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334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x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六十九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2014/04/20台孝廉講堂 档名:

57-109-0069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十九句,【忠孝】之二十三。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一十八頁,第二段:

【又曰。

豈惟怨怒不可使有宿物。

即要父母兄弟從天理上行。

要父母兄弟愛我親我。

此是好意。

亦不可肚腸太急。

著手太重。

太重。

則執而不轉矣。

這一段比較簡單,我們看這個字句解說:

『宿物』就是累積在我們心中的念頭,這個念頭,老法師在講經常常講,就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物」如果从佛法上解釋,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

「宿」是指我們多生累劫以來的習氣。

「宿物」,如果照這一段字義上的解釋,就是我們跟長輩或是父母之間曾經有一些怨、或者怒,生氣的這種阿賴耶識的種子,「宿物」就是我們的業識,佛家講神識。

我們将神識、業識分成身、口、意三業,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就是殺生、偷盜、邪淫。

口四就是惡口罵人,兩舌是非,妄語、綺語;貪、瞋、癡,這個意業最難除。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面就提到,比如說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恩仇報復念、貪念、淫慾念、褊急念,像這些我們以為別人不知道,但是都入阿賴耶識。

法達禪師去見六祖大師,因為法達禪師有傲慢心,因為他讀誦《法華經》三千部,他見了六祖大師,他頂禮的時候頭不著地,就是不夠恭敬。

六祖大師說,你心中有一物,那個地方就有提到一物,你心中有個執著,你心中有我慢。

這一段我們過去,在講經的時候講得很多,「宿物」是儒家的用語,如果跟六祖大師講的這個你心中有一物就很接近了。

再跟唯識學裡面彌勒菩薩所講的,老法師常常在開示講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那個識就是「物」。

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六根接觸六塵,把我們的這個無量無邊的,百千萬億的妄想,用一句阿彌陀佛來轉念。

它的目的就是把它轉成阿彌陀佛的種子,那就是清淨的種子。

我們的起心動念,其實惡念多善念少,各位如果常常這樣去觀照的話,你會發現是真的惡念多善念少,我們八識五十一個心所裡面,所以這個「宿物」就是,心中有一物、有執著。

『肚腸』就是心腸、心思。

『著手太重』,「著手」就是用力。

我們來看這個白話解釋,它說,做子女的,你不只不應該把這個,怨恨怒氣積存在心中,同時你也要引導父母兄弟,向著天理之路來行走。

什麼叫天理之路?

天理之路就是我們常講的性德,還有我們前面所探討過的,天性、血性、真骨血,這個都叫作天理之路。

大舜把他的父親瞽叟,當成至尊、至聖、至神、至仁、至慈,這個叫作天理之路。

那裡面我們有提到,我們怎麼去孝養父母、去奉事父母?

就是要從這個天理之路,天性下去「著手」,沒有一些磨擦,沒有一些衝突,就是「幾未動」,大家沒有發生不愉快。

家人在一起,兄弟、姐妹在一起,難免在日常生活裡面,多多少少都會有磨擦,甚至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會有,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習氣、執著很重,我們都隨順習氣,隨順情緒,現在講就是跟著感覺走。

所以「幾未動,挑動他」。

如果你這個種子,沒有起現行,你趕快就把這個天性引出來,就挑動他,「幾甫動,接引他」。

那麼已經造作了,那怎麼辦?

就用這個天性來接引他,「幾有失,挽回他」。

已經發生衝突了。

父母之間、兄弟之間,已經發生這種所謂的怨跟怒,那怎麼辦?

那你要去轉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在你的心中。

不是在對方,在你的執著放不下,在你的我貪、我愛、我瞋、我癡。

你放不下這些習氣種子,還有傲慢。

如果已經產生衝突了,有怨了,有怒了。

那你一定要去化解,這叫「幾有失,挽回他」。

否則的話,這個鴻溝會愈來愈深,裂痕會愈來愈大。

那麼是「以心斡心」,前面我們探討過,用這個心念去轉,叫「以心斡心」,「視無形、聽無聲的工課」,這個無形、無聲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性,我們的自性,它是無形無相的。

你要找它的體找不到,但是作用恆河沙。

你根塵接觸都是它在起作用,大經裡面講:

說我們這一念心叫真空妙有。

實相是什麼?

