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720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教育叙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教育叙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教育叙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教育叙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docx

《教育叙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叙事.docx

教育叙事

“毛糙”小子转变计

董会慧

“毛糙”小子,做事粗心大意,写字更是名副其实。

好好一个字,经他左拐右扭,伸胳膊拉腿,就全没字样,如同一堆四处疯长的杂草。

在没接手他之前就耳闻他的倔强和潦草。

08年3月5日上午目睹了他的第一份作业——《语文补充练习》,更坚定了我对他的认识。

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行,还挺聪明的。

任其发展,岂不自取灭亡;严厉批评,就凭他那个“牛”脾气,很难心悦诚服。

于是诞生了我们的第一次谈话。

3月27日下午4:

50,星期五,接近放学的时间。

整个校园里都涌动着一股烦躁,孩子们纷纷背起书包等待着放学铃声的敲响。

我把他喊进了办公室,做在我的对面。

直截了当地问到:

薛晗,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吗?

他不好意思地腼腆一笑,说:

“不知道。

这句话是我意料之中。

继续说到:

“孙子有一句名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然后我又细致地把具体的意思讲解了一遍。

到底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很流畅地描述了一番,语气中夹杂着一丝自豪。

我摸摸他大大的脑袋继续说到: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战争,但用在每个人身上同样有道理。

你想一想,当你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时候,怎么去和别人竞争呢?

只有你既了解同学们又了解自己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奋斗目标。

很多成功者都告诫我们,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也就等于战胜了一切。

他很诚恳地点点头。

我说:

“这样吧,你回家好好想一想,问问父母,问问好朋友,找准自己的优缺点,写在一张纸条上,周一交给我。

周一早上,我刚进办公室,他就匆匆跑来,把那份特殊的“作业”交给我。

全文如下:

薛晗,男,9岁。

优点:

电脑游戏打得好,爱思考问题,喜欢举手回答问题。

缺点:

粗心大意,字写得潦草,上课爱和同学们说话,还爱生气。

我及时地肯定了他的自我解剖,劝告他做作业一定要认真仔细。

他红着脸点头答应然后高兴地跑走了。

其后,他的作业有点滴进步但时好时坏。

我知道转变他是一个慢工程。

特别是他这样“受毒”很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反复,只能循序渐进,以鼓励为主,引导他找到成功的喜悦。

于是,作业本就成了我们交流的纽带,成了我俩情感沟通的桥梁。

请看《习字册》这份情感飘带:

4月6日,第一次作业做得还行,我送给他一句话:

小伙子,认真些,你的字还是挺漂亮的嘛!

4月15日,文后附言:

这次作业写得太漂亮了,终于显示你郑博文的“英雄本色”!

4月21日,文后附言:

恭喜你,前进了一步。

4月23日,文后附言:

再次恭喜你,又前进了一步。

4月26日,文后附言:

不得不再次恭喜你。

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5月6日,文后附言:

这部分的字没有发挥你真正的水平,你应该写得更好。

……

我的鼓励和宽容让他找到了自信,我的不断鼓励和宽容让他自信的风帆鼓得满满的,一路乘风前进。

现在,他的作业很少再有反弹的现象了,他已经彻底地扔掉了“毛糙”,树立了全新的认真型的薛晗了。

再坏的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慈善的一面,都有自己的“情感软肋”,何况是孩子呢?

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找到开启那扇紧闭大门的钥匙。

我的课堂教学理想

十年前,刚踏上工作岗位,领导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小手高举,小脸通红。

”奔着这个好课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使尽浑身解数让学生读书。

指名读、比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真是名目繁多。

依稀还记得当时教导主任的谆谆教诲:

要想体现你的读书指导性,先找差生读,再找优秀学生读。

这招也许是很多老师执教公开课的锦囊妙计吧!

五年前,课改的春风迎面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又登上了课堂的舞台。

自己也算个年轻人,不甘落伍,紧随那阵风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所谓的“公开课”上更是不可或缺。

那一次期中业务大检查,徐庄的业务员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是四年级22课《井》。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表现“井”的特点的词语。

(古老、甘甜、清澈)

2、你喜欢井的哪个特点呢?

