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意味着可怕的灾难和巨大的不幸,是由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的无可避免的灾难,其结局往往是美好事物的毁灭。
它向人们展示着人性和生活的残缺,展示着人们面对压迫性力量的无奈和无力。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悲剧是高于喜剧的。
例如,1818年,英国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哈兹里特评价莎士比亚说:
“他对喜剧和悲剧有同等的天才;他的悲剧比他的喜剧好,因为悲剧比喜剧好。
”其实,悲剧与喜剧的好坏,未可如此遽然论断。
悲剧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沉重——在人的一生里,要体验成长的焦虑、中年的空虚、老年的孤独;要承受肉体的病苦、心灵的磨难、最终的死亡;再加上社会性的灾难和不幸,人生在世不知要经历多少坎坷,体验多少痛苦。
在莎士比亚的理解中,胜利是失败的开始,圆满是毁灭的开始,正像格林布拉特所指出的那样:
“莎士比亚悲剧的一个程式就是,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灾难就来了。
”
一切严肃的悲剧,都致力于将人生悲惨的真相揭示出来,从而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本质,养成谦卑的生活态度,并最终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
人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有的时候,甚至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然而,悲剧却并不是要叫人沮丧的,而是让人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的,它有助于最终在善和美两方面净化人心,激发人们内心的崇高感,最终培养人们理性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当然,喜剧也很重要。
它将讽刺的锋芒指向人性的残缺和社会的丑恶,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激发出一种嘲笑的力量,使人们看见被假象遮盖的虚伪和败坏。
喜剧是一种否定性力量,也是一种肯定性力量——它通过否定丑来肯定美,通过嘲笑恶来肯定善。
高级形态的喜剧,从来都不排除抒情性和诗意性。
在果戈理的喜剧中,抒情性是一种明显的特点,而其中所表现的诗意的感伤,包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也赋予整个的讽刺以庄严的性质和深沉的力量。
第一流的喜剧不单单惹人笑,也会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
事实上,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存在这种将悲和喜、哀伤和欢快两种情绪调和起来的倾向,“他所理解的喜剧掺杂着痛苦、失落和死亡的威胁,而他所理解的悲剧中也有滑稽和欢笑的容身之地”(格林布拉特)。
虽然悲剧里面可以有幽默的因子,喜剧里面也可以有哀伤的调子,但是,喜剧和悲剧各自的基本性质,却不可因此而被弄得含混不清,喜剧应该仍然是喜剧,而悲剧也应该仍然是悲剧。
所以,要将悲剧和喜剧调和起来,使之成为“悲喜剧”,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而成功的典范,也极为少见。
由残缺而圆满,由丧失而复得,由别离而重聚,由困顿而亨通,这样的转折和完成,难免会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消极感受。
(节选自李建军《悲剧与悲喜剧:
彻底性与未完成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括哈兹里特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悲剧优于喜剧,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
B.悲剧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揭示了人生的沉重,而且启示人们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
C.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便意味着灾难的来临,这是莎士比亚作品的固定程式。
D.虚伪和败坏往往被假象遮盖,喜剧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将其揭示出来,加以嘲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阐释了悲剧的内涵,即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来展示人性和生活的残缺以及人类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的无力。
B.文章将悲剧和喜剧的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在揭露社会和人性的假恶丑这一目的上,二者是一致的。
C.末段谈悲剧与喜剧的调和问题,指出将二者调和成悲喜剧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对上文的论证做了必要补充。
D.引证法是本文的重要论证方法,作者多次引用莎士比亚研究者的论断,都为论证莎士比亚悲剧的典型意义提供了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密欧与朱丽叶》男女主人公虽极力抗争却最终双双殉情,这一悲剧让人感受到人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沮丧。
B.果戈里的喜剧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诗意性,因而他的喜剧高于一般形态的喜剧作品。
C.惹人发笑是喜剧应有的特点;能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则是对喜剧的更高要求。
D.悲剧和喜剧有各自的基本特质,所以不论是喜剧故事以悲剧收场,还是悲剧情节辅以喜剧结尾,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忧伤的质量朱成玉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
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
我想是的。
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我们痴迷不已。
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
有的忧伤是蒙蒙细雨,淋着每个人,但我们都知道,这雨终究会停,终究会有一架彩虹,横空出世,把你和新生活连接起来。
这就是有质量的忧伤。
有质量的忧伤,是不光带给你美感,更重要的是不能带你坠落到深渊,而应该像一盏茶,虽然弥散着伤感的味道,但绝不沉沦,只是那么静静地与时光对峙,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抚慰?