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的本來面目。

它無相、無不相,它的體是無相,就是這裡講的無形無聲。

可是雖然無形無聲,你看得到、你聽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萬物,那就是我們的「見性」,你所聽到的聲音,不管這個聲音是你喜歡聽,或是不喜歡聽的。

就是我們的「聞性」。

毛病出在我們喜歡聽的,我們起心動念攀緣了;我們喜歡聽的,我們起了貪愛心。

我們不喜歡聽的,我們起了一個排斥的心,起了一個瞋恨的心,這叫「攀緣取捨」。

你喜歡聽的,就攀這個緣,就把它抓過來。

你不喜歡聽的,就把它推出去。

都在你這一念心造作。

這個體是無形無相的,這個「見性聞性」,老法師跟我們講六根接觸六塵,你的見聞覺知就變成六識了。

如果你覺而不迷,六根接觸六塵,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見聞覺知就起作用,聽得非常清楚,看得非常清楚。

但是內心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我們稱那個功夫叫「三昧」,叫「定慧等持」,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故不待行事不從,當見志不從時」,什麼叫「志不從時」?

你想要講的目的,他不一定順你,你所講的話,兒子不見得會順你。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講的他不聽,你明明是為他好。

他就是不見得會聽。

為什麼?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我見啊,堅固不移的,不移是不會改變的,根深柢固的我見,我見的第一條就是身見,破不了。

你有你的想法,兒子有兒子的想法,女兒有女兒的想法,你左右不了他。

尤其現在吸收的資訊特別快,網路電腦,你還沒有講,他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了。

他都去學來了,你怎麼講他,他已經開始,知道怎麼跟你回話了。

所以現在的父母對小孩,都很無奈,就這個道理。

因為邪知邪見太多,在網路、網絡電腦,裡面就可以取得了。

還有同儕、同學之間,所聽來、所薰習來的,還有他自己本身,過去生的習氣。

你如果瞭解以後,你知道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我見。

你要怎麼辦?

你要用智慧,你要去轉你的心念。

這「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心轉,他就跟著你轉了。

磁場就跟著你轉,家裡的環境氣氛就跟著你轉。

你不轉,統統不會轉。

所以「志不從時」就是你想要這樣,但是他偏偏不配合,他不聽你的話,那父親、母親也是一樣,那怎麼辦?

你要費盡心機啊,孝子要費盡心機,你唯有這樣,才有辦法能心與之一,你才有辦法跟父母同心。

未始有違,才不會違逆。

才不會產生不孝,如此而誠,如此而順。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就是要誠跟順。

現在都是父母跟爺爺、奶奶,順這個兒子跟孫子。

在大陸叫作小皇帝、小公主,什麼都是他先,對不對?

吃東西是小孩子先,吃飯也是小孩子先。

《弟子規》裡面講,「長者先,幼者後」。

大家都沒有把他教好,它說如果你能夠誠跟順,你就可以把父母親跟我,「聯屬一本之真原」,每一個人都有天性,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天理之路,你要去接引他,挽回他。

那麼「團團會在這裡」,會在哪裡?

會在這一念天性,就是大舜化解他跟他的父親、母親,跟傲慢的弟弟之間。

就是團團會在那個天性,最後終於改變了業力,大舜的德行成為聖人,聖人如果按照佛家的標準就是什麼?

圓教初住位的菩薩,圓教初住位的菩薩就是聖人,為什麼呢?

他破我執、法執,破根本無明,見法身,就是成佛。

在天臺宗裡面講的六即佛,叫什麼?

叫分證佛,叫聖,賢就是菩薩。

「團團會在這裡,便把天地同根,萬物同體之真原」,團團會在這裡。

這就是佛家講的,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就是什麼?

成佛。

成佛才有辦法怎麼?

