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巧发力秘籍教程.docx
《羽毛球巧发力秘籍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羽毛球巧发力秘籍教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羽毛球巧发力秘籍教程
羽毛球“巧发力”系列
(一)向杨过学羽球发力
很多球友都知道发力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是怎样有效练习才能迅速提高发力却心中没底,感觉练了很长时间的哑铃,可是手腕发出来的力还是很小,击球没有爆发力,应该怎么办呢?
杨过做为金庸笔下的大侠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他的成长故事大家都也肯定如数家珍。
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他的成长经历,看看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因为如果杨过也打羽毛球的话,他将是有史以来最顶尖的羽毛球球棍。
杨过的早年经历
杨过在他成长早年期间不断尝试改换门庭,后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门派和师父,成为一流高手,初出江湖闯荡历经磨难,武艺也是东学一招西学一式,难入大师行列。
十三岁巧遇欧阳锋,认做父子,学了蛤蟆功,被郭靖带到桃花岛。
十四岁被送入武林第一大教—全真教,后因与师父不和,跑了出来。
十四岁杨过正式由小龙女传授古墓派各项武功,并如此过了近三年。
十八岁偶遇洪七公,并和其上了华山绝顶。
在华山之巅,欧阳锋与洪七公颠峰对决,大战三天三夜,全天下也仅他一人得见,收获自是不小,也因此初学打狗棒法。
至十八岁,杨过已是一流高手,初出江湖,便夺得武林盟主,但还是不敌李莫愁、金轮法王等人,为了对付李莫愁的拂尘还要找被黄药师逐出师门的铁匠冯默风打造一把大剪刀。
在绝情谷也因技不如人遭受许多磨难。
得剑
十九岁,杨过出现武学造诣上的第一个飞跃,领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境界,得助于玄铁重剑。
那年杨过身中情花剧毒,又被郭芙砍断一臂,悲苦激愤之余,机缘巧合,在神雕的引导下,找到了独孤求败的剑冢,剑冢中埋藏了独孤前辈生前使用过的四柄剑:
第一柄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这柄剑青光闪闪,锋利无比。
第二柄剑,“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
第三柄剑,“伸手去提第三柄剑,只提起数尺,呛琅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不禁吓了一跳。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
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
于是再俯身拿起,这次有了防备,拿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
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
‘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
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
’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
第四柄剑,“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
第一个飞跃---重剑
在发现了玄铁重剑后,神雕就开始指引杨过练此剑的剑法,练了月余,其又带杨过去附近的山洪中练剑,而后杨过武功大进。
金庸先生对这段经历予以了精彩的描述,原文摘录如下:
“话说杨过从石洞偶遇独孤不败之墓,得玄铁重剑,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就尤重数倍。
杨过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
“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
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
”再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哪一门哪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如此练剑数日,杨过提着重剑时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
同时越来越觉以前所学剑术变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
他一面和神雕搏击,一面凝思剑招的去势回路,但觉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
比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比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
比如一剑平胸直刺,只要劲力强猛,所生的威力,直比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
他这时虽然只有士手,不知不觉间膂力激增,数日之后,竟勉强已可与神鵰惊人的巨力相抗,一剑刺击,呼呼风响,心中也不自禁的大感欣慰。
他武功到了这个境界,便似登泰山而小天下,回想昔日所学的武功,颇有渺不足道之感。
第二个飞跃---剑理
与神雕练了月余,某日,神雕带杨过行了数里,隐隐听到轰轰之声,不绝于耳,越走声音越响,显是极大的水声。
转过一个山峡,水声震耳欲聋,只见山峰间一条大白龙似的瀑布奔泻而下,冲入一条溪流,奔腾雷鸣,湍急异常,水中挟着树枝石块,转眼便流得不知去向。
杨过会意,知道剑魔独孤求败昔日每遇大雨,便到这山洪中练剑,自己却无此功力,不敢便试,心中正自犹豫,神鵰大翅突出,刷的一下,拂在杨过臀上。
当晚他竟不安睡,在水中悟得了许多顺刺、逆击、横削、倒劈的剑理,到这时方始大悟,以此使剑,真是无坚不摧,剑上何必有锋?