人们善饮忧伤,不是为了最后解脱的醉,而是那忧伤里,浮着沁人心脾的茶香,那不是沉沦,而是拯救。
我想到川端康成的忧伤,那是不可一世的忧伤,令人心碎到骨子里的忧伤,但因为他最后自尽身亡,所以,我说他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
川端康成的忧伤,有时候表现在他的沉默上。
三岛由纪夫曾写到川端的沉默:
跟他对面“被默默地、死死地盯着,胆小的人都会一个劲擦冷汗”。
三岛由纪夫说,有个刚出道的年轻女编辑初次访问川端氏,运气很好或者说运气很坏,因为没有其他来客。
但川端半个多小时拿那妖气的大眼睛一言不发地盯着对方,女编辑终于精神崩溃,“哇”地伏身大哭。
那张苍白的有些颓废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极度渴望探究人性的眼,那双眼睛是贪婪的,甚至让人觉得它有偷窥的欲望。
川端康成执著于“美”的追求,自然抒写之哀美、女性抒写之悲美、死亡抒写之幻美,构筑成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学世界,而最终的殉美而亡,便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如果我的灵魂能与川端康成相遇,我只想问他,那临终的眼里看到了什么,世界的哪一部分还在绽放,哪一部分在慢慢熄灭。
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那即将关紧眼帘的刹那,永恒的美还在缓缓流淌……
但也仅此而已。
我不会与他太过寒暄,我回转过身,捻了二两质量上好的忧伤,我要带着,去岁月里浅斟低吟。
我把忧伤看成一种气质。
它可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寻。
阿多尼斯在一首诗中写过:
“但愿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脸在忧伤的树皮后面栖息。
”他看出了一棵树的忧伤,那么,他必然也是忧伤的,只是,这忧伤是绿色的,是有营养的,他和树的灵魂彼此给予着深深的激励。
所以,他才可以把忧伤豢养在他“孤独的花园”里,有节制地生长着。
忧伤是诗歌的核,那份忧伤是让人浅尝辄止的,而非陷入和沉沦。
可是写诗的人,有多少把自己埋在自己的罂粟花田里。
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海子、顾城……在诗人的史册上,列着一长串的自杀清单,这以生命为代价哺养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忧伤,是堕落的忧伤。
你写了再好的诗又有何益?