才有辦法做到這裡所講的,「天地同根,萬物同體」。

那就是淨空老法師常常講的,一切虛空法界眾生都是我自己。

佛家常常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不就這個意思嗎?

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就是這裡講的「天地同根,萬物同體」,平等法界。

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入一真法界,入絕待真如。

沒有相對的能所,那怎麼樣才可以,沒有相對能所?

要破我執,破法執,再破一品根本無明,你才有辦法證得六祖大師那個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空妙有。

讀到這裡的時候就感覺,儒家的境界也很高。

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境界、意境跟佛家很接近了,「團團會在這裡」。

「同共一法身」,就是「團團會在這裡」。

那只是用詞不一樣而已,佛家講叫「同共一法身」,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清淨的佛性。

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迷的話叫眾生,悟的話叫作成佛。

迷的話佛變眾生,悟的話眾生成佛。

就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佛法最後的究竟是什麼?

「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見解都一樣,所以《金剛經》裡面講「無諍」,這裡講「團團會在這裡」,到這個境界跟你講結果是怎麼樣?

小到你跟父親跟母親,兄弟姐妹,怎麼不能感化呢?

怎麼不能夠同生極樂國呢?

是你自己做不到,你不願意放下那個執著,你不願意放下那個,我貪、我愛、我瞋、我癡,「我」最大,如果你能夠做到放下、看破,瞭解這個「天地同根,萬物同體」。

那這裡講,「何性命之不周,何位育之不行」。

「何性命之不周」就是說,哪一個人不能夠,恢復這個天性呢?

「何位育之不行」就是說,再怎麼樣頑劣的人,都可以調伏。

哪一個不能夠教化呢?

老法師說聖賢是教出來的,好人也是教出來的,就是這裡講的「何位育之不行,何天下之事變經權」。

哪一件事情,不能夠通權達變呢?

以上所講的,就是這裡講的,你要把父母兄弟引到『天理上行』,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這個,都是在我的「靈明斡運中」,靈明就是我們這一念天性。

要讓他們,『要父母兄弟愛我親我』這是好意。

『亦不可肚腸太急』的意思是說,不要,「肚腸」就是心腸,不要太過心急。

「著手太重」就是做法上不要太過粗重,要怎麼做呢?

一般俗話講,無聲勝有聲,如果家裡吵架的話,如果你跟父子、母女,或者夫妻吵架的話,各人看各人的,你吃你的飯、我吃我的飯,你睡你的覺、我睡我的覺,各人回到各人的房間,你看你的電視,我去聽我的音樂,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還是相敬如「冰」,冰是冰塊的冰。

那怎麼辦呢?

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你慢慢從自己去改變,你不要去改變對方,你改變,你做個示範跟典範,你先把你的習氣毛病先改掉,先把你的執著先放下,先把我慢放下。

你觀照看看,不只是你在讀誦經典,在家裡念佛、拜佛,讀誦經典,你不就是要轉成這個清淨嗎?

你不是要轉這個苦境嗎?

你不就是要離苦得樂嗎?

所以這裡講,做法上不能夠太重,太粗重。

反而會怎麼樣呢?

會形成固執的現象,沒有轉圜的餘地,我們中國人講的,事緩則圓。

如果你這樣精進用功,再經過佛力加持,「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老法師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

你心轉,一切的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就跟著你轉了。

《地藏經》裡講轉經,轉三遍,轉五遍,就是要轉變你的習氣,轉變你的毛病,轉變你的觀念,是這個意思。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段:

【又曰。

又有四等父母。

待孝尤切。

而不孝之罪。

特甚他人焉。

一曰老。

二曰病。

三曰鰥寡。

四曰貧乏。

父母當少壯時。

食息起居。

猶能自理。

至龍鍾鵠立。

扶杖易仆。

寒夜苦寂。

鐵骨難挨。

又如偏風久病。

坐臥不適。

遺溲叢穢。

席薦可憎。

子所難奉惟此時。

親所賴子亦惟此時。

又如老境失耦。

寒暖誰問。

形影相對。

心話莫提。

丈夫猶自可。

嫠婦可奈何。

就使兒孫滿前。

耦者耦。

稚者稚。

人人鼾睡去。

箇箇樂事歸。

漏聲長處不堪聞。

枕邊淚濕與誰語。

有孝兒孫。

頗能顧養。

猶將冷意。

暫託熱腸。

不幸而母我者。

乘慣撒潑。

姑我者。

橫面阻絕。

祇護半點骨血。

空博一生淒楚。

又有撫字財匱。

婚娶力竭。

健少年。

經營肥暖。

老窮人。

搔首躊躕。

望一味以垂涎。

丐三餐而忍氣。

夜爨晨炊猶罵閒食。

紡績抱孫尚呪速死。

此數等父母。

怨氣尤足動天。

為子孫者。

行孝益當倍於常兒。

勸化者。

亦於斯為喫緊也。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的字句解說。

『鰥寡』二百一十九頁,「鰥」就是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

『龍鍾鵠立』「龍鍾」就是老態龍鍾,就是衰老。

「鵠立」「鵠」就是一種鳥,站的時候是一只脚,看起來好像很孤獨,這叫「鵠立」。

「龍鍾鵠立」人老的時候行動不便,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就像「龍鍾鵠立」。

『扶杖』就是拿著拐杖。

『易仆』就是容易摔倒。

『偏風』就是中風,半身不遂。

『遺溲』就是大小便失禁。

老人家都會,很麻煩。

每一個人都會經過生老病死的過程,那是很痛苦,很無奈的。

所以做子女,在這一點上就要盡孝。

記得我母親生病的時候,就曾經有這個現象,大小便失禁。

所以你在服侍父母的時候,要特別尊重他,要給他尊嚴。

他們還是放不下這個我執。

因為當時,我家的沙發是布做的,不是一般的塑膠皮,是布沙發,像有這樣老人在家,就特別要注意、留心。

比如我在上面鋪一層,防這個糞便滲透的,這種塑膠布,它才不會去滲透到整個沙發,不然你沒辦法處理,這個必須跟父母溝通,否則他會認為他尊嚴受損。

我當時就比較麻煩,我媽媽她是瘖啞人,就比較不好溝通。

她當時也有這種現象,就是『遺溲叢穢』,就是糞便失禁,但是她不能轉境界。

那我們做子女的只有孝順,來服侍她,我们要和顏悅色,你不能夠馬上臉色大變,她會感受得出來,說你是不是瞧不起她?

你是不是在埋怨她?

這個心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生滅心,馬上展現在我們的臉上。

我們的態度上,我們的表情上。

我們講那個樞機主教單國璽,他也算修得非常好,我以前講他的故事,最後的生命之旅的時候,他去演講的時候,大小便失禁,他在講席上整個尿出來以後,滿地都是尿水,他當時非常非常地難過,非常地難堪。

那個「我」跑出來了,他說上帝跟他開這個大玩笑,怎麼在眾人面前,讓他這樣的難堪呢?

有一次,離廁所大概幾步路而已,他走不到,動作很慢,糞便就掉下來了。

旁邊那個男看護就責罵幾句說:

幾步路你都走不到。

他當時兩個眼睛,一直看著那個男看護,他顯出那種眼神就是很無奈,很痛苦。

他說我堂堂一個,臺灣區的樞機主教,他們天主教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樞機主教。

位尊,他的地位非常尊貴,他說我堂堂一個樞機主教,怎麼落到今天這個田地、這個地步呢?

後來他悟了,他說上帝,就好像他是一棵老樹,上面還有幾片黃的葉子,還沒掉下來。

他說上帝,給他這兩次的考試,就好像一陣風,把他這棵枯樹上的樹葉,最後把它掃得一乾二淨。

這什麼意思呢?

就把他最後的執著打下來,破他的執著,破他的我執。

如果是我們佛家來講,破我執就是正覺了,就阿羅漢了。

如果是菩薩的話,就圓教初信位了,圓教初信位到七信位了。

所以這個「遺溲」,是大小便失禁。

人都會經過這個,生老病死的過程。

如果子女不孝的話,要送到醫院去,要送到安養院去。

如果你腸胃還不好,你業障如果重的話,那更可憐,怎麼可憐法?