但若非这一柄比平常长剑重了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施展不出,寻常利剑只须拿在手里轻轻一抖,劲力未发,剑刃便早断了。
其时大雨初歇,晴空一碧,新月的银光洒在林木溪水之上。
杨过瞧着山洪奔腾而下,心通其理,手精其术,知道重剑的剑法已尽于此,不必再练,便是剑魔复生,所能传授的剑术也不过如此而已。
将来内力日长,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
。
他在溪边来回闲步,仰望明月,心想若非独孤前辈留下这柄重剑,又若非神鵰从旁诱导,那么这套剑术已不可得见。
又想到独孤求败全无凭借,居然能自行悟到这剑中的神境妙境,聪明才智,实是胜已百倍。
他独立水畔缅怀先贤,又是佩服,又是是心感”。
第三个飞跃---无剑
自苦候小龙女十六年始,杨过重回独孤求败古墓,纵跃上崖,再看崖上的石刻,看到杇烂的木剑之下的石刻写道: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自此精修,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杨过心想:
「我持那玄铁重剑,几已可无敌于天下,但瞧独孤前罪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却无剑却又胜于木剑。
龙儿既说须十六年后方得相见,这漫漫十余年中,我便钻研这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便了。
」
自此而后,他日日夜夜勤修内功,精研剑术,每逢大雨之后,即到山洪之中与水相抗,以增出招之力,不觉夏尽秋来,自秋而冬,杨过用功虽勤,内力剑术却进展均微。
知道自己修为本来已至颇高境界,百尺竿头再求进步,实甚艰难,倒也并不烦躁。
而当海潮水至,他携了木剑,跃入白浪之中挥舞,但觉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齐至,浑不如山洪般只是自上冲下,木剑击刺之声越练越响,到后来竟有轰轰之声,响了数月,剑声却渐渐轻了,终于寂然无声。
又练数月,剑声复又渐响,自此从轻而响,从晌转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
至此,杨过终领悟独孤求败大侠“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与一神雕行走江湖,凭玄铁重剑、黯然销魂掌行侠仗义,被称为神雕大侠,最后兼济百家,终成大师。
从杨过可领悟到什么
在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里面,很多主人公都是因为巧遇、偶得剑谱,真经、秘诀之类而才改变一生,名垂千史。
而杨过的突破更多来自于他个人感悟、他的坚持,正如最聪明的做法反而是笨拙的坚持,对力量做到存乎一心,随心所欲地运用,也就用不着什么技巧了。
“杨过持玄铁重剑到山洪之中与水相抗,以增出招之力,在水中体会、揣摩许多顺刺、逆击、横削、倒劈的剑理,方始大悟。
后持木剑于海潮之中相抗,击刺之声从轻而响,从晌转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终领悟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杨过成功在于他的感悟,他一直在不断感悟这两条最重要、最简单的要领,用了十六年才得以参透其中的深意。
重剑的哲学是:
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
比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比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
但若非使用比平常长剑重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练不出来。
重剑的运用要求使剑人先增出招之力,其次逐渐懂得各种发力的剑理,最后轻松自如控制各种发力,达到欲轻则轻,欲响则响之境界。
故此杨过在悟剑过程中,先是持玄铁重剑练力,在山洪中揣摩剑理,最后是在怒涛终领悟欲轻则轻,欲响则响之境界。
当他提着重剑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时,越来越觉以前所学剑术变化太繁,花巧太多,才明白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
当他持木剑于海潮之中相抗,击刺之声从轻而响,从晌转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终领悟“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
当杨过“悟”通剑理后,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即无剑胜有剑之法。
杨过的成功又在于坚持,他相信他选择的方法,他相信他的感觉,他相信这种方法将给他带来新的突破,所以他坚持他这种练习的方式,即使这种方式在常人眼中不可理解,甚至认为是自讨苦吃的。
他相信重的东西可以让他体会什么才是轻;
他相信阻力更大越可以让他体会什么才是顺势;
他相信简单的就是最最重要的;
他相信更高的强度将带给他更大的突破;
他相信重复的练习才是成功的真谛。
(二)轻松发力,享受羽球乐趣(连载)
打羽毛球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什么?
