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883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docx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号:

JL1016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

实验学校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子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研究

 

申请人姓名徐国锋

所在单位名称:

前郭县蒙古艾里乡妙音寺蒙古族小学

填表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二、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留守学生的学习问题研究。

2、留守学生的情感发展研究。

3、留守学生的人际交往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找出留守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构建留守学生心理干预的操作模式。

2.绝大部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留守学生”在一些研究中也被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子女”或“留守孩子”,虽然称谓不一样,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留守学生”的概念基本一样。

“留守儿童”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一张在《留守儿童》一文中首次提到“留守儿童”,并将其定义为:

父母出国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

这个概念和目前我们说的“留守学生”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概念在90年代后期出现,而“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现象被广泛关注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

目前我们所说的“留守学生”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经商或是学习,而将孩子留在家乡上学,留守时间不低于半年,并由一方家长、亲戚或是其他人监护、教育,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孩子。

综观国内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基本情况的调查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

目前有大量研究对“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

中央教科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人员认为:

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中考、高考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及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若转学则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都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吴霓也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其根源在于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而这两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化解的。

(二)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一些研究集中在对留守学生的规模、分布、监护等基本情况上,主要情况如下:

1.留守学生的规模

不少研究者根据典型调查得到了所调查地区“留守学生”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如:

中央教科所2004年在河北、甘肃等省开展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47.7%;也有人根据比例估算出农村“留守学生”的规模在一千万左右,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两千多万,占农村儿童的18%—20%。

2.“留守学生”的分布

段成荣和周福林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我国“留守学生”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城乡分布:

“留守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占全部“留守学生”的86.5%;地域分布:

“留守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等省。

3.“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

目前,已有的研究在“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上的观点基本一致,其监护类型有四类:

隔代监护,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单亲监护,由留在家中的父母一方抚养;亲朋监护.由亲戚朋友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由年长的照顾年幼的或者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

许多研究提出了每种监护类型的弊端。

(三)留守对“留守学生”产生的影响

这一方面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他们从真正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目的出发,客观、科学地分析了留守对“留守学生”带来的影响。

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国际计划(PlanChina)从2004年开始合作开展了“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分析已有文献发现,留守现象会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和情感、人身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四)改善“留守学生”情况的策略

不少研究针对“留守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如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留守学生家访等策略,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留守学生”生活环境。

以上国内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都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四、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组认为,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针对中国当代教育中出现的“留守学生”问题开展研究时,应对“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学生”进行科学定义,准确揭示其概念内涵。

这一工作,不仅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产生的“新概念”做出科学界定为收入《中国教育大辞典》等工具书做好“词条创新”建设的需要,也是为世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史研究提供我国的教育理论成果的需要。

经课题组对当前“农村留守学生”这一概念的产生、使用和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可定义为户籍所在地为农村乡镇,父母属于农村劳动力且其中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未随父母进城而被托留在原住地且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

此定义较为客观科学地揭示了目前尚属俗概念的“农村留守学生”的内涵和外延,以此界定“农村留守学生”和使用“农村留守学生”这一概念,是符合当前实际的。

本课题组认为,“留守学生”在中国的大量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的特殊性。

这是由于一方面新中国是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发展过来的,社会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前,缺乏完整的社会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补上这一课,必然地会推动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由农村流向城镇,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这实质上是一种劳动力的大转移。

同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等也都曾出现过。

农民进城务工其子女留在了农村,于是出现了“留守儿童”及“留守学生”,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而另一方面,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至今仍保持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社会生活保障体系和教育条件目前尚不能满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能大量随其父母进城生活和接受教育的需要,而这一社会问题在得到根本性改变之前,“留守学生”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改变,因此“留守学生”的出现又是具有时代的特殊性的。

我们同时也相信,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地向强国方向发展,中国的民生问题也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善,因此,“留守学生”在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上,也只会是一种具有时代阶段性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对象。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一)所达目标论证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2、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3、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办公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并纳入到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去。

 

   4、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招生规模,同时由劳动等相关部门免费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为那些不能继续读书的孩子提供就业的知识准备和技能培训,而不是让其放任自流。

 

   5、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二)主要的内容论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汹涌的外出务工潮、经商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或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双亲的直接监管,转而由在家的父母一方、老人或亲戚来照管,这就形成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

2005年召开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认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之一,也将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必须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以解决。

“留守学生”是仅在我国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

目前,“留守学生”已是我国很多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两千多万,占农村儿童总人数的18%—20%。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子女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其子女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监管,极易造成他们的行为、学习和心理上的偏差,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1、实验校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有着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

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

2、课题组成员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他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有着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为进行课题实验提供了较雄厚的师资力量。

还有较强地理论研究能力,有多人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或论文获奖。

3、学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学校提供研究所需的各项费用,学校拥有大批可供研究用的网络、图书、音像等资源作保障。

研究者各自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教学资源。

4、课题组长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是一级教师。

在国家级、省、市优秀期刊上都发表过文章,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人员分工:

徐国锋:

课题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

李逢生成涛杨红梅黄代红姜淑杰陈福春梁松涛丛才全林叶张志金林跃臣

具体工作安排:

李逢生成涛老师:

档案资料的制定、规划和存档

杨红梅黄代红姜淑杰老师:

经常性活动的方案制定和组织

陈福春梁松涛丛才全老师:

课题实施过程中亮点和难点问题的记录和整理.

林叶张志金林跃臣老师:

与课题有关的训练材料的搜集和发放.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月)

1.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方案设计。

2.进行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

(二)研究阶段(2009年2月—2010年2月)

1.在课题《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

2.对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施测,对比数据找出留守学生的问题。

3.针对问题进行干预。

预计每个问题6次心理活动课,具体安排视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撰写结题报告。

四、最终研究成果

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并撰写相关论文,运用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形成示范课例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同意

签名:

单位盖章

2008年12月18日

 

六、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用A4纸复印,在左侧装订成册。

三、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总课题领导小组联系。

四、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五、封面上部的编号不用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