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docx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
2006年8月15日 出版:
《景观设计》2006(4):
72-76 作者:
俞孔坚刘向军张蕾贾军 浏览:
4784
关键字:
工业遗产;旧址改造;再利用
实践之一:
沈阳冶炼厂改造
设计完成时间:
2002年8月
占地面积:
33公顷
建设情况:
未实现
委托:
沈阳市规划局
设计方: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设计师:
俞孔坚、刘向军、龙翔、刘亦昕、陈辉
冶炼厂始建于1936年,当时叫做奉天制炼所,占地33公顷。
具有在全国和全世界都堪称绝版的完整的冶炼工业流程和设备,还有据称是全国最高的烟囱。
2002年初在准备拆迁时,受当时规划局委托,设计人员对遗产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完成了三个方案。
主题分别为保留大量工业遗产为工业博物馆,利用工业遗产作为会展中心和博览中心(包括建议作为类似园艺博览会场所),和文化创意园区。
这些主题中都融入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内容;都把工业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污染物的清理和土地的生态恢复作为设计技术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包括设计建议保留的两个大烟囱在内,整个场地已全部推平,设计者的方案没有实现,留下千古遗憾。
(图01-04)
图01 沈阳冶炼厂改造方案之一:
工业博物馆
图02沈阳冶炼厂改造方案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园
图03a沈阳冶炼厂现状管道
图03b沈阳冶炼厂现状管道改造后的休闲街
图04a沈阳冶炼厂现状冷却池
图04b沈阳冶炼厂现状冷却池改造后作为园艺展览温室
实践之二:
苏州运河工业遗产廊道
设计完成时间:
2004年12月
占地面积:
110公顷
建设情况:
进行中
委托:
苏州市规划局
设计方: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设计师:
俞孔坚、张蕾、李博、周菁、王建武
规划案例位于苏州古城东南京杭运河故道畔,北起觅渡桥,南至澹台湖运河转折处,河段全长约3.35公里,两岸各宽约100~450米,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10公顷。
本区河段所处位置,为1985年以前京杭运河入苏州市故道。
1985年,为疏通运河航道和保护古城,苏州市另辟新河,使本河段不再属于运河主航道。
随着苏州市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的实施,本河段将禁止货运船只通行,逐步成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河道。
该河段原为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护城河的入城水道,是水上进入古城的前奏。
场地中有重要的近代工业遗产如太和面粉厂老厂房、苏州海关旧址、美孚石油公司老储油罐;同时,从1950-70年代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包括苏州化工总厂、苏州塑料三厂和苏州染料厂,到1980年代大量兴起的中小型乡镇工业,从最初的以粮食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到目前主要以钢铁、电力、水泥、物资储运等门类为主的工业格局,沿运河工业带在时代的变迁和种种新交通方式的冲击下,经历了不断的转型和调整,始终保持着活力。
工业、仓储、港口码头成为运河两岸土地利用的主体,塑造了新的运河景观。
然而,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缺乏“美感”的工业仓储景观背后,却记录和见证了苏南地区近现代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历史,真实的反映了运河在不同时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不容置疑的成为近代和当化代运河景观的典型代表。
规划方案通过从历史、区域、以及运河景观文化等角度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保护和发掘运河工业文化景观遗产、实现充满活力的滨水区、构建城市的绿色通道这三个基本目标,实现了体现苏州新园林特征、彰显运河工业文化景观的规划方案。
通过对场地现状的研究,场地具有大量体现运河工业文化的景观元素,包括运河畔较典型的工业仓储景观,部分重要的近代工业史迹,以及规划将涉及的后工业时代产业用地的转型、生态恢复等,都为场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工业景观本身的地块镶嵌格局为素材的组织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块构成的景观长廊,恰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中“园中园”式的空间分割方法,但是这里的“园林”却具有了新的图底内容和功能,它以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为“底”、以近代以来的运河工业遗产为“图”,以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生态文化休闲、环境教育为主要功能,引入了不同于古典园林的新的设计语言。
(图05-08)
图05 苏州运河工业遗产廊道规划总平面图
图06 太和面粉厂遗产利用设计方案
图07 袖珍工业遗产园设计方案
图08 对仓库、堆场的利用设计方案——大地艺术
实践之三:
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
建设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内
占地面积:
15公顷
设计时间:
2005年1-5月
建设情况:
进行中
委托方:
北京朝阳公园管理处
设计单位: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主要设计人:
俞孔坚、贾军、石春、王浩、祁胜、龙翔、刘向军、王俊、张波、林里、胡含宇、臧学年
场地的最大特色是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相伴生的建筑和道路布局,残留的物质遗迹和良好的植被。
燕山煤气用具厂建于1956年,由于朝阳公园的规划建设而迁出。
该厂是国内较早生产燃具的专业厂家,产品品种齐全。
厂区内完整地保留了北京社会主义工厂区单位制的规划布局和建筑模式,规整的行列式。
现有建筑包括厂房、职工生活用房。
平行排列于道路两侧的杨树、泡桐树、臭椿等北京地区乡土树种高大挺拔,与红砖墙为主调的建筑立面、生锈的锅炉、铁门和窗框、标识性的储气罐、龙门吊等一起,构成了浓烈的50-7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厂区的气氛,渲染出强烈的怀旧情绪。
本项目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二是如何设计户外活动空间。
方案从社会和城市的需求出发,从场地的秉赋出发,来寻求公园的功能定位;尊重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过程和格局,并以此为本底和背景,演绎体现新时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和结构。
设计表达了关于对待工业遗产的文化伦理、和关于乡土植被的土地伦理、以及关于现代人生活、娱乐和艺术体验的设计理念。
这里将给当代白领人一个逃避办公楼的电梯、地铁通道等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释放人性与自由的艺术与休闲通道。
乡土野草的基底,原厂房经过不同程度拆、改形成的空间、院落和场地,以及叠加在它们之上的时尚和创意体验网络,是构成本方案的三大景观特色。
(图09-14)
图09燕山煤气用具厂公园总平面图
图10原有建筑的再利用:
艺术展示
图11a街道景观改造:
现状
图11b街道景观改造:
改造后效果图
图12a煤气罐利用:
现状
图12b煤气罐利用:
改造利用后效果图
图13a电线杆改造利用:
现状;改造利用后效果图
图13b电线杆改造利用:
改造利用后效果图
图14 设计实施中的实景
作者单位: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
刘向军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二所副所长(北京100085)
张 蕾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贾 军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三所项目负责人(北京1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