喜欢“古老”的坐在一起;喜欢“甘甜”的坐在一起;喜欢“清澈”的坐在一起。

3、自主学习

4、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再进行细致指导。

吵吵闹闹一节课,没想到领导的评价是:

不错!

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权利。

现在,站在现在的视角再回忆那次课堂,真是汗颜!

那叫什么课呀?

该背的没落实,不该讲的又说得太多,抛去表面的繁华最终收获的是什么?

也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真的是一无所有。

什么样的课能称得上好课?

如何才能上出一节出色的好课?

我懵懵懂懂,也一直在边缘徘徊,再徘徊……直到三年前参加一次赛课失败后,我才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那是2004年的4月份,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优质课竞赛,执教的是四年级《九色鹿》,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满脑都在思考,如何设计的新颖,别具一格。

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一种:

以九色鹿自我推荐的形式开展教学,大张旗鼓地复印了很多张推荐表。

为了创造其神秘性,还匿名写了一封关于九色鹿的表扬信。

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之后才发现,我的一切全是自作多情。

最后只获得了二等奖。

我的思想没有了温度,我的情绪没有了健康,几年来,我都没敢再次登台上课。

但我的思索在零点仍然进行着,关于“什么样的课叫好课?

”的探求我一直没有停止过。

几年来,我认真聆听了上百节语文课,兼带一些其余课堂,渐渐有所感悟:

学生学有收获、学得愉悦的课才算好课;学生高高兴兴、真真正正学到知识的课才能有资格称作有效课堂。

以四年级《三顾茅庐》为例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要求背诵3、4两节,分析诸葛亮和刘备的人物特点。

理解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关系和内涵。

根据这一要求,我合理地进行了课时分配,保证每一课时目标简化,但达标率一定要超越90%。

第一课时:

读熟课文,学习1——2节,体会张飞的粗暴,并在5分钟内记忆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节,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第三课时:

默写生字,结合练习3的成语和课文第4节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领略他的雄才大略,并背诵第4节。

用“来到……只见……”描写一处景物。

第四课时:

默写课文第3节,分析文中3个比喻句的因果关系,指导完成《补充练习》。

由于每一课时目标简化、集中,落实到位,所以95%的同学基本过关,他们可以节省更多的课外时间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知识面,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背诵课文,不仅正确率高而且记忆时间长。

这样的课堂也许类似于“农村”生活:

朴素、扎扎实实的过日子,少了城市的喧哗与浮躁。

但这样的课堂有嚼头、有韧性,有收获。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7册习作4教学反思

面对着习作4,我愁眉紧锁。

不知该从何处入手,不知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看着看着教材不自觉地就走了神。

干脆,休息一下,也算调整一下思路吧。

把书丢在一边,坐在窗台边享受阳光。

很随意地再次瞟了一眼教材,这样一句话深刻在我眼帘:

“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思路终于连通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他们从来没有玩过的“高抬腿”比赛。

请看我的教学过程:

一、有意制造严肃

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随意地点了4位同学走上前台。

同学们都一脸疑惑地望着我。

我心中窃喜: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抬腿”比赛。

”我继续说。

很多学生还是很茫然。

何谓高抬腿?

在这一契机之下,我紧随其后讲述了比赛的具体规则。

(老师的反常表现,学生似乎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事情来临,他们静心倾听,期待着一次突如其来。

二、注意选择目标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五个被选上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奋力进行,动作很滑稽可笑。

同学们哈哈大笑,笑倒一片。

(笑,是同学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重新强调一下要求:

仔细观察比赛者的比赛状态,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位重点观察。

第二轮比赛又开始了。

同学们虽然有笑声,但他们心中有了具体的目标,教室里显得有序了许多。

三、任意展现自我

1、简单地帮助学生梳理了写作思路:

先要对比赛的状况进行整体的叙述,然后选择一位同学进行重点刻画。

2、30分钟快速成文。

不会写的字加拼音。

请看几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只听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