你战胜不了自己的绝望,那么,你便不配给别人带来希望。
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特级教师了,可是有一天,忽然辞了职,去一个乡村支教。
所有人都不解,她说,因为有一天,她看到了那个乡村的照片,照片上的天空,蓝得让人沉迷,还有那蓝天下孩子们的眼睛,那些忧伤得有些绝望的眼神,让她动容。
她说,她遵从了自己的心。
她要走进那些忧伤里,她要把那些忧伤里绝望的灰都变成渴望的光。
她的拯救,让那一大片忧伤变得有了质量。
她在给我的来信中,特意关照了我忧伤的特质——
“你看起来那样忧伤,在绚烂的阳光里这多么不合时宜……你可以忧伤,但不能一滑到底……”
(选自《散文》2017.08,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李健对歌手迪玛希的评价引出自己的看法:
有质量的忧伤就是能够变成诗和歌并让人们痴迷不已的忧伤。
B.作者将有质量的忧伤比喻成“一盏茶”,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忧伤虽然使人伤感,但却能给予人心灵上的安慰。
C.文中联想到川端康成的经历与追求,指出走向沉沦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忧伤,与前文形成对比。
D.阿多尼斯将自己的忧伤“栖息”在树的忧伤里,人和树灵魂彼此激励共同成长,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5.文章最后用特级教师的例子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6.作者说“它(忧伤)可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寻”,这一认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生动的例子。
请从上句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堂吉诃德》进行阐释,80字左右。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
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
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
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如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
父肇,仕后唐,从讨王都定州,契丹来援,唐师不利,肇力战死之。
晋末,处耘尚幼,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
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
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汉初,折从阮帅府州,召置门下,委以军务。
从阮后历邓、滑、陕、邠四节度,处耘皆从之。
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
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
显德中,从阮遗表称处耘可用,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
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
处耘白继勋曰:
“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
”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太祖时领殿前亲军,继勋罢镇,世宗以处耘隶太祖帐下。
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
因与王彦升谋,召马仁瑀、李汉超等定议,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
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
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
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
贼平,以处耘知扬州。
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奏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
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
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
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
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
后太祖颇追念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B.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C.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D.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一里所含居民家数,历代有变化。
C.右职,表示次要的、低级的职位;古人以左为尊,因此有“虚左以待”的说法。
D.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的重要成员或名臣猛将死后,朝廷会废朝三日,表示哀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李处耘年少勇敢,不畏强敌。
他年幼跟随其兄李处畴到京城,见张彦泽的士卒到处剽劫抢掠,他独当一面,射杀十几人。
B.李处耘才能出众,备受重视。
折从阮上表为他雪冤,遗表推荐他可用;李继勋让他掌管黄河渡口,都是对他的认可和重视。
C.李处耘临机决事,谋划周密。
陈桥兵变过程中李处耘精心谋划,当机立断,率军直入驿门,帮助太祖登上皇位。
D.李处耘安抚百姓,理政有方。
他掌管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他上奏减免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
(5分)
(2)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
第二句描写滕王阁的冷清萧落,这一句暗含着对比,诗句描写目前的情景,却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
B.本诗中最后一联所流露的情感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长江的情感相同,都是一种消极心绪的流露。
C.第五六句,“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D.最后两句“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
15.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用“,”写自己家门不兴旺,缺少福气。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写祖母希望他像自己的祖父一样拿着象笏上朝的句子是:
“,”。
(3)《屈原列传》借用古代君主讽刺当朝的句子:
“,,
,”。
(2分)
(4)《氓》中写女子决绝而不留恋,性格刚烈的句子是“,”。
(5)《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6)《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怨诽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过来,①。
谁在累加记忆?
谁在传播历史?
当然也是此时此代的人。
既然历史记忆本身在不断调适,那么为什么今天的人们对历史的戏说会招致历史学家的反感?
因为历史是有逻辑常识的,常识是伦理的基础,
②,会后患无穷。
因此,即便是美国这样一个历史并不久远的国家,针对文艺创作中国家历史题材的运用,③。
21.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进行了“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使用情况
国籍
中国(%)
美国(%)
上网搜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
9.1
36.2
上网看娱乐新闻
13.2
21.6
用电脑打字、写文章、聊天
13.9
61.6
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
8.5
17.8
利用网上讲座学习
1.8
11.5
看网络小说或漫画
11.2
14.7
中美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
①与美国高中生相比较,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主要情况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②根据上表情况,对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点建议。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
”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
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原文是“莎士比亚悲剧”2.A(B证明错C原文“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D论证错)
3.C(A沮丧错B因而错D消极作用错)
4.A(“有质量的忧伤就是能够变成诗和歌并让人们痴迷不已的忧伤”错)
5.(6分)①特级教师辞职到乡村支教,将乡村孩子的忧伤变得有“质量”,她的做法为别人带来了希望,表现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
(3分)②照应前文,进一步点明题旨,同时突出了特级教师这一做法对我的启发和警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反思,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