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开放大学.docx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开放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开放大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上海开放大学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国家开大教务处 教学管理科 2009年03月09日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进行和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以现代教育领域中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教育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为基础,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可行的研究方法,揭示教育管理规律、提出教育管理理论,用于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共4学分、72学时,录像课10学时。
本课程旨在弥合教育行政学与学校管理学之间、外国教育管理理论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教育自身管理问题之间、传统教育管理理论与未来教育管理发展之间、以及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脱节,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
教学方面力求反映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信息,通过阐述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改革实践,给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和必要的管理实践机会,使学生对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价值有整体的认知,掌握基本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技能,形成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学生发现教育管理问题并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能力。
2.本课程教材的编制思路及特点
本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而开设的,它是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管理面临新情况提出新要求的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内容是与当前教育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相联系的,专题性质又要求本课程不强调体系的完整,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相同或不同的管理问题,所以本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在编制上都是全新的,没有相同体例可循。
文字教材编写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把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与现代教育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侧重现代教育管理观的形成、对现今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
本教材各章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第一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审视,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当代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等内容的阐述,使大家对现代和当代教育管理和管理模式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和中国多元化办学体制及校本管理体制的探索;第三章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阐述的是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重建学校组织文化和学习型学校组织建构问题;第四章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探讨,概述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教育政策评估与创新问题并对我国公办中小学转制改革的政策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教师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是其主要内容;第六章教育经费管理的课题与中国问题,阐述了教育经费的公平性与充分性及生产性问题、中国教育经费面临的问题和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措以及教育经费的效率问题;第七章教育策划与学校发展,主要从教育策划的需要和可能、教育策划的含义和独特性及基本要素、品牌策划与学校发展、分析与展望几方面来分析和梳理教育策划;第八章教育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除了对教育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其他的内容如教育组织的对外传播策略与形象建设、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教育组织的危机管理都是从实施角度来编写的。
本教材是从应用层面来诠释教育管理问题的,强调研究对象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具有现实性、前沿性和探讨性的特点。
所谓现实性是指教材的内容安排主要从现实教育管理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入手,由现实问题引出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加强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前沿性是指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点突出教育管理理论与改革上的新进展,并着重以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的教育管理概念与理论,展现对教育管理学的新认识;探讨性是指对现实性和前沿性问题的呈现不作定论,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对一些观点、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本教材第二版的编写在力争体现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尤为突出了政策性进展,彰显了时代性;增加了案例性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深化了学术性探讨,体现了前沿性。
本教材还愿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使其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能够给学生提供“范例”和“操作工具”,将其运用于学生的实际工作。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具有教育管理专科学历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教育行政干部及部分高校管理人员。
他们的主要优势有:
第一是动机明确、态度端正。
他们渴望在教育管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提高学历,愿意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他们在前期学习的许多课程都与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有密切关系,如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法学等,为他们从事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相当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第三是他们有相当多的管理工作经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都比较强。
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虽然总体较专科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好,但其构成面比较宽,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而且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匮乏。
因此,在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为他们提供满意的学习服务。
二、本课程的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指出,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凡参加本专业学习的人员,只有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期末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均合格,才具备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条件,否则,以不及格计。