他们用力地把地面跺得“咚咚”响,有的把两手抱在胸前,小脸憋得通红,像一只打足气的皮球;有的两手不停地摆动着,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像个成熟的苹果。

其中最搞笑的要数张楚了。

她两手摆动的特别厉害,两腿像跑步一样,只是夸张些罢了。

——刘媛媛

其中最搞笑的要数张楚了,她笑眯眯地跳着。

那架势更是搞笑,像站在跑步机上跑步似的。

逗得台下不时暴发出一阵又一阵笑声。

2分钟不到,她就“哼哧哼哧”地喘了起来,脚步越来越慢,如同乌龟爬行。

但她没有停下来,继续努力地跳着。

——许达

张楚把双手垂在两旁,活像一只帝企鹅,正在潜入海里寻找食物。

过了一分多钟,他有些坚持不住了,那红彤彤的脸蛋好象在说:

真累呀!

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绯红的脸夹肆无忌惮地往下流,脚步越来越慢。

我在心中高喊:

张楚,加油!

她像听到了喊声似的,又开始奋力拼搏。

——魏冰俏

 

教后反思:

文章空洞无物,言之乏味是学生习作的通病。

不想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学生内心的箴言。

为什么?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学生囊中无物,想倒倒不出来;另一个就是教师的指导问题,没有引领学生体验大千世界的美妙与多彩,没有为他们提供行走的拐杖。

他们只能随着性子编编造造。

而在这篇习作的教学中,我屏弃了这些人为的缺点,做到了如下几点:

1、真实地再现生活

学生幼稚的心房承载不下过多的生活,他们的思维仓库自然缺少了生活的原型,我以当场再现的形式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高抬腿比赛,等于为学生开启了一口源头活水,呈现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

有了这幅画面,学生的眼前真的是浮想联翩。

参赛者的各种神态栩栩如生,像张涛的沉着冷静、张楚的滑稽可笑、魏冰俏的娇小玲珑等都被学生尽收眼底。

他们的内心深处一下子就充实了许多,写起来当然是有话可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说情感是唤醒学生的最好武器,而此时组织的“高抬腿”比赛则是一片情感的热土,一方情感的天空。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文、理、情相通的境界。

2、巧妙地提供拐杖

学生写作的过程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需要扶持和引领,需要一根拐杖的支撑。

即使他们拥有了许多的感性材料,但还需要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拐杖作用必不可少。

在此课的教学中,学生如何把那一幅幅画面转化成语言,需要我巧妙地提供了这样几根拐杖:

1)在学生观察比赛状况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某一个同学的神态、动作;2)简要地讲解了大概的写作思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有了这两根拐杖的支撑,学生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乐。

3、有效地交流修改

这一句话说得实在:

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的确如此,30分钟习作结束以后,我就组织学生读文章,改文章。

每一个同学走上台,大家都笑眯眯地期待着,看得出,他们非常喜欢来自同学之间的妙语,他们非常喜欢倾听自己同学的佳作。

特别是张楚、刘媛媛、魏冰俏三个人的文章更让同学们收获颇丰。

在这些榜样的引领下,同学们更加迈力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于是,一篇又一篇童真童趣、妙趣横生的文章诞生了。

还是那句已经有点过时的话说得好: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当全班同学都在认真的读文章、交流文章的时候,他们收获的将是几十种思想。

四巴掌

董会慧

听到邵校长在电话中说“出事了”这三个字时,我猛得一震,第一感觉——完了。

紧绷了16小时的心在6月27日上午11点9分那刻彻底地崩溃了,塌陷了。

我不知所措!

怎么办?

找阮小静!

谁知,两个同样天真幼稚的人只知道蹲在走廊的一角蜷缩着。

看着阮小静那痛苦的泪水,无奈的眼神,悲戚的诉说,我更是不知所措,只能任由后悔的泪水肆意地流淌。

这是怎么了?

这是为什么?

