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9671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5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15:

历史上的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讲案)

一讲考点——考点梳理

一.古代的战争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和蒙古(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

3.两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以及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体验中考:

【2014年山东菏泽卷】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二.近代史上的战争

1.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它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解。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

2.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3.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一方面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

体验中考:

1.【2014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2014年四川成都卷】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

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3.【2014年四川广安卷】下列历史人物,都领导了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其中领导革命武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的是()

A.玻利瓦尔B.华盛顿C.章西女王D.纳赛尔

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2.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杀身亡。

3.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

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4.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

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伤亡惨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战争的结束

1917年:

(1)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2)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3)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

(1)奥匈帝国瓦解

(2)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6.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7.一战的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体验中考:

【2014年山东日照卷】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最终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建立B.三国协约建立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

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②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2.慕尼墨阴谋

(1)背景:

①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②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3)实质:

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

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4.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

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

英国首相邱吉尔坚决抵抗。

5.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

(不作考试要求)

8.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

1945年2月

②与会国:

美、英、苏三国首脑

③决议:

A.打败德国以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成立联合国,由中、美、苏、英、法五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C.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9.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2)其他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1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1)意义:

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促进了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最大的启示:

人类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体验中考: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B.德国突袭波兰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诺曼底登陆

四.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一)中东战争

1.中东问题的由来:

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巴以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

从1948-1982年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共发生五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2.原因分析: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实质是领土之争。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1)外因:

地理上: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2)内因:

①历史矛盾: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

②领土争端: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家园。

③争夺水资源。

④宗教矛盾: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巴勒斯坦地区影响深远,它们都把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城”。

宗教矛盾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⑤民族矛盾: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矛盾。

几十年的斗争加剧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了不断的报复性行为中。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体验中考:

【2014年辽宁丹东卷】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所发生的战争是()

A.两伊战争B.海湾战争C.伊拉克战争D.中东战争

(二)科索沃战争

1.背景:

(1)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美国为了独霸世界,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别国内政。

如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原因(分析):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的干涉。

3.简单经过: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介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4.影响:

⑴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5.启示:

⑴科索沃战争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⑵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⑶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三)印巴冲突

1.由来(根源):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印度的利益,在印度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

2.表现(典型):

克什米尔领土争端。

3.影响:

加剧南亚局势的紧张,不利于世界和平。

五.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

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

凡尔赛体系形成。

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

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

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c、对殖民地分割,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

二战的全面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

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

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a、序幕:

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b、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正式形成:

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

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

体验中考:

【2014年贵州安顺卷】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

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科索沃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a、“一超”美国。

b、“多强”:

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决定因素:

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

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体验中考:

【2014年青海西宁卷】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美国是指手画脚的霸道巨人,欧洲是齐心协力的兄弟巨人,日本是蠢蠢欲动的独角巨人,俄罗斯是元气未伤的北方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巨人。

这是针对什么世界局势作出的概括和解读?

()

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文化多元化

C.世界政治民主化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二讲重点——重点解析

1.如何看待蒙古统一全国的战争?

蒙古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过程中,一方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蒙古统一全国,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因此,蒙古统一中国属于非正义的进步战争。

典例说明:

例1.(2014届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九年级3月段测历史试卷)列宁说: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A.蒙古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

2.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典例说明: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6分)

(2)材料三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

(2分)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

(2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分)

3.华盛顿、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他们所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性质?

都属于民族解放斗争。

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南美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领导印度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他们的斗争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典例说明】

例3.下列历史人物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①华盛顿   ②拿破仑   ③玻利瓦尔④章西女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集团之间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而萨拉热窝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典例说明】

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争夺B.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C.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D.萨拉热窝事件

5.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对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因此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典例说明】

例5.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

持第三种观点的人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是世界性战争B.一战是掠夺性战争

C.一战是破坏性战争D.一战是正义性战争

6.慕尼黑阴谋产生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从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典例说明】

例6.慕尼黑阴谋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缓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7.二战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国、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道理。

【典例说明】

例7.“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8.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大国插手;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领土争端。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主要原因有:

(1)地理因素: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2)历史矛盾: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

(3)领土争端: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家园。

(4)争夺水资源。

(5)宗教矛盾: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巴勒斯坦地区影响深远,它们都江堰市把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城”。

宗教矛盾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6)民族矛盾: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矛盾。

几十年的斗争加剧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了不断的报复性行为中。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典例说明】

例8.导致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

①大国插手②宗教信仰③民族矛盾④领土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典例说明】

例9.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冷战”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欧盟、中、日、俄等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三讲方法——方法点睛

1.图示法。

如:

请画出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简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

一战后二战后冷战后

2.联系法。

如:

横向联系中外历史来学习中国的抗战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纵向联系美德日三国的历史来分析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日两国会走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历史原因,而美国会实施罗斯福新政。

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德日两国之前一直是实行专制统治,而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此,为摆脱危机,它们的应对措施会不同。

四练实题——随堂小练

1.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如果给章西女王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A.她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B.她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

C.她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D.她率领起义军抗击英军

3.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70多万人,有‘搅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4.“这一战,不但是苏德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建立在进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