本课程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60%。
依据此要求,相应地提出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下:
1.学习过程的指导
本课程责任教师应根据国家开大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组所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教学文件,联系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师应介入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诸环节,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和笔记,展开自学、面授和小组协同学习,运用远程学习方式及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2.学习内容的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用于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应用性学科,考虑到这是教育管理专业的最后一门课,学生具备了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条件,所以许多学习内容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体现,而且还适时选择了不同观点的理论分析,并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总体上要求教师针对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民主与合作、对话与研讨式的教学。
具体来说,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关注每章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对教师实施教学的建议,考虑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如何在学习目标的了解、理解、运用各个层面上实现教学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总目标,对每章的知识框架、重点及难点内容更要深入理解和把握,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考察相关的其他媒体资源,适时地组织学习辅导。
因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教师在学习辅导中根据每章的内容特点,在突出学习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的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如与以往所学知识整合的协同型学习、拆分课堂的小组合作型学习、探讨调研的真实体验型学习等等,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行为训练”环节。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应在学完每章节之后及时地进行学生学习的满意度调查,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实施个别辅导。
3.形成性考核的指导
形成性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依据考核说明(含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考核说明)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对形成性考核要加强指导,除了完成平时作业外,根据小组研讨的要求,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布置研讨任务,进行实践学习,每位学生要完成两次与学习小组成员协作的研讨工作。
小组研讨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据不同的选题,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此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
三、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1.自主学习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还要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
教师应将实践教学纳入其中,督导小组活动的开展与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交流和发言的机会。
小组学习可以选取已有课题,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把自己所亲历的教育管理难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最终把讨论的方案付诸实践,从而进行“行动学习”。
3.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综合、优化使用多种媒体,学生要充分利用文字主教材以及录像教材、形考练习册、网络辅导等助学手段掌握学习内容。
4.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国家开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直播课堂、网上辅导文本、BBS论坛、电子信箱、信函、电话答疑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自学能力。
四、本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为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渠道,本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媒体资源。
主要包括: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约36万字)是学生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
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字教材为合一型,共8章,设计了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学习本文、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等。
(2)录像教材:
分专题就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与主要理论、案例进行讲述和分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助学媒体。
共10学时。
(3)直播课堂:
包括对本课程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学习要点、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的讲解和复习指导两部分。
共2学时。
(4)网上资源:
由课程资源(教学文件、教学辅导、IP课件和VOD点播)和课程论坛构成。
教学辅导、IP课件及课程论坛(电话、电子邮件等)的使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教学辅导内容包括各章辅导文本、问题解答、自测练习题、参考资料和教学活动文本等内容;IP课件主要是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细致掌握案例分析的解析思路与策略。
2.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3)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开大在线、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4)本课程组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负责,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5)本课程的主持教师:
国家开大师范部孙玫。
联系电话:
66490657;E-mail:
sunmei@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的学习建议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时间
学习内容
助 学手段
学习建议
第1周
第一章
录像教材(1、2)、网络辅导文本1
制定学习计划,做好本章笔记。
第2周
第二章
录像教材(3、4)、网络辅导文本2
做好本章笔记、
第3周
阶段复习
完成形考“平时作业”
(1)
第4周
第三章
录像教材(5)、网络辅导文本3
做好本章笔记
第5周
第四章
录像教材(6)、网络辅导文本4
做好本章笔记
第6周
阶段复习
网上教研活动(针对教师)
完成形考“平时作业”
(2)
第7周
面授辅导、小组讨论
完成形考“小组研讨作业”
(1)
第8周
第五章
录像教材(7)、网络辅导文本5
做好本章笔记
第9周
第六章
录像教材(8)、网络辅导文本6
做好本章笔记
第10周
阶段复习
完成形考“平时作业”(3)
第11周
第七章
录像教材(9)、网络辅导文本7
做好本章笔记
第12周
第八章
录像教材(10)、网络辅导文本8
做好本章笔记
第13周
阶段复习
第一次网上辅导答疑(针对学生)
完成形考“平时作业”(4)
第14周
面授辅导、小组研讨
完成形考“小组研讨作业”
(2)
第15周
总复习
自主复习
第16周
总复习
第二次网上辅导答疑(注:
按学校要求,只有第一学期有两次针对学生的辅导答疑)
完成第一次综合练习
第17周
总复习
完成第二次综合练习
网上辅导和教学活动时间以开大在线通知为准,上表仅供参考。
五、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技能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进行本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使学生对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价值有整体的认知,培育学生的专业思维;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专业化的技术方法,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发现教育管理问题并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能力。