……

今天,6月28日下午6点,当我静下心来回首48小时内的一幕幕,最想做的就是狠狠地打自己四巴掌。

第一巴掌——打掉虚荣

我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一直是遥遥领先,但和其余学校相比,我不敢保证。

所以,当许达这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出院来到学校时,当阮小静提出使用“掉包计”时,我连真正的思考都没有就直接答应了。

其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样做就能够确保成绩在镇里排名第一。

现在想来,第一和第二和第十和最后一名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我”还是“我”。

但是一时的虚荣毁灭了我十几年的名誉,也毁坏了邵校长和大许实小的信誉。

我无言以对。

阮小静在领导检查之际及时地拽走一个学生,许达的按时出院,曹祥家长的勉强答应,这些我们都认为是一个难缝的巧合的机会。

机会垂青我们了,我们俩也想尽办法抓住了机会,但这个机会是一枚漂亮的红婴栗——有剧毒。

第二巴掌——打掉草率

第一次和曹祥家长联系,他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次和其联系,他答应的有些勉强。

但我们俩最多商量了一分钟就草率地决定了。

虽然我的心一直紧张的“怦怦”直跳,但还是坚持了我们俩自己的决定。

试想,如果把这件事和家人商量,他们肯定会强烈反对;如果把这件事给领导反映,他们肯定会想出一个更周全的办法;如果我们俩再坚持5分钟把事情想得深入一些,可能就会改变一时草率做出的决定。

这个恶果就不会再发生。

第三巴掌——打掉慌乱

当第一时间听到这一坏消息时,我们只知道伤心、难过的哭泣,没有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我们没有意识——头脑一片空白;我们没有依靠——“丢人”这一字眼在眼前不断地缭绕;我们没有目标——呆滞地望着远方;我们没有希望——工作肯定没有了……一个个不详的念头在心头挥不去,抹不掉。

慌乱占据了整个心灵!

张欣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才开始匆忙地往家中打电话,找人劝说其家长。

当时,如果我们俩有一个能够沉着镇定,能够分析清楚现场的利与弊,能够及时安排家人去调解,事情也许就会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四巴掌——打掉幼稚

也许性格的原因,也许家庭的原因,也许工作的原因,也许……总之,就感觉自己没有长大,还是孩子。

虽然已是人到中年了,但遇到紧急事情时仍是那么的幼稚、无知。

27日的下午,我们俩没有勇气走出家门,一直窝缩在家中,总感觉别人的眼神好象在嘲笑自己,别人的指点好象就是说自己的。

千百次地问自己,28日早上如何面对全镇的教师,如何抬头走路,如何去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

最后是邵校长的几句话鼓励我们走出了内心的阴影。

此时,捧着写满孩子汗水与心血的成绩单,我的悔恨无法用语言描述。

22个90分以上的孩子,50%的优秀率是任何班级都无法媲美的。

即使把这两个没有参加考试的孩子以“0”分计算,我们的平均分仍位居全镇前5名。

我呀?

我是谁?

我身在何处?

到底是什么迷失了我的双眼?

……

我想追求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泪水再一次肆意地流淌,模糊了我的双眼。

只能暂且如此!

由于时间关系

董会惠

“由于时间关系,交流暂到这儿,请大家课后继续讨论”;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给大家足够的背诵时间(很长一段课文,只给予学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谁愿意来展示?

“由于时间关系,我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没来得及完成。

……

“时间关系”似乎成了一切没完成之事的主要原因,“时间关系”也似乎成了课堂失败的“罪魁祸首”,“时间关系”成了老师开脱的主要理由。

不禁想问,是谁造成“时间的短缺”呢?

为什么不给学生足够多的练习时间呢?

为什么不能让交流在课堂结束,非要留一个课后的尾巴呢?

当我们一层一层地追问时,还不是因为老师的原因嘛!

老师们,想一想,深入地想一想,当我们理直气壮地说:

由于时间关系,课后继续探讨的时候,试问你有多少次是真正的课后探讨了呢?

又有多少次在课后把时间弥补过来呢?

我们,是我们堂而皇之地利用了时间并浪费了时间。

如果我们在课前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精致的和谐的教学思路,能出现时间不够吗?