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要用男看護跟女看護,護理人員,連大便都要用挖的。

所以《無量壽經》裡面講說,「惡臭不淨」,真的是這樣。

我們這個身體,佛陀跟我們講,九孔不淨。

所以還是求生極樂世界好啊,這個身體是業報身,九孔不淨,身為苦本,無有樂者。

這個「遺溲」,在講老人的無奈跟痛苦。

我們做子女的要去盡孝,就在這個時候。

所以我有一個蓮友姓周,他這不錯,他以前都跟我一起助念,他現在在哪裡呢?

在臺大醫院,照顧那個癌症病人,癌症病人送到那邊去,子女都沒有到。

禮拜天、禮拜六去看一下而已,看一看就走了,把福報給這些護士去修,給像周居士去修。

周居士一個禮拜,他做生意,他做建築裡面排水溝的工程,水管工程,他專門在做這個,他自己一個禮拜抽一天,為什麼呢?

因為他常常跟我去助念,見識到生老病死,很痛苦,他要親自下去體會苦的真諦是什麼?

他要去實踐,他要去學習什麼叫作「轉染成淨」?

人看到大便都會怕,看到糞尿就覺得很噁心,碰都不敢碰。

你要有定功,你要有轉識成智的「定慧等持」的力量。

這個是什麼?

是你要有信心,我們性德必須要開發出來。

周居士就跟我講,他一個禮拜去做一次,要餵食,餵食就是餵老人吃飯。

事實上,老人身上都有很重的惡臭味,還要幫他沐浴。

所以沐浴叫「浴佛」。

平常一年一度的「浴佛節」,釋迦牟尼佛,那個悉達多太子,我們都會浴那個佛,對不對?

但是你有沒有去浴這個「佛」呢?

家中都有兩尊佛,父親跟母親,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阿彌陀佛。

你有沒有去「浴佛」呢?

浴就是清淨,有沒有呢?

還是你交給外勞,去幫他洗澡呢?

對不對?

所以如果你讀《無量壽經》,如果你念佛,你再加上這樣盡孝,那你功德圓滿,你淨業三福第一福修到了。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做到了,你那个德行不一樣,我不騙你的,你所展現出來的磁場跟氣質,跟你的法相,跟德性,還有你的德風,完全跟人家不一樣,為什麼?

因為你做到了,你盡性,你盡孝。

我們要學習怎麼樣呢?

要把那個憎愛心拿掉,憎就是討厭,愛就是喜歡。

所以要離開那個善惡對待,不容易啊。

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對待,不容易。

「叢穢」,跟前面「遺溲叢穢」一樣,「叢穢」就是很多很多的,髒物跟汙物,特指糞便。

『席薦』就是草蓆,草蓆會弄髒,糞便會弄髒,我印象很深刻。

我師姐膽結石開刀,在臺北的新店慈濟醫院開刀,要開刀前痛得不得了,一直以為是胃部痛,結果是膽結石。

很大,這麼大顆,要開刀以前,偏偏是禮拜六,醫生、主治醫師都休假,要不然就去受訓上課。

我就求三寶加持,她就是一直吐,一直吐吐到膽汁都吐出來,吐到整個病床上都是這些穢物。

那你要拿衛生紙拿布,趕快擦乾淨,這個時候,這也是盡孝。

你對這些「遺溲叢穢」,你會不會起一個厭惡心呢?

這也是修行的一個境緣,那時候我家人,就是我師姐,要開刀前就很恐怖,會害怕。

我就開始用觀想的,老人家,我岳母就來啦:

哎呀,就是做香積,才會變膽結石啦。

我就跟我岳母講:

不是啦,做香積,不會變成膽結石,做香積是修福,老人家嘛。

我開始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我就觀想,事實上是什麼呢?

