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docx
《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
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
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参考
一、文化素质
小学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任务。
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的知识。
所以,小学教师不应是仅仅通晓一门专业的“专才”,而应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通才”。
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在掌握主学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横的与纵的两方面发展。
横的方面是指从会教两门主课向能兼教其他一两门学科的方向发展。
纵的方面是指从会教本年级的教材向会教低、中、高各年级教材的方向发展。
这个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农村地区小学分散,规模很小,一所学校只有一两个教师,往往要求教师能包班教学或跨年级教学。
小学教师对两门小学主科以及兼教的学科先要有一个全面的扎实的掌握。
所谓全面掌握,就是对本学科要有全盘的了解。
所谓扎实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门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
不仅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
同时,要在全面扎实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求深求精。
我们通常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这是很有道理的。
教师有了本门学科的更加宽广深厚的知识,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运用自如地把孩子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取给学生。
(二)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小学生的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给予十分关注,并给予积极有效地实施。
多数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都应该准备担任艺、体、劳各门课程的教学。
因为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少,不可能每个学校都设专任艺、体、劳教师。
我国目前专门培养音、体、美课程的专门的师范学校也很少,一般普师毕业的教师都要兼任音、体、美等课程。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喜欢文艺体育活动。
教师具有音、体、美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教师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能带领小学生布置教室,美化校园,培养他们爱劳动、爱集体的精神;或带领他们搞花草栽培和动物饲养,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小学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与才能。
这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经验证明,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师,往往能由表及里、见微知著,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并有效地教给学生。
这也是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多方面兴趣与才能的需要。
小学生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希望增长多种才干。
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以便为他们提供及时帮助。
这也是关注儿童课外和校外生活,以占领课外校外教育阵地和扩大教育影响的需要。
丰富的课外和校外生活将对儿童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教师应关心和了解儿童的课外、校外生活,并利用它们来教育儿童。
为此,教师就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这也是提高教师威信,增强教育影响的需要。
小学生总是非常愿意接近“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被他们奉为自己的楷模,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也特别受到他们的尊重。
二、教育素质
(一)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
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
作为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迅速发展,教育科学也日新月异。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
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注意联系实际,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
正确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确定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编制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的能力。
(2)具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能力。
(3)具有科学布置和指导学生作业并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及时作好辅导,科学地组织成绩考核与考试,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提高,以及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能力。
(4)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及吸取别人优点和克服自己缺点的能力。
(5)农村小学教师还要具有根据需要组织复式教学的能力。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1)具有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学习、身体状况,了解班集体和少先队的整体状况,依据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职责制订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选择干部,组织班级和少先队集体,建立班级和少先队组织,形成班级和少先队核心,帮助班级和少先队干部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工作的能力。
(3)具有利用教师威信和权力,借助学生守则和学校制度建立常规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召开班会、队会和开展多种活动进行集体教育,利用宣传工具建立集体舆论、形成健康班风的能力。
(4)具有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向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能力。
(5)具有建立与教师、家长和社会联系,利用一切力量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能力。
(6)具有进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1.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敏性品质。
教师的这种教育机敏性品质首先是产生于教师平时对教育问题的不断的艰苦的思考。
其次,这种教育的机敏性品质也来源于对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观察和了解。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敏性还有赖于教育经验的积累。
2.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该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学生冲突或突发事件,第一要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
教师对问题或事件的处理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给他带来伤害。
第二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炽烈热情,化为积极的行动。
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心态不同,处理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3.处理和解决偶发事件,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症下药。
例如学生在课间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而影响上课。
有经验的教师会首先抚慰受害较大的一方,利用其优点,让其有好的表现,然后加以表扬,使其情绪稳定,从而进入正常教学活动,矛盾的具体解决留待课后进行。
对有生理或心理缺陷或学习差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则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全体学生有耐心,并有意识地鼓励帮助他们。
(四)教育科研能力
小学教师要打破进行科研的神秘感,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师可以观察社会、观察儿童、观察教育,我们这里重点强调观察儿童。
小学教师应善于从对儿童的言语、行为、喜怒哀乐情感的观察中获得儿童内心世界的第一手材料,去研究他们的需要、性格、知识与心理水平,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使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一样,既具有普遍规律,又具有特殊规律。
现代教育科学虽然提出和解决了许多带有普遍性的教育原理和规律,但要把它们用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更有待进行新的研究。
因此,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所有教师的职责。
教育科学研究内容、范围很广,例如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育体制改革等。
但从小学教师实际需要出发,可多进行教材研究、小学儿童身心特征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要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知识,要学会观察,要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题实验能力(详见本书第十四章)。
三、职业道德素质
关于人民教师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
师德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已有详细的阐述,可与本章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学习。
本章仅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简述如下。
(一)爱岗敬业
教师劳动是十分高尚的劳动,人们都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教师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体现。
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
这是因为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于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定不能安于教师岗位,也不可能做出成绩和贡献。
教师要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的认识,理解培养人才的重要;就要以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榜样,学习他们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要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教育成功的喜悦,不断坚定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二)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条件之一。
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师爱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师爱具有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内容。
首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师爱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其次,师爱在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
这是教师对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尊重与理解的情感。
教师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使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同,并甘愿听从教师的教导。
第三,师爱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教师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不但可以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要培养师爱,首先要增强对师爱的认识。
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同把孩子看做祖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种在理性指导下的爱的情感出发,教师就会全面地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
师爱的培养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师爱要求教师平等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智力落后或行为表现差的孩子。
这很不容易做到,只有通过有意识地锻炼才能做到。
师爱还要特别在处理师生冲突中培养锻炼。
师生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师生之间的每一次情感冲突对教师都是一次考验,教师如能以高度的觉悟、深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正确地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则教师的威信会大大提高,它反过来又会成为教育学生的强有力手段。
这更需要经过有意识地锻炼才能逐步做到。
(三)严谨治学
学而不厌、严谨治学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
“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他的学生子贡解释他的话说: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
其意思是说,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体现了优秀教师仁与智两种至高无上的品德。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要求。
一般说来教师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他们永远是好学者。
(四)团结协作
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注意团结协作。
在现代学校中,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决不可能由个别教师独立完成,而是由许多位教师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
没有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互相支持与合作,就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成绩。
为了保证协作与配合,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与信任,搞好团结。
要协调好上下级关系,使领导与群众保持一致。
教师还要尊重家长,协调好与家长和社会的关系。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他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
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
他为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忘我奋斗,鞠躬尽瘁。
为人师表首先应表现在教师义务方面。
教师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执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应表现在教师行为方面。
教师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
第三,应表现在教师品德方面。
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诸方面,教师要真正成为青少年儿童的榜样。
另外,还要廉洁从教。
第四,应表现在教师风度方面。
教师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特征。
教师的风度,包括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
(1)语言文明;
(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