发力,发力,还是发力。
学打羽毛球球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改进你的发力,羽毛球成长之路就是在于不断寻找发力的窍门,体会更佳发力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融为你的本能。
再好的球路、思路也得靠控制发力动作来实现。
很多球友在学习羽球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水平的突破往往就是在某个发力动作有了切身体会的感觉后,相应球路顿然熟练稳定,在积累了一定球路后,水平就大大上涨了。
如果能掌握发力的过程,也就是想象、感觉得到身体的力量是怎么传递的,那你就基本上能掌握打羽毛球的技巧了。
很多球友曾经问‘怎么练习发力’,我首先问他们的是为什么要练发力。
以前我会告诉他们,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即使我告诉他们怎么去做以后,他们也往往不会去做。
因为我发现,对于一个人来说,‘为什么要做’比‘怎样去做’更为重要。
所以,寻找一个强烈的理由,如果没有一个强烈的“为什么要做”的理由,最容易做到的“怎样去做”也会变得艰难无比。
提高你手腕、手指发力的力度有助于你远离受伤的危险。
你多一分轻松发力的体会,你就少一分受伤的危险。
很多球友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自由轻松自在地打球,但实际中却往往疲于奔命、甩大腿抡胳膊才能将球打到位,此时受伤的几率无时无刻笼罩着球场周围。
很多时候的受伤是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合理的方式勉强去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动作。
有效的发力练习方法不仅能够让你体会什么是正确的发力手法,而且在让你掌握手法的同时提高你的肌肉发达程度,让你发力越来越轻松,让你的能力控制范围越来越大,让你能做到以前你做不到的事。
你可以在不同体位、不同空间作出不同角度的发力,控制出各种角度、速度、落点的球路,让你在困境中扭转局势,让你能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球路,而这一切都只是在你微小的动作,轻巧的发力中完成。
许多人不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强烈的‘为什么要做’的想法。
只有找到了这个‘为什么’,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怎样’去做之路。
如果你是等到那天终于厌倦了那该死的球老出界、下网,俱乐部那个大嘴老是拿我找自信,单位比赛老是让我当替补,你才开始行动,这还尚属为时未晚,毕竟只是损失一些表现的时间、机会。
但要是哪天因为错误的用力方式扭伤胳膊、手腕才开始后悔当初应该加强锻炼合理的发力练习时,那就是亡羊而不一定能补牢了。
你渴望得到在球场上的自由、轻松发力、同台竞技的感觉吗?
如果你渴望得到什么,你就会对它充满热情,热情给你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和能量。
如果你对你的爱好都没有热情,你的生活就像一幅灰蒙蒙的风景画,没有美感、没有生气、也没有生命。
如果你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要先弄明白你为什么喜欢拥有它,以及为什么痛恨失去它。
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你就找到了马上行动实现梦想的动力。
发力=手法+力量
羽毛球发力包括两个关键的环节,一个是正确的手法,另一个就是肌肉的发达程度。
手法是什么咚咚呢?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大街上耍大刀的,马戏团里挥鞭子的,电影里面耍枪弄剑的,这里面都包含手法在里面(当然那些踢足球、踢毽子的不在此列里面)。
从整体上面理解,纯熟的手法的运用是建立在身体与手两部分的有效协调合作基础上,有一定发达的肌肉是羽毛球发力的基础,只有这两者的良好结合才能让你的发力具有惊人效果。
如果光剁下一只手摆在那里,鬼才相信它能打出一个后场球。
所以,大家看到某某打球惊人的力量、硕大的手臂,也不必羡慕更不需幻想如果拥有他那只手多好,因为就算它在你身上,身体与它的协调发力手法动作的也是得需要练习才能掌握的,也许你的运动神经也需要改造改造,意识软件也需要升级升级才行。
掌握发力的手法其实就是掌握如何驾驭你手中的拍,哪天如果你感觉到‘球拍就象是你手臂的延长线’一样,你也可以自由、轻松、灵活的打出各种你曾经深深渴望而未能实现的动作、球路、速度、落点、控制。
如果没有掌握如何轻巧地控制发力,拿再好的拍也没用,就像你有了一辆宝马,但是你却不懂得如何驾驶,你并不比开着捷达的人开得更快,这时就算你手中拿着AT-900,身穿YY,脚上阿迪又有何用呢?