事實上我是在度家人,是要去除她的恐怖心,我們念佛號也是要去除我們的恐怖心。

這叫作轉境功夫。

我念差不多十五分鐘「觀世音菩薩聖號」,我就說法,我這個方法可以教給各位,家人難免有時候會去開刀,上手術房,你可以用這個方法。

有用。

一方面祈求觀世音菩薩,印光大師曾講,人在急難的時候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可以滅罪消災,是有用的。

我就念《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念念,因為小孩也都在,師姐都在,我念觀世音菩薩,念聖號差不多念十五分鐘,我就停下來開始說法,觀世音菩薩啊,你就化身成麻醉師啊,希望麻醉的時候,能夠順利圓滿,不會有任何狀況,用這樣觀想。

上達諸佛聽,佛菩薩就聽到了,那接下來再念十五分鐘「觀世音菩薩聖號」,再繼續說法,事實上是什麼?

在安病人的心、安大家的心。

我說,觀世音菩薩,你就化成護理人員,拿這個剪刀、手術刀的時候,希望要順利。

你不要以為,這是大醫院或者是名醫,或是什麼,就不會出問題,我講個笑話给你听,我們一個同事,他太太腦瘤開刀,到臺北最大的醫院去開刀,開刀完了以後,那是早期,現在應該不會這樣,現在醫學比較進步啦。

忙亂中有錯誤,就在開完刀的時候,線縫好的時候,護士說啊,糟糕了,那個線忘記拿出來,就放在腦裡。

好了,再重開一次,死掉了,這就是業力,業力牽引。

我就念觀世音菩薩,我就觀想說,觀世音菩薩,你化為無上大醫王,就是這個醫生,變成無上大醫王,用他的智慧跟經驗,希望手術精準,而且一切無礙。

護理人員能夠,成就這個開刀功德,圓滿無礙。

用這樣去觀想,後來真的開刀很順利,是有危險,但是很順利。

開刀完了出來以後,就吐。

就吐得很厲害,大概是反作用力。

還是怎麼樣,沒有辦法醫治,壓不住,叫護士來也沒有辦法,後來就是念佛,念佛號,一直念,求三寶加持,後來終於穩定下來。

對於『遺溲叢穢,席薦可憎』,我特別有心得,我自己有這個經驗。

再下來這個『嫠婦』,就是寡婦。

『漏聲』因為古代沒有時鐘,叫銅壺滴漏之聲。

銅壺滴漏是什麼呢?

是古代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式跟方法。

用銅壺裝水,水就答答答滴下來,用滴漏的聲音,來計算時刻,這叫作銅壺滴漏。

古代的人很有智慧,這叫「漏聲」滴漏的聲音,像現在家裡,如果擺大的時鐘,半夜很清靜的時候,答答答答,意思是一樣的,叫銅壺滴漏。

再下來『撒潑』就是無理取鬧,耍賴。

『骨血』就是骨肉,子女等後代。

『空博一生』的「博」就是得到獲取。

『撫字財匱』「撫」就是撫養子女。

「財匱」財匱就是錢財缺乏,沒有錢。

再過來二百二十頁:

『經營肥暖』這個「肥暖」就是肥甘輕暖,它是從《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是: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輕煖不足於體與。

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豈為是哉。

」「肥甘」「輕暖」是指生活過得很優裕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這一段的意思是說,當時孟子跟齊宣王對話,他說,國王你是不是為了吃東西吃得不夠好呢?

不夠肥甘呢?

還是你所穿的衣服,不夠溫暖呢?

不夠滿意呢?

還是你對這些,「采色」是说這些美的東西,比方說圖畫,布置,是不是這些「采色」,不合你的意思呢?

還是放的音樂聲音,不合你的意思呢?

還是這些寵幸,就是旁邊這些嬪妃宮女,不聽你使喚呢?

是不是這些東西你不滿意呢?

孟子說:

依我看來,國王啊,這些事情,大臣都可以提供給你啊,國王是為這些事情嗎?

這個意思。

『躊躕』的意思就是心情鬱悶。

『一味』就是同一種食物。

『垂涎』就是,因很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羨慕的樣子。

這個『丐』就是乞求。

再下來這一句,『夜爨晨炊』,這個「爨」是指什麼?

