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145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答案:

A

2.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答案:

B

[解题思路与技巧]《论毅力》写于1902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大批维新党人被贬官、监禁、流放,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梁启超的心情虽然极度地苦闷彷徨,但仍然积极进取;他满怀激情地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

因此应选择B项。

[错误分析与防范]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应尽量多掌握一些,这将有利于我们做出判断。

3.“不义不暱,厚将崩”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大同》

D.《郑伯克段于鄢》

答案:

D

4.我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历史文物研究家的是

A.茅盾

B.鲁迅

C.沈从文

D.巴金

答案:

C

5.下列作品中,写了人物一生遭际的传记是

A.《马伶传》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种树郭橐驼传》

D.《李将军列传》

答案:

D

6.“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这句话的意思是

A.乡园故旧多,不能不打动客人的愁思

B.乡园多变化,不能不打动客人之子的心思

C.乡园多变故,不能不触动客居他乡人的忧愁

D.乡园太破旧,不能不牵动客人的忧思

答案:

C

7.下列作品中,通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是

A.屠格涅夫《门槛》

B.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C.鲁迅《风波》

D.老舍《断魂枪》

答案:

A

8.下列唐代诗人中不属于盛唐边塞诗派的是

A.李白

B.高适

C.岑参

D.王昌龄

答案:

A

9.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A.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

B.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C.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答案:

C

10.《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这个《书》指的是

A.《四书》

B.《尚书》

C.《六书》

D.《孔子家书》

答案:

B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应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意境的美”

B.胡适的《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C.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D.艾青在狱中写下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成名之作

答案:

A

12.1626年培根逝世是由于

A.在大风中受冻感冒

B.误食腐肉而中毒

C.试验中患了无名怪病

D.大雪天里失踪

答案:

A

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是

A.柳宗元

B.自居易

C.杜甫

D.韩愈

答案:

B

14.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式的是

A.制,岩邑也

B.广为人长,猿臂

C.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

D.为虏所生得

答案:

A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彷徨》、老舍的《骆驼样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

B.闻一多《发现》、戴望舒《狱中题壁》、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

C.鲁迅、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

D.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

答案:

D

[解题指导]《彷徨》是鲁迅继《呐喊》之后的又一力作,是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的11部作品。

用“彷徨”为题,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所处时代的苦闷和愁伤。

《边城》是中篇小说。

《发现》的写作时间,从内容上看,当在闻一多回国后不久,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对当时在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悲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侵占香港及南洋诸岛。

戴望舒因主持《星座》副刊被捕入狱。

在狱中,诗人威武不屈,写出《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战斗诗篇。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战爆发后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冰心、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作家,而鲁迅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

16.下列句中,“所以”表工具、凭借,可译成“用来……”的是

A.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答案:

D

17.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

B.端午词

C.重阳词

D.清明词

答案:

A

[解题思路与技巧]《水调歌头》这首词由中秋赏月进而抒发人生感慨。

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18.《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答案:

C

19.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答案:

D

20.《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

B.片断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开放结构

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除:

猥以:

当:

笃:

答案:

除:

授职。

猥以:

以我。

猥:

鄙,谦词。

当:

担当。

笃:

重。

2.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

答案:

首先陈说朝廷征诏,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

原来州郡长官都曾荐举,而自己都由于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

而这次朝廷的征诏特急,使自己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简述这一段的主旨。

答案:

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24~26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

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

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

“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

谓其徒曰:

“微以报太子矣!

”遂解兵遁于野。

俄而来请罪。

太宗数之曰:

“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

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

何以逃死!

”对曰:

“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

太宗慰勉之。

立归,谓所亲曰:

“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未几,突厥至便桥。

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

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

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

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

尝至贪泉,叹曰:

“此吴隐之所酌泉也。

饮一杯水,何足道哉!

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

安能易吾性乎!

”遂毕饮而去。

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旧唐书·冯立传》)4.为什么在太子建成被杀以后冯立还要率兵攻打玄武门?

太宗对冯立是如何处置的?

答案:

报答太子建成的知遇之恩。

赦免了冯立的罪。

5.你如何理解冯立在贪泉说的那番话?

答案:

与吴隐之作对比,表明其清廉之志。

6.你是如何看待冯立的?

答案:

知恩图报、清廉。

(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李斯《谏逐客书》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藉:

赍:

答案:

藉:

借给。

赍:

赠与。

8.划分层次,概括每层大意。

答案:

可分两部分:

前部分正面论述三王五帝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无敌天下的道理。

后部分(从“今乃弃黔首”划分)论证逐客损害自己、资助敌国的道理。

9.分析这段议论的论证方法。

答案:

前一部分运用类比论证法。

前后两部分之间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1~15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也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

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1.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

答案: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2.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______

对事的责任:

______

对自己的责任:

______

答案: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答案: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答案:

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等)。

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

答案必须含有以下三个要点:

(答案新颖、独到可以不受此三点的限制)

(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3)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阅读《故都的秋》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的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6.第一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故都之秋怎样的特点?

答案:

议论。

故都之秋具有深觉、幽远、严厉、萧索的深味。

7.最后一段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直抒胸臆。

对故都之秋的热爱和眷恋。

8.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排比和比喻。

阅读《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涵道:

“姐姐,该你说一说了。

”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

“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

”9.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这段话很重要,在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表达主题的作用。

10.为什么姐弟都主张不做女神?

答案:

因为女神虽则高贵,但为人高傲,待人冷淡,冷若冰霜。

11.“‘海化’“的青年”是什么意思?

答案:

“海化的青年”,就是像大海一样胸襟开阔,能大量接受新鲜事,谦虚、好学、上进的青年。

四、作文

1.以“坚强”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