这是说你不是没有条件去打好,而是你不会运用而已。
新手的发力困惑
一个新手开始接触羽球,如果你抱有极大兴趣,而且想有所突破,那么首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羽毛球这个爱好也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勤加练习、承受比赛失败、不断改进才能有所提高的。
另外,这个过程中将会让你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生很大转变,趋向成熟,这又是羽球能够带给羽球爱好者的额外宝贵财富了。
有很多球友都想提高自身水平,或参加学习班,或不惜重金请私教,在打球的过程中、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以下类似的问题:
(1)觉得自己没有力
有些球友觉得自己身体瘦弱、手腕没力、掰手腕老输,难免担心自己适合打羽毛球么?
担心自己会有大的成长空间吗?
其实,羽毛球不是比你有多少力,而是看你能发多少力。
例如瘦弱纤细的MM球员、她们中几乎找不到手臂很粗壮的,但要说绝对力量,相信没有几个经常打球的男人会输给她们,可看她们的正反手底线后场球,几乎个个到位。
所以,打球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不断训练你的发力,来自于你全身动作的协调。
(2)觉得身体有力却打球使不上力
具体表现在球击不上力、球打不远、声音不响,感觉自己已经玩了命地往回打,球怎么还是软绵绵的落在对方中场?
感觉总是用了很大的力气,但仍然打不出快速有威力的球?
处在这个阶段的球友常犯的错误在于没有良好的击球点(如球的高度)、不清楚应怎样合理地挥拍,打球有多余的动作而导致挥拍不及时,常困惑于击球时手腕应如何变化、手是否应该伸直等。
(3)打球使得上力了但觉得很费力
具体表现在要全身使劲才能把球打到底线,有时用力杀球,球速却反而不快,基本没有余力及时移动防守,大臂、小臂挥动常过猛,手腕常刻意用力,肩部、肘部、腕部容易疲劳、酸痛甚至受伤。
导致以上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以为是在击球的一瞬间,身体绷紧、手部握紧球拍就能产生击球爆发力,其实这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全身使劲反而处处较劲,打球的手还是硬的,其实身体放松、协调,利用手腕更有助于轻松发力。
还有,一定要注意抢高点击球,很多时候球到不了对方后场是因为你击球点偏低的缘故,这种情况你有再大的力量也没有用,或者可能是击球时拍面不正,导致球速有所损失。
(4)打球不费力了却缺乏控制力
具体表现在球很容易就打出力量,但要命是老控制不住力量轻重,挑球、拉球出线多则半米,少则十公分;对于下手接杀挡网前、球过网容易偏高,易被扑死;对于杀左杀右的球时常来不及应付。
其实,真正的高手只是手上很小动作就能打很远,而且很稳、很准。
球力量过大、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击球动作过大,也就是没有充分利用到手指发力。
以上这些情况,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羽毛球“巧发力”系列(三) “巧发力”的三个要诀 (连载)
江湖混的,靠的是实力
什么是江湖?
武林外传中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羽球天地完全就是一个江湖,有球友的地方,就有江湖。
羽球江湖是一个社会,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圈子,有朋友相聚,有与敌交锋。
在这里,你也可以鲜衣怒马、快意恩仇、仗拍浪迹天涯、结交天下朋友;在这里,时常上演龙虎相争,打打杀杀,有些血腥四溅,有些则兵不血刃;在这里,有些打斗旗鼓相当非常精彩,有些实力相差悬殊草草收场。
羽球江湖之中,一靠球技,二靠球品。
这二者是行走江湖的根本。
有很多球友,自从喜欢上羽毛球后,从此不可收拾,成为专注一生的球棍。
他们多年勤学、苦练、常悟,在羽球江湖中摸爬滚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王国世界。
因为在这个江湖中他们屡屡在困境中扭转局势,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球路,给众多球友带来很多的惊喜,留下许许多多羽坛江湖的美谈。
可是,也有很多球友,球打到一定程度后很难进一步提高,尽管每天挥拍数百,步伐数里,进步还是不大,反而落下不少伤病,这是为什么呢?
