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158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市政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市政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市政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市政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重点.docx

《市政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重点.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重点.docx

市政重点

(1)高级路面:

具有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的特点。

使用年限长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

(1)柔性路面: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

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1)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1)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一)路基性能主要指标:

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控制

(二)基层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2)不透水性好。

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三)面层

(2)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3)路面使用指标:

1)承载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2)平整度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

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

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垫层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补强。

(5)抗滑构造:

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

(2)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

密级配

开级配

半开级配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间断级配

沥青碎石

沥青混凝土

沥青稳定碎石

沥青玛蹄脂碎石

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1.粘结性2.感温性。

3.耐久性4.塑性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

10℃延度或15℃延度,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

5.安全性

(2)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

(一)普通沥青混合料(即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3)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1)SMA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改性沥青具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等路面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客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严格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镇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2)粘层。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3)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3)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

(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

(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其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

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

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3)摊铺前应提前0.5~l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

(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

(6)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7)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2)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

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3)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4)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

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

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

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7)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

(1)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

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

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重叠50~lOO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密挤紧。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

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横缝:

厚度平整度检查并刨除层厚不足部分→清除泥水干燥→刷粘层油→预热→铺料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纵缝:

刨毛槎→刷粘层油→铺新料软化下层后铲走→跨缝碾压2)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1)改性沥青混合料正常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4)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lO℃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1)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摊铺速度宜放慢至l~3m/min。

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取得。

二)压实与成型

(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2)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致降得过低。

(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5)碾压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压实度变化,防止过度碾压。

(1)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2)摊铺时应保证充分的运料车,以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

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

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其他接缝做法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要求。

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

(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lm设置1处支撑装置。

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l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

到混凝土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并填实钎孔;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

(四)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

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

(3)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1、胀缝间距符合设计规定,缝宽宜为20mm。

在与结构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方变化处,应设胀缝。

2、缩缝应垂直板面,宽度4-6mm。

切缝深度:

设传力杆时,不小于面层厚的1/3且不小于70mm。

不设传力杆时,不小于面层厚的1/4且不小于60mm。

3、机切缝时,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进行。

(五)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湿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的地区或日均温度低于5℃施工的混凝土板应采用保温养护措施。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

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护。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后,方可开放交通。

(1)城镇道路进行维护时,原有路面结构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原路面的强度满足要求、路面基本无损坏,经微表处理后可恢复面层的使用功能。

1)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要求。

2)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4)深度15~40mm的车辙、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

(二)施工流程与要求

(1)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

(2)可采用半幅施工,施工期间不中断行车。

(5)不需碾压成型,(6)通常气温25~30℃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

(7)微表处理施工前应安排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以便确定施工参数。

1)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基层使用。

1)对旧水泥混凝土路做综合调查,符合基本要求,经处理后可作为基层使用。

(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3)采用土工织物预防反射裂缝的方法

(2)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缝。

(三)基底处理要求

(2)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交通影响较大,适合交通不繁忙的路段。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

(1)五大部件。

1)桥跨结构:

2)支座系统:

3)桥墩:

4)桥台:

5)墩台基础:

(2)五小部件1)桥面铺装2)排水防水系统:

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1)净跨径:

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

对于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计算跨径:

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对于拱式桥,是指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4)桥梁高度:

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指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简称桥高。

(5)桥下净空高度:

设计洪水位、计算通航水位或桥下线路路面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6)建筑高度:

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在力学上也可归结为梁式、拱式、悬吊式三种基本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

1.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钢、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2.拱式桥这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拱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通常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3.刚架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弯,而在柱脚处也具有水平反力,其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

4.悬索桥这种桥的结构自重轻,刚度差,在车辆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有较大的变形和振动。

(二)其他分类方式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0(m)

特大桥

L>1000

L0>150

大桥

1,000≥L100

150≥L0≥40

中桥

10C)>L>30

40>L0≥20

小桥

30≥L≥8

202>L0≥5

一、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验算

(1)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和工程结构简图;2)结构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计算书;3)总装图和细部构造图;4)制作、安装的质量及精度要求;5)安装、拆除时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6)材料的性能要求及材料数量表;7)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荷载组合表表1K412012

荷载组合

模板构件名称

计算强度用

验算刚度用

梁、板和拱的底模及支承板、拱架、支架等

①+②+③+④+⑦+@

①+②+⑦十⑧

缘石、人行道、栏杆、柱、梁板、拱等的侧模板

④+⑤

基础、墩台等厚大结构物的侧模板

⑤+⑥

①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自重力;③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④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⑤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⑥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向冲击荷载;⑦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⑧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期施工保温设施荷载等。

(4)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0(5)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3)拱架和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

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7)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的弹性压缩、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等。

(8)支架立柱在排架平面内应设水平横撑。

立柱高度在5m以内时,水平撑不得少于两道,立柱高于5m时,水平撑间距不得大于2m,并应在两横撑之间加双向剪刀撑。

在排架平面外应设斜撑,斜撑与水平交角宜为450。

二、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1)支架和拱架搭设之前,应预压地基合格并形成记录。

(2)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桩,夜间应设警示灯。

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6)钢管满堂支架搭设完毕后,预压支架合格并形成记录。

(7)支架、拱架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

(10)浇筑混凝土和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1)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3)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

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2)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替代,且其使用时的计算托应力应不大于50MPa。

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

(3)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

(4)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钢筋接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规定。

(4)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

(6)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

(2)钢筋网的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梁和柱角的受力钢筋处,并错开设置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3)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4)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浇筑地点后,应按规定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

(6)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2)钢绞线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如每批少于3盘,应全数检验。

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支承式、锥塞式和握裹式

(1)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四、预应力张拉施工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1)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

(6)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预应力筋种类

张拉程序

钢筋

0→初应力→1.05σcon→O.90σcon→σcon(锚固)

O一初应力一1.05σcon(持荷2min)→O→σcon(锚固)

钢丝、钢绞线

 

对于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

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σcon(锚固)

低松弛力筋O→初应力→σ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