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9971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政治学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政治学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政治学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政治学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docx

《政治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docx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观点可以分为: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2)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道德政治观:

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的道德,也被称为伦理道德观

典型代表:

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柏拉图的理想国: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亚里士多德:

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政治学》

柏拉图:

在《理想国》中认为政治的本质为公正,理想国就是公正国

评价:

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该状态的追求。

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不能深刻地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学政治观:

往往与宗教崇拜联系在一起,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典型代表:

董仲舒:

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托马斯·阿奎耶: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不是出于神的”

黑格尔:

认为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

(3)权利政治观:

认为政治史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典型代表:

韩非: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认为政治在于权力的运用、获取

马基雅弗利:

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马克斯·韦伯:

“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和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评价:

A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B忽视了政治生活中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

(4)管理政治观:

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探讨政治涵义,一管理来界定政治

典型代表:

孙中山:

“政治两字的意思,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G·庞顿和P·吉尔:

“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对人的集体生活得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伊斯顿认为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分猎物)

评价:

A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的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

B忽略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政治的本质特征

2、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既根源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

3、政治的全部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

4、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夺取、分享、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

★政治的定义:

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阶级或集团,基于其根本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参与、组织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三)政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

经济是政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与法律:

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法律对政治有重大的影响,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

3、政治与宗教:

宗教曾经是政治通知的工具,宗教冲突往往是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

在国际斗争中,宗教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政治与道德:

道德受政治制约的,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

同时,政治对道德形成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

二、什么是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学的主要观点有:

政治学是国家学(政治学的开山之人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是统治学(把政治学与国家学分开的是马基雅威利——《君主论》)

政治学是权力学

政治学是国家管理学(政治学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西方国家主要是研究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者研究夺权、革命的问题)

★2、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学者的研究内容:

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活动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演变

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近代的法学政治观——19实际中期社会主义政治观——当代行为主义政治观

(1)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起源于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最大的贡献对政体的划分)

(2)中世纪的政治学是被完全宗教化了的神权政治学

(3)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学

文艺复兴时期:

马基雅维里——把政治问题和宗教伦理问题区分开来,《君主论》在其著作中坚持非道德的政治观,主张政治就是依靠权力,运用权力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圣西门、欧文、傅立叶(摩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政治理论,是对启蒙学者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铺垫了一阶重要的阶梯

2、中国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1)远古时代,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政治学说与神权政治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先进的政治思想家对神权政治提出了挑战,将民的地位提高到了神之上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了政治学御用性色彩

(3)中国政治学近代以来的百年历程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结果,是西方政治学在清末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传入中国的

中国建国之初,高等教育体制以前苏联高教体制为蓝本,政治学在新中国也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存在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才得以恢复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1)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2)马克思政治理论创立的时期是1942——1947年

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产生的第一部著作《共产党宣言》

(3)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4)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丰富和发展

第一编政治主体

第一章国家

第一节国家概述

一、国家的概念

1、广泛使国家概念的人是马基雅维里(古希腊)

(一)几种代表性的国家观

1、国家神权说

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益团体。

每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团体。

代表人物:

(1)亚里士多德(荷)格劳秀斯国际法始祖(近代国际法学的创始人)

(2)哈罗德·拉斯韦尔:

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之一,认为“国际是一种有主权的地域团体”

(3)美国最高法院:

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安享其所有的一切,并对他人维持公道而结合在一起的团体

3、社会契约说(引发了新兴国家的诞生)

国家是人们互相订立契约的结果,是协议的产物

代表人物:

(1)霍布斯(英):

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一句自然法订立的契约所形成的

(2)约翰·洛克(美国):

契约可以废除

(3)孟德斯鸠(法国):

《论法的精神》

(4)卢梭(法):

《社会契约论》“五月花盟约”

4.、国家统治说

国家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个服的存在,政府是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机关

代表人物:

(1)米哈伊尔·巴格宁:

认为国家是暴力的化身……他的本质就是命令和强迫。

(无政府主义的观点),主张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社会

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

区(ɑu)声白、黄凌霜

(2)狄骥(法国):

国家只是被统治者和统治者分化的一种社会

5、国家要素说

分为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三要素认为国家是人口(居民)、领土(土地)、主权(权力)三者的联合体,四要素又增加了一个政府

6、法律现象说

国家是一种法律体系或法律秩序的现象

康德:

国家是公民基于法律所组成的联合体

7、国家有机体论

国家与生物一样,是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生物有机体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恩格斯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列宁