初入江湖的新手,虽然也都希望自己很快就能做到在夹带着一声清脆的巨响回音中,轻轻地就能将球打得快似流星,可往往玩了命地往回打,使尽全力也无法把球打出足够的速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应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没有佳径吗?
学习如何用力,就要首先学会如何不用力。
很多的时候,我们没有达到目标,是因为我们在过程中追求着错误的东西。
我们以为越用力,球就越有力,越想着将球打出更大的力量,身体不觉地变得越紧张,其结果反而是全身使劲,处处较劲,大大影响了击球的效果。
打出快而有力的球是一个结果,但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我们应该要体会、掌握什么样的发力感觉。
因为,过程决定结果,有了合理的过程,正确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
何谓“巧发力”
羽球的乐趣来自于控制。
如果你能控制你的路球,控制场上的局势,控制你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时,你时时刻刻在享受羽球赛事的乐趣。
而如果当你发现,想打到位球却发不上力,想控制的球路却屡屡失误,想把握的机会却时时错失,这对你将又是什么感觉呢?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解释:
“当你失去对局势的控制、无法左右时,你就很难再有愉悦的心情”。
一个人赶飞机如果偏偏遇上堵车,道路何时能够畅通是他左右不了,能否赶上飞机也是他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情了,那么在这时候他的心情会有多么的沮丧呢?
提升你对羽球的控制能力关键在于不断改进你的发力,你的发力动作是不是越来越轻松?
你的发力动作是不是越来越小?
你是不是可以在不同体位、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下都能轻巧地发力,打出你梦想中的球路呢?
你做到了吗?
羽毛球成长之路就是在于不断寻找发力的窍门,体会更佳发力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融为你的本能。
当你把这种感觉融为你身体中的一部分,就算你不在场上,不持拍,你的行走举止之间都能透露出这种感觉。
羽毛球“巧发力”是一种感觉,一种身体放松的感觉,一种动作很小却力量惊人的感觉,一种对力量、球路灵巧控制自如的感觉。
如果你掌握了发力中身体松、动作小、发力巧的感觉,你就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之门,就可以实现自己梦想中的球路,实现自己梦想中轻松发力的境界,实现与梦想中的对手同台竞技的乐趣。
“巧发力”的三个关键要诀
羽毛球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还是一名新手,那么在羽毛球发力之路上,你要依次去体会羽毛球发力的三个最重要的要领:
第一点就是“松”
发力“松”就是协调、轻松地发力,身体“松”是协调、轻松发力的基础。
力量的传递其实就是一种带动的感觉,身体越松,带动效果越好,就如鞭子、软绳越柔顺,带动的效果就越好一般,这种感觉就像没有任何丝毫力量的浪费,力量就像流过你身体一般。
这就是为什么身体协调发力首先要要求全身都放松,你才能感觉到你右腿蹬地的力量,这力量随着你转髋,下身正对网时,带动力量传到腰上,接着你顺势转体(上身正对网),带动力量传到肩膀,随即挥臂,转腕,屈指,力量依次到你肘部、腕部、手部,最后传到拍上。
慢慢、轻松地挥空拍体会这些感觉,将让你对羽毛球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境界。
第二点就是“小”
发力“小”就是发力动作的小,也就是善于运用小臂内外旋、闪腕的威力。