燒火煮飯,現在就是開瓦斯煮飯,開電鍋煮飯,這個叫作「夜爨」。

「晨炊」就是做早餐,煮粥,這個叫作「夜爨晨炊」。

『閒食』就是吃閒飯,老人家最怕被人家講說吃閒飯,無所事事。

『紡績』因為古代的家庭裡面都有紡織機,婦女就把這個紗,絲跟麻,把它紡織成紗跟線,來去做衣服去賣,貼補家用,這個叫作「紡績」的意思。

我們來看這一段的白話:

它又說,又父母有四種情況,更期待兒女來孝順。

如果這四種情況你沒有做到的話,有不孝的情形,他的罪過比其他不孝的人更嚴重。

哪四種呢?

第一種,就是父母親年紀大了,『老』了;

第二個,父母親生病了,這是『病』;

第三個,「鰥寡」,就是說父母親有一個先往生了,變鰥夫寡婦;

第四種,『貧乏』,父母親老年的時候沒有錢。

這四種你更應該要孝順,如果你不孝,那你比一般的不孝更嚴重,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

父母在年紀輕的時候飲食起居,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自理』就是自己照顧自己。

可是他老的時候,老態龍鍾的時候,像那個鵠鳥孤獨站立的時候,拄杖走路的時候,容易摔倒。

他在寒冷的夜晚,『苦寂』就是因為人老的時候都會有病,所以他夜晚的時候,可能就會痛苦難熬、寂寞。

『鐵骨難挨』,骨頭都不好,所謂現代人講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鈣化,膝蓋就不行,不是摔倒就是跌倒。

身體的骨頭僵硬難以忍受。

所以我们学佛人現在有一定年紀的人,五十幾歲以上骨頭就已經不聽指揮了,加上很容易鈣化。

有一個方法可以延長骨頭使用的時間,膝蓋、兩個腿,什麼事情?

拜佛,這是我的經驗,拜佛你的腰不容易被閃到,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以前虛雲老法師一個晚上都是一千拜、兩千拜。

懺公老法師每天最少八百拜、一千拜,老人家八九十歲啊。

我知道很多師兄師姐是以拜佛作修行。

而且拜佛要慢慢地拜,拜佛本身也是在修定、修慧,修這個禪定功夫。

如果你拜的時候怕打妄想,有一個方法,你拜的時候,稱念佛號完了以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這樣給它算的話,大概合掌拜,站的時候是五聲,拜下去起來也是五聲,剛好是十念法,印光大師說的十念法,也是一個很好的修行,這是印光大師說的。

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體禮佛,身、口、意都在禮阿彌陀佛,很容易伏住妄想雜念。

老人家「鐵骨難挨」,『又如偏風久病』,就是中風的人他久病在床,現在的話叫,很容易長褥瘡,所以你要定時給他拍背、給他翻身,你不能固定讓他睡一個姿勢。

因為他中風了,他沒有辦法自行翻過來,你必須常常給他翻背,他才不會長褥瘡。

常定時給他拍背,幫助他消化,也是等於他運動。

中風久病,不論他坐跟臥、躺著,都很不舒服。

「遺溲叢穢」,大小便失禁,草蓆,現在叫床單,都會有穢物,屎尿穢物,汙染了整個草蓆,讓人看了會很難受,就是『可憎』。

然而做子女的,孝順也在這個時候,『難奉惟此時』,難行能行,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是盡孝;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是功德;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不起執著,沒有憎愛,就會跟性德相應,就是功德。

而做雙親的依靠兒子,也在這個時候。

另外就是『老境失耦』,年老的時候老伴走了,誰來跟他們噓寒問暖呢?

『形影相對』,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邊,獨自面對自己,叫做「形影相對」。

『心話莫提』,他心中有話要跟誰說呢?

做丈夫的,如果他的妻子先走,這個叫做『丈夫猶自可』,就是說鰥夫還可以自己,男人就比較容易排解寂寞。

『嫠婦可奈何』,如果是說寡婦怎麼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