我,而我也對你付出了這麼多的心血,可是你這個乾兒

子,卻是如此的不爭氣,有這麼多毛病。

再回到曾國藩的「英雄誡子弟」筆記的本文。

他第二個

引用的是西涼李嵩的訓子故事。

所謂西涼,時代上是三國之後,吳、蜀、魏相繼滅亡,

所謂三國歸於晉,由司馬家立國為晉。

西晉、東晉共有兩三

百年,天下非常紛亂,成為軍閥割據的局面。

此一時期,歷

史上稱作「南北朝」,而南方有東晉、宋、齊、梁、陳、隋

等的所謂六朝。

李嵩便是在西晉與劉(裕)宋之間,在邊區西涼稱王的。

17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歷史上描寫他「秉性沉重」,很少說話,看起來很老實,頭

腦非常聰明,器度寬大,學通經史,並熟兵法。

如果以現代

的地域文化觀念來衡量,或許要奇怪,遠在甘肅以外的邊區

地方,怎麼會培養出這樣飽學的人才來。

要知道,在那個時

代,現在文化發達的江蘇、浙江、福建等地,還是沒有完全

開發的地區。

中國的文化,是由西北發源,經中原而慢慢發

展到東南區域來的。

所以在那個時候,西北地區的文化水

準,還是很高的。

最初,李嵩是在那裡做地方行政首長。

當天下大亂,中

央政府失去控制力的時候,他就自己在西涼稱王了。

李嵩下

手令告誡他的好幾個兒子當領袖的原則,他在手令中的意思

是:

一個當領導人的人,對於部隊的獎勵或懲罰,要非常小

心謹慎。

不可以憑自己的好意,對所喜歡的人多給獎金,或

升他的官;對所討厭的人,就不重用;這都不是用人之道。

要親近忠正的人,疏遠那些唯唯諾諾專拍馬屁的小人。

不要

使左右的人「竊弄威福」――這一點很難做得好,左右的得

力幹部,往往在大老闆不知不覺間,掌握了許多的權力。

是精明的領袖,越是容易被左右的大臣專權玩弄,這是作領

18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導人要特別注意的。

對於毀譽的處理態度,對於別人批評自己的話,聽到時

要能做到聽見如同不曾聽見一樣,但並不是糊塗,而是情緒

不受影響;對於批評的話,是真是假,有理無理,要心裡明

白。

至於恭維的話,差不多都靠不住的,所以毀譽之來,不

要輕易受影響,應該自我反省,了解這些批評或恭維,究竟

是真是假。

至於聽到對其他人的批評或讚許,同樣要留心,

究竟是真的,還是別有用意。

但有時候,甲乙兩人,本來意見不合,而丙對甲說,「乙

某說你很好」,這句話雖然是假的,卻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

和睦,是善意的妄語。

反過來,如果老老實實的說「乙某對

你有意見」,那事情的發展,可就會更壞了。

擴而大之,在處理人事是非的爭執之間,在聽取部下雙

方或多方不同意見時,如總務說非要增加某一設施不可,而

會計說沒有預算一定不給辦。

這和打官司一樣,各有各的理

由。

身為領導人的,聽了雙方的意見,到底該辦不該辦,就

非做判斷,下決定不可。

這時,一定要和顏悅色的來處理這

件事。

即使某一方面有欺上瞞下,或者犯了什麼嚴重的過

失,必須加以處分,但在言辭態度上要儘量和藹懇切,使對

19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方知道懺悔,改過。

甚而聽了假話,雖然明知道是假話,也

要注意聽取,也許其中一兩句是真話,同時假話也會反映出

真相來。

假話如有矛盾,更是找尋真相的線索。

所以不可以

先有成見,認為說話的人是壞蛋,非判他死刑不可,這就容

易冤枉了人。

更進一步,能讓人儘量說出他想說的話來。

話聽話時,還要態度輕鬆,聲音溫和,每件事,務必聽取多

方面的意見,正反不同的意見,千萬不可自認絕頂聰明而獨

斷獨行,自己想到怎樣幹,就一意孤行的幹了,那就不得了。

他繼續告訴他的兒子說,他蒞事五年——實際上他的從

政經驗,當然不止五年,這是以他自己掛起招牌稱王,計算

的年歲——雖然沒有做到使老百姓絕對平安,但「含垢匿瑕」

一個做領導的人,首先就必須做到「含垢」,對於一些髒的

事情,不但要包容,甚至有時要去挑起來,有時還是冤枉替

別人挑的。

尤其要替部下挑許多擔子,部下錯了,寧可讓人

責備自己。

為了培植部下,愛護部下的才具,給他再有努力

的機會,領導人就要「含垢」。

這種修養可真不容易,誰都

愛臉上有光彩,含垢則是將灰泥抹到自己的臉上,這就要氣

度恢弘,才能做到。

「匿瑕」,是須包容部下的缺點。

天下人誰都有缺點,

20

孟子·離婁上

(一)第一次修正稿

 

做領導人的,必要包容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