就如甩鞭子中手腕的那一猛停动作,实质上这就是一种起到倍增力量作用的方式,拿湿毛巾试试怎么摔出响亮的声音来,你就很快体会到手腕顿停的妙处了。
力量传递的过程中,如当力量传到某个节点时,控制该节点猛然制动、加力(虽然这个动作很微小),但是一旦在每个节点都依次增强力度,那么最后整个效果将是惊人的力量。
例如甩鞭子中手腕相当于整个力量传输中的某个节点,而手腕那猛一停顿的小动作其实就是倍增力量的作用,所以鞭子力度顿然加强,最后鞭梢猛然震动着空气发出清脆的“Pia”声。
所以最轻松、最有效倍增力量方式就是学会在力量传递的整个过程中,当力量到达哪个节点时,就在相应的关键节点依次增强力度,这样不仅不会中断力量的传递,也不会浪费丝毫力量,而且起到倍增力量的作用。
第三点就是“巧”
发力“巧”就是对力量运用的巧,也就是善于运用手指发力。
实际上,羽毛球中的杀、劈、吊、推、勾、搓、挡等均靠手指的运用完成,增加手指发力的比重,可减少手腕发力的比重,让动作更具有一致性和隐蔽性,做到轻巧的控制发力的方向、大小,可以巧用四两拨千斤来变换球路,也可以巧助对方凌厉的杀球,弹指之间很小空间内瞬间发力将球反弹至对方后场。
发力“巧”的感觉是一种让你很开心、想偷着乐的感觉,那是一种身体不用力却手中忽然发出惊人力量,足以让你对手顿感愕然,疯狂地跑向后场救球。
如果说运用手腕发力是将你身上的十分力打出十分力,那么运用手指发力就是只需要你身上的一分力就发出十分力,因为它的奇妙之处运用你的手指形成强大的发力杠杆。
发力“巧”是一种对力量控制举重若轻的感觉,是一种手指控拍运用存乎一心的感觉。
发力第一个阶段――松
学打羽毛球怎么样发力就是要先学会怎么样放松身体的肌肉、肩部、肘部、腕部的关节!
发力就是力量的传递和加强,而这个力量传递的过程,有些人因为天生身体动作协调、柔顺,几天就学会,有些人却几年都不解。
这点在成人与儿童学动作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小孩的身体柔软,学动作是很柔、很顺,所以很快就能将多个动作流畅的连接起来,力量传递就很好,而成年人往往因为养家糊口、江湖打拼,早已把身体累得僵硬了。
力量的产生过程,是由肌肉从舒张放松到收缩紧张的过程,理论上讲,你能发挥的最大力量,是你的肌肉从最放松到最紧张的一次收缩,如果你发力之初,肌肉没有完全放松,而是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这样,你的发力就打了个很大的折扣,无法发挥最大的力量。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伸手拿桌子上的杯子喝水包含伸手出去和缩手回来两个动作,而主管伸手动作的肌肉是动力肌,主管缩手动作的肌肉是拮抗肌。
这个简单的动作看似只有动力肌在起作用,可是实际上如果没有拮抗肌的作用,你的手很可能就伸的太过,会伸到杯子的后面去。
所以拮抗肌的作用就是:
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动力肌的力量,这样是你的动作才有稳定性和准确性。
所以,当你觉得你在很“用力”去击球的时候,实际上是你手臂的两组肌肉,都在非常“用力”的工作,结果就导致你的手臂,因为肌肉紧张而非常僵硬,这种“内耗”严重的用力,影响了力量的传播,反而减慢了你挥拍的速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学习如何用力,就要先学习如何不用力的道理。
对于新入门、或者平时很少运动的球友,首先要学会的更应该是放松他们身体的肌肉,学会甩大臂,把肩部放松,再学会甩小臂,将肘部放松,最后就是甩手部,懂得腕部放松的感觉。
整个手臂先学会甩松,一定要体验到放松的感觉。
当整个手臂学会甩松后,再拿个拍子甩,随便甩,乱甩也可以!
进一步体会拍子在你手中的感觉,感悟到“握拍要松”的感觉。
等有一定手感了,进一步学习有规律地拿拍甩八字,再学挥拍动作,掌握一些挥拍的感觉,慢慢找到用力的爆发点最后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