如果我们老师少说些,少讲些,把自主权、时间权让位于学生,能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吗?

如果我们有纯熟的教学技巧、丰厚的教学底蕴、具备及时调整教学的机智,能出现时间不够用的吗?

如果……更多的如果……

如果老师们能解放自己的思想,还原孩子的质朴,解除自己对教育的桎梏,还原孩子的天性,也许就不再会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了。

 

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中等生”带给我的感到

董会惠

一场暴雨过后,朝阳越发纯净、清爽;空气越发清香、怡人;并不宽阔的马路因为雨水的冲洗越发洁净、微微地透明。

一群又一群可爱的天使欢笑着弹跳着、手拉着手,三五成群徜徉于晚春的绿浪中,游弋于生计勃勃的自然中,陶醉于微微沁人的鸟语花香中。

成绩的差距已成为历史,没完成的作业也暂抛“另一世界”,师生之间的代沟在交流中“填平”。

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摘下面具、摘下头衔、摘下如过眼烟云的荣誉,放飞心灵,放飞思绪,放飞本无邪的心灵,还原自我,还原最单纯的师生情,尽显生命本色。

从忙碌的劳累的一天中,我撷取几个片段,为他们涂上思想的色彩,留下一串属于我的感到的音符。

感到一:

歌声响起时

也不知上谁提议:

唱歌,活跃气氛!

“好”!

有歌声萦绕,让行程轻松愉悦。

“谁起头?

”大家一致推选两为优秀的同学,结果被无情的拒绝了。

理由至今不明。

“拣你们学过的歌唱,歌声会让你心情愉快!

我鼓励了好几番,无动于衷。

特别是那些成绩优秀者。

再鼓动一番,仍然是”涛声依旧“

几分钟过后,歌声突然嘹亮起来,扭头过去,杨成、单唯一、邵海彬、高超正放声歌唱。

摇头晃脑,充满自信,陶醉于中。

为这个有点枯燥的行走生活注入了一股活力。

也许他们的歌声并不美妙,也许他们的唱姿并不雅观,但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张口唱歌,敢于展示自我,难道不是一种勇者的生活吗?

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张扬吗?

难道不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充分绽放吗?

感动二:

点滴食品中

终点即将来临,一片欢呼,有许多同学抖抖衣服,摆弄摆弄书包,掏出食物,拿出硬币,在一串哨声中向着目标——小树林冲刺,“刺刺”的拉链声,“嘶嘶的包装纸声,“叽叽”的议论声……告诉大家这是一进食的丛林。

我独自一人站在略寒的微风中,注意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偶尔向远处沉思。

“老师,给你一瓶水喝。

”收回飘远的思绪,定睛一瞧,又是杨成。

“老师不喝,留着你呆会喝。

好孩子,拿回去,老师真的不需要。

“给你,我这还有一瓶呢!

”只有两瓶水的孩子都愿意分一半给老师,虽然四月的水凉飕飕的,但我的心中暖乎乎的,为那个懂事的孩子。

王林的一包饼干,单唯一的一句问候,谢冰的一块糖,张爽的2块旺旺饼,高超的一包奶,数量虽少,心情不薄,礼轻情谊重。

感动三:

你言我语中

在回去的路上,和学生聊起了学习以外的事情,笑声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不断,朱腾的幽默的语言,对全班同学性格的合理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精要的把握,让我折服;邵绍语言的利索让我赞叹,王字同沉稳的大人形象让我放心,张雷的丰富的社会经验让我欣慰,谢友的宽容让我动情。

孩子们你追我赶,你吵我闹,你言我语再也不是烦人的代名词。

有了他们矫健的身影在旋转,有了他们唧唧喳喳的闹声在萦绕,有了他们……我感觉步伐轻松了许多,心情开朗了许多,对孩子的了解真实了许多;有了他们生命本色的韵照,有了他们活泼积显的熏陶,我领悟到这才是真正的孩子,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纯洁透明的孩子,如天空飞翔的鸟儿自由自在的孩子如天空变化无穷的云儿千姿百态的孩子,如盛开的花儿一样充满活力、绚烂美丽的孩子。

看着他们,我在心中默默的祈祷:

一定要把快乐带给孩子,让他们劲显生命本色,有一天,我们都能把快乐带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瞬间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课堂教学理想

十年前,刚踏上工作岗位,领导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小手高举,小脸通红。

”奔着这个好课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使尽浑身解数让学生读书。

指名读、比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真是名目繁多。

依稀还记得当时教导主任的谆谆教诲:

要想体现你的读书指导性,先找差生读,再找优秀学生读。

这招也许是很多老师执教公开课的锦囊妙计吧!