特制定实践教学的执行方案如下:
1.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教学体系,需要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相配合。
为此,实践教学将围绕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A.理论指导及案例解析: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本专业前期开设的许多课程都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如:
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法学等课程,都是是从不同侧面来阐述管理问题的。
本课程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又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前沿的国内外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这一切使学生对教育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广博的相关理论背景,又对极具探讨性的新问题的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支持,这也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的意义所在。
而这一阶段很重要的做法是案例解析。
教师可以选择已提供案例或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方式,教会学生分析案例的思路。
本课程提供的此类分析题主要是课后案例分析题和形考册中的联系实际分析题以及网上的部分案例分析题,这些分析题有些是提供主要理论依据的,有些是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解读的,有些是要求学生自行解决的,如何选择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B.行为训练与行动学习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突出从应用的层面来诠释教育管理,强调研究对象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前沿性和探讨性,因此,本课程强调某种管理理念或行为的应用和养成,即行为训练与行动学习。
本课程采用课题研讨的方式,也鼓励学生把自己所亲历的教育管理难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最终把讨论的方案付诸实践,进行行动学习。
本课程主要提供的是课后应用题(可由学生自主进行)和形考册中的小组研讨活动。
本课程实践教学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教育管理社会调查(在教育管理专科阶段,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就对教育管理社会调查及实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要求学生应用此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具体管理领域的操作技术。
后者是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的教育管理应用技术和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种方法,教师可以随着教学进度让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
2.实践教学的要求
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所有的参加《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学习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所有的现任该课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都有义务参与实践教学工作。
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循实践教学的要求,严格按照每一个阶段的程序完成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实践教学即可安排进行。
A.对教师的要求
(1)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分析本课程每章的教学建议,选择适合学生和学习内容的方式方法,利用相关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和案例教学;
(2)参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指导学生对文字教材每章课后的应用题和案例分析题进行行为学习,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3)针对小组研讨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和行动学习,指导学生选择或制定出合适的研究课题和符合规范的实用的实施方案;
(4)对学生研讨前期的调查、研究活动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
(5)监督检查每个小组的研讨活动,参与学生选题报告的讨论、评议,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评定每位参加研讨活动的学生成绩。
B.对学生的要求
(1)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做好参与实践教学的知识储备;
(2)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按照指导教师及选题的要求,按质按量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
(4)做好实证研究中的访员控制和项目督导工作,做好调查记录和研讨活动记录表;
3.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程的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小组研讨的方式,前期工作即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研讨,相互沟通,积累好的实践经验。
集中的小组研讨共安排两次。
A.选题意向
(1)根据本课程形考册提供的课题进行问题研究;
(2)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方向,提出自己认为值得研究的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
(3)在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提炼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选题;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亲历的教育管理问题提出来,付诸实践研究。
注:
课题不宜选择过大,在时间、精力和财力方面都不许可。
B.制定研究细节,做好研讨前期工作
研究细节主要包括选题背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理论建构和假设、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等,思虑完善后开始具体实施。
C.撰写研究报告或提纲,开展研讨活动
研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每组7人左右,在开展小组研讨活动之前,每位成员要完成研讨前期工作,即选定课题,进行课题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或讨论提纲,成员不仅要主动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要认真听取其他成员的看法。
辅导教师或研讨小组长要依据每位成员所选课题内容确保其讨论时间。
D.填写讨论记录表,教师评议总结
参加研讨的学生都要认真详细、规范撰写小组研讨情况记录表,教师根据每位成员研讨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记录表,进行评议总结,给出研讨成绩,计入其形成性考核总成绩中。
4.实践教学的考核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程度,评价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是融合在教学活动考核之中的,主要体现在形成性考核中,终结性考核中也渗透一定的实践教学因素。
形成性考核册包括三部份,其中平时作业和小组研讨和实践教学有关,尤其是小组研讨的单项分值最高,反映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
终结性考核侧重于基本知识的理解、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以及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开卷笔试。
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其中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各占16分和22分,重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完成后,教师应该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了解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和达到的水平,并要确知暴露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组
2009年1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