概念:

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在一定地域内建立的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社会政治组织

二、国家的特征

1、国家是一种社会政治的组织

2、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统治

3、国家是一种统治机器

三、国家的职能和能力

1、职能就是职责和功能

2、职能的内容:

(1)洛克认为,组成国家是为了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权利

(2)亚当·斯密:

认为国家的三大目的是保护社会;保护社会成员;为大众建立一些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

(3)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认为政府有五大目的或功能:

对外的安全;对内的秩序;公道或正义;公共福利;自由

(4)马克思主义:

认为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内:

A政治职能B社会职能

3、国家的能力:

(1)汲取:

国家动员社会各种资源的能力(财政)

(2)调控:

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合法化能力:

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的能力

(4)强制能力:

指运用暴力手段和机构管理国家

四、国家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

1、★概念:

国家的结构形式即体现国家纵向的权力划分关系和权利的协调制约关系。

具体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

(1)国家主权的归属

(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

(3)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

单一制国家

(一)单一制国家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它的主要特点:

1、从法律关系上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中央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

2、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一个司法体系

3、从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划分看,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由中央统一领导

4、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自治

5、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机关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一)类型:

1、地方分权型

(1)特点:

①在确立为单一制国家的同时,明确规定实行地方自治

②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地方自治机关,又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地方政权机构

③中央政府有较为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手段

2、中央集权型

特征:

①法律上不规定实行地方自治或者虽然在法律上规定,但因各种限制而致使地方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②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手段严格控制地方政府

二、复合制国家

(一)复合制国家的概念:

(二)类型:

1、邦联制:

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共同利益建立的一种联合体,也称国家的联合,是以条约为基础的。

松散的国家联盟、联合体、共同体

2联邦制:

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组成的统一国家,是单一的国际法主体,如美国、印度等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中国单一制的基本情况

1、法律不规定实行自治,只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是坚持中央领导)

2、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很严格

A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经历了“受权——放权”的反复

C70年代末开始改革,逐步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职责,经过改革,中央集权制得到改变,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开始调动起来,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我国单一制的特色

1、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国家管理形式

概念:

★又称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权力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

(一)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1、取决于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受国体影响较大

2、受阶级力量对比和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3、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4、受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划分标准

1、

(1)亚里士多德:

以最高统治权力执行者人数的多少和统治者追求的目的划分政体的标准,把政体划分为:

①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②常态政体、变态政体

(2)法国16世纪让·博丹根据掌握国家主权的人数多寡把政体划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

(3)洛克主张以立法权的隶属关系来划分政体,他吧君主政体分为,民主、寡头、君主政体

(4)孟德斯鸠把政体划分为共和制、君主、专制政体

3、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立宪君主制二元君主制:

政权形式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掌握

(一)君主制议会君主制

政体专制君主制

议会共和制

(二)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制

(三)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中国的国家政体形式(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

(1)实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政治领导的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

(3)采用国家主席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相结合的元首制度

(4)中央政府国务院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总理负责制

(5)人大常委会享有部分立法权

第四节国家机构

1、含义:

是国家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执行国家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建立起来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国家机构是国家活动的载体,是国家的重要实体标志

一、影响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

1、国家的阶级本质(国体)

2、国家职能

二、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1、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其国家机构一般都按集权原则组建

2、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一般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孟德斯鸠)

3、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一般实行“议会合一”的原则

“议行合一”原则:

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个权力是统一的、至高无上的;他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来行使,任何其他机关都不能分割这个权力

二、国家机构体系

1、国家元首:

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

(1)国家元首对国家的作用:

1象征国家(日本天皇)

2代表国家(代表国家出访、对外宣战、缔结条约)

3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授予荣誉称号)

2、立法机关(又称代议机关、权力机关)

(1)资本主义的议会组织为一院制和两院制

(2)职权①立法权:

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

②财政权:

对政府提出财政预算、赋税和公债提案进行审批的权力

③监督权:

对政府活动、司法机关进行监督的权力

3、行政机关:

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和决议,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机关

西方中央行政机关的组成:

(1)政府首脑

(2)各职能部门首长(3)一般工作人员(考试产生)

4、司法机关:

法院和检察院(检察官)

西方国家司法机关的活动原则:

(1)司法权独立原则

(2)司法民主原则(3)法律平等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元首:

按照中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共同行使(1949年9月《宪法》设主席)

1、主席职权:

(1)公布法律权

(2)发布命令权(国家规定国家主席要在45周岁以上)

(二)立法机关(权力机关)

1、由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

(1)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2)人大是国家工作机关(3)人大是代表机关或民意机关

3、全国人大的职权

(1)立法权

(2)任免权(3)监督权(4)财政权(5)调查权(6)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权力

(7)其他权力

(三)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负责,同时下级检察机关向上级负责

(四)行政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

转变政府职能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三章阶级阶层

第一节阶级阶层概述

一、阶级的概念★

1、在中国和西方,古代社会的阶级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

2、在现代的社会理论中,都是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阶级或阶层)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级上,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二、阶级的特征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本质特征: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

分析:

(1)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

(2)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近性

(3)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三、阶层的概念★

★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状况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1、国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1)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出现国有化的浪潮

(2)单一的、纯粹的私人占有制的经济模式已被部分改变

2、合作经济发展迅速

合作经济打破了单一的纯粹的私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传统模式,其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占有的内容都具有了社会化的特点

3“利害攸关者经济”的出现

它将企业视为一个为其一切构成要素创造价值的生产制度和社会经济体系

4、股份制经济的新发展

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1)股权分散化

(2)持股法人化(3)股份制普遍化

5、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兴起

由本企业职工拥有企业股票,进而拥有企业产权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1、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

克服了生产的无数政府状态和经济运行的无序状态,使早期资产主义阶段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趋于平缓。

2、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主要依靠法制管理、行政干预和货币政策三大手段,普遍实行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社会市场经济的成效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既鼓励和发展自由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时又防止可能引起的垄断、两极分化和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以便达到经济稳定,而又均衡增长、就业充分,实现大众福利等目标。

三、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1、个人收入及财产的税收调节

税收是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对经济活动施加调节的基本手段,也是各国政府兼顾公共平,防止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的杠杆。

2、社会生活中的福利制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确立福利制度。

3、雇员工资收入的社会保障

①提高最低收入标准②利润分享

二战以后,各国的剩余价值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比重在上升

4、各国政府的反贫困计划

为了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战后西方各国纷纷推出反贫困计划

5、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

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西方各国普遍推行了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1、对抗性出现缓和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抗虽然还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常见现象。

2、阶级结构的多层次化

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则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级,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1)资产阶级的变化(出现了经理资本家这一新阶层)

在现代资产阶级队伍中,家族资本家的比重逐渐降低,作用也在逐渐减小。

企业的股权出现分散化

(2)工人阶级的变化

白领工人的数量大大增加,相当一部分工人也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等

(3)新中间阶层的出现

战后出现的“经理革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白领工人的剧增,出现了一大批难以准确定位的新中产阶级阶层。

(4)阶级结构的变动性

资产者与无产者的分页,穷人与富人的分野出现了新情况

3、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广泛推行,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中间阶层行列的人急剧增多。

传统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已经大量中产阶级化。

第三节中国社会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状况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层差别和社会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不同利益和要求的社会集团,他们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

一、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李铁映)——主导

十大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的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行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2、经理人员阶层

指在大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

3、私人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5、办事人员阶层(流动链中很重要的一环)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

6、个体工商户阶层

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

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非体力的体力的工作人员

8、产业工人阶层

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

9、农业劳动者阶层

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并以农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10、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员

社会等级:

社会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中层;社会中下层;社会底层

二、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发生变化

1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是一句各个阶层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依据

2研究目的主要是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阶层政治地位发生变化

1、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党员比例明显上升

2、产业工人中的党团员比例明显下降

3、专业技术工人中的党团员比例在经济改革后有所被动(政治地位在提高)

四、社会阶层结构从“金字塔型”发展到“洋葱头型”,并逐步向“橄榄型”方向发展。

第四章政治党团

第一节政党概述

一、政党的概念★

“政党”一词原意为一部分、同伴和聚合等意,其英文含义包括中坚、先锋等意,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在中国古代,“党”的含义包括亲族姻戚和意气相投的朋辈等意,主要指官场中同声相应、相亲的小集团或小圈子。

概念:

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

3、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组织纪律

4、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三、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政党不是从来都有的,它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资本主义产生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

四、政党的类型

(一)阶级标准:

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政党

(二)政治倾向或意识形态标准:

左派政党、中派政党和右派政党(或称左翼、中翼和右翼政党)

(三)执掌政权标准:

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参政党

(四)法律地位标准:

合法政党或非法政党

五、政党的作用★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

5、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