五年前,课改的春风迎面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又登上了课堂的舞台。

自己也算个年轻人,不甘落伍,紧随那阵风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所谓的“公开课”上更是不可或缺。

那一次期中业务大检查,徐庄的业务员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是四年级22课《井》。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5、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表现“井”的特点的词语。

(古老、甘甜、清澈)

6、你喜欢井的哪个特点呢?

喜欢“古老”的坐在一起;喜欢“甘甜”的坐在一起;喜欢“清澈”的坐在一起。

7、自主学习

8、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再进行细致指导。

吵吵闹闹一节课,没想到领导的评价是:

不错!

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权利。

现在,站在现在的视角再回忆那次课堂,真是汗颜!

那叫什么课呀?

该背的没落实,不该讲的又说得太多,抛去表面的繁华最终收获的是什么?

也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真的是一无所有。

什么样的课能称得上好课?

如何才能上出一节出色的好课?

我懵懵懂懂,也一直在边缘徘徊,再徘徊……直到三年前参加一次赛课失败后,我才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那是2004年的4月份,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优质课竞赛,执教的是四年级《九色鹿》,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满脑都在思考,如何设计的新颖,别具一格。

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一种:

以九色鹿自我推荐的形式开展教学,大张旗鼓地复印了很多张推荐表。

为了创造其神秘性,还匿名写了一封关于九色鹿的表扬信。

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之后才发现,我的一切全是自作多情。

最后只获得了二等奖。

我的思想没有了温度,我的情绪没有了健康,几年来,我都没敢再次登台上课。

但我的思索在零点仍然进行着,关于“什么样的课叫好课?

”的探求我一直没有停止过。

几年来,我认真聆听了上百节语文课,兼带一些其余课堂,渐渐有所感悟:

学生学有收获、学得愉悦的课才算好课;学生高高兴兴、真真正正学到知识的课才能有资格称作有效课堂。

以四年级《三顾茅庐》为例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要求背诵3、4两节,分析诸葛亮和刘备的人物特点。

理解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关系和内涵。

根据这一要求,我合理地进行了课时分配,保证每一课时目标简化,但达标率一定要超越90%。

第一课时:

读熟课文,学习1——2节,体会张飞的粗暴,并在5分钟内记忆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节,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第三课时:

默写生字,结合练习3的成语和课文第4节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领略他的雄才大略,并背诵第4节。

用“来到……只见……”描写一处景物。

第四课时:

默写课文第3节,分析文中3个比喻句的因果关系,指导完成《补充练习》。

由于每一课时目标简化、集中,落实到位,所以95%的同学基本过关,他们可以节省更多的课外时间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知识面,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背诵课文,不仅正确率高而且记忆时间长。

这样的课堂也许类似于“农村”生活:

朴素、扎扎实实的过日子,少了城市的喧哗与浮躁。

但这样的课堂有嚼头、有韧性,有收获。

 

习作4教学指导

面对着习作4,我愁眉紧锁。

不知该从何处入手,不知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看着看着教材不自觉地就走了神。

干脆,休息一下,也算调整一下思路吧。

把书丢在一边,坐在窗台边享受阳光。

很随意地再次瞟了一眼教材,这样一句话深刻在我眼帘:

“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思路终于连通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他们从来没有玩过的“高抬腿”比赛。

请看我的教学过程:

二、有意制造严肃

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随意地点了4位同学走上前台。

同学们都一脸疑惑地望着我。

我心中窃喜: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抬腿”